现代远程教育结题研究报告.docx
《现代远程教育结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远程教育结题研究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远程教育结题研究报告
《指导农村中小学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远教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名称:
指导农村中小学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竞争、科学技术竞争、综合国力竞争非常激烈。
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
教育在民族素质的竞争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
在2003年国务院召开的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使农村中小学初步形成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时,使农村中小学成为当地的信息传播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和为农服务的中心。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改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
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三峡库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在教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差距。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的指导和管理,积极引入外部优质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实现我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的持续推进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远程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为我区开展该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我们紧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党和
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运用教育学、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的有关理论依据,努力开展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本校教育教学问题为出发点,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让现代远程教育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面向学生,实现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各科教学整合。
改变农村中小学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培养一批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书育人的骨干教师,让广大农村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劳动者打下基础。
(三)、课题研究假设
如果我们在指导中小学应用远程教育中,用《教育学》、《心理学》和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现代传播理论作为指导,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用于教学、面向学生,那么承袭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教育将面临空前的危机和动摇。
我区的农村教育不仅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上发生变革,而且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都面临着新
挑战。
它将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向现代化迈进。
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研究变量关系的界定
(1)自变量:
指导中小学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研科研活动。
针对地处农村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理论和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教学过程理论,以及主体—主导“双主”教与学的理论,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学,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因变量:
优化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
农村中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指在现代远程教育的环境下所要实现的目标。
这里的农村中小学特指农村及乡镇学生为主体的中小学。
这类学校由于生源来源于广大农村,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信息较为落后,生活水平不高。
学校师资不足,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因而学生力求改变生存的愿望迫切,求知欲旺,探索性强,对现代远程教育非常感兴趣。
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创设自主、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小组合作、自主性探究学习策略的有效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学习者在学习状态的变化中,逐步获得自信,逐步学会适应自身和环境的变化,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干扰变量:
指自变量以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因素。
影响本课题研究的干扰因素有:
①各中小学领导对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视程度。
②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熟练运用的程度。
③师资情况、生源情况的差异。
(4)控制变量的操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优选、优组、优用为中心变量,结合其他相关的教学因素,共同作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协同效应,发挥系统功能,以达到影响因变量“优化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
的目的。
(五)、研究对象
本辖区各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师生。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综合应用实践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及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七)研究的内容
以指导全区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2005年1月—2005年3月,制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
确定协研学校,确定课题研究对象。
2、研究阶段
2005年4月—2009年7月,组织课题研究。
指导学校狠抓课题研究,科学有效地进行课改,促进远教资源的应用,提高教育质量。
指导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指导各校创建校本资源库,开通远程教育网站,指导教师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指导应用远教资源演讲比赛,师生利用远教资源电脑创作大赛,拍摄课堂教学研究课录象,指导编制与撰写远教综合课例作品等。
推广远教示范课,在网上发布的同时,送教下乡,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让土生土长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组织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选;收集、整理各种有效资料,强化课题研究档案资料的建设与管理,定期进行教育科研的督导、检查、评估和小结,适时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
2009年8月—2011年12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进行论文汇编、资料汇编,多媒体课件汇编,做好结题评估验收准备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调查应用现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采取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普遍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以检查、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了解我区项目学校在资源应用中的现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组织构建教研网络,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
坚持三级教研互动,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学区活动为纽带,区级教研为示范。
建立"区---学校---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实现点面互动。
(三)、指导构建"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着眼教师发展,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和帮助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四)、课题牵动。
