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4918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docx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docx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

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

2009年02月09日

凤凰卫视>凤凰节目>世纪大讲堂>正文

张其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教授是中国第一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先后随师修习儒道佛医四家养生功夫然而对于养生,他却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他的"国学养生"和"五心养生法"早在2003年在北大开讲国学时,就已悄然传播。

2008年,他创建全国唯一的师带徒式国学院。

被誉为"国学修心第一人"。

王鲁湘:

说到张其成先生,其实我可以在这里很大大咧咧地称他一个学弟,我们都是北大毕业的,但是他比我晚了好多年。

但是张先生学术上的成就比我要高得多,这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家是有家学渊源。

王鲁湘:

张先生的老家,家乡的那个县叫歙县,假如中国人能把这个县的名字给念对了,就算是有文化的。

王鲁湘:

那么像您家里头是医学世家,医和易有时候是不分的,是吧?

张:

对。

王鲁湘:

那么那个时候你们学易学怎么学的?

张:

我们徽州家家户户就是都有这种传统,就是有一种叫做文献的传统,都有古书。

所以小时候,我的父亲他是督促我们必须要读这些书的,从最简单的读起。

所以我们徽州有一幅对联,叫做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这个最重要的是跟中医有关系。

王鲁湘:

就和你的家学联系起来了。

张:

对,所以就是你刚才说的叫医易同源,医易不分。

王鲁湘:

对,我们中医最长用的就是阴和阳这两个基本概念。

这两个概念就是《易经》的基本概念。

王鲁湘:

那么后来你又怎么想起要做这个养生方面的一种研究呢?

张:

应该说养生是传统文化里面最精髓的部分。

它不仅仅是中医的。

王鲁湘:

对,道家,儒家,释家都讲养生。

张:

对,各家实际都讲养生。

实际上这个对生命的关注,正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生命的文化,对生命的关注。

所以我就从这里,从中医开始,然后到周易,到整个的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然后给它切入,进行研究。

养生在历史上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王鲁湘:

那么您觉得养生的这样一个浩浩荡荡的这么一个文化的潮流,在历史上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大的阶段呢?

张:

我认为至少先秦是一个阶段。

然后秦汉,这是一个,然后到了隋唐,这基本上差不多,后来明清也有发展,但基本上还是沿袭前面的。

张:

是,实际上我们这个养生文化,应该说是一个早熟的文化,我们早在先秦的时期。

王鲁湘:

就已经很成熟了。

张:

都已经非常成熟了。

然后后来走了一点弯路,比如说到秦始皇,当然我指的是这些帝王们。

你看秦始皇,他基本上是偏向于外求。

王鲁湘:

老是到沿海地区去找神仙。

张:

对,找不老的妙药,其实没找到。

王鲁湘:

那么您觉得外丹这个是一个偏差了的一个路,不是个正道?

张:

当然是一个偏差的了。

所以我做了一下统计,当然不完全统计吧,我们历代帝王,服外丹而死的有20多个。

这就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一开始,我们先秦时期,那个养生文化,我一会儿会来讲,就那个养生文化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后来开始有一点走歪掉了,尤其被这些帝王们用歪了,外求了。

再到后来慢慢意识到,这个不行,要内求。

乃至到今天,就是一种内外兼求,这就比较全面了。

王鲁湘:

那么在您看起来,养生的最高的境界或者是最终的一个目标,对一个个体生命来说,它是什么呢,您怎么规定它?

张:

我认为养生,它的最高的一个目标就是什么呢,应该说三点,第一是要健康,第二就是要快乐,第三是要智慧。

王鲁湘:

最高境界。

张:

最高境界,所以我们说的这个养生跟传统文化,尤其是我们古圣先贤所追求的那个终极目标就是一回事。

王鲁湘:

一回事,也就是佛家最终表述的,实际上就是觉悟。

张:

是,就觉悟了,智慧,开大智慧,就是觉悟了。

《世纪大讲堂》在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播出时间

首播:

星期六14:

05—15:

00

重播:

星期日08:

25—09:

2023:

30—00:

30一张太极图统领百家养生法,如何破译养生背后的文化密码?

