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57537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docx

《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docx

对外贸易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

2000—2010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

2000到2010这十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工作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

加入WTO、对外贸易摩擦、世界经济放缓、美国金融危机恶化蔓延、国内经济减速、人民币升值、主要行业投资率下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但我国对外贸易仍在开放型经济中取得了迅速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对外交流不断增多,对外贸易从小到大,外贸实力从弱到强,我国与国际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地位不断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逐年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这十年间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格局进行概括性总结,并推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2000年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由于国内外经济快速增长以及鼓励出口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47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

其中:

出口总额2492亿美元,增长27.8%;进口总额2251亿美元,增长35.8%,顺差241亿美元。

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165亿美元,增长18.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194亿美元,增长34.8%;一般贸易出口1052亿美元,增长32.9%,进料加工贸易出口965亿美元,增长28.5%;机电产品出口1053亿美元,增长3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0亿美元,增长50%。

在进口中,资源型产品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也明显加快,分别增长32.6%和39.7%。

利用外资形势好转。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2347个,比上年增长32.1%;合同投资额624亿美元,增长51.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07亿美元,增长1.0%。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全年对外签约1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完成营业额113亿美元,增长1.0%;带动出口9亿美元,增长35%。

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特征为:

(1)进出口总额与增长速度均创20年来最高记录。

2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以年均13.4%的速度增长。

而2000年,与进出口直接相关的3个指标均首次大幅度突破“2000”大关:

出口总额达2492亿美元,进口总额达2251亿美元,海关税收达2421亿元。

(2)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均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去年10大贸易伙伴依次是:

日本、美国、欧盟、香港、东盟、韩国、台湾、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

其中对经济强劲复苏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等如东盟、韩国和俄罗斯的出口增速都在40%以上,对日本的出口增速也超过了平均水平。

 (3)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迅速。

2000年一般贸易出口1052亿美元,增长32.9%;进口1001亿美元,增长49.3%。

加工贸易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出口1377亿美元,增长24.1%;进口926亿美元,增长25.8%。

(4)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初级产品进口大幅增长。

去年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1053亿美元,增长36.9%,比总出口增幅高出9.1个百分点,占总出口的比重上升到4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0亿美元,增长50%,比总出口增幅高出22个百分点,有力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此外,服装、纺织纱线及制品、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出口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在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进口467亿美元,增长74.1%。

主要是原油、大豆等产品进口较多,增幅达91%至140%,而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也有30%多的增幅。

2001年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进出口保持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50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出口总额2662亿美元,增长6.8%;进口总额2436亿美元,增长8.2%。

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119亿美元,增长6.4%;加工贸易出口1475亿美元,增长7.1%。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188亿美元,增长12.8%,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4.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65亿美元,增长25.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7.5%,提高2.6个百分点。

   全年对美国出口5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对香港地区出口465亿美元,增长4.6%;对日本出口450亿美元,增长7.9%;对欧盟出口409亿美元,增长7.1%;对东盟出口184亿美元,增长6.0%;对韩国出口125亿美元,增长10.9%;对俄罗斯出口27亿美元,增长21.4%;对拉丁美洲出口82亿美元,增长14.6%;对非洲出口60亿美元,增长19.1%。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

全年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139个,比上年增长16.0%;合同外资金额692亿美元,增长10.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68亿美元,增长14.9%。

国外经济合作业务继续保持增长。

全年完成营业额1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新签合同额165亿美元,增长10.1%。

1、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同2000年相比,2001年进出口尽管增速明显放缓,但全年发展情况较好。

一是2001年进出口贸易达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外贸年均增长7.5%的速度,并略高于当年国民经济7.3%的增长速度,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二是中国进出口远高于当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更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增速,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三是贸易顺差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为国家外汇储备突破2000亿美元提供了坚实保障。

2001年中国货物贸易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对外贸易前高后低,年终出现增势。

全年出口和进口月度增长情况是:

出口呈U字型或马鞍型走势,发展速度不平衡。

前4个月每月出口均达到10%以上的较高增长,从5月份开始转入低速增长,其中6月份出现负增长,11月、12月则连续大幅回升。

进口增长速度则从2月份开始逐步回落,10月和11月还出现了负增长,12月份则实现了4.6%的增长。

全年进口和出口基本上保持了均衡发展。

(2)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比重提高。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5.4%,进口增长22.1%。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8%,进口增长17.2%。