组织发动全区农远项目学校开展远教资源应用课题研究。
形成市、区、校级等多级课题研究格局,促进项目学校按课题计划自发地进行资源应用,达到创造性地应用,自觉地执行市项目办有关项目学校的评估与考核细则。
(五)、典型引路。
通过自然观察、抽样观察以及追踪观察,发现了李河小学、高粱小学、太安小学、响水小学、响水初中、五桥初中,桥亭中学等典型,着力培养典型,大力推广典型经验。
重点抓基础设施条件不很好,但应用有广度和深度的典型。
(六)、活动推动。
组织各校创建校本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开通远程教育网站,开展教育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交流评比,应用网络进行典型课例的评价与分析。
组织教育技术科研成果评选,指导应用研究向纵深推进。
(七)、应用推广,优化成果。
采用直接推广和间接推广等途径,拍摄课堂教学研究课录象,编制与撰写远教综合课例作品等。
编制了万州区《现代远程教育巡礼》成果集,用于指导各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
对于远教示范课,在网上发布的同时,送教下乡,深入基层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让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教育信息化的观念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
因此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几年来,课题组指导学校教师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学习教育理论,举办讲座、教师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学习,切实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新的教学理念,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推进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能够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在教学上既不会跟着感觉走,又不简单地将“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具备了反思的意识,每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课题组先后20余次组织培训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各学校课题研究组,并指导他们开展了学校一线教师远程教育应用培训。
课题组指导项目学校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上的资源,积极推进教师信息化建设步伐,凭借以泰接收系统下载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计算机基本操作》、《即学即用FLASH》、《个人网页的制作》、《演示文档制作》等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50%的青年教师熟练掌握了利用FLASH、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制作课件。
应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逐步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
各项目学校组织课改实验教师观看远教资源中播出的权威性的课程改革讲座和示范课后,老师们深受启发,明确了要进行课程改革的意义以及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把握的问题。
长岭初中、五桥初中、塘坊初中、李河小学、太安小学、高粱小学、响水小学等不少学校的课改实验教师都深有感触地说,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营造平等的,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个个都是人才,关键看教师如何引领。
通过教育资源的应用,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得以健康发展。
(二)抓住了一个关键点——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师所要掌握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
教师队伍必须自觉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实现教育的一次革命。
所以,开展好现代远程教育课题研究,除了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以外,还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我们坚持自学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加强了教育科研队伍的培训。
我们在指导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充分应用中,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
我区两次派了156名教师到重庆大学参加市级培训,在区内共举办一线教师培训20余次,参训教师达到1464人。
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原金凤中学教师冯天顺经培训后,潜心研究,努力实践,曾经两次到重庆大学讲课,两次到武隆、黔江为全市培训远教教师。
在620名被培训的教师中,有7名被提拔为校长,12名被提拔为副校长,16名被提拔为学校中层干部,有4人成为重庆市级骨干教师,有20人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
全区远教骨干教师经培训后能独立进行设备安装、资源接收等技术工作,并能指导学校教师进行应用。
(三)选准了一个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与效益是检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的唯一标准。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应用,同时出效益。
教育信息化工程的落脚点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是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产生效益。
我们一是加强了卫星IP资源的下载和资源的整合。
《万州教育技术》网站链接了中央电教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开发组织的远程教育资源,链接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小学课件》、《中国课件站》、《教师研修网》等资源,供各中小学学习和下载;搭建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服务平台上的资源,规定学校及时下载、整理、储存。
各中小学校至少要达到250G的教学资源库;
二是将外购教学资源、网上下载的教学资源与自主开发的课程资源整合成既易于浏览搜索,又能很方便地将所需的资源“搬”到自己的电子教案中去的校园教学资源库;
三是自主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将教师课堂教学中自己设计开发的优秀课件、教学设计、教案、拍摄的优质课堂教学实录和名师名校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我中心每年对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设计、教案、课堂实录等进行评优表彰,不断充实完善教学资源库。
(四)激活一种动力——以教育科研为驱动
课题组以教育科研为驱动,推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
从区教委领导到各中小学校长率先垂范,一步一个脚印,领导各课题组进行远程教育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应用研究。
我区经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教育技术课题共16项,区项目办立项的远程教育课题共51项,项目学校校级课题34项。
为了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对市、区两级立项的课题学校进行前期指导和中期评估,并对完成研究的课题认真组织评审,由万州区教育科学规划办统一审核结题。
即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研究课题提出不同的要求。
全区共有市、区级远程教育立项科研课题67项,参研教师800余人,这些课题研究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别,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现代远程教育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指导李河小学独创了“每周三个一”,高粱小学进行了“一课三上四研”等独具万州特色的远程教育校本教研活动。
并获得了外国教育专家的赞誉。
重庆市万州区李河中心小学在课题组指导下,在全市独创了每周“三个一”活动,把它作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并使其制度化。
每周“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一看、每周一议、每周一课。
这“三个一”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不可缺一。
一看:
是收集信息,是为了教师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一议:
是分析信息,是紧密结合一看和一课的,是一种创新的有的放矢的校本教研。
一课:
是加工和处理信息,是在看和议的基础上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
开展每周“三个一”以来,不仅使李河小学的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也有效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
近两年,教师论文在国家级获奖的8篇,重庆市获奖的有一等奖13篇、二等奖38篇、三等奖63篇,在万州区获奖的有一等奖13篇、二等奖44篇、三等奖113篇。
程水帆、何玲、付承洪老师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在重庆市《电教世界》刊物上发表,并选入重庆市电教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应用案例与研究》一书。
这些成果都汇编成名为“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促进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教师论文集》。
