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4819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docx

《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docx

高考全国卷Ⅲ化学试题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Mg24S32Fe56Cu64

一、选择题:

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答案】C

【解析】A.字画主要由纸张和绢、绫、锦等织物构成,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画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A说法正确;

B.由孔雀石和蓝铜矿的化学成分可知,其中的铜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均处于最高价,其均为自然界较稳定的化学物质,因此,用其所制作的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B说法正确;

C.孔雀石和蓝铜矿的主要成分均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铜盐,因此,用其制作的颜料不耐酸腐蚀,C说法错误;

D.因为氢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碳酸铜,所以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D说法正确。

8.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答案】D

【解析】A.该物质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

B.根据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含有21个碳原子,故B正确;

C.该物质含有羟基,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

D.该物质含有普通羟基和酚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9.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A个中子

B.1mol重水比1mol水多NA个质子

C.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均含有NA个碳原子

D.1L1mol·L−1NaCl溶液含有28NA个电子

【答案】C

【解析】3份全国卷了,只有这份保留了这一经典题型。

A.标准状况下22.4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若该氮气分子中的氮原子全部为14N,则每个N2分子含有(14-7)×2=14个中子,1mol该氮气含有14NA个中子,不是7NA,且构成该氮气的氮原子种类并不确定,故A错误;

B.重水分子和水分子都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所含质子数相同,故B错误;

C.石墨烯和金刚石均为碳单质,12g石墨烯和12g金刚石均相当于12g碳原子,即

=1molC原子,所含碳原子数目为NA个,故C正确;

D.1molNaCl中含有28NA个电子,但该溶液中除NaCl外,水分子中也含有电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

溶液

A.

H2S

稀盐酸

B.

HCl

稀氨水

C.

NO

稀H2SO4

D.

CO2

饱和NaHCO3溶液

【答案】B

【解析】喷泉实验也是非常古老的题,至少10多年没有见过。

这次重出江湖。

由产生喷泉现象的原理可知,烧瓶中的“气体”应易溶于胶头滴管中的“溶液”,当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挤入烧瓶后,导致烧瓶中的气压急骤减小,从而产生喷泉现象。

A.H2S与稀盐酸不反应,且H2S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故A不正确;B.HCl能与稀氨水反应,且HCl极易溶液水,能形成喷泉,故B正确;C.NO不溶于稀H2SO4,不能形成喷泉,故C不正确;D.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不能形成喷泉,故D不正确,正确答案B。

11.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

3SO2—3+Cl2+H2O = 2HSO—3+2Cl¯+SO2—4

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

Ca2++H2O+CO2=CaCO3↓+2H+

C.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

2Fe3++H2O2=O2↑+2H++2Fe2+

D.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OH-=NH3·H2O

【答案】A

【解析】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去年重新出现,今年继续,这要引起我们备考重视。

A.用Na2SO3溶液吸收少量Cl2离子方程式为:

3SO2—3+Cl2+H2O = 2HSO—3+2Cl¯+SO2—4

,A正确;B.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能反应,故B不正确;C.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

2Fe3++H2O2=O2↑+2H++2Fe2+,H2O2溶液与Fe3+均为氧化性物质,一般不发生反应,且Fe3+一般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H2O2

2H2O+O2↑,C选项错误;

D.同浓度同体积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OH-应该先与H+反应,离子反应为,H++OH-=H2O,故D不正确,正确答案A。

1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2电极发生反应:

VB2+16OH¯—11e¯ = VO3—4+2B(OH)—4+4H2O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载通过0.04mol电子时,有0.224L(标准状况)O2参与反应

B.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升高

C.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 = 8B(OH)—4+4VO3—4

D.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

【答案】B

【解析】A.当负极通过0.04mol电子时,正极也通过0.04mol电子,根据正极的电极方程式,通过0.04mol电子消耗0.01mol氧气,在标况下为0.224L,A正确;

B.反应过程中正极生成大量的OH—使正极区pH升高,负极消耗OH—使负极区OH—浓度减小pH降低,B错误;

C.根据分析,电池的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 = 8B(OH)—4+4VO3—4,C正确;

