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小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5892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人小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词人小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词人小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词人小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词人小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词人小传.docx

《词人小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人小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词人小传.docx

词人小传

词人小传

 

徐昌图(?

-?

)莆田(今属福建)人,本为五代时人,后降宋,为国子博士,迁至殿中丞。

其词清幽隽美。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初名从嘉,徐州(今属江苏)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世称李后主。

961年即位,时南唐已沦为宋朝附庸,国势日危。

李煜仍纵情声色,诛杀忠良。

宋开宝八年(975),南唐为宋所灭,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主。

三年后,被宋太宗“赐酒”毒死。

李煜善诗文、音乐、书画,尤长于词。

其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内容与风格。

前期作品多描写宫廷奢侈生活,风格柔靡,与花间词一脉相承。

后期词作大多抒发亡国之痛和怀旧伤今之情,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明净,形象鲜明生动,艺术技巧极高。

其词突破了花间词派的藩篱,开拓了词的领域,创造了新的表现手法,对后世词人晏殊、欧阳修、苏轼、李清照等都有较大影响。

现存词三十余首,与李璟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

家世务农,出身清寒。

九岁能文。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端拱初,召试,擢右拾遗。

二年,拜左司谏,知制诰。

在朝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

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

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其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

著有《小畜集》。

苏易简(958-996)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第一。

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给事中。

淳化中,官至参知政事,后出知陈州。

卒,赠礼部尚书。

有文集二十卷,今不传。

《全宋词》存其词一首。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一说并州榆次(今属山西)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

曾任官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真宗景德元年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契丹入侵,力排众议,劝真宗亲征,御于澶渊,结盟而还,使国事得安,即“澶渊之盟”。

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

晚年再起为相,封莱国公。

后又为丁谓构陷,再黜,贬至雷州等地。

卒,谥忠愍。

能诗,学王维,语言晓畅,颇有韵味。

其词仅存四首,皆伤时惜别之作,风格淡雅委婉。

著有《巴东集》,时人范雍裒辑《寇忠愍公诗集》。

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王钱俶之子。

随父降宋,为右神武将军。

因博学能文辞,编修《册府元龟》。

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工部尚书等。

仁宗时任枢密使,后落职,出为崇信军节度使。

能文辞,尤工诗,为西昆诗派领袖之一,与杨亿、刘筠齐名,他们互相唱和之诗辑为《西昆酬唱集》。

以辞藻华艳,风格相近,人称“西昆体”。

其词仅存两首,格调凄惋。

著有《典懿集》及《金坡遗事》。

潘阆(?

-1009)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江苏扬州)人。

太宗至道元年(995)召对,赐进士第,授四门国子博士。

后以“狂妄”罪名被斥,飘泊江湖,以卖药为生。

真宗时释其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参军。

与寇准、王禹偁、林逋等交游唱和。

尝往来于苏杭,现存词皆歌咏杭州西湖景色,颇具浪漫色彩,笔调清新,多有佳句。

有《逍遥集》,词集《逍遥词》。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趋荣利,隐居于西湖孤山。

未娶,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卒谥和靖先生。

善行书,工于诗。

其诗多描写隐居生活,能以疏淡之笔墨,勾划出形象生活的画面。

尤长于咏梅,以《山园小梅》最负盛名。

存词三首,清丽隽永。

有《林和靖诗集》。

柳永(980?

-1053?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卿。

世称柳屯田。

崇安(今属福建)人。

出身官宦之家,为人放荡不羁,往返于秦楼楚馆,终生潦倒。

仁宗景佑元年(1034)第进士,授睦州团练使推官。

官至屯田员外郎。

仁途坎坷,一生不得志。

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

其词多写歌妓愁苦和城市风光,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表现封建社会文人怀才失意的情绪。

创作慢词独多,章律谐婉。

擅长白描手法,铺叙刻画,情景交融。

以俚语入词,使词的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但词中亦不乏低俗的色情描写和歌功颂德的阿谀之作。

有词集《乐章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

少时贫困力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

康定元年(1040),在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任陕西经略安抚使率兵同拒西夏,守卫边塞多年,名重当时,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建议十事,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

因保守派反对,不能实现。

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

后于赴颍州途中病死。

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又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行者之一。

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

诗多反映民间疾苦,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词作仅存五首而皆精粹,其描写边塞秋思、羁旅情怀的词作,寄存了宋初词作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为不朽的名作,对豪放词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有《范文正公集》。

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曾知吴江县。

晏殊为开封府尹时,召为通判。

官至都官郎中。

晚年游憩乡里而卒。

为人疏放不羁,与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交游。

能诗,尤工于乐府。

因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其词多写男女恋情和花月景色,喜用铺叙手法,雕辞琢句。

与长调相比小令较为隽永。

所作较多采用慢词形式,对慢词发展与推广有一定的影响。

与柳永齐名,但造诣不及柳永。

其诗也有成就,有《安陆集》。

词集《张子野词》。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七岁能写文章,十五岁时,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

