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x
《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调整,西部地区的开放度不断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日益深化。
边境贸易迅速发展,己经成为国家对外贸易的一条重要补充渠道,西部边境省区与邻国的民间交流与交往日益加强,西部各省进出口增长率逐年攀高。
但总的来说,西部地区在发展外贸方面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脆弱、基地薄弱、企业管理水平低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西部地区拥有自然资源、区位、环境、要素成本、历史机遇等诸多优势,只要西部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合理的开放模式和途径,就能使对外贸易强有力地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
【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policy,thewesternareaeconomyhasobtainedthefullscaledevelopment,speciallyinthelastfewyears,alongwiththecountryregionaleconomiespolicyandpolicyofopeningtotheoutsideworld'sadjustment,westernarea'sdegreeofopennessexpandsunceasingly,theforeigneconomicaltradebusinesspartnershipsdeependaybyday.Thefrontiertraderapidlyexpand,alreadybecamethenationalforeigntradeanimportantsupplychannel.But,thewesternareainthedevelopmentforeigntradeaspectbasisofexistencefacilityimperfec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isgenerallyspeakingfrail,businessmanagementlevellowstatusvariousrestrictionfactor,whatbutisundeniable,thewesternareahasthenaturalresource,theposition,theenvironment,thefactorcostandsoonmanysuperiority,solongasthewesternareaactsascircumstancespermit,toenhancestrongpointsandavoidweaknesses,thechoicereasonableopenpatternandtheway,cancausetheforeigntradetodrawthewesternareapowerfullytheeconomicdevelopment.
【Keywords】westernarea;foreigntrade;developmentstrategy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一、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现状
(一)“中国西部”的界定···································3
(二)近几年西部地区外贸发展速度··························3
二、西部地区开展对外贸易存在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4
(二)区位优势············································5
(三)环境优势············································6
(四)要素成本优势········································6
三、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是制约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的瓶颈····7
(二)脆弱的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外贸产业的发展提出巨大挑战··7
(三)经济基础薄弱,产品缺乏竞争力························8
(四)外经贸人才缺乏,工作效率低··························9
(五)中介机构不发达,外贸企业缺乏产业组织················9
四、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策略
(一)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9
(二)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治理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1
(三)发挥西部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展特色贸易······11
(四)加快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外贸工作水平············12
(五)行业协会和商会的主要举措······························13
五、致谢····················································15
六、参考文献················································15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然而,我国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受其经济发展以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较有着显著的差距。
一、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对外贸易现状
(一)“中国西部”的界定
1985年,中央在制定“七五规划”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中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其中西部包括宁夏、陕西、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川、贵州和云南9个省区(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
1999年,中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将内蒙古和广西纳入西部范围,至此,西部地区就包括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近几年西部地区外贸发展速度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成为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
其中,2008年1-2月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稳健,规模以上工业增势较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增速较高,物价上涨偏快,财政收入也快速增长。
1、规模以上工业基本呈现常态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大都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内蒙古增速为27.4%,四川为25.2%,青海24.8%,分列前三位。
贵州工业呈现负增长,为-18%。
从绝对增长量来看,四川省工业增加值最高,为602.9亿元;内蒙380亿元;陕西377.21亿元。
陕、甘、青三省的产销率呈现负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今年全国雨雪冰冻天气对工业产品的运输造成的影响。
