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4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浙教版答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5857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4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浙教版答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4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浙教版答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4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浙教版答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4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浙教版答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4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浙教版答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4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浙教版答辩.docx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4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浙教版答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4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浙教版答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4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浙教版答辩.docx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4讲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浙教版答辩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授课日期

201年××月××日

时间

A/B/C/D/E/F段

主题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内容

(1)说出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辨认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3)列举一些常见的悬浊液和乳浊液。

1、上次课后作业习题讲评。

2、实验探究:

尝一尝

拿一杯热水,加入适量糖,制成糖水

,请同学品尝。

让学生说出感受

,并提问:

“糖去了哪里?

水又怎么变甜了?

粉笔灰+水

植物油+水

一、溶液

1、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

【思考】①泉水是纯净水吗?

②河水可以养鱼,说明了河水里溶解了什么物质?

它是溶质吗?

③果汁能溶于水,它是溶质吗?

2、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它是混合物,稳定是指当外界条件不变的时候,组成溶液的溶质和溶剂是不会分离的。

判断:

①溶液是无色的。

②蒸馏水是溶液。

③一杯食盐水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④当外界条件不变时,食盐水放置的时间稍长,食盐也不会分离出来。

二、浊液(静置会分层,混合物)

1、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泥水、

血液)

2、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牛奶,肥皂水)

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混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泥水也是悬浊液,各三角洲冲积平原就是由于泥沙的大量堆积而形成的,血液也是一种悬浊液。

我们喝的牛奶属于溶液?

悬浊液还是乳浊液?

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

这就是乳浊液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与联系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久置是否分层

不分层

分层

分层

特点

均一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共同点

都是混合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冬天用水洗碗的时候觉得很油腻,很难洗干净,那你怎么办呢?

这说明了什么?

(油较难溶于水而比较容易溶于洗洁精)

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例子吗?

(衣服上的油渍,圆珠笔造成的污渍)

以上的这些现象都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很多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

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3、乳化现象

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

乳化作用。

常见的乳化剂:

洗洁精、洗发液、洗衣粉等。

三、实验基本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

药匙、纸槽

用药匙取药品,装入试管中/用药品将药品装进做好的纸槽中,水平将纸槽放进试管中,再将试管直立,药品进入试管后,取出纸槽。

(2)、块状:

镊子、药匙

左手水平拿好试管,用镊子/药匙取药品,放在试管口处,在慢慢将试管直立,使药品慢慢滑落到试管低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倾倒法:

从盛装试剂的细口瓶直接倾倒进试管或烧杯。

取用时,先把瓶塞取下,倒放在桌上。

然后一手拿试剂瓶,另一手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缓缓地流入试管中。

液体取用完,应立即盖紧瓶塞,把试剂瓶放回原处,并注意使瓶上的标签向外。

(2)少量的取用:

可以用胶头滴管

(3)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首先根据取用液体的量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当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调到所需液体的量。

(注意:

眼睛要与液面层的下沿相平)

四、物质的溶解性

1、定义:

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讨论】物质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吗?

【联系生活】

①面粉和蔗糖放入水中,是否都能溶解?

②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洗不干净,但汽油却能洗去油污。

为什么?

③冲糖水的时候用热水还是用冷水更好?

2、探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猜想

(1)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2)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3)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验证。

控制变量法:

对比实验

3、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明显放出热量。

如:

氢氧化钠、浓硫酸。

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明显吸收热量。

如:

硝酸铵。

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时即不明显放热也不明显吸热。

如:

氯化钠。

物质的溶解过程分为两部分。

一是溶质分散成更小的颗粒,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吸热的。

二是溶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能自由移动的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个过

程是放热的。

物质溶解的过程包含有以下两个过程:

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该过程吸收热量;另一个过程是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该过程

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在这两个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也不同;这就导致在物质的溶解过程中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

4、物质溶解性等级

(1)易溶:

如蔗糖、食盐、硝酸钾、酒精、氨气等。

(2)可溶:

硼酸、二氧化碳等。

(3)微溶:

如熟石灰、氧气等。

(4)难溶:

如石灰石、植物油、氢气等。

【注意】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溶液的状态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如:

空气。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

蒸馏水。

3、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

如:

汽水是以二氧化碳、香精、色素、糖等多种溶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

未溶解的物质不是溶质。

4、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

如氯化钠溶液是指以氯化钠为溶质,水为溶剂形成的溶液。

碘酒是以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形成的溶液。

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有两种:

①若溶液中有溶质,观察溶质是否减少,如不减少则为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②若溶液中无

溶质,可试着加少量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

如溶质不溶解,则为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

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交流讨论】

(5)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与不一定是稀溶液。

(6)相同温度,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

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注意】:

1、某饱和溶液是对相应的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的物质,如某饱和食盐水中还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2、通过降低温度实现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的转化,只是针对多数固体溶质而言,对氢氧化钙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不适用的。

3、溶液是否饱和是指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而溶液的浓稀

是指其浓度。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1.碘酒是由分散到中制成的混合物,其中是溶质,是溶剂。

打开可乐瓶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

泉水中因溶入,饮用

对人体有利。

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

【答案】碘酒精碘酒精二氧化碳一些矿物质油性污渍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B、溶液应该是无色透明的

C、水均一、稳定,是一种溶液D、煤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

【答案】A

3.溶液中的溶质()

A、一定是固体B、一定是液体C、一定是气体D、可能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答案】D

4.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共同点是()