D.电池中,电子由VB2电极经负载流向复合碳电极,电流流向与电子流向相反,则电流流向为复合碳电极→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复合碳电极,D正确;这里要注意是电流,不是电子。

13.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

W>X>Y>ZB.原子半径:

Z>Y>X>W

C.元素X的含氧酸均为强酸D.Y的氧化物水化物为强碱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则WX3为NH3,WZ为HCl,所以W为H元素,X为N元素,Z为Cl元素,又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则Y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1,Y为Na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N元素,Y为Na元素,Z为Cl元素,则

A.Na为金属元素,非金属性最弱,非金属性Y<Z,A选项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至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

Na>Cl>N>H,B选项错误;

C.N元素的含氧酸不一定全是强酸,如HNO2为弱酸,C选项错误;

D.Y的氧化物水化物为NaOH,属于强碱,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26.(14分)

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

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a中的试剂为。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c中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

(3)d的作用是,可选用试剂(填标号)。

A.Na2SB.NaClC.Ca(OH)2D.H2SO4

(4)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干燥,得到KClO3晶体。

(5)取少量KClO3和NaClO溶液分别置于1号和2号试管中,滴加中性KI溶液。

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

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____色。

可知该条件下KClO3的氧化能力____NaClO(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

(1)圆底烧瓶饱和食盐水

(2)水浴加热Cl2+2OH−=ClO−+Cl−+H2O避免生成NaClO3

(3)吸收尾气(Cl2)AC

(4)过滤少量(冷)水洗涤

(5)紫小于

【解析】

(1)氯气发生装置,是在圆底烧瓶中完成,故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圆底烧瓶,b中是氯气与氢氧化钾反应,因此a中的试剂应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即a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2)b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由题意可知b中是氯气与氢氧化钾在热水浴中反应生成的是KClO3,c中是氯气与冷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O,故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O−+Cl−+H2O,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NaClO3;

(3)d的作用是除去多以的氯气,防止污染大气,可选用能与氯气反的物质,A.Na2S可以将氯气还原成氯离子,可以吸收氯气,故A可选;B.氯气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无法吸收氯气,故B不可选;C.氯气可以Ca(OH)2或浊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故C可选;D.氯气与硫酸不反应,且硫酸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会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故D不可选;综上所述可选用试剂AC;

(4)b中试管为KClO3和KCl的混合溶液,KCl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所以将试管b中混合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得到KClO3晶体;

(5)1号试管溶液颜色不变,表明KClO3不与KI溶液反应,即KClO3不能氧化KI。

2号试管溶液变为棕色,表明与KI溶液反应生成了I2,加入CCl4振荡,萃取,I2的CCl4溶液显紫色,故KClO3的氧化能力小于NaClO的氧化能力。

27.(15分)

某油脂厂废弃的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还有少量其他不溶性物质。

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硫酸镍晶体(NiSO4·7H2O):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金属离子

Ni2+

Al3+

Fe3+

Fe2+

开始沉淀时(c=0.01mol·L−1)的pH

沉淀完全时(c=1.0×10−5mol·L−1)的pH

7.2

8.7

3.7

4.7

2.2

3.2

7.5

9.0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中NaOH的两个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为回收金属,用稀硫酸将“滤液①”调为中性,生成沉淀。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滤液②”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

(3)“转化”中可替代H2O2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若工艺流程改为先“调pH”后“转化”,即

,“滤液③”中可能含有的杂质离子为______________。

(4)利用上述表格数据,计算Ni(OH)2的Ksp=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

如果“转化”后的溶液中Ni2+浓度为1.0mol·L−1,则“调pH”应控制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

(5)硫酸镍在强碱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沉淀出能用作镍镉电池正极材料的NiOOH。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6)将分离出硫酸镍晶体后的母液收集、循环使用,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除去油脂,溶解铝及其氧化物

