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浆料拌和站管理办法10页.docx
《喷浆料拌和站管理办法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喷浆料拌和站管理办法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喷浆料拌和站管理办法10页
喷浆料拌和站管理办法
为规范滇西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喷浆料拌和站(以下简称:
拌和站)管理,确保喷浆料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要求,实现整体工程建设质量优良目标,特制本办法。
第一章拌和站的建设
第一条喷浆料原则上在混凝土拌和站进行生产,因特殊原因需在工地设置喷浆料拌和站的,各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所承担的工程量进行拌和站方案设计,经建设指挥部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条拌和站的命名
拌和站命名为《中铁X局XX工点喷浆料拌和站》以其主要承担任务的施工工点命名。
第三条拌和站建设前,必须考虑各种原材料的运输是否能到达现场,面积是否满足生产的需要,确保不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避开坍方、落石、滑坡、危岩等不良地质。
第四条拌和站须遵守国家和铁道部发布的各种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和检验控制。
第五条拌和站要建立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其生产管理参照《滇西铁路建设项目混凝土拌和站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章人员配备
第六条拌和站实行架子队管理模式,根据喷浆料生产规范及搅拌站管理技术标准要求配齐各类工作人员。
但应至少设置以下岗位及人员:
拌和站负责人1人、物资设备管理员1人、试验员1人、资料员1人,其它生产施工人员及设备根据需要确定。
第七条拌和站负责人、管理人员、试验员必须是施工单位正式职工。
第八条拌和站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包括劳务人员),结合所从事的工作,经过岗前教育及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特种作业人必须具有特种作业资格证并在有效期内方可持证上岗。
第三章设备、设施配置
第十条拌和站实行封闭管理,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功能区:
原材料贮存输送区,搅拌生产区,物流通道区,砂、石筛分清洗区(必要时),办公生活区。
各功能区应有明确界限标识。
第十一条拌和站所需砂、石料应分批进料验收、至少设置4个料仓,分设待检仓、合格仓。
第十二条砂、石料仓中间要用砖墙隔离,避免混料;料仓底部用混凝土硬化,设置向出口方向的反坡,避免料场内积水。
第十三条为避免砂、石料受污染及雨天影响,料场顶部及周围三面要封闭形成料棚;顶部引地有排水管,料场前面设置排水沟,以便于排水。
第十四条应设置清水池和三级污水处理沉淀池,并配有汽车清洗设备,避免环境污染
第十五条一台搅拌机应至少设置2个水泥筒仓,2个外加剂罐。
筒仓内应设有料位指示器、温度传感器、专用取样口,筒仓顶部有自动收尘装置及避雷装置。
第十六条拌和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电脑配料,有数据锁定功能,能逐盘记录实际计量情况,并且能保存6个月以上。
第十七条控制系统需涵盖生产管理、操作控制、实时监控等基本系统功能,并实现配料、卸料、搅拌、出料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和动态模拟显示。
第十八条拌和站系统需具有打印功能,能够实现任务单打印、生产详单打印、原材料消耗打印、各种统计信息打印等。
第四章质量管理
第十九条拌和站日常工作受站负责人管理,场内严禁闲杂人员进入,场内保持清洁卫生,人员应着装上岗。
第二十条原材料入库实行严格的验收制度,要做到三不进场,即不合格材料不进场,无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材料不进场,来源不明材料不进场。
场内除储存用于办制喷浆料的原材料外,其他用途的材料一律不得入内。
第二十一条要建立原材料进料及检测管理台账,进料数量与检测频次要相对应。
第二十二条对泥块含量超标砂、石料要进行清洗。
材料应按规定进行状态标识,标识牌要求标准、规范并及时更新。
第二十三条拌和站生产及检测设备计量检定周期符合有关规定,并有法定计量部门有效合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喷浆料在开盘前,必须将原材料及施工配合比等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方可进行搅拌生产。
第二十五条拌制喷浆料时,搅拌机操作手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员下达的施工配料单以及拌合时间、技术交底进行数据输入、控制,对电脑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试验员旁站监督。
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质检人员,严禁私自改动。
第二十六条拌和站自动系统运行参数变化及手动操作应有记录并应加密保存,数据库资料应具备自动锁定功能,不能擅自修改。
各种数据可以定时备份,开机备份,高速还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第二十七条搅拌喷浆料前,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工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第二十八条喷浆料拌和要做到四不开盘,即无“施工配料单”不开盘,无原材料合格检验报告不开盘,无站长指令不开盘,机械有故障不开盘。
