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 已修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804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 已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 已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 已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 已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 已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 已修改.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 已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 已修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 已修改.docx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单元已修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学期教学计划

 

“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认识:

认识百分数 ;数的运算: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

方程;比和比例:

认识比。

“空间与图形”领域:

长方体和正方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 :

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全册教材分析:

方程:

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

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继续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长方体和正方体:

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组织探索长方体物特征的活动。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突出实物和展开图中面的对应关系。

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

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比较和交流,理解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例,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自主发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分数乘除法 :

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要强调三点: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循序渐进地组织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安排倒数的认识,为分数除法的教学作准备。

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列方程解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沟通分数乘、除法的联系。

安排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发展。

认识比:

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比的意义。

加大探索的空间,自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联系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为教学相应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作准备。

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加强比较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提出假设,找出问题的答案,充分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重视检验过程,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可能性:

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结合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认识百分数: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相改写的方法。

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数据的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以及百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猜想和验证,归纳和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合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在应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合乎逻辑的进行思考,清除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4.在认识比和百分数,学习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增强数感。

    5. 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以及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表象,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主动应用所学方程、分数运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比、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列方程解决量、色淡不计算实际问题,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根据指定的可能性(分数)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在应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应用比和分数的关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5.能应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那种进步与收获,增强求知欲,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感受数学价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以及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时间与综合应用”等活动,了解数学的知识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本年级共有学生3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好的有:

何雅琳、周思雨等,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好,学习认真,成绩较好。

智力好非智力不好的学生有:

郑楠曦、孙玉聪等,这些学生智力好,反应快,但是学习上不太认真,不认真做作业。

智力不好而非智力好的有:

胡耀文等,这些同学智力上一般,但学习认真刻苦,学习习惯较好。

智力非智力均不好的有:

胡敬森、沙丙威等,这些同学学习习惯差,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提高

教学

质量

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时数

时间安排

 方程                      

7课时

月日~月日

    长方体和正方体                

 14课时

月日~月日

分数乘法                     

9课时

月日~月日

   分数除法                  

  8课时

月日~月日

    认识比                      

 6课时

月日~月日

   分数四则运算                 

  7课时

月日~月日

 解决问题的策略             

 

 3课时

月日~月日

   可能性                         

 2课时

月日~月日

认识百分数             

     9课时

月日~月日

    整理和复习                

  5课时

月日~月日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

教学计划

本单元是在五年级(下册)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分两阶段安排。

(1)教学用形如ax±b=c和ax÷b=c的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掌

握其解法。

(2)教学用形如ax±bx=c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掌握其解法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步、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

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ax÷b=c、ax±bx=c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步、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会列方程解决需要两步、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课时

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课时

2、整理与练习

3课时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11册第1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难点:

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或投影片

 

 

 

 

 

集体设计

二次修改

一、复习铺垫

1、根据条件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梨的个数比苹果多4个;

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倍少4朵;梨的个数比苹果的2倍多4个。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及时评价。

2、根据等式性质在圆圈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方框里填数。

(1)x+20=45              

(2) x÷5=40

X+20-20=45○□             x÷5○□=40○□

学生回答时要求说说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填的。

二、教学例1

1、谈话导入:

西安是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闻名遐迩的大雁塔和小雁塔。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

2、(出示例题图片)提问:

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题中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启发:

你能从中找出它们高度之间的关系吗?

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它们之间高度的关系?

提出要求:

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将它们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吗?

板书学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数量关系式: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提问:

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

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

追问: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明确方法,并提示课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4、谈话:

我们已经学过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5、提问:

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

交流中明确:

首先要应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2,使方程变形为“2x=?

”,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求解。

要求学生接着例题呈现的第一步继续解出这个方程。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解方程的完整过程,核对求出的解,并提示学生进行检验,最后让学生写出答句。

6、提问:

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说说列方程的根据,以及可以怎样解列出的方程。

7、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大致步骤吗?