A、都是浑浊的B、都是均一的C、都是稳定的D、都是混合物

【答案】D

5.按下列要求各举出一个实例。

(1)溶质是液体,溶剂是水:

(2)溶质是固体,溶剂是水:

(3)溶质是固体,溶剂是酒精:

(4)溶质是气体,溶剂是液体:

【答案】略

6.溶液区别于悬浊液、乳浊液的根本原因是()

A、溶液无色透明B、溶液稳定、均一C、溶液可能有颜色D、溶液没有气味

【答案】B

7.以下是一些关

于溶液的说法:

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的,⑤稳定的,⑥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

【答案】B

8.现有下列溶液:

①海水,②白酒、③植物油和汽油混合形成的溶液,④汽水,其中溶剂是水的有()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9.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形成悬浊液,形成乳浊液,形成溶液。

(填序号)

【答案】④⑤①②③

10.40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有10克食盐晶体在底部未溶,溶质质量为,请你说出理由。

溶剂质量为,溶液质量为。

【答案】30克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100克130克

11、下列因素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质量C.溶剂的性质D.温度

【答案】B

1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B.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稀溶液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答案】D

13、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蒸发溶剂B.增加溶质C.改变温度D.加速搅拌

【答案】D

14、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克,能使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恒温时蒸发些水B.恒温时再加入硝酸钾C.降

低温度D.升高温度

【答案】D

15、两支试管中盛装的都是硝酸钾溶液,其中一支为饱和溶液,另一支为不饱和溶液,请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

【答案】分别取样,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若能继续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饱和溶液。

16、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只知道其中一瓶是氯化钠,另一瓶是碳酸钙,为了区别这两瓶白色固体,我们可采用什么物理方法?

【答案】分别取样,加入适量水,若能溶解,则是氯化钠,若不能溶解,则是碳酸钙。

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内容,教师点评。

一、选择题

1、“山水灵秀境,诗画钱江源”。

清澈的钱江源头水应该属于(A)

A.溶液B.纯净水C.悬浊液D.乳浊液

2.有关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外观不同

C.溶液一定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D)

A.蔗糖和水B.汽油和柴油C.碘

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

4.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是a克/厘米

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则它的密度值应该是(C )

A.大于aB.小于aC.等于aD.变化不定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B.盐水是溶液

,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

C.组成溶液的溶质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D.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而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6.下列液体中,属于溶液且溶剂不是水的是( A )

A.碘酒B.生理食盐水C.浑浊海水D.牛奶

7.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B)

A.水是常用的溶剂,溶剂不都是水

B.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根本区别是它们的稳定性不同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8.组成溶液的溶质(D)

A.只能是气体B.只能是液体C.只能是固体D.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9.现有一组物质:

汽水、盐酸、酒精溶液。

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

的是(C)

A.冰水B.泥水C.氨水D.原油

10.小杰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让他挂青霉素盐水。

小杰观察了一下,发现青霉素是一种粉末状的固态物质,护士给他注射时,先用少量的0.9%的生理盐水(食盐溶液)和青霉素粉末混合成一种浑浊混合物后,再用注射器注入大瓶的0.9%的生理盐水(食盐溶液)中,请问病人注射的青霉素属于(B)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无法判断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溶液久置后,其中各成分不会自动分离B.溶液是由固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

C.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所以混合物都是溶液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12.菜盘上沾满了油渍,下列物质能够比较方便地将其除去的是(B)

A.自来水B.洗洁精C.食盐水溶液D.色拉油

二、填空题

13.碘酒的全称是 碘 的 酒精 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的溶质是 高锰酸钾 ,溶剂是 水  。

14.将溶质和溶剂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溶液

碘酒

酒精的水溶液

蔗糖水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溶质

溶剂

15.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⑤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④⑤形成悬浊液,①、形成乳浊液,②③形成溶液。

(填编号)

16、请举出一个例子,说明下列有关溶液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

碘酒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

水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

酒精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④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实例:

石灰水溶液达到饱和时也是稀溶液.

17.2013年6月,小林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住进新装修的新房子里,一段时间后,发现家人经常感到头痛、喉咙痛、眼睛红肿发炎等。

到医院检查之后,发现得病的原因是:

新装修的新房子里,一些做家具的板材、加工时用的胶水中往往含有很多的有害气体——甲醛,它们会缓慢地释放出来,进入房间的空气当中,从而危害房间里住的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等器官。

请问:

⑴如果空气的成分中氮气为80%,氧气为20%,那么空气可以看成一种溶液(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其中被分散的是氧气。

⑵当有害气体甲醛进入空气后,所形成的混合物里甲醛可以看作溶质,氮气可以看作溶剂。

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些建议,减少小林家这样的新房污染问题多用环保,夏天装,多开窗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从禽流感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以来,过氧乙酸作为高效消毒剂被广泛使用.过氧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醋酸.它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高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皮肤有腐蚀性.一般商品过氧乙酸是40%的醋酸溶液,使用前通常先用蒸馏水等将其稀释,消毒时可用喷雾法消毒,也可将其配制成0.2%的水溶液洗手消毒.过氧乙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无毒物质,若用喷雾法消毒,过氧乙酸在半小时内就可完全分解.

(1)在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的醋酸溶液中,溶质是过氧乙酸,溶剂是醋酸

(2)请指出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和醋酸

19.某温度下,将

40克食盐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36克食盐,得到136克食盐水。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6克,溶剂质量为100克;

(3)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9克,溶剂质量为25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