+H+=Al(OH)3↓+H2O

(2)Ni2+、Fe2+、Fe3+

(3)O2或空气Fe3+

(4)0.01×(107.2−14)2[或10−5×(108.7−14)2]3.2~6.2

(5)2Ni2++ClO−+4OH−=2NiOOH↓+Cl−+H2O

(6)提高镍回收率

【解析】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则其表面有油污,

(1)“碱浸”中NaOH的两个作用分别是除去油污,和溶解铝及铝的氧化物;因“滤液①”主要成分是NaAlO2(或Na[Al(OH)4]),加酸后发生反应为

+H+=Al(OH)3↓+H2O。

“滤饼①”的主要成分为金属铁、铁锈和镍,加入稀硫酸后生成对应的金属离子Ni2+、Fe2+、Fe3+;

(3)“转化”在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可用O2或空气替代;若将工艺流程改为先“调pH”后“转化”,会使调pH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Fe2+,则滤液③中可能含有转化生成的Fe3+,故答案为:

O2或空气;Fe3+;

(4)由上述表格可知,Ni2+完全沉淀时的pH=8.7,此时c(Ni2+)=1.0×10-5mol·L-1,c(H+)=1.0×10-8.7mol·L-1,则c(OH-)=

,则Ni(OH)2的

;或者当Ni2+开始沉淀时pH=7.2,此时c(Ni2+)=0.01mol·L-1,c(H+)=1.0×10-7.2mol·L-1,则c(OH-)=

,则Ni(OH)2的

;如果“转化”后的溶液中Ni2+浓度为1.0mol·L-1,为避免镍离子沉淀,此时

,则

,即pH=6.2;Fe3+完全沉淀的pH为3.2,因此“调节pH”应控制的pH范围是3.2~6.2,故答案为:

;3.2~6.2;

(5)由题干信息,硫酸镍在强碱中被NaClO氧化得到NiOOH沉淀,即反应中Ni2+被氧化为NiOOH沉淀,ClOˉ被还原为Clˉ,则根据氧化还原得失电子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Ni2++ClOˉ+4OHˉ=2NiOOH↓+Clˉ+H2O,故答案为:

2Ni2++ClOˉ+4OHˉ=2NiOOH↓+Clˉ+H2O;

(6)分离出硫酸镍晶体后的母液中还含有Ni2+,可将其收集、循环使用,从而提高镍的回收率,故答案为:

提高镍的回收率。

28.(14分)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是综合利用CO2的热点研究领域。

回答下列问题:

(1)CO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中,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H2O)=__________。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增大压强,则n(C2H4)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理论计算表明,原料初始组成n(CO2)∶n(H2)=1∶3,在体系压强为0.1MPa,反应达到平衡时,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C2H4、CO2变化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

CO2催化加氢合成C2H4反应的ΔH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3)根据图中点A(440K,0.39),计算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MPa)−3(列出计算式。

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C3H6、C3H8、C4H8等低碳烃。

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选择性,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变大

(2)dc小于

(3)

(4)选择合适催化剂等

【解析】

(1)由CO2催化加氢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H2O)=1:

4,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故增大压强n(C2H4)增大;

(2)由题中信息可知,两反应物的初始投料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图中曲线的起点坐标可知,c和a所表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为1:

3、d和b表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为1:

4,则结合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判断,表示乙烯变化的曲线是d,表示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的是c。

由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升高温度,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小于0。

(3)原料初始组成n(CO2)∶n(H2)=1∶3,在体系压强为0.1Mpa建立平衡。

由A点坐标可知,该温度下,氢气和水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0.39,则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水的四分之一,即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分数为氢气的三分之一,即

,这种比例的思维非常重要,简化了计算。

因此,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MPa)-3=

(MPa)-3。

(4)工业上通常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目标产品的选择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生成C3H6、C3H8、C4H8等低碳烃。

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和乙烯选择性,应当选择合适催化剂等。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氨硼烷(NH3BH3)含氢量高、热稳定性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固体储氢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H、B、N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

根据对角线规则,B的一些化学性质与元素______的相似。

(2)NH3BH3分子中,N—B化学键称为____键,其电子对由____提供。

氨硼烷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释放氢气:

3NH3BH3+6H2O=3NH3+B3O3—6+9H2

B3O3—6的结构为

在该反应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由______变为______。

(3)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Hδ-),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与NH3BH3原子总数相等的等电子体是_________(写分子式),其熔点比NH3BH3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在NH3BH3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也称“双氢键”。