上述两类商品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不仅拉动了全国对外贸易的增长,而且使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传统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尽管绝对值仍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明显乏力。

进口方面,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口保持较快增长。

长线商品、敏感商品和机电产品进口规模得到初步控制,进口增速过快的压力有所缓解。

原油进口明显减少。

(3)对俄罗斯、非洲及拉美出口增幅显著,对美国和香港地区出口增幅较低,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

受各贸易伙伴进口需求变化的影响,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有所调整。

美国经济滑坡对我出口的影响最为明显,全年对美与香港地区出口额增速均低于平均增速,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下降0.5和0.4个百分点。

但是,对俄罗斯、非洲、拉美出口增幅显著,出口比重分别上升0.1、0.3和0.2个百分点。

另外,对韩国、日本和欧盟出口保持了平稳增长。

    

(4)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同步增长,进口增幅高低不一。

一般贸易出口1119.2亿美元,增长6.4%;加工贸易出口1474.5亿美元,增长7.1%,两者增幅差别不大;占总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2.1%、55.4%。

一般贸易进口1134.7亿美元,增长13.4%;加工贸易进口939.8亿美元,仅增长1.5%。

由于进口关税调整和进一步规范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持续低迷,这可能将影响加工贸易的出口后劲。

(5)各类企业出口发展不平衡,民营企业增势强劲,国有企业出口下降。

国有企业出口进一步萎缩。

非国有企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民营等其他企业出口持续强劲增长。

(6)沿海主要地区出口增长较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

浙江、山东两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江苏、天津、上海和福建出口增幅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中西部地区出口发展差异较大,其中青海、山西两省在全国增长最快,而新疆、内蒙在全国下降幅度最大。

  

(7)贸易顺差保持较高水平,国别地区构成略有调整。

2001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仅为80.1亿美元,但因进口调控和出口反弹,下半年实现顺差145.3亿美元,比上半年增长81.4%。

全年顺差225.4亿美元,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维持了较高水平。

与主要国别地区贸易平衡的基本格局未发生大的变化。

香港地区和美国仍是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台湾省和韩国。

与上年相比,顺差增加的主要国别地区有香港地区、英国、日本等,对美国的顺差有所减少;逆差加大的主要有台湾省、俄罗斯、德国等,对韩国的逆差有所减少。

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01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发展,但依然呈现逆差局面。

其中,对外服务贸易出口额333.4亿美元,进口额392.7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和9.0%,服务项下逆差达到59.3亿美元,同比增加6%。

从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构成看,运输和旅游仍然是我国涉外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

此外,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咨询、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比增速均超过了20%,高于其它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

2002年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

其中,出口总额3256亿美元,增长22.3%;进口总额2952亿美元,增长21.2%

进出口贸易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

绝对数(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出口总额

3256

 

22.3

其中:

一般贸易

1362

 

21.7

加工贸易

1799

 

22.0

其中:

机电产品

1571

 

32.3

高新技术产品

679

 

46.1

进口总额

2952

 

21.2

其中:

一般贸易

1291

 

13.8

加工贸易

1222

 

30.1

其中:

机电产品

1556

 

29.1

高新技术产品

828

 

29.2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全年对美国出口7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对香港地区出口585亿美元,增长25.6%;对日本出口484亿美元,增长7.8%;对欧盟出口482亿美元,增长17.9%;对东盟出口236亿美元,增长28.3%;对韩国出口155亿美元,增长23.8%;对台湾省出口66亿美元,增长31.7%;对俄罗斯出口35亿美元,增长29.9%。

1、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2002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在世界的排位由第6位升为第5位。

货物贸易进口额仍居世界第6位,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4%上升到了4.7%,成为全球第五大贸易国。

2002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运行,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货物贸易增长强劲,增速显著加快

受季节性因素和我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时所引发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出口发展起伏较大。

二、三季度出口增速分别达17.8%和28.7%。

四季度的出口增幅更高达30%以上。

进口也呈增长态势,特别是从三季度起进口增幅大大提高。

(2)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的贸易增长点

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3126.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7%。