透析儒、道、佛、医养生高论,领略人生最高境界,《世纪大讲堂》新年奉献《养生与中华文化》。

张:

刚才我们提到了一个话题,就是养生,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最关注的就是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的古圣先贤对我们的生命有一套自己的认识,在古代,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养生文化就比较成熟了,那么这里面可以说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对生命的一些说法,那么到后来从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是三足鼎立,那就是儒道佛,大家都知道传统文化,就是汉以后的传统文化,就是这三大组成部分。

太极图可以说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最形象,也是最准确的或者说最完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曾经多次地问大家,我说我们就从儒释道三家来说,这张图有白的部分和黑的部分,儒家是白的部分还是黑的部分?

道家是白的部分还是黑的部分?

我们先说儒道,有一次我在清华大学讲课,是一个EMBA班,讲了之后好多人回答,道家是黑的部分,儒家是白的部分,我说为什么,他们回答,因为有个叫黑道黑道嘛,当然黑道,我说那还有白道呢,还有黑白二道呢,是不是,当然这个回答就是说他把儒家说是白的,道家就是黑的,我认为是准确的,那么这是儒和道。

但是一定要注意,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阴阳鱼太极图,你们所看到的太极图只要跟这张太极图是不同的话,严格地说都是错的,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最形象的展现。

那就是说什么意思,白的,按照中国传统的话来说是阴还是阳?

阳,黑的呢?

就是阴。

所以这是阴阳互补的,这就是我们的文化。

大家再仔细看一看,好比是两条鱼,所以又俗称阴阳鱼太极图,阴阳鱼,这个阴阳鱼里面,白鱼里面有黑点,黑鱼里面有白点,也就是说我们儒家和道家不是截然分开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好,那我们再来看一看,佛家,准确地说我们说中国的国学,应该说是中国化的佛家,那就是以禅宗为代表的,在这张图上是什么位置呢?

大家看一看,在什么位置。

应该说就是外面那一个圈,佛家它是讲空的,那么我们的医家,中医,是我们传统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家,我刚才讲了,汉代以后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佛三家,三足鼎立,实际上还应该加上医家,中医,那医家在这张图上是什么位置呢?

大家看一看在什么位置?

感悟一下。

在哪里?

很好。

就在中间,但是它的精髓就是一种中和的医学,中庸的医学,是阴阳平衡的医学,这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那么现在是讲了中国传统文化。

可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分这四家,而中医偏向于形而下,那三家偏向于形而上。

形而上的儒、道、佛,形而下的中国医学,它们如何看待生命本体?

四家养生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

我们说养生养生,它的出发点应该是什么,应该是生命,什么是生命,搞清楚什么是生命了,然后才知道怎么来养它。

那么这个三家再加上中医,这个四家,对生命是怎么看的呢?

应该说也可以用这张图来表示。

我不说的太多,我只举道家和医家这两家为例。

它把一个人的生命实际上就看成是三大要素,那就是精,气,神。

有一个说法大家听说过吧,叫做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那我们来看一看,用这张图大家再来感悟一下,精是这张图的什么部分?

黑的。

神呢?

白的。

气呢?

气应该说是充满了整个太极图,庄子就说过一句话,通天下一气耳,就一个气字。

那么如果狭义的气,比如说宗气,我们指这个气而言,那么这个气是偏于在中间,也就是说气是精和神的中介。

那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就知道怎么养生。

所以我说了一句话,叫养生其实很简单,养生无外乎就是养精养气养神嘛,就是养这三点。

那么精是什么呢?

这个精,你看,这个精这个字怎么写,米字旁一个青字,那个青代表读音,那个米字那就是最早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指一种精米,它所对应的那个字就是粗,粗糙的粗,粗就是一种粗糙的米,精就是一种精细精微的米。

那么在生命,在人体生命这个层面,精是什么呢,那就是一种精微物质,广义的精它代表了生命的所有的精微物质,比如说我们人身上的精液,血,还有吃进去的这个粮食的营养成分,我们中医上有一个词叫水谷精微,水谷里面那个精微的部分,就是那些有形的东西都叫做精。

好,那狭义的精是指什么呢?