屡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庆历初,拜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后出知永兴军,徙河南,以疾回京师。

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下。

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

风格与形式同南唐冯延巳相近。

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炼,意境清新。

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脍炙人口。

也能诗,诗意活泼轻快,但多已散佚。

原有文集二百四十卷,今仅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今属陕西)人。

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

累官参知政事、枢密使,以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改镇河阳。

以太子太师致仕。

赠司徒兼侍中,谥康节。

其词仅存两首,笔法冷峻,格调悲凉。

李冠(?

-?

)字世英,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以文学著称,与王樵、贾同齐名。

官乾宁主簿。

其词婉约多姿,风格近张先。

有《东皋集》,不传。

《全宋词》存其词五首。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

仁守天圣二年(1024)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

初任复州军事推官。

召试,授直史馆。

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

曾与欧阳修同修《新唐书》。

与其兄庠齐名,时呼“小宋、大宋”。

因其词《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人称红杏尚书。

为人喜奢侈,多游宴。

其词多抒写个人生活情怀,未摆脱晚唐五代艳丽旧习。

但构思新颖,语言流丽,描写生动,一些佳句流传甚广。

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

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辑有《宋景文公集》;赵万里辑有《宋景文公长短句》。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

宣城古名宛陵,故又称“梅宛陵”、“宛陵先生”。

少以父荫补桐城、河南主簿,历镇安判官。

仁宗皇佑三年(1051),赐进士出身,擢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参预修《新唐书》,成,未奏即卒。

诗著名,与苏舜钦齐名,世称“苏梅”。

其诗多反映现实生活,寓意深远,质朴自然,风格平淡委婉,在北宋诗坛影响颇大,亦能词。

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叶清臣(1003-1049)字道卿,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天圣二年(1024)进士。

六年召试,授光禄寺丞,充集贤校理。

历官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后罢为侍读学士,知河阳。

赠左谏议大夫。

《全宋词》存其词二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幼年丧父,由寡母教养成人。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

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政治改良,因此屡遭贬谪。

晚年思想趋于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父子、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在散文、诗、词方面都卓有成就。

其词多写男女恋情、伤春怨别,也有写景抒情、表现人个抱负和身世之感的词作,题材较广。

虽未摆脱五代词风的影响,却不似花间派之浮艳华靡,在抒情性和形象性方面都有所发展。

此外,还向民间词学习,以通俗生动的口语入词。

形象鲜明生动,语言清新婉丽。

以小令见长,与晏殊齐名,成就在晏殊之上。

曾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集》,词有《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篇》。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后迁开封(今属河南)。

苏易简之孙。

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

曾任大理评事,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时政得失。

庆历四年(1044),因“稍侵权贵”,为保守派忌恨,借故诬陷,被捕入狱,革职为民。

退居苏州,买水石,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

后起为湖州长史,未赴任,病卒。

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

风格豪迈,笔力雄健。

亦能词,仅存一首。

有《苏学士文集》。

解昉(?

-?

)任官苏州司理。

《全宋词》存其词二首。

韩琦(1008-1075)字雉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时进士。

任右司谏时,曾一次奏罢宰相、参政四人。

康定元年(1040)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时人称“韩范”。

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被任为枢密副使。

两年后以范仲淹等罢政,自请出外,知扬州,改知定州、并州。

在并州时收回契丹侵占的土地,并加强防御。

嘉佑朝,历任枢密使、宰相。

经英宗至神宗,执政三朝。

神宗即位,出知相州、大名等地。

王安石变法,屡次上疏反对,与司马光等同为保守派首脑。

存词五首,风韵闲适。

著有《安阳集》。

杜安世(?

-?

)安寿域,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

有《寿域词》一卷。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仁宗宝元二年(1039)进士。

庆历八年,官大理寺丞,召试,授馆阁校勘。

累除知制诰,改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英宗朝,任龙图阁直学士,改右谏议大夫。

神宗时,擢翰林学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拜资政殿学士。

因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熙宁四年(1071)离朝退居洛阳,致力编撰《资治通鉴》。

哲宗即位次年,任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废除新法。

同年卒,封温国公,谥文正。

以文著名,亦能诗词。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韩缜(1019-1097)字玉汝,灵寿(今属河北)人,后迁雍丘(今河南杞县)。

