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4613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docx

《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docx

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

二十七种民国学术名著之评语

张耀南辑(2009-11-20,官园)

1.白话文学史胡适著总面数:

320

封底文字:

张荫麟:

此书之主要贡献,盖有三焉。

(一)方法上,于我国文学史之著作中,开一新谿径。

旧有文学通史,大抵纵的方面按朝代而平铺,横的方面为人名辞典及作品辞典之糅合。

若夫趋势之变迁,贯络之线索,时代之精神,作家之特性,所未遑多及,而胡君特于此诸方面加意。

(二)新方面之增拓。

如《佛教的翻译文学》两章,其材料皆前此文学史上作家所未曾注意,而胡君始取之而加以整理组织,以便于一般读者之领会也。

(三)新考证,新见解。

如《自序》十四及十五页所举王梵志与寒山之考证、白话文学之来源及天宝乱后文学之特别色彩等,有极坚确不易者。

至其白话文之简洁流畅,犹余事也。

陈平原:

这种“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大著,有下卷和没下卷其实关系不大;其意义不在自身论述的完美无瑕,而在于提供了示范的样板。

2.经典常谈外一种: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著面数:

216

封底文字:

叶圣陶:

朱自清先生逝世已经三十二年,重看这本书,他的声音笑貌宛然在面前,表现在字里行间的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我追怀不已,痛惜他死得太早了。

李长之:

“他那《经典常谈》——一部非常可称道的书,用着最亲切的语言,报导着最新的专门成绩。

吴小如:

我以为,在提倡和呼吁恢复严肃文学和振兴高雅艺术的同时,每个关心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命运的人,都来重温一下毛泽东同志有关普及与提高两者之间关系的遗言,仔细读一读朱自清先生《论雅俗共赏》的旧作,是大有好处的。

3.欧洲文艺复兴史蒋百里著总面数:

136

封底文字:

梁启超:

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

……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

曹聚仁:

百里先生也是这样一种人物,一生既为军事学家,又为政论家,也擅长文史研究,诗词都不错,字也写得很好,说话滔滔不绝,风趣横溢。

魏蒋华:

蒋百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蒋百里回国后拟稿撰写《欧洲文艺复兴史》一书,梁启超特此撰序。

由于梁启超旅欧考察感受甚多,提笔作序连篇不断,无奈将序改作为《清代学术概论》一书。

这两部著作对于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之开端。

4.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总面数:

120

封底文字:

朱维铮:

从《清代学术概论》初版以来,四分之三世纪过去了,它不仅仍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而且在学者中间,它的价值也不断上升,乃至成了清学史研究必备的经典性名著。

《清代学术概论》,并不是一部单纯的论述清代“思想界之蜕变”的专门史著作,同时也是粱启超个人的一部学术回忆录。

陈居渊:

1920年,即“五四运动”以后,步入晚年的梁启超一反以往热衷于政治活动的情怀,毅然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九年献身于清代学术的研究,其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广为士林所推重的《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种。

梁启超著名的“理学反动说”就是出自《清代学术概论》一书。

这一理论观点的主要见解是:

清代学术的主流是一种经典考证运动,其特征是消除由宋代学者曲解圣人立教的本意而给儒学的原始经典带来误解与理解上的混乱。

武少民: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是研究清代学术的第一部专著,其后的学者,基本都是按这部书设定的线索来进行该领域研究的。

……此书是一部纲要式的论著,所重在“论”,即侧重于清代学术发展演变过程的整体考察,其中以乾嘉考据学和晚清今文经学的兴衰为主,但对清初学术等问题论述很少,致使许多问题没有展开。

5.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总面数:

156

封底文字:

傅斯年:

近年坊间刊刻各种文学史与文学评论之书,独王静庵《宋元戏曲史》为最有价值。

其余间有一二可观者,然大都不堪入目也。

……王君此书前此别未有作者,当代亦莫之与京:

所以托体者贵,因而其书贵也。

梁启超:

最近王静安国维治曲学最有条贯,著有《戏曲考原》、《曲录》、《宋元戏曲史》等书,曲学将来能成为专门之学,则静安先生当为不祧祖矣!