我们通常讲的养精气神,养精气神,这个精,我们可以从狭义这个层面来理解它,那狭义的精主要就是指肾精,中医上讲了,叫肾藏精,这个肾它可以收藏这个精,精微物质,这个肾精,那是生命的一种原动力,是生命的一个基础,又叫先天之本,这个肾精它有什么作用啊?

它在人的生命的活动当中,它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它是一个本源,一个是这个作用,另外还有一个作用,它主管生殖,肾精里面的有一个东西,这中医上讲了,这个东西叫天癸,天癸就是肾精里面那个专门主宰生殖的那种东西叫天癸,是肾精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天癸不能说就是肾精。

肾精范围大一些,天癸范围小一些。

好,这个天癸,(据《黄帝内经》记载)女子二七,14岁的时候来天癸,男子呢是二八,16岁的时候来天癸,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女子14岁一般的来什么,来月经,好多人就说,那月经就是天癸,当然是错的,为什么?

天癸这个东西它是一种精微物质,这个东西不能随便排泄的,而且说来月经是来天癸的一种外在表现。

好,那女子就随着七这个周期,七七四十九的时候,这个天癸没了,那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绝经了,不能生孩子了,是吧,这基本上符合我们的现在的这个生命的生产周期,这是女子。

男子到七八五十六岁的时候,天癸竭,但是到八八六十四岁的时候,这个天癸就尽了,那你好多人说,那有的人过了64岁,70岁,80岁,还能生孩子,那这是什么原因?

很简单,养生啊,保住了这个精,他天癸还在,他是可以的,所以这个精,狭义的精,那就是指肾精,肾精里面有一个东西叫天癸。

好,这是指精。

再看那个气,精气神,这个气是什么?

有人说气是物质,有人说气是功能,有人说气是信息,有人说气是物质、功能、信息的三位一体,可能都对,可能都不对,气可能就是一种能量,你能感觉到,一个人有气你就活,没气那就叫什么,断气了,就死了,没气就死了,所以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气的强弱就是生命力强弱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然了这个中医把这个气做了非常精细的分类,可以分成六类,第一类气叫做元气。

这个元气主要是从哪里发出来呢,当然就是肾,是本源,生命的本源,还有宗气,宗气主要是结于胸中,就是气海,就是中丹田,道家把它叫做中丹田,还有营气,营气主要是在哪里走呢,是在血脉当中,血与脉中,起到一种营养,乳养的这么一个作用,还有卫气,第四类气叫卫气,卫气主要是流行于脉外,起到一种护卫,护卫机体的作用,所以叫卫,保卫的卫,另外还有经络之气,还有脏腑之气,所以中医讲五脏六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五种气,五种能量的系统,所以你要简单用解剖学来说中医,来理解中医,或者说来研究中医,那你肯定就,你就会觉得中医乱七八糟了,因为它不符合解剖学的,它比如说中医上讲了,左肝右肺,左肝右肺,你从左边能找出肝吗,你从右边能找出肺吗,那左肝右肺什么意思?

就是气呀,左边的气,右边的气,左边的气是主什么的,左,左边,注意就是东边,右边就是西边,这古人,他都是坐北朝南的,这是我们北半球,注意啊,北半球,一个正常的方位,它都是统一的,所以左肝右肺那是指什么意思啊?

很简单嘛,不是说肝生在左边,而是说肝是一种左边的气,肺是右边的气,那左边或者说东边,你说这个气是什么气,生发之气,那太阳从东边升起,所以肝气是主生发的,在一年当中就是春天,而肺呢是右边之气,也就是西边之气,西边是什么方位,是太阳下降的方位,所以当然它是主下降,所以肺的主要功能是指,叫肺主肃降,它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

所以五脏六腑在中医看来实际上是五类气,五大类气,功能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你叫什么都不重要,所以你可以叫木火土金水,也可以叫肝心脾肺肾,甚至于你来个洋文,ABCDE,都可以,没关系,但你要知道,这是中国人考虑问题,看待生命,它最关键的一点是从功能上出发,这用一个哲学术语来说,叫做重用轻体,更强调是功用,好,这是第二个字。

第三个字就是神,神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什么,就是一切神妙的东西都叫它神,我们不说,只说狭义的神,那中医认为,这个神是心藏神,是心所藏的,所以又叫心神,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现在养生进入一个误区了,一提养生,就是要吃什么,实际上养生重在养心,就是养心,就是养心神,神是什么呢?

