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5575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滁州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我市“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安徽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12.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5.2亿元,年均增长9.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0.9%,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2010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65万人,占比达25.8%,分别比2005年增加了11.9万人和提高了3.3个百分点。

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全市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由2005年的3.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8.4亿元,占地方税收的57.4%,“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8.6%。

扩大消费的重要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94.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4亿元,年均增长17.6%。

连锁、配送、专营代理等服务业新型业态不断出现,消费规模等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

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服务业发展软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

全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由2005年的44.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6亿元,年均增速44.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由38.9%提升至39.6%。

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我市服务业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进程加快,民营服务业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市场格局。

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业发展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我市现代物流、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已逐步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010年,全市物流仓储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文化产业、信息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8%、15.6%、8%、24.2%、6.5%、6.1%。

我市服务业发展正在由传统商贸流通为主的生活服务型,向生产和生活并重的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变。

“十一五”期间滁州市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年份

GDP

(亿元)

服务业

增加值

(亿元)

增长率

(%)

占GDP比重(%)

服务业从业人员

(万人)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2005

328.1

113.4

12.6

34.6

53.1

22.5

2006

355.1

125.8

10.9

35.4

53

22.1

2007

425.1

144.0

10.6

33.9

56.4

23.4

2008

502.8

162.5

6.9

32.3

54.6

22.3

2009

576.2

179.6

11.3

31.2

62.6

24.8

2010

695.7

205.2

10

29.5

65

25.8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发展速度较快,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但与沿海地区相比,与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相比,服务业发展仍显滞后。

一是服务业总量偏小、层次不高。

从总量上看,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依然偏小,在全省处于中等靠后位置,虽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较快,但是占GDP的比重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

全市服务业仍以批零住餐、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为主,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快,传统服务行业比重依然较大。

二是服务业发展的机制体制不活。

全市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部分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公共服务业社会参与度、市场竞争度不充分,服务业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既抑制了群众对服务需求的扩大,又影响了市场供给的增长。

三是服务业高端人才匮乏。

以传统服务行业为主的滁州市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相对滞后,人才“引进来、留得住、送出去”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

二、“十二五”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期。

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迫切需要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配套。

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层次向多样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强力推进,我市积极承接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国内外高端服务业,加快建设与长三角紧密联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综合以上判断,未来5年我市服务业加快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和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市服务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当地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层次,也需要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的支柱产业整体规模不大,集聚水平不高,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居民消费能力不高。

此外,周边发达城市产业结构竞相升级对我市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服务业带来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以长三角为重点,积极主动承接高端服务业。

依托城市重点功能区规划建设,合理引导资源配置,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将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的原则。

遵循服务业发展规律,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突出服务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竞争促进发展,以市场化为服务业繁荣发展注入活力。

创新发展的原则。

大力鼓励创新发展,引导服务企业不断进行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获得服务领域的先发优势,从创新中培育新增长点,挖掘新利润源,在创新中求生存、求拓展、求提升。

产业互动发展的原则。

服务业要与制造业和农业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充分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坚持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实现各产业间的相互融合,联动发展。

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的原则。

根据我市比较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业、城乡公共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产业,同时要培育发展新的服务业增长点,整体推进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战略定位。

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商贸市场、华东地区文化旅游示范城市、省内宜业宜居宜游的典范城区、皖东地区新兴的金融中心。

(四)总体目标。

1、总量翻番。

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76亿元,年均递增约17.9%,服务经济奋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6%,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50%。

2、扩大就业。

到201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以上,年均递增4.2%,占全市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0%。

3、增加税收。

到2015年服务业税收达到60亿元左右,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55%以上。

4、培育载体。

培育形成100户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重点抓好100个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层次较高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5、创新体制。

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优化包括融资、用地和税费政策以及财政体制等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切实提高服务业开放合作水平。

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形成科学的服务业发展评价考核办法。

行业类别

“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

服务业

增加值576亿元,占GDP的比重36%,就业80万人。

1、现代物流业

增加值达到70亿元,引进物流企业30家,建设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500亿元。

2、金融服务业

增加值达到40亿元,新设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100家以上,存贷余额达到1500亿元和1200亿元,建设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50亿元。

3、商务服务业

建设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50亿元,初步形成完善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4、商贸流通业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亿元,商贸流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建设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200亿元。

5、旅游业

增加值达到1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GDP12%,建设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200亿元。