庆历二年(1042)进士。

英宗朝,官淮南转运使。

神宗朝,累知枢密院事。

哲宗时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后出知颍昌府,以太子太保致仕。

卒,赠司空、崇国公,谥庄敏。

《全宋词》存其词一首,风格婉丽。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

历任鄞县知县、常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等。

仁宗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神宗熙宁二年(1069)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积极推行新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由于保守派的阻挠,新法并未很好贯彻。

七年罢相,八年再相,次年被迫辞职,后退居金陵,封荆国公,世称荆公。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且文学成就颇高,影响巨大。

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刚劲清新。

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

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佚,现存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又《老子注》若干条保存于《道藏.彭耜集注》中。

有词集《半山词》。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

仁宗皇佑五年(1053)举进士第一,授陈州通判。

入直集贤院,修起居注。

神宗时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侍读学士出知杭州,迁青州。

后称病求退,提举鸿庆宫。

工于诗,有反映人民疾苦之作。

文辞质朴自然,风格爽朗泼辣。

亦能词,俏丽隽永。

著有《郧溪集》。

有词见《花庵词选》。

晏几道(1030?

-1106?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晏殊幼子。

曾任颍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

一生仕途失意,晚年家道中落。

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

词风近其父。

其词多写四时景物、男女爱情,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善于写景抒情,语言和婉浓丽、精雕细琢。

情感深沉、真挚,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较之其父,更工于言情,词风较为沉郁悲凉,为后世喜工丽词语的文人所激赏。

有《小山词》。

王安国(1030-1076)字平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王安石之弟。

神宗熙宁元年(1068),应茂才异等科入第,赐进士出身,拜西京国子教授、崇文院校书。

熙宁七年(1074),为大理寺丞、集贤校理。

八年,被罢归田。

其词仅存三首,风格婉丽蕴藉,有《王校理集》,今不传。

孙洙(1031-1079)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

年十九第进士,补秀州法曹。

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

英宗治平中,兼史馆校讨,同知谏院。

因反对王安石立新法,出知海州。

神宗元丰初,兼直学士院,官至翰林学士。

著有《孙贤良集》,今不传。

《全宋词》存其词二首。

王观(?

-?

)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

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

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赵顼,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

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风趣而近于俚俗。

著有《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张舜民(?

-1100)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碇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

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

哲宗元佑元年(1086)授秘阁校理,次年任监察御史。

徽宗时擢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知同州。

被指为元佑党人,贬商州,后复集贤修撰。

能文词,嗜画,尤工诗。

诗学白居易,多讥刺时事之作,语言通俗。

其词仅存四首,慷慨悲壮,风格与苏轼相近。

有《画墁集》、《画墁录》,从《永乐大典》辑出。

魏夫人(?

-?

)名字失传,襄阳(今属湖北)人。

文学家魏泰之姊,宰相曾布之妻,封鲁国夫人,时称魏夫人。

现存其词十四首,语言清丽,音调谐婉,后人对其词评价颇高。

周泳先辑有《鲁国夫人词》。

王诜(?

-?

)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

熙宁二年(1069)娶英宗女魏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联贬官,落附马都尉。

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安置。

元佑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

卒,赠昭化军节度使,谥荣安。

能书画属文,工于棋。

其词音调谐美,语言清丽,情致缠绵。

赵万里辑有《王晋卿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

历官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殿中丞等。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

后知密州、徐州。

元丰二年(1079)徙湖州,因写诗被指为“谤讪”朝政,被捕入狱。

出狱后被贬黄州,再徙常州。

哲宗即位,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执政,起为翰林学士兼侍读。

又因不满当权者尽废新法,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徙颍州、扬州、定州。

八年,复行新法,时新党已变质,又被贬至南疆的惠州、琼州、昌化等地。

徽宗即位,遇赦北还,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

次年卒于常州。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诗、词、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其词作举凡怀古伤今、咏史咏物、说理谈禅、书怀言志、农村风光、抒情叙事等等,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而容纳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扩大了词的领域。

形式上力图不受音律束缚,使词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

许多词作豪迈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弃疾等人,得以继续发展,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有《东坡全集》。

书法有《答谢民师论文贴》、《黄州寒食诗贴》、《赤壁赋》等,画迹有《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有词集《东坡乐府》。

李之仪(?

-?

)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

神宗元丰进士。

苏轼任定州知州时,为幕僚。

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原州通判等。

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

后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

久之,徙唐州,终朝请大夫。

能文。

词亦工,以小令见长,毛晋《姑溪词跋》称其“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

风格清婉峭茜,近似秦观。

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

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

后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为文以策论见长。

工诗,亦能词,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宁波)人,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

神宗元丰五年(1082)任知制诰。

六年,试御史中丞、权直学士院。

不久,被罢免。

徽宗朝,拜龙图阁待制。

其词多写恋情,具花间风韵。

赵万里辑有《信道词》一卷。

孔平仲(?