神是生命的主宰。

所以精气神这三个字我再说一遍,精是生命的基础,物质基础,气是生命的一种能量,也是精和神的一个中介,一个桥梁,而神是生命的主宰,所以儒道佛医这个四家都在讲怎么样地调心养心,

那么儒家是要怎么来养心呢,怎么来养心呢?

孟子说过一句话太有名了嘛,叫"养心莫善于寡欲",那孟子就说他养的是一个什么心啊,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有了这四心才有四德嘛,仁义礼智,他是讲这个心,要正这样的心。

道家呢讲什么心?

讲虚无的心,"致虚极守静笃",虚静的心,无为的心,自然的心,这自然大家别搞偏了,不是大自然,而是本然,本来的样子。

那佛家呢,讲什么心?

讲虚空的心,平常的心,尤其是禅宗,平等的心,精进的心,是不是?

所以都在讲怎么修了心。

修了心之后,那你的生命就得到提升了。

所以养生养生啊,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提升生命的境界,而不是光是吃什么吃什么,吃这个吃那个,最重要的是要修心,就是精气神这三者应该是一个互相的关系,也就是这张太极图,当然这张太极图的意思要搞清楚,你就传统文化你就彻底清楚了,搞不懂这张太极图,你绝对不懂国学,不懂传统文化,这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最完美的一种展现,也是对我们养生的一种最完美的表现。

一张太极图,如何透析国人养生最高境界,精、气、神,养生操作的核心是什么?

中医与西医的传统争论又怎样从文化角度解析?

太极图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讲养生,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人生的和,这个和分三个层面。

第一,人和自然要和,要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这就叫做天人合一。

第二个层面人和人之间要和,要和谐,人和社会要和谐,这叫什么呢?

叫人我合一,这是第二个层面。

第三个层面的和,那就是人本身的心身的合,也就是精气神要和,精神要和,你看精是肾藏精,神是心藏神,叫心肾要相交,我刚才讲了,那个精又可以说是形,所以这就是叫形神的合一,达到这三个合一,那我们就完成了我们,或者说就达到了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们儒释道再加上医这个四家,实际上也是这么和谐的相处的。

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儒道是互补的,在这个和的这个理念上,我们这几家都在强调这一个字,这一点是不分的,比如说老子道家,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就这么说了,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通行本写冲气以为和,你看最后是和,是吧。

而儒家呢那讲得更多了,叫中庸,中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

佛家也讲中观,也讲和,也讲中,是吧,我们医家更是讲和的,所以中医说一个人怎么得病,阴阳不和,怎么治病啊?

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呢,阴阳平和了。

因为阴阳是如此地简单,所以它是最接近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本质。

你们仔细琢磨,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生命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阴阳的问题,只是我们儒家偏于阳,但不是不讲阴了,道家偏于讲阴,我们医家偏于守中,所以我有一个基本观点,就医易同源,这个里面实际上说我们医家,中医这个医家,实际上是对易家,就是《周易》,对《周易》的一个最好的继承和发挥。

那么我们的生命,如果都达到了这样的和的境界了,那当然就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所以健康的人生,智慧的人生和快乐的人生,这三者也同样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WHO(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个健康这个概念进行了研究,一开始指健康主要是指生理的健康,后来说要加上心理的健康,然后后来又加上要对社会适应能力要健康,后来又加上了,还要道德的健康,你发现了没有,就是这几个一定要和在一起的,健康快乐,第二点就是快乐,快乐,你发现了吧,我们这几家实际上都在讲快乐,儒家怎么讲,儒家讲无忧之乐,君子无一日之忧,有终生之乐,所以才留下了"孔颜乐处"的这种美好的传说,道家呢讲逍遥之乐,《逍遥游》里面那四个故事,只是最后那个故事,邈姑射山之神人也,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那才是真正的逍遥之乐。