6、文化产业

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7、房地产业

增加值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8、城乡家庭服务业

增加值达到20亿元,建设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40亿元。

9、新兴服务业

培育5-10家知名企业,建设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50亿元,成为皖东地区的新兴服务基地。

四、服务业发展重点

以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城乡家庭服务业、创意服务业、物联网、服务外包11个业态为重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带动我市服务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一)全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现代物流业。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30家以上。

力争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长江北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初步形成大流通大发展格局。

(2)发展布局。

根据现有基础条件,以“轴—辐”物流空间网络理论为依据,将我市物流节点分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节点三个层次。

物流园区:

规划建设滁州市区域枢纽型物流园区和地方性综合物流园区。

区域枢纽型物流园区主要为汊河商贸物流园、城东工业品物流园、担子物流园、城北物流综合园和滁州市粮食产业物流园;地方综合型物流园区主要为各县、市城区综合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

规划建设高铁站物流中心、乌衣镇物流中心、板桥镇物流中心、炉桥镇物流中心和池河镇物流中心。

物流配送节点:

规划在汊涧、秦栏、铜城、半塔、水口、古河、二郎口、大墅、十字、管店、三界、张八岭、潘村、永康、藕塘、池河、张桥、刘府、小溪河、总铺等重点镇布局物流配送中心,以完善滁州市域物流网络。

专栏:

现代物流业发展布局

物流园区布局。

根据物流园区辐射地域范围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物流园区可分为区域枢纽型物流园区和地方综合型物流园区。

其中,拟规划滁州市区域枢纽型物流园区为汊河商贸物流园、城东工业品物流园、担子物流园、城北物流综合园和滁州粮食产业物流园;地方综合型物流园区主要为各市县城区综合物流园区。

——汊河商贸物流园:

位于汊河经济开发区天河路以东、撇洪沟以西、宁洛高速以南、汊河城乡一体化项目以北,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高度聚合的商贸物流业为支撑,打造以长三角为核心,辐射周边500公里半径的世界级商贸物流总部基地。

——城东工业品物流园:

位于长江路以南、上海路以东、清流路以北,徽州路以东,规划面积1000亩。

——担子物流园:

以京沪铁路、马滁扬高速和清流河为依托,主要服务于城西区、城南区等市区。

——城北物流综合园区:

位于永阳路和蚌埠路以东,上海路以西,六安路以北。

规划面积1000亩。

——全椒县城区物流园区:

依托宁西铁路、沪汉蓉快速通道、合宁高速、马滁扬高速和S331和S206省道等交通线,辐射全椒县域,并服务于大滁州和面向南京都市圈。

——天长市城区物流园区:

依托宁连铁路、马滁扬高速和S312和S205省道等交通线,主要服务于天长市城区及周围乡镇等。

——明光市工业园区综合物流园:

依托京沪铁路、蚌宁高速、明徐高速、G104国道和S309省道等交通线,主要服务于明光市工业园区、城区及周围乡镇等。

——凤阳县城区物流园区:

依托京沪铁路、宁洛高速、徐明公路凤阳段(接104国道)等交通线,主要服务于凤阳县城区及周围乡镇等。

——定远县城区物流园区:

依托S311和S101省道等交通线,主要服务于定远县城区及周围乡镇等。

物流中心布局。

作为物流节点体系的中间层次,物流中心主要是为某一特定产品或行业服务,通常具有专业性特点和担负承转的重要功能,其与物流园区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

根据其辐射范围和带动作用,物流中心可分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地方性物流中心。

拟规划滁州市各类物流中心5个。

区域性物流中心有:

——高铁站物流中心:

依托京沪高铁、马滁扬高速公路以及城市交通大西环,主要服务于滁州市区的生产和生活,同时面向大滁城和辐射市域。

地方性物流中心有:

——乌衣镇物流中心:

依托京沪铁路、马滁扬高速公路、S331省道和滁宁快速通道等交通线,主要服务于乌衣工业园区的生产和生活,同时注重建设辅助服务于南京都市区物资配送。

——板桥镇物流中心:

依托京沪铁路、宁洛高速、S307省道、淮河航道,着力发展成为产业基地型的物流中心,主要服务板桥工业新区的硅(玻璃)产业,兼顾板桥镇及凤阳县域东北部地区的生产和生活。

——炉桥镇物流中心:

依托S311省道、淮南铁路和合徐高速公路等交通线,着力发展成为产业基地型的物流中心,主要服务于炉桥镇大型盐化工项目建设和运作,同时兼顾服务于炉桥镇及定远县域西部地区的生产和生活。

——池河镇物流中心:

依托定远县京沪高铁站的建立及池河镇的迁入,着力发展成为服务于定远县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物流配送节点布局:

区域物流配送中心的布局要着重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分布、城镇规模等因素。

布局在滁州中心城市内部的配送中心主要是为城市街区日常生活服务,具有明显的消费地指向性,要尽可能接近人口集中的消费地;而布局在城镇的配送中心,主要是对外畅通城镇与外界物流联系,对内主要为周边乡镇生产、生活服务。

规划在汊涧、秦栏、铜城、半塔、水口、古河、二郎口、大墅、十字、管店、三界、张八岭、潘村、永康、藕塘、池河、张桥、刘府、小溪河、总铺等重点镇及少数具有一定区位优势的一般镇布局物流配送中心,以完善滁州市域物流网络。

(3)发展重点。

整合市内物流资源,加速交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培育规范物流市场。

积极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和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引导物流企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

促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改造业务流程,鼓励和支持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形成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培育一批物流服务品牌。

扩大物流业对外开放,鼓励兼并重组,加快引入一批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协调推进公路、铁路、内河港口建设,加快构建快速、通畅的集疏运体系。

做好运输站场、物流节点布局规划,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建设马滁扬、徐明高速公路及蚌淮高速公路凤阳延伸段,加快改造市内国、省干道,推进滁宁轻轨和滁淮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实施内河河道疏浚和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滁州、天长码头,适时扩建凤阳港、明光码头。

建设城南客运中心,推进快捷公共客运系统建设。

建设一批特色物流园区和集散、存储、加工配送中心,重点建设产业型物流基地,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社会化的物流体系。

推动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集中,促进物流企业集群化发展。

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形成家电、纺织、机械、建材、化工产品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

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继续推动区域性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4)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重点规划物流业建设项目20个(投资额1亿元以上),总投资约500亿元。

主要项目有:

南京湾(香江)商贸物流总部基地、天长益民低碳物流园、担子综合物流园、城东工业品物流园、滁州粮食产业物流园、城北综合物流园区、天长经济开发区物流园、明光市工业园区综合物流园等。

2.金融服务业。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全市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

新设各类金融类机构或企业100家以上(含新设分支机构);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家;全市保费收入达4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全市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达到5%左右,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与人口的比例)达到800元/人。

初步建成金融产业发达、金融综合竞争力强的金融强市,努力形成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双赢发展的新格局。

(2)发展布局。

依托城南新区,规划建设金融服务业集聚区,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此布局或设立分部,打造全市金融中心。

(3)发展重点。

构筑功能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

加快金融开放步伐,不断完善银行类、保险类、证券类和非银行投融资类四大金融机构体系,尽快形成主体多元、功能完善、运行稳健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

积极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来我市设立机构或拓展业务,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公司,加快建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组织等各类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市内大中型企业发起设立或参股银行和保险公司,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内容,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和多样化。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科技贷款、汽车金融、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小企业联保贷款等融资。

鼓励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融资业务,完善小额贷款工作的长效机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支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

培育发展资本市场。

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积极探索银行信贷业务、中间业务与创业投资多种形式的结合,完善创业投资服务体系。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产权交易中心促进企业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为企业兼并、产权交易、闲置资产调剂、资产评估提供全程服务。

加强对技术产权交易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价值实现。

(4)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重点规划金融服务业建设项目10个(投资额1亿元以上),总投资50亿元。

主要项目有:

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引进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组建滁州产权交易中心等。

3.商务服务业。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形成与城市地位、产业结构、城市特点、市场配置要求相适应,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要求,体制比较完善,体系比较完备,功能比较健全,商务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2)发展布局。

在滁州市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城南新区、高铁站前区、琅琊政务新区规划建设布局4个现代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布局各类商务服务机构。

(3)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各类商务服务业,逐步形成与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门类齐全、诚信规范、与国际接轨的商务服务体系。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各类商务服务机构要与挂靠的政府部门脱钩,承担行政职能的中介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要按规定逐步改制,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商务服务机构的审批部门要依法审批,做到环节简化、程序规范、办事高效;破除行业及部门垄断,取消不合理的地方限制,实行“非禁即入”,特别是引导民间力量发展各类中介机构。