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进口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

(3)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长,进口增幅不一

加工贸易出口1799.4亿美元,增长22.0%;在加工贸易出口中,机电产品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增长较快,其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有所提高。

加工贸易进口增长扭转了上年的颓势,表明其出口在今后一段时期中仍有较大的出口潜力。

(4)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2年,我国吸引外资发展势头迅猛,对出口增长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幅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10%,表明其日益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动力要素之一。

国有企业出口增速平缓,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降为37.7%。

(5)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出现新的增长

2002年,我国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出口增幅较高,使北美地区成为我国出口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

对香港地区、台湾省、东盟国家的出口均增长。

由于日本经济自二季度起又呈增长乏力状况,对日本出口增速放缓。

对拉美和非洲等新开拓市场地区的出口增幅达到了15%以上。

对欧盟出口表现良好势头。

对俄罗斯的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从进口地理方向看,我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加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东盟各国和台湾省。

(6)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沿海地区优势进一步凸显

从全国范围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带的进出口额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高达90%以上。

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份也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新疆、四川成为全国省市中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

2、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2002年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快速增长,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但逆差扩大的速度有所放缓。

从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构成看,运输和旅游依然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项目,以上两项收支规模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量的63.9%,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主要逆差项目为运输、保险、专有权使用和特许以及咨询服务,主要顺差项目包括旅游、其它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

与2001年相比,通讯、建筑、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速度较快;计算机和信息、电影音像、政府服务、咨询、广告宣传等项目进口发展较快。

2003年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2002年下半年以来快速增长的势头。

据中国海关统计,全国进出口总值达到8512.1亿美元,增长37.1%。

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增长34.6%;进口4128.4亿美元,增长39.9%。

外贸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强 

   据WTO统计,2003年中国进出口额和出口额世界排名均从上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进口额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三位,进、出口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5.3%和5.9%,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贸易结构继续优化,效益和质量有所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003年出口占GDP的比重接近33%,比上年提高了约6个百分点;关税和进口环节税3712亿元,增长4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4032.5亿美元,比上年底增加1168.4亿美元。

(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投资类、资源性商品进口快速增长   

2003年,机电产品进口和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增长44.6%和44.8%,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和出口规模也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增长44.1%和62.7%,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28.9%和25.1%,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8和4.3个百分点。

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平稳。

国内短缺的投资类、资源性商品进口大幅增加。

(3)一般贸易进口快速增长,加工贸易保持平稳发展   

     2003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1820.4亿美元,增长33.7%;进口1877亿美元,增长45.4%。

一般贸易进口增量586.1亿美元,占总进口增量的比重达49.8%,成为全年进口高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投资类、资源性商品和农产品一般贸易进口快速增长,加工贸易在2003年保持平稳发展,进出口基本保持同步增长。

  

(4)集体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03.4亿美元,增长41.4%,出口增量占总出口增量的62.4%;进口增长44.7%,进口增量占总进口增量的60.8%,外商投资企业依然是外贸发展的主导力量。

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83.1%,对总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24.2%;进口增长88.1%,对总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15.3%。

由于国家对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资格的进一步放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2003年全国新增具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3.3万家,实现进出口额475.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增量的20.7%。

  (5)欧盟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自美欧进口明显加快  

2003年,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额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中国对欧盟出口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

中国自美国和欧盟进口分别增长24.3%和37.7%。

但由于自日本、韩国、东盟、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口增长更快,中国自美国和欧盟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分别下降。

   (6)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西部部分省市区高速增长

  2003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苏和浙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54.7%、61.7%和46.4%。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进出口总额增长28.3%。

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市合计进出口总额达首次超过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

西部省区市中,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重庆和贵州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贸易加速回升,跨国直接投资重新趋于活跃,中国经济则延续了2003年快速增长的势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外贸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进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较为有利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逼近2003年全年规模,达8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其中,出口4162.4亿美元,增长35.3%;进口4123.1亿美元,增长38.2%;累计贸易顺差39.3亿美元。

(2)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资源性产品进口明显增加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分别达到44%和54.3%,比总出口增幅高8.7和19个百分点,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分别上升到54.1%和27.1%。