灾害期间,部分运力用于抢运电煤,以及保证农资、化肥的运输和节日物资、鲜活农产品的运入,粮食、食用油品的运输以及保证旅客运输等原因,积压了大量的工业产品。
同时,市场价格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
2、多数省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多数西部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
宁夏投资增速最高56.5%;四川其次,增速为37.1%。
贵州和云南投资呈现负增长,分别为-3.6%和-5.9%,投资增速的回落也是由于受到雪灾的影响。
四川投资额最高,达485.08亿元;重庆为238.4亿元;广西为232.65亿元。
3、居民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受到春节消费的拉动,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呈现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20%的有五个省份,分别为重庆22%、内蒙21.4%、新疆20.9%、贵州20.8%、陕西20.7%。
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为752.9亿元;陕西名列第二位,为379.83亿元;广西和内蒙也比较高,分别为369.81亿元和368.67亿元。
4、物价上涨快,涨价面扩大。
受去年物价上涨翘尾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物价上涨的态势依然严峻。
青海居首(112.2%)、贵州次之(111.4%)。
只有四川(107.7%)和云南(107.8%)低于国家107.9%的平均值。
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较快,物价上涨逐步从上游产品传导到中下游产品,涨价面逐步扩大。
5、地方财政收入普遍增速较高。
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均为快速增长,增速多超过30%。
内蒙以57.7%的增长速度位居第一;重庆增速为54%,位列第二;陕西、贵州和甘肃较低,分别为25.5%、25.4%和24.62%。
四川、重庆和云南地方财政收入绝对数量超过百亿元,分别为四川184.5亿元、重庆151.63亿元、云南112.7亿元。
就我国西部地区的现状,让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更好,就要重视我过西部地区所存在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二、西部地区开展对外贸易存在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按水资源、能源、主要矿产资源、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耕地等五大基本资源测算,综合优势西部为0.55,东部为0.35;而按区内人均资源优势拥有量综合指数测算,西部达184.6,东部仅为38.8.西部的资源优势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资源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异常丰富,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而人口则不到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地广人稀。
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大,仅西北五省(区),现有的耕地就达2亿多亩,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占有土地五亩以上,比中国全国人均占有的土地高3.5倍。
黄土高原及以西地区的气候特点使其成为中国杂粮生产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这里有黄河的前套、后套、河西走廊等中国的五大商品粮基地。
中国五大草场集中在西部地区。
西北地区草场辽阔,兼有干草原、荒漠与高寒草甸等不同类型草场,牲畜种类多,是中国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
2、水电资源
中国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的中上游均在西部地区,又由于西部地区地貌复杂,落差大,水电资源非常丰富。
据资料统计,西部地区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为55749万千瓦,占全国的82%,可开发水电资源约为27434万千瓦,占全国的72%。
雅鲁藏布江及其他河流水能蕴藏量15974万千瓦,仅次于长江,据初步测算,可开发水电能量5659万千瓦。
目前,许多国家的水能开发都在30%以上,英、法等国家高达90%左右,而中国西部地区在这方面差距较大,目前开发程度还不到8%,比全国水电平均开发程度低11个百分点,比世界水电资源的平均开发程度低14个百分点。
云南不到5%,西藏只有万分之一,因此,中国西部地区开发水能有巨大潜力。
3、动植物资源
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我国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
据调查,仅西北、华北北部和内蒙古有种子植物约3500多种,占全国的10%左右。
西部地区的花卉各类至少在1000种以上。
世界上666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中,有半数是来自于我国的喜玛拉雅地区(云南、四川和西藏)。
西部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该地区的几千种药用植物中大约有200种己经驯化栽培,著名的构祀、察香、虫草、藏红花、鹿茸等全国闻名。
由于国内市场对药材的巨大需求量和逐渐增长的国际需求,通过栽培来满足这种需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西部地区动物种类繁多,有数百种驯化和野生的生物物种,其中包括多种名贵的皮毛兽和可制革的名贵动物。
其中西北五省和中国北方沙区的鸟类有557种子,占全国的47%,兽类205种。
4、能源优势
中国的大部分能源贮藏在西部地区。
据统计,西部地区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00多种,其中钒、钦、锡、稀土等储量居世界首位,铁、铅、锌、铝、、铜、锰、汞、磷、铂、铭、蓝石棉、硅藻石、光学荧石等均居全国前列,金、银等贵金属储量分别占全国的72.4%、75.9%。
已探明的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为3882亿吨,约占全国探明保有储量的39%。
在中国石油“十一五”规划中,西部地区将是其主力战场。
目前新疆地区蕴藏石油大约209亿吨、蕴藏天然气大约10.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到国内陆地油气资源总量的25.5%和27.9%。
新疆塔里木、吐哈、准噶尔盆地近年发现一批天然气重要富集区,现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190亿立方米。
西部地区在独有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强大的物质基础。
其与自然资源紧密联系的农业、矿业、乳品、肉类、毛纺、生物、药业、花卉等产业的相关产品,在国内外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只要开发得当,完全可以把它们培养成为西部地区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产业,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
使西部地区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西部开发和中国加入WTO为契机,使西部地区真正融入到全球化采购链条,逐步扭转西部地区在国际分工格局中长期的弱势地位。
(二)区位优势
1.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签署《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中国与东盟国家同属亚洲发展中国家,东盟国家是中国南方的近邻,由于历史、地理、民族习俗等因素,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贸易有着深远的传统。