加大开放力度,推进资源优化整合。

积极引进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的知名商务服务企业来滁拓展业务,特别是要大力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及创业设计公司来滁设立分支机构,并鼓励其整合市内相关商务服务资源。

注重引进职业商务服务人才特别是高级职业人才。

推进现代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布局商务服务机构。

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服务中心。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提高高端服务业比重。

鼓励现有商务服务机构通过购并重组、联合经营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知名品牌的商务服务机构。

构建信用评价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制定信用评价制度,为信用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建立商务服务机构信用信息库。

规范商务服务企业的执业行为,提高商务服务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服务质量。

(4)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重点规划商务服务业建设项目10个(投资额1亿元以上),总投资50亿元。

主要项目有:

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城南新区商业综合体、高铁站前区商务综合体、琅琊政务新区城市综合体等。

(二)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4.商贸流通业。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0亿元,年均增长18.5%以上;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30家以上;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基本形成大商贸大发展格局。

(2)发展布局。

在市域范围内建立以主城区商圈和城南新区商圈为核心的2个市域商业中心,以来安、全椒、天长、明光、凤阳和定远城区为核心的6个县区级商业中心,以炉桥、铜城、汊涧、腰铺、古河、汊河等重点中心镇为核心的6个镇级商业中心以及其他一般镇村商业网点(含社区邻里中心)。

专栏:

现代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

市域商业中心建设。

通过规划引导,加快核心商圈的建设,增强其综合服务功能,带动滁州市商贸业发展,重点建设两个市级核心商圈和四个商业区。

——完善和提升主城区商业圈。

以南谯北路、天长东路和天长西路为中心,逐步形成东至定远路、南至琅琊路、西至西涧路、北至南湖南岸的核心商贸圈。

以南谯北路、天长东路和天长西路商贸中心为重点,大力发展集商贸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

提升改造传统商贸业,重点完成苏果超市、国美电器、白云商厦、苏宁电器、五星电器、商之都等较大的零售商业网点的提升,同时有序引导凤阳北路两侧、人民广场等周边商业网点的业态引导和调整,打造品牌,彰显地区商贸发展水平。

——着力培育和打造城南新区商业圈。

结合政务新区的建设,在政务新区的南侧建设商业中心,着力发展成商务商贸一体化的城南新区核心商贸圈。

以龙蟠大道为东西向主要交通干道,干道北侧为滁州市政务中心,干道南侧是城南新区商业圈主体,主要布局商务办公、金融保险、通讯信息、法律咨询和其他专业性服务,同时兼顾配套布局大中型百货、零售商业、宾馆餐饮以及其他公共设施,打造能够充分展示滁州特色文化、吸引产业要素和人才集聚、体现城市核心区风貌的商务中心区。

——加快培育4个城区区级商业中心。

结合城市老城区改造和功能提升,以及城市扩展方向,规划老城区商业中心、城南站前区商业中心、城东区商业中心和琅琊区城市副商业中心。

县域商业中心建设。

县域商业中心是市域商业的副中心,主要服务于所在县(市)的商业需求。

——来安商业中心。

以来安城区为核心,依托裕安西路和X104乡道,在X104乡道两侧重点建设新的县域商业中心,通过引进新型商贸业态,完善功能,逐步培育具有现代商贸气息的商业中心。

——全椒商业中心。

以城南新区为依托,以儒林大道两侧至新华路段为轴线,以火车站广场为核心,通过引进新型商贸业态、完善功能和扩大影响力,打造集商贸购物、娱乐休闲、历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商业中心。

——天长商业中心。

以天长城区为核心,在建设路、石梁西路、新河路交汇地区完善和提升原有商业中心,通过引进新型商贸业态,逐步培育成具有现代商贸气氛的商贸中心。

——明光商业中心。

以明光城区为核心,在现有商业中心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并结合南湖公园建设,主要形成以商贸购物、休闲娱乐、旅游商务等商业业态为主的商业中心。

——凤阳商业中心。

以凤阳城区为核心,结合城区发展方向,有序引导商贸商务向城西发展,集聚商业人气,着力打造集商贸购物、休闲娱乐、历史文化旅游、商务中介于一体的县级商业中心。

——定远商业中心。

以定远城区为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