(4)研究发现,氦硼烷在低温高压条件下为正交晶系结构,晶胞参数分别为apm、bpm、cpm,α=β=γ=90°。

氨硼烷的2×2×2超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氨硼烷晶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

(1)BSi(硅)

(2)配位Nsp3sp2

(3)N>H>BCH3CH3低Hδ+与Hδ−的静电引力

(4)

【解析】

(1)H、B、N中,B、N电子层数均大于H原子的,又B、N同周期,B的质子数比N的小,,故原子半径最大的是B。

根据周期表结构可知,Si位于B右下对角线相邻位置上,根据对角线规则,B的一些化学性质与元素Si的相似。

(2)NH3BH3分子中,B最外层3个电子,分别与3个H原子成键,空出一个空轨道,而分子中N原子与3个H原子成键后,多出一对孤对电子,故N—B化学键称为配位键,其电子对由N原子提供。

由氨硼烷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释放氢气:

3NH3BH3+6H2O=3NH3+B3O3—6+9H2反应可知,结合B3O3—6的结构为

很容易得出在该反应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由sp3变为sp2。

(3)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即电负性N>H,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Hδ-),即电负性H>B,故H、B、N电负性大小顺序是N>H>B。

NH3BH3分子中有8个原子,其价电子总数为14,N和B的价电子数的平均值为4,依据等量代换的原则,NH3BH3中B、N原子的电子数的平均值刚好与C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故可知与NH3BH3原子总数相等的等电子体是乙烷(CH3CH3),其熔点比NH3BH3的低,原因是在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与B原子相连的H呈负电性(Hδ-),则在NH3BH3分子之间,存在Hδ+与Hδ−的静电引力,即“双氢键”。

(4)氨硼烷的2×2×2超晶胞结构里有16个NH3BH3分子,其质量为[16×M(NH3BH3)]÷NA,=(16×31)÷NA,

氨硼烷的2×2×2超晶胞d体积为8abcpm3=8abccm-30,故氨硼烷晶体的密度ρ=(16×31)÷NA÷8abccm-30=

g·cm−3

35.[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苯基环丁烯酮(

PCBO)是一种十分活泼的反应物,可利用它的开环反应合成一系列多官能团化合物。

近期我国科学家报道用PCBO与醛或酮发生[4+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官能团化合物(E),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如下信息: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3)由C生成D所用的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为___________;该步反应中,若反应温度过高,C易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8H8O2的副产物,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写出化合物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E中手性碳(注:

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的个数为___________。

(5)M为C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已知:

1molM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充分反应能放出2mol二氧化碳;M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

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6)对于

,选用不同的取代基R',在催化剂作用下与PCBO发生的[4+2]反应进行深入研究,R'对产率的影响见下表:

R'

—CH3

—C2H5

—CH2CH2C6H5

产率/%

91

80

63

请找出规律,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

【答案】

(1)2−羟基苯甲醛(水杨醛)

(2)

(3)乙醇、浓硫酸/加热

(4)羟基、酯基2

(5)

(6)随着R'体积增大,产率降低;原因是R'体积增大,位阻增大

【解析】

(1)由A的结构简式

可知化学名称为2−羟基苯甲醛或临羟基苯甲醛;

(2)由

可知A中的醛基发生类似信息的反应,其酚羟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酚钠,故B的结构简式为

(3)根据官能团的变化可知,由C生成D发生了酯化反应,故所用的试剂为乙醇,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若反应温度过高,C发生脱羧反应,由生成分子式为C8H8O2可知,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E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羟基、酯基;手性碳即连有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即首先应该是饱和碳,即红色圈里的碳原子,如结构

故E中手性碳的个数为2。

(5)C的结构简式

,除苯环外不饱和度为2,M是C的同分异构体,由M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则M苯环有两个取代基,1molM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充分反应能放出2mol二氧化碳,则一个M分子有两个羧基,故M的结构简式只能是

(6)从表格看很容易看出R'对产率大小的规律,R'结构越简单,

与PCBO发生的[4+2]反应时,产率越大,其原因就是R'越简单,反应的位阻越小,反之即随着R'体积增大,产率降低;原因是R'体积增大,位阻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