第二十九条喷浆料要做到三不出场,即未经测试检验不出场,运送工地不明确不出场,没有签认单不出场。
第五章安全管理
第三十条拌和站要结合本站特点,强化建设过程中风险源、风险点的识别研判、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减少或降低风险灾害和损失,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十一条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和规章制度。
第三十二条每次施工生产人员上岗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定期、不定期经常性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第三十三条拌和站要配备消防器材,制定“安全操作守则”,建立防火、防毒、安全用电等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经常检查安全操作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第三十四条拌和站要做好生产防尘、防晒、防锈、防污染工作,对易燃、易爆、腐蚀性有害物品等应有隔离防护措施,指定专人妥善保管。
第三十五条拌和站要有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和标语,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六章拌和站的验收
第三十六条拌和站建设完成,经建设指挥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七条拌和站正式启用前的验收程序:
各分部现场拌和站建成后,由项目部自检合格后将拌和站申请材料报监理部审核;审核过程由监理部组织施工单位项目部对照(附件一)初验,并填写初审情况,初验合格后在《拌和站验收报审表》上签署意见;最后将申请材料直接报建指安质部,建指安质部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对照(附件1)正式验收,验收合格后在《拌和站验收报审表》上签署意见。
第三十八条拌和站验收材料
申请喷浆料拌和站验收提交材料一式三份,待审查合格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指安质部各存一份。
提交拌和站申报材料内容:
1.喷浆料拌和站验收申请表(附件2)
2.拌和站验收报审表(附件3)
3.喷浆料拌和站基本情况(附件4)
4.拌和站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5.设备检定证书
6.喷浆料拌和站供应范围和时间
7.试验工作开展的说明
8.执行的标准、规范、规程清单
9.拌和站技术性能参数
10.拌和站管理制度清单。
第七章检查与考核
第三十九条建设指挥部对各拌和站及其工作采取日常巡视、工作抽查、查阅资料、原材料抽检等方法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将按指挥部相关管理办法给予考核。
第四十条对失职、失控、违规等现象除按指挥部相关管理办法给予考核外将还将给以通报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各施工单位可根据各管段具体情况,可适当补充本验收程序中的验收项目和指标要求。
第四十二条本验收程序中未明确要求的,均按照国家和铁道部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本验收程序由建指安质部负责解释。
如有建议及时反馈。
附件:
1.喷浆料拌合站验收记录
2.喷浆料拌和站验收申请表
3.喷浆料拌和站验收报审表
4.喷浆料拌和站基本情况
附件1
混凝土拌合站验收记录
序号
评价项目及标准
初审情况
复审情况
主控项目
1
验收申请单位和盖章是否正确、方案是否通过指挥部审批
2
搅拌设备要求
2.1
是否有产品证明和出厂质量证明
2.2
设备检定是否完成、检定机构是否合法有效、检定标签和证书是否齐全和在有效期内
2.3
规格型号和机械性能是否满足质量控制要求
2.4
是否具备自动计量,并满足锁定、打印、存储功能
3
操作人员、数量、资质上岗证是否符合要求或工作需要
4
是否配置检测试验室并满足检测试验工作需要
5
是否进行了混凝土搅拌工艺试拌并经监理工程确认
一般项目
1
场内道路是否硬化并满足重载车辆通行,场地排水是否畅通
2
砂子、碎石存放要求
2.1
存料场地是否硬化,排水是否畅通
2.2
是否分区存放和隔离,标识是否醒目、内容齐全并与实际相符
2.3
搅拌设备是否有可靠棚架,操作室是否有保温或降温措施
3
本拌和站职责是否详细、明确和规范
4
拌和站人员分工及岗位职责是否详细、明确和规范
5
拌和站各项管理制度是否详细、明确和规范,具有可操作性
6
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符合实际和具有操作性
7
安全、卫生、环保、消防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8
办公座椅、电脑等设施是否满足工作和信息化管理需要
9
各种记录用表是否准备齐全和符合要求
10
各种岗位人员是否进行了必要的专项培训并掌握基本知识
11
有关安全、消防、环保、质量等标识是否规范、齐全和醒目
附件2
XX线
喷浆料拌和站验收申请表
申请单位:
(项目部名称及章)
拌和站名称:
附件3
喷浆料拌和站验收报审表
标段:
拌合站名称:
施工单位报验意见:
施工单位(章):
负责人:
日期:
监理单位意见:
监理单位(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设单位意见:
公章:
负责人:
日期:
注:
本表一式3份,施工单位1份,监理单位1份,建设单位1份
附件4
喷浆料拌和站基本情况
工程标段
施工单位名称
所承担工程项目区段和内容
喷浆料拌和站名称和地点
占地面积
搅拌设备规格型号
生产能力
拌和站负责人
职称
电话
试验室负责人
职称
电话
本拌合站所承担工程数量、喷浆料的类型、计划工期,以及其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