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两者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西部的开发可以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广阔的区内贸易与投资机会,形成拉动东亚经济转型的强大“内需”,减少东亚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同时,将有更多的中国西部廉价资源输往东南亚企业,更多的西部货物流向东南亚港口,更多的游客涌向东南亚国家。
反过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西部提供新动力和新机遇。
2.西北地区的区位优势
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陕西、宁夏、新疆、青海3省2区,土地面积309.3万平方千米。
有1.9万公里的边境线,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14个国家接壤,互相之间联系十分方便,具有开展边境贸易无可比拟的地缘优势。
中华文明最早是从西部传入亚洲内陆和欧洲的,而西方的耕作技术,工艺技术也是通过西部地区传入中国。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又为西北地区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展国际贸易运输、开拓中亚乃至欧盟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提高对外开放层次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三)环境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可持续发展己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增强,安全健康的消费观念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
绿色成了全世界最时髦的词汇。
绿色生态产品逐渐成为21世纪的消费新潮,绿色的概念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消费成为人们选择商品的标准。
西部地区开发较晚、开发程度低,这决定了它的农业生产仍是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从而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的环境污染较轻,加之地域辽阔,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状况要明显优于我国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的东部及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高原、山区风蚀、水蚀造成地表土壤和水资源流失的同时,也使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难以富集和存储,山坡地广薄收,化肥、农药等化学元素投入较少。
加之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光、热、土地资源丰富,冬季寒冷,夏季作物生育期短,病虫害相对较少,农药污染较轻,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天然型、生态型绿色食品的生产;西部地区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导致立地条件复杂多样,是西部发展以资源、气候、立地条件为基础的绿色产品的基础和条件。
西部地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经济利用价值高。
以云南为例,云南省总面积仅为全国的4.1%,却囊括了全国1/2以上的生物资源种类,有药用植物5050种,其中大宗品种100余种,蔬菜作物100个品种、观赏植物2500种,香料植物365种,居全国首位。
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种类为西部发展绿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要素成本优势
1.劳动力成本优势
由于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开发层次较低,结构单一,二、三产业发展薄弱,形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较低的农业劳动力人均农业总产值,这些劳动力成本优势是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保证。
2.科技优势
建国五十年来,国家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沿海科研研究机构的搬迁,根据西部地区的自然特点,兴建科研基地等方式,使西部地区从科研机构、科研队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
西南地区的四力,省拥有各级各类科研开发机构数百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2.1万人,列全国第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7人,列全国第4位。
西北地区的陕西省高校科技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高校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四位。
全省共有普通高校52所,军事院校9所,进入国家“ZH工程”重点建设的有6所。
在陕高校和科研院所共有院士46名,其中中科院院士14名,工程院士32名。
中国科学院一些重要学科的研究所如地质、地震、沙漠、冰川、近代物理、盐湖、计算机应用等科研机构都设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还有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如草原生态、生物制品、兽医研究、动植物研究,在西部各省区都有重要机构和科研人员。
西部各省区目前有百余名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有数十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的一些科研机构每年都取得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有一些成果处于世界前沿水平。
三、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是制约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的瓶颈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长足进步,公路密度、高等级公路里程和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通达深度等都有了明显改善。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条件落后,加上基础薄弱、起步比较晚等原因,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仍然十分突出,而且与东部的差距在拉大。
西部地区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与14个国家接壤,在我国沿边开放中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且外贸资源丰富,然而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不发达。
因此,利用西部路上口岸发展外贸是西部地区外贸提升的重要一步。
但是西部开放的20多个口岸的交通还很落后,除两个通达铁路以外,大多只通低等级公路,甚至等外公路,各口岸与区内经济中心和内地的联系业不畅通,很难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桥梁作用。
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也被较高得运输成本、发货延误及其他不利因素抵消了。