佛家呢讲解脱之乐,摆脱因缘的轮回,这种快乐叫涅磐的快乐,所以这种乐叫极乐,道家《庄子》里面讲,把这种乐叫做至乐。

所以我们从国学这几家,这个四家来看也都是讲快乐的。

当然也都是讲智慧的,是吧。

尤其是佛家讲戒定慧,戒偏向于生理的戒,定偏向于心理的定,只有心身都沉静下来,都心灵澄明的时候,才能开大智慧,我们医家同样也是如此,儒家同样也是如此,你心静了,心正了之后,你就行得就正了,就走正道了,走正道不就开大智慧了吗,所以我们的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一套对生命的认识,这一套养生的方法,我们作为炎黄的子孙,我们有责任给它发扬光大。

王鲁湘:

谢谢张先生精彩的演讲。

那么在听的过程中间,我也在想起,因为他用几个字来概括了这个我们养生的三宝,叫做是精气神。

这使我想起文怀沙老先生,他也说过,他说他写过一篇最短的文章,三个字,概括中国文化的三大根本,儒释道,叫做正,清,和,而且他还告诉我,养生很简单,就是念这三个字,但是念有方法,这三个字有讲究,比如说先自己当然要端正坐正了,坐正了,然后就是提一口气,念正,清,和,您觉得这个从养生的,他这个方法对吗,有道理吗?

张:

有道理。

王鲁湘:

有道理。

张:

有道理。

是。

儒家是偏于阳刚的,所以发音都是洪大的,儒家它把一个人看成是顶天立地的大人,是吧?

张:

而道家是讲人是很渺小的,域中有四大,这个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个人是最渺小的,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他是最渺小的。

这个一刚一柔,所以在发音的时候完全可以,同时不仅仅是发音,我们动作上也完全可以这么做,也完全是可以的,但是最终最终必须是和,所以人的养生的最高境界,你要说三个字,再简练一下一个字,就是和,就是达到和。

这个从养生方法来说,就是练精练气练神这三者里面,练气是一个最关键的,实际上你在刚才练的时候,都是练气,曾经有一位高道,有一位道长他说过这句话,他说养生实际上很简单,就是练气,气里面有一种气叫呼吸之气,呼吸,就练呼吸,当你的呼吸,一呼一吸,能够走30步,那你就行了。

我们大家可以来自己测一测,自己把自己的脉,自己把脉应该这么把。

好,自己把自己的脉,然后你再数一数,我们的呼吸,一呼一吸,你看一看手表,多少秒。

张:

现在人是多少呢,是3.33秒,一般平均是3.33秒,而《黄帝内经》上记载了,就是说人的呼吸平均下来计算一下,应该是一呼一吸多少秒呢,6.4秒,也就什么意思,就是古人的呼吸很慢。

王鲁湘:

很慢,一分钟就是10个来回。

张:

是,所以这个养生精气神这三者,你可以从气入手来练,完全可以的。

我刚才不是说了精气神,它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所以练呼吸,实际上这是非常重要的,呼吸里面分顺呼吸,分逆呼吸,还分胎息。

最高明的叫什么呢,叫踵吸

王鲁湘:

脚跟。

张:

脚后跟呼吸,就是像这种。

王鲁湘:

所以中国的这个养生之学,其实有很多,到现在为止,古人已经达到的境界,我们现在还根本没摸到门。

王鲁湘:

那么讲到中医和西医,就过去我们常常说,叫做中西医结合,然后用西医的东西来改造中医,那么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我们用西医的东西来改造中医,这个基本提法是不是就存在严重的问题?

张:

用西医的方法来改造中医,我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就有一个等式,就是中医的科学化等于中医的西医化,等于中医的毁灭化。

为什么呢?