-?

)字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

曾为秘书丞、集贤校理、江东转运判官等。

因属“元佑党人”,贬知衡州,累贬惠州安置。

徽宗立,召为户部郎中,后出使陕西、帅鄜、延、环、庆等地。

绍圣时,被罢职。

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其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并称“三孔”。

有《朝散集》十五卷。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

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

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

卒赠少傅。

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

王雱(1044-1076)字元泽,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子。

二十四岁时举进士,作策论二十余篇极论天下事,后又注释佛老经典。

是新法的坚决支持者。

历官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龙图阁直学。

早卒,赠左谏议大夫。

传词二首,含蓄婉媚,与王安石词风格不同。

黄大临(?

-?

)字元明,号寅庵,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黄庭坚之兄。

绍圣时为萍乡令。

存词三首,风格清丽。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熙宁初,任国子监教授。

元丰初改知太和县。

哲宗元佑初,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国史编修官。

后新党掌权屡遭贬,卒于宜州任所。

苏门四学士之一。

其书法精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力矫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派宗主。

其词与秦观齐名,然成就不如秦观。

早年近柳永,多写艳情;晚年近苏轼,深于感慨,风格豪放秀逸。

其词常以江西诗派那种瘦硬诗入词,因而不少作品缺乏词的韵味。

著有《山谷集》。

书法墨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王长者、史诗老墓志铭》、《廉颇蔺相如传》等。

有词集《山谷词》。

晁端礼(1046-1113)字次膺,先世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徙居彭门(今江苏徐州)。

神宗政和三年(1113)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而卒。

其词多咏物、颂谀之作,常与晁补之唱和,风格近周邦彦,气魄较周豪放,而不及周工致。

在创制新调方面有一定贡献。

著有《闲适集》已佚,今传《闲斋琴趣外篇》。

郑仅(1047-1113)字彦能,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第进士。

历官显谟阁待制,出知宁州,徙秦州。

崇宁中为熙河路都转运使。

召拜户部侍郎,改吏部侍郎,知徐州。

政和三年终显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赠光禄大夫,谥修敏。

《全宋词》存其词十二首,均描写男女恋情。

朱服(1048-?

)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熙宁六年(1073)进士。

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

哲宗朝,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

徽宗时,任集贤殿修撰,后知广州,黜知泉州,再贬蕲州安置,改兴国军卒。

《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

绍圣中,知峨嵋县,改太学博士。

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称旨,任秘书省正字。

徽宗立,改任著作佐郎、实录院检讨官。

有《龙云集》、《龙云先生乐府》。

时彦(?

-1107)字邦彦,开封(今属河南)人。

元丰二年(1079)进士第一。

历官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秘阁校理、河东转运使、吏部尚书。

《全宋词》存其词一首。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

哲宗元佑间,历官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

后新党掌权,因与苏轼关系密切,迭遭贬逐。

徽宗即位,卒于赦还途中。

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齐名,号称“苏门四学士”。

能诗文,尤长于词。

其词多写男女恋情和放逐后的愁苦。

笔法致密,长于运思,蕴藉含蓄,音律和美,语言清丽自然,艺术技巧很高。

为婉约派正宗。

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

丹徙(今江苏镇江)人,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后迁襄阳(今属湖北)。

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校书郎、太常博士。

徽宗时召为书画博士。

擢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

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

中国大书画家之一。

其画多用水墨点染雨中山景,自成一派。

书法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能诗文,精鉴别,也能词,传世书法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

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及《山林集》(已佚),后人辑有《宝晋英光集》。

其孙米宪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

有词集《宝晋长短句》。

李甲(?

-?

)字景元,华亭(今江苏松江)人。

善画翎毛。

元符中武康令。

《全宋词》收其词九首。

赵令畤(1051-1134)字德麟,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之玄孙。

哲宗元佑时签书颍州公事。

与秦观、朱服、李之仪等人因接近苏轼,遭致新党排斥。

后为右朝请大夫,改右监门卫大将军,管州防御使,迁洪州观察使。

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

卒赠开府仪同三司。

其词凄婉柔丽,极近秦观。

有《侯鲭录》、《聊复集》。

《聊复集》今不传,有赵万里辑本。

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

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居卫州(今河南汲县)。

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

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

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

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

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善于锤炼字句。

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

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著有《东山寓声乐府》(一名《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仲殊(?

-?

)僧人。

俗姓张,名挥,法名仲殊,字师利。

安州(在今河北省)人。

举进士,游荡不羁,几为其妻毒毙。

乃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

与苏轼交好。

崇宁中自缢卒。

能文,善乐府。

其词有一种出家人的清逸,语言奇丽、和婉。

有《宝月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