交通的落后制约了西部地区外贸的发展,反过来,外贸发展的低程度又影响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两者恶性循环,相互牵制。
(二)脆弱的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外贸产业的发展提出巨大挑战
西部地区地处长江、黄河的上游,是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生态系统平衡枢纽。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和过度无序开发,西部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突出,自然灾害频率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系统对经济的承载能力越来越弱,给本地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
对外贸易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甚至是西部的某些贫困地区唯一可以用来脱贫致富的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
生态、绿色旅游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展现自身的民族文化优势、吸引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游客的重要手段。
但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以高档次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基础的,这样才能保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部拥有旅游资源的地区大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资金、人才一缺乏,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还要让他们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全面、深层次开发的难度,同时也对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挑战。
2.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
矿业在西部地区的外贸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尤其是有色金属产业己成为西部地区许多省份出口创汇的大户。
矿产资源也是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大力发展边境贸易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但近几年来由于观念落后、法律与制度不健全、开发的技术水平低下等各种原因,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伴随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由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使矿山开采中剥离的矿渣、排出的废气和污水等引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大气和水污染等,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也形成了这样一种资源开发越多,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就越严重,经济发展的条件就越恶劣的恶性循环。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影响农业资源的开发
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由于现代化程度较低,化学要素投入较少,加之地域辽阔,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状况要明显优于我国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的东部及中部地区,生物物种繁多,分布广,珍惜比重大,野生比例大,经济价值高,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巨大潜力,许多蔬菜、水果、医药产品、动植物产品等在国内外都有着广阔市场,开发前景良好。
而农业的高产出水平是建立在适宜的气候条件、充足的水资源和良好的土壤条件的基础之上的。
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导致的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酸化、水土流失、气候条件恶化,不仅使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并降低农村土壤质量、危及农产品安全,而且近几年来更突出的问题是,因农产品受污染,在出口时频频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西部地区绿色农业和外贸的发展。
(三)经济基础薄弱,产品缺乏竞争力
对外开放是为了发展壮大自己,但这种发展壮大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所以,对外开放,意味着与国外开展平等竞争,而竞争是要凭实力的,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实力,也就没有竞争力,也就难以在竞争中取胜。
西部虽资源丰富,但整体实力不强,经营粗放,质优价廉的产品不多,所以外贸规模不大,主要靠出口缺乏弹性、价格疲软的原材料和一些轻纺产品,市场容量有限且日趋饱和。
(四)外经贸人才缺乏,工作效率低
西部地区由于收入水平低,生活环境差,大量西部人才“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尽管西部地区为招揽人才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但在西部艰苦、落后的环境现实面前,这些政策措施似乎收效甚微。
西部人才匾乏,是西部地区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最大难点。
具有足够数量,懂业务的专业人才是对外开放的前提条件,也是决定开放成效的关键因素。
西部不仅从事外贸营销、招商引资、外资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数量少,而且业务水平偏低,导致市场开拓和资金引进及管理乏力,造成对外开放的停滞不前。
(五)中介机构不发达,外贸企业缺乏产业组织
目前西部地区开展进出口贸易正处于从起步向全面快速发展转变的阶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组织,尤其是缺少提供公共的专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这样的转变面临着巨大的组织结构挑战。
大多数进出口企业基本上是单打独斗,自行其事,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企业间缺乏相互联系、合作,产业组织性差,更谈不上形成产业内企业间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出口贸易迅猛增长,各种国际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近年来贸易壁垒给外贸企业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外贸企业如果得不到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协调和组织,在谈判和应诉中势单力薄,应诉资金不足,信息渠道少,明显出于弱势地位,胜诉的机会很少。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缺乏产业组织,形成低质、低价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必然会导致竞争无序与过度竞争,大家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而打“价格战”,结果带来企业效益的下滑,产品质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