就是刚才说的,这是东西方人看待生命的,他的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方法,决定了有这两大的,你说科学体系也好。

王鲁湘:

两大文化体系。

张:

文化体系也可以。

王鲁湘:

它那个其实是西方文化的一个体系。

张:

一种体现。

而我们中医绝对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

也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很简单,中医看待一个人就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仅是人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还有人跟天也是一个整体。

王鲁湘:

对,小宇宙大宇宙,天人合一。

张:

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都是合一的。

而西方人他有他的好处,那就是他是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就一看这个人是什么,是什么器官,什么组织。

王鲁湘:

还原论的。

张:

还原了。

王鲁湘:

还原到现在是到了分子。

张:

到了分子,到了什么DNA,RNA,到这个地步,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可是不是说基因就决定一切的,而我们的中医它恰恰就是在整体的这个方面,它有它的长处。

所以那些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的人,这种观点当然我是坚决反对的,

张:

就是说如果科学是从那个经典的定义,就是科学,那就是17世纪牛顿力学之后的产物,那要是这样的话,中医当然不是这种科学。

所以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不重要,问题就中医是不是有效,有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王鲁湘:

对,就是能不能导致刚才您说的,第一健康,第二快乐,第三开智慧。

哲学理论背后,养生,如何具体操作?

它又与《易经》有什么联系?

无法数据化的中医如何从传承困境中突围?

提问1:

首先感谢张教授精彩的演讲,我想提一个问题,您刚才说演讲的这一系列的,就是从哲学文化的角度来谈论这个养生。

那么涉及到我们具体的这个,比如说这个人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些具体化的东西,

张:

具体化的养生,所有的养生方法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这就用《黄帝内经》的话来说,第一是饮食方面,叫食饮有节,也就是说饮食方面我认为注意五个字就可以了。

第一个字,吃得要杂,一定不能偏,要杂,第二个字,吃得要少,要少,所以一般的是七八分饱为好。

第三个字,要淡,吃要吃清淡,第四个字就吃得要慢,现在好多人肥胖,有的他说我吃得不多,但是你再问问他,你吃得快不快,他说吃得很快,所以要吃得慢,第五个字,那就是要温,食品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

第二就是起居有常,这个常字有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有规律,要有常规,那一般地来说,就说晚上睡觉,要亥时要睡,也就是9点到11点,那么卯时要起,要起床,卯时就是上午5点到7点,但这个要形成一种规律,叫做起居有常,当然这个起居不仅仅是指起床睡觉,那起居还包括其他的日常生活,这是第二个方面,叫起居。

第三个方面叫做不妄作劳,这什么意思,就是从运动方面,不要太妄,就不要太过了,

第四,就第四个方面,这个方面是最重要的,最能体现中国的养生的精华的,叫做形与神俱,什么意思,就是精神和你的形体,这种养生,要统一起来,就禅宗说的,叫做饥来即食,困来即眠,就是形神合一,就这一点特别重要,精神养生,这个也是中国养生和西方养生最大的不同,西方养生,你比如说我练跑步机,我在跑步机上跑步的时候,我可以跟你聊天,今天你吃什么了,我吃什么了,可是中国人你说打太极拳,他能不能我一出手,你吃什么了,那不可能的,所以全是全神贯注在那里头,这个效果是最好最好的,千万别轻视它。

王鲁湘:

形与神俱。

张:

形与神俱,就这四个方面,就平常养生就可以了,

提问2:

张老师,据不完全统计,说是中国有一亿多人都因为压力过大,都有精神焦躁不安的这样一个,叫精神抑郁吧,就中医在这方面有没有解决这方面的一个疾病的一个更好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易经》和养生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好,我就这两个问题

张:

这个问题实际上提得非常好的,就说现代人,我们现代人这种心理疾病或者说是精神方面的疾病,现在应该是说是有增无减,那有没有办法呢?

有很好的办法。

这种办法简单来说就是调节气机,中医认为这些东西就是气机淤滞,气机不畅,当然了有的当然各个学派不同了,有的人从,认为这是肝郁,肝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