2007年6月19日,正值我国端午时节,来自大西洋海岸的三位英国教育专家,英国女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约翰•嘉德尼、英国女王大学教育学院博士袁莉、欧盟—中国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英方负责人罗伯逊教授,冒着蒙蒙细雨,专程对李河小学的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对李河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给予了评价:
“在远程教育的应用上,你们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重庆市万州区高梁中心小学“一课三上四研”具体做法是:
同一节课上三遍反思研究四遍。
首先观摩空中课堂,集体交流备课。
选一名正在培养的年轻教师来设计一轮案例研究。
在远程教育资源中选取一篇讲读课文的课堂教学实录,组织语文教师一起观看,边看便议论,结合研究的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形成第一次研究课教案;教师们听课后一起评课修改教案,形成了第二次授课的媒体教案;上课老师又到第二班继续上这课时教学内容,听课教师根据上课情况结合远教资源再一起评课修改教案,从而突破文章难点,点明文章中心,形成了第三次授课教案;上课老师又到第三班进行第三次课堂教学,教师们又在一起总结研究收获,取得较满意的教研成果。
在这同一课时教学内容、同一执教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上三次研究课,经过四次集体备课、反思、评价改进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无论是上课教师还是参与研究的听课教师,都写一份教学案例、研究反思或者教学故事,并发表到校园网上和远教资源博客上,让自创资源与大家共享。
同时教师们将自己的收获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再不断发现带有共性的问题,作为下一轮课例研究专题,让我们的校本研究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
从远教资源中汲取精华,又再生远教资源。
五是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校的应用研究。
我区现有3所市级、10所区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研究实验校,实验学校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实验学校定期对本教研片区的应用研究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增添措施,达到“以研促管、以研促用、以研促学”的目的,促进了片区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每年,我区中小学有100多位各学科教师参加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大规模赛课活动,有50位教师经过学校初赛选拔,参加了区教委组织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决赛,参赛的学科有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几乎涵盖了中小学的各个学科。
老师们应用了powerpoint、flash、FounderAuthor、Authorware等各种制作工具软件,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源,完成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资源的整合。
其教学案例既体现了本学科的实践性、发展性,又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
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
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直接作用。
为加强对农远工程的管理和远教资源的应用,由课题组起草,教委印发了三份文件,一是《万州区远程教育工作检查指导提纲》、二是《万州区关于农远工程建后技术服务体系和资金保障机制管理办法》、三是《万州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效能管理办法》,这些文件从设备完好使用率、下载资源量、培训教师人数、师生参与比例、功能室使用率、课时安排情况、举办活动次数、承担课题数量等量化指标综合评估学校应用情况,农远工程效益发挥情况。
为实现全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化、应用经常、学科整合的科学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区的一些农村中小学如新乡初中、走马初中、塘坊初中、江南初中、分水小学、罗田小学、李河小学、响水小学等教师潜心研究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在重庆市近几年基础教育改革赛课和说课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罗田小学魏峰荣获2006年第三届重庆市农村中小学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学科赛课活动一等奖;
《三峡》教学设计,万州区走马初级中学张明忠荣获2007年全国教学实践评优一等奖;
《数学广角》,万州区分水小学张良春2005年获重庆市第二届农村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赛课一等奖;
《TheOlympicGames》教学设计,万州区河口初中关艳萍2007年重庆市创新实践评优一等奖;
《丑小鸭》教学设计:
万州区鸡公岭小学程静获2007年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竞赛一等奖;
《背影》说课教案万州区新乡初中崔吉盛获2007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竞赛一等奖。
自2007年以来,我区中小学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应用中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有120人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下面是部分成果):
加强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的实施与过程管理之我见
重庆市万州区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吴珊一等奖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构建农村特色的校本教研
重庆市万州区李河小学程水帆一等奖
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和对策
重庆市万州区国本中学刘燕一等奖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应用的研究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李楠陵二等奖
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探索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刘建二等奖
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孟小倩二等奖
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重庆市万州清泉中学秦新学二等奖
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体育工作的整合初探
重庆市三峡师范学校刘科甲二等奖
高中数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黄亚二等奖
论信息技术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教学的整合初探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刘彬二等奖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邓荔三等奖
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搭建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
重庆市万州桥亭中学冉隆荣三等奖
如何用好模式一
重庆万州区新袁完小冉小军三等奖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地理教学改革
重庆市万州沙河中学张宗琼三等奖
有效的运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重庆万州区培文小学陈学文三等奖
激趣•巧引•搭台•创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四步曲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蒲承文三等奖
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重庆市万州区太安初级中学李越三等奖
学科整合与学生能力发展初探
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河口完全小学叶彩东三等奖
远程教育技术助推教育科研发展
重庆市万州区响水中心小学张翔三等奖
运用现代科技,让学生在生活中作文
重庆市万州区甘宁中心小学毛大艳三等奖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重庆市万州区李河小学程行彬三等奖
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说话兴趣
重庆市万州区福建小学全爱民三等奖。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
在贫困山区或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进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面临的理念差异、城乡差别、资金短缺、师资差异等诸多困难不可回避。
积极争取领导和政策的支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这种途径切实可行。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
因此转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学习讲座、行政和经济手段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
特别是各级领导要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到关系国家自强,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积极调动和开发区内外教育系统的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