郭沫若: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

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6.通史新义何炳松著总面数:

200

封底文字:

周予同:

如果先生始终留居北平,以教授终身,以先生的天禀与学力,一定于学问更有所成就,如先生所日夜自勉的会是一位新的浙东史学派的开创者或旧的浙东史学派的宿儒!

阮毅成:

何先生的史学是与梁任公先生并称的。

任公先生以西洋史学方法治中国史,而何先生则以中国史学方法治西洋史。

洪认清:

何炳松把中西两种关于“通”的观念结合起来,阐发了自己关于“通”的见解,他的《通史新义》一书就是撮合中西史家相关观点的著作。

……这表明,《通史新义》的撰写目的就是为了以西方史家的通史义例和方法来弥补中国传统史学理论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7.西洋史陈衡哲著总面数:

332

封底文字:

胡适:

陈衡哲女士的《西洋史》是一部带有创作的野心的著作。

在史料的方面她不能不依赖西洋史家的供给。

但在叙述与解释的方面,她确实做了一番精心结构的工夫。

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治西史的学者给中国读者精心著述的第一部《西洋史》。

在这一方面,此书也是一部开山的著作。

吴继路:

……她名世的成就重点在学术上思想上。

中国远近历史上极罕见女学者、女思想家,陈衡哲则早在中年时便给后人留下了具有独到见解和卓异风格的学术著作——《西洋史》,她成为中国20世纪第一位女教授。

8.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著总面数:

184

封底文字:

郭廷以:

蒋廷黻先生于近代中国史之科学研究,实与罗先生(罗家伦)同开风气。

何炳棣:

你看一本薄薄的《中国近代史》,将史料都吃透了,融合在他对历史的独特看法之中。

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

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小册子的分量。

9.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著总面数:

172

封底文字:

王伟凯:

蔡元培先生著写的《中国伦理学史》是我国第一本运用现代学术研究手法撰写的伦理学史著作,但关于该书的研究,特别是出版时间、写作背景、写作体例、写作手法等问题,人们却关注不多。

作为现代伦理学史的开山之作,探索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学术研究思路及伦理思想。

徐曼:

中国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大潮中,蔡元培审时度势,一方面积极主动地译介、传播西方伦理学说,同时又注重中西伦理学说的比较、融合,力求建构具有新时代、新特点、新方法的中国伦理学,在伦理学方法、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史诸多方面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广明:

我国的第一部《中国伦理学史》,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科学家蔡元培先生(1868—1940)于一九一0年编写的。

这本书,是中国至今唯一的一本《中国伦理学史》专著。

《中国伦理学史》于一九一0年三月写成,一九一0年七月由商务印书馆印刷,发行初版。

这本书出版后,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和欢迎。

10.中国文化史(上、下)柳诒徴著总面数:

1076

封底文字:

胡适:

柳先生的书列举了无数的参考书籍,使好学的读者,可以依着他的指引,进一步去寻求他引用的原书,更进一步去寻求他不曾引用的材料。

……柳先生的书,可算是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

缪凤林:

此书以六艺诸史为经,而纬以百家,……皆就民族全体之精神所表现者,广搜列举,以求人类演进之通则,以明吾民独造之真际。

……其议论亦在二氏(按即顾亭林与赵翼)之间,涵蕴富而义类宏,近百年来所未有之大著作也。

朱维铮:

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1932),尽管以前曾在《学衡》杂志上刊载过,而且“国粹”的气味熏人,然而与《学衡》贩卖的假古董有颇大区别,即作者对待史料的态度比较严肃,并以学术文化的陈述见长,因而流传颇广。

11.中国戏曲概论吴梅著总面数:

116

封底文字:

段熙仲:

吴梅先生之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主持大学词曲讲坛的名教授,是金元明清七百余年来散曲、戏曲的著名收藏家,是近百年来散曲杂剧、传奇的格律谨严、词藻壮丽的名家之一。

王卫民:

吴梅先生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在诗、文、词、曲的研究和创作方面都有很深的功力。

尤其在词曲方面,他不但精于制曲,也善于谱曲、度曲、演曲,在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2.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著总面数:

324

封底文字:

梁启超:

这书自有他的立脚点,他的立脚点很站得住,这书处处表现出著作者的个性,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

冯友兰:

在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适的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13《中国美术史》郑昶著总面数:

124

封底文字:

高阳:

郑午昌的这本《中国美术史》其特点之一是将中国美术的演进同世界美术的发展相比较而确定其价值,本书开宗明义针对英国美学家雷特(HerbertRead)《艺术之意义》一书中关于中国艺术的特点进行讨论,比较中国艺术和埃及艺术、希腊艺术在宇宙观念、精神追求和审美意识上的差异,认为只有复兴民族艺术运动,又吸收外来文化的“滋补”,才能发展中国的新艺术。

陈池瑜:

郑昶的《中国美术史》则是时段划分明确,概念清晰。

……郑昶四个阶段的概念“滋长时代”、“混交时代”、“繁荣时代”和“沉滞时代”恰好与温克尔曼的“起源”、“发展”、“变化”和“衰亡”相对应,且是颇具个人意味的表达方式。

其含义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史,一是强调了民族精神在艺术发展史中的独有价值。

余辉:

随着数十种西方历史著作的引进,西方、日本的美术史和考古学方面的书籍也相继渐入,较有代表性的作者是日本大村西崖、英国的布歇尔、瑞典的蒙德柳斯。

在二、三十年代间,郑午昌、滕固、陈衡恪、余绍宋、苏吉亨、傅抱石等先辈都作有中国绘画史专著,其中郑午昌和滕固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标志着张彦远之后美术史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14.唐诗杂论闻一多著总面数:

封底文字:

朱自清:

他创造自己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

诗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散文如《唐诗杂论》,可惜只有五篇,那经济的字句,那完密而短小的篇幅,简直是诗。

朱自清:

他的《唐诗杂论》,……都是精彩逼人之作。

这里不但将欣赏和考据融化得恰到好处,并且创造了诗样精粹的风格,读起来句句耐人寻味。

傅玄琮:

《唐诗杂论》的这几篇文章,对学术论著如何做到既富有理致,又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很能给人以思考。

……把学术文章当作美文来写,这方面,闻先生也给后来者树立了一个不太容易达到的标准。

15.中国史纲张荫麟著总面数:

封底文字:

许冠三:

就他的最后造诣论,可以说他比绝大多数新汉学家更长于考据,比芸芸浮嚣的史观派更精于哲学思维,也比所有讲求新史学的人更重视艺术描绘。

B.鲁宾:

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也会感觉到他不但是位历史学家,而且是一个人。

处理史料时感情丰富,能激发读者们对于创造了伟大中国文化的普通人民的热烈关怀,这是此书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

王芸生:

……这样一个精通国史兼具西洋学识及哲学修养的学者,实在难得。

……时人之有写《中国通史》的资格者,张荫麟应推首选。

(《悼张荫麟先生》)

16.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外一种:

谈美朱光潜著总面数:

封底文字:

夏丏尊:

这十二封信,实是作者远从海外送给国内青年的很好的礼物。

作者曾在国内担任中等教师有年,他那笃热的情感,温文的态度,丰富的学殖,无一不使和他接近的青年感服。

……这十二封信啊,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阎国忠:

朱光潜的学术品格,实则就是他的生命品格,因为他的一生便是学者的一生,他的生命完完全全浸注到他的学术生涯中了。

朱光潜之走上学术道路,似乎是冥冥之中安排好了的,但是一经摇起了手中的笔,他便意识到它的份量。

翻翻他早年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便可知道,他对学术之于青年、之于民族的意义是异常清醒的。

17.道教史外一种:

中国道教史许地山傅勤家著总面数:

封底文字:

傅勤家:

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尘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其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

许地山:

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

……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气概。

杨慧林:

这一时期的两部道教史,也几乎成为绝后之作,一部是许地山的《道教史》(1934年),一部是傅勤家的《中国道教史》(1937年)。

……而《中国道教史》则在分析和介绍道教发展以及教理教义的基础上,对外来宗教和本土宗教作了种种对比,显示出宗教学形成之前的种种宗教书籍所难以具备的特色。

18.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蔡元培著总面数:

封底文字:

周作人:

这是我的受业师,在三味书屋教我读《中庸》的寿洙邻先生,他以九十岁的高龄,于去年逝世了;寿师母分给我几本他的遗书,其中有一册是《蔡孑民言行录》,书面上有寿先生的题字云:

“孑民学问道德之纯粹高深,和平中正,而世多訾嗷,诚如庄子所谓纯纯常常,乃比于狂者矣。

”又云:

“孑民道德学问集古今中外之大成,而实践之,加以不择壤流,不耻下问之大度,可谓伟大矣。

”这些赞语或者不免有过高之处,但是他引庄子的说话是纯纯常常,这是很的确的。

蔡孑民庸言庸行的主张最初发表在留法华工学校的讲义四十篇里,只是一般人不大注意罢了。

他在这里偶然说及古今中外,这也是很得要领的话。

三四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讲蔡孑民的短文,里边说道:

“蔡孑民的主要成就,是在他的改革北大。

”他实际担任校长没有几年,做校长的时期也不曾有什么行动,但他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周作人:

《蔡孑民先生言行录》二册,辑成于民国八九年顷,去今已有四十年,但仍为最好的结集;如或肯去虚心一读,当信吾言不谬。

旧业师寿洙邻先生是教我读四书的先生,近得见其评语,题在《言行录》面上者,计有两则……寿先生平常不大称赞人,唯独对于蔡孑民不惜予以极度的赞美,这也并非偶然的,盖因蔡孑民素主张无政府共产,绍兴人士造作种种谣言,加以毁谤事实,证明却乃正相反,这有如蔡孑民自己所说,“惟男女之间一毫不苟者,夫然后可以言废婚姻”。

其古今中外派的学说看似可笑,但在那时代与境地却大大的发挥了它的作用,因为这种宽容的态度,正与统一思想相反,可以容得新思想长成发达起来。

陈平原: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工作时提出的办学思想,表明了蔡元培尊重学术思想自由、包容众家学说的恢弘气度,是蔡元培反对学术专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的一贯主张,体现了蔡元培尊重人才、量才录用的人才观。

《蔡孑民先生言行录》是有系统的蔡先生的言行录,记录了蔡先生的道德学问和事业。

19.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总面数:

封底文字:

郭沫若: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

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鲍国华:

进化史观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中占据主流,为绝大多数文学史家所采用,影响至深。

作为小说史家的鲁迅,也受其影响。

然而,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鲁迅对进化史观进行了取舍扬弃。

独特的小说史建构方式,使《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中国小说史学史上一部特点鲜明而又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术文本。

欧阳健:

鲁迅搜辑考订大量材料,为《中国小说史略》奠定深厚根基,但由于《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的差异,导致《史略》内容上的不平衡性。

因个人偏见造成对某些材料的排斥和忽略,则是严重的问题。

20.近百年湖南学风钱基博著总面数:

封底文字:

吴忠匡:

吾师无锡钱基博先生(1887—1958)是我国近代继承先辈樸学传统,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著名学者、古文家、文体学家、文学史家。

他自称“基博论学,务为浩博无涯涘,诂经谭史,旁涉百家,抉摘利病,发其阃奥。

”这是先生终生治学生涯的实录。

先生平生服膺、景行的先儒有二:

其一东汉经师高密郑玄康成,认为:

“独念东汉党人,千古盛事,然郑康成经师人师,模楷儒冠,而名字不在党籍。

余抱樸杜门,论治不缘政党,谈艺不入文社,服习父兄之教,不逐时贤后塵。

自惟问学不中为康成作奴僕,唯此一事,粗堪追随。

”这是先生治学节操的不同凡响的表现。

正是这一独立的品格,不忮不求,甘于宁静淡泊,支持了他一生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执着追求。

严衡山:

千百年来,在湖湘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民,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区域文化。

这种文化,氤氲绵延于三湘四水之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丰富发展,遂成为中华文化中呈放异彩的一朵奇葩,人们称之为湖湘文化。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湖湘文化一直被湮设不闻,虽然半个世纪以前,学界前辈齐思和、钱基博、李肖聃、沈从文、谭其骧等人慧眼识珠,曾撰写过一批研究湖湘文化的论著,但这些犹如空谷足音,应者寥寥。

因此,湖湘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远不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等。

22、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之评语

印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佛教研究》:

在近代佛学的发展中,佛教史的研究由于受到近代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影响,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其中梁启超的《佛学研究十八篇》一书(后汇集成书),无疑是近代佛学史研究的开拓性著作。

……堪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研究佛教史的重要成果。

其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

王雷泉《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佛学研究十八篇》:

梁启超虽未能如愿写成一部佛教史,然从千头万绪的佛教史料中爬梳考证,运用近代学术方法为佛学和佛教史研究开辟了一条启蒙道路。

筚路篮缕,有首创之功。

23、章太炎《国学概论》之评语

金春峰《国学现代化与中国哲学史——几个方法论问题》:

章太炎的《国学概论》对宋明理学讲得很简略。

这是很自然的,因为章本人不是哲学家,而是传统的学术或国学大家。

章对佛学下的功夫很深,所以常以佛学理解和比喻中国哲学。

这是他的长处。

表面上这是“以中说中”,但实也是一种“以西裁中”,并不能真正揭示中国哲学与宋明理学的精神。

林漫宙《从<国学概论>看章太炎研究国学的得失》:

他主张论学应以求是为前提,致用是求是的致用。

基于这种以求是为前提为目的的治学精神,他在《国学概论》中提出了研究国学和发展国学的见解,有些方法是科学的,观点是新奇的。

24、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评语

武少民《20世纪清代学术史研究回顾》:

1924年梁启超又出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是一部清代主要学者的学案和学派要论……内容更加缜密、严整和全面,称得上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有关清代学术的百科全书式的专著,它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清代学术,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陈居渊《20世纪清代学术史研究范式的历史考察》: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列举五种学术取向来论证他所提出的“理学反动说”……总之,这五种所谓的“反动”,也正是梁启超建构其“理学反动说”框架的主要内涵。

……换言之,清代三百年学术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遵循由反动到解放,即经由启蒙、全盛、蜕分、衰弱四个历程递相流转的学术演化史。

25、孟森《明史讲义》之评语

王锺翰《孟森与<明清史论著集刊>》:

从1929年起,孟森就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为副教授,开清史一课。

越年,出版《清朝前纪》,再越年北上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满洲开国史,并印发《明元清系通纪》讲义,迄至1937年夏,先后又印《明史讲义》与《清史讲义》。

……孟森能发前人未发之覆,而自认比同时人为发现最多,洵非自夸之词,是深知个中艰辛者也。

尚小明《孟森北大授课讲义三种编撰考》:

……《明史讲义》和《清史讲义》在他去世前后曾印行过;……作为明清史研究的权威学者,孟森的各种学术著作,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他的三种讲义,影响甚广,为明清史研究者必读之书。

26、丰子恺《西洋美术史》之评语

张斌《丰子恺与日本画家竹久梦二》:

从日本回来后,丰子恺继续在学校里教授图画和音乐,并开始发表艺术论文,一九二五年与匡互生等人在上海创办立达学园,设西洋画科,丰子恺即为学生译述了三种关于艺术知识的讲义:

为一年级写的《艺术概论》,为二年级写的《现代艺术十二讲》,为三年级写的《西洋美术史》。

成立《丰子恺的艺术理论与漫画创作》:

在现代中国画革新运动中,丰子恺是笔耕最勤、在美学上最早将中西两种艺术观念体系进行全面比较的一位学者型画家。

自1926至1936十年间,丰子恺从中西绘画比较的角度翻译、评介、撰写的美术理论专著不下10种,其视野之广,见解之新,发掘之深,令人惊叹不已。

他的理论研讨与漫画创作同步进行,其独具一格的漫画是其艺术的集中体现。

27、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之评语

赵立彬《“论”与“派”:

文化论战中的全盘西化思潮》:

陈序经严守“全盘西化”的尺度,借与包括胡适在内的论敌来进行论战,以清晰地阐述全盘西化的观点,扩大全盘西化论的影响。

这一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事实上,主张全盘西化的人,特别是陈序经一“派”,所受到的批判异常严重。

刘集林《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成因探析》:

因此,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的产生与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思想界一面“尊西崇新”,一面激进反传统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

从思想资源上,相对而言,陈序经从五四以前的思想家那里吸收了彻底西化的思想,而从五四思想家那里则更多吸收了反传统的思想。

二者的汇合促成了陈序经西化思想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