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

引导学生关注:

1)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发现的等量关系;2)弄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时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找出了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了怎样的方程,是怎样解列出的方程的,对求出的解有没有检验等。

再让学生核对自己的答案,检查自己的解题过程。

启发思考:

这个问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三位学生板演,交流反馈时,在关注结果是否正确的同时,了解学生是否进行了检验。

3、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要求说说写出的每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哪个数量,是怎样想到写这样的式子的。

4、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解答,然后交流,教师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5、拓展题。

(1)一块梯形菜地,上底10米,高5米,面积是75平方米。

这块梯形菜地的下底是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作业设计

集体设计

二次修改

练习一第4、5题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一的第6-13题。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把已经掌握的方程的解法类推到解新的方程道德过程中,会解形如ax±b=c、ax÷b=c的方程,加深对有关方程解法的理解和掌握。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

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

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第13题中的温度计

 

 

集体设计

二次修改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稍复杂的方程。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方程解法的理解,提高我们分析数量关系和能列方程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第6题

(1)出示:

4x+12=502.3x-1.02=0.36

集体校对时,提醒学生要自觉检验。

并说说以后遇到像这样的方程一般可以怎样解。

(2)出示:

30x÷2=360

先让学生说说这样的方程可以怎样解。

再让学生做一做,指名板演。

集体校对时,说说解这个方程的依据,并让学生做口头检验。

(3)师生共同总结解此类方程的一般方法。

强调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2、第7题

(1)说说两题中的x分别表示哪个数量。

(2)找出每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第1题如果有困难,教师可提醒学生回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解题格式(不要设未知量)

(二)巩固练习

1、第8题

出示题目,问:

你能把与杨树和松树有关的信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吗?

让学生试着整理。

校对后,联系整理的过程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

问:

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2、第9题

出示题目,教师通过画简单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再让学生说说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并口头列方程。

(三)加深练习

1、第12题

投影出示题中的发票,让学生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问:

你有办法算出墨水的单价吗?

学生独立尝试。

集体交流,注意不同的方法。

(方程和算术方法)

2、第13题。

(1)出示温度计,教师简单介绍:

我国测量温度常用℃(摄氏度)作单位,有时还使用(华氏度)作单位。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换算:

(教师出示公式,学生齐读)

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

(2)问:

如果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86℉,相当于多少℃?

出示问题,让学生读一读。

(3)问:

你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

)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集体评讲。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

 

作业

设计

集体设计

二次修改

练习一10、11题

课时计划

课题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

内容

教材第11册第4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二的第1—5题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提高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提高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集体设计

二次修改

一、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我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在那里了解了闻名遐迩的古代建筑——大雁塔和小雁塔。

今天我们要去北京的颐和园游览。

(出示颐和园的图片)指出:

这是颐和园,坐落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它是清代皇家的园林,为我国古典园林之首,也是世界著名园林之一。

你知道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吗?

(出示例2的文字部分:

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3倍。

2、提出问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些什么?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出示问题:

颐和园的陆地和水面大约各有多少公顷?

            颐和园的陆地比水面大约多多少公顷?

            颐和园的水面比陆地大约少多少公顷?

指出:

下面两个问题要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才可以完成。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个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继续教学例题

1、学习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启发:

颐和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了看得更加直观和清楚,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示题目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用线段图的方法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在课练本上试着画一画。

(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交流。

(实物投影出示线段图)

追问:

从这幅线段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怎样知道的?

如果用方程来解,你觉得设哪个量为X比较合适?

(同桌讨论)

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图上标注出来。

(实物投影仪上完成线段图)

                X公顷

陆地面积:

·        ·

                           3X顷               (    )公顷

水面面积:

·        ·       ·        ·

小结板书:

同学们一致认为设陆地面积为X,水面面积为3X。

(板书解设)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提问:

根据题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指名口答。

根据学生口答完成板书:

颐和园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3、尝试解答

提问: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怎样列方程?

请同学们试着列出方程。

板书:

X+3X=290

观察:

这个方程与我们前面所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学们会解吗?

请大家试试看。

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的?

(当学生说出首先计算“X+3X=4X”时追问:

这样做有什么依据?

小结:

我们在解答这个方程时,利用乘法分配律,首先将方程化简,变成一般方程,然后再解。

4、进行检验

启发:

如何知道我们求出的这个解是否正确呢?

你准备怎样检验呢?

学生口答,师板书检验过程:

72.5+217.5=290(公顷)

217.5÷72.5=3

(二)练一练

谈话:

关于颐和园的水面面积与陆地面积有多少我们已经了解了,那你知道我们地球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有多少吗?

(出示练一练)

读题,明确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相交流解题过程与结果。

比较:

这题的解答过程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列方程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三、组织练习,巩固应用

1、练习二第1题

提问:

谁来说说解这些方程的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