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快速增长,。

绝大部分初级产品出口数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进口快速增长。

但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二季度开始一些商品进口增长减缓。

(3)进、出口商品价格攀升,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原油、成品油、铁矿砂、铜材和钢材进口均价分别上升了20.2%、12.6%、107.9%、40.8%和25.3%;粮食、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分别上升了7.2%、46.5%和19.4%。

出口商品中,焦炭及半焦炭、煤和钢材出口均价分别上升169.8%、42.6%和30.6%,玉米、大米、生丝和食糖出口均价分别上升33.4%、30.4%、27.1%和10.7%。

(4)加工贸易增速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是增长的主要动力

 加工贸易进出口3879.2亿美元,增长36.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出口2288.1亿美元,增长35.9%;进口1591.1亿美元,增长38.5%。

一般贸易进出口3586.4亿美元,增长33.8%,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了5.6个百分点。

随着吸引外资的较快增长,外商作为投资的设备和物品进口增速加快。

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仍是拉动进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5)对主要市场进出口全面增长,主要贸易伙伴位次发生变化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速均保持在26%以上。

欧盟东扩后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仍是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6)东部地区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中西部部分省区市高速增长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上海和浙江进出口规模均超过去年全年,中西部地区共有12个省区市进出口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148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0%,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进口,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与去年年初连续4个月呈现贸易逆差的格局不同,今年1至10月均呈现顺差较大的局面,7、8、10月贸易顺差均突破100亿美元。

(1)进出口规模持续增长,贸易顺差继续增加

由于世界经济稳步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出口额7620亿美元,增长28.4%。

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国内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抑制,进口增速明显放缓,全年进口额6601.2亿美元,增长17.6%,增幅低于上年18.4个百分点。

虽然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高,为7.2%,但顺差规模仍然达到1018.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98亿美元。

(2)加工贸易增速继续保持强劲,一般贸易进口增速下滑

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6905.1亿美元,增长25.6%。

其中出口4164.8亿美元,增长27.0%,进口2740.3亿美元,增长23.6%。

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达到52%,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一般贸易进出口额5948.1亿美元,增长21%。

由于进口增长放缓,一般贸易在连续两年的逆差后,出现了353.7亿美元的顺差。

(3)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继续上升,外资企业进出口平稳增长

2005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2243.9亿美元,增长38.9%,占进出口总额的15.8%。

其中出口1489.8亿美元,增长47.3%,占总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17%上升到19.6%;进口754.1亿美元,增长24.8%。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达到8317.2亿美元,增长25.4%,占进出口总额的58.5%。

其中出口4442.1亿美元,增长31.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7.1%提高到58.3%;进口3875.1亿美元,增长19.4%,增幅比上年回落20.6个百分点。

(4)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回落

2005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进出口额达到7771.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4159.6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54.6%和29.2%,比2000年分别提高10.7和10.3个百分点。

其中,机电产品出口4267.5亿美元,增长32%,进口3503.8亿美元,增长1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82.5亿美元,增长31.8%,进口1977.1亿美元,增长22.5%,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0%。

通过采取禁止加工贸易、下调出口退税率、征收出口关税等措施,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其中,未锻轧铝出口量由上半年的增长21.5%转为下降21.7%;钢坯及粗锻件出口量增幅由上半年的2.6倍回落到16.7%;钢材出口量增幅由1.5倍回落到44.2%。

中欧、中美分别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改善了纺织品贸易环境,全年纺织品出口1150.1亿美元,增长20.9%。

(五)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中日贸易增幅回落较大

2005年,中欧、中美贸易额双双突破2000亿美元,分别达到2173.1亿美元和2116.3亿美元,分别增长22.6%和24.8%。

其中对欧美出口分别增长34.1%和30.4%,自欧美进口分别增长5%和9.1%,对欧美贸易顺差分别达到701.2亿美元和1141.7亿美元。

中日贸易额1844.1亿美元,仅增长9.9%,比上年回落了15.8个百分点,与中欧、中美双边贸易的差距拉大。

中国与俄罗斯、韩国、东盟等周边地区的贸易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37.1%、24.3%和23.1%。

中国与非洲、拉美贸易发展迅速,中非贸易额增长34.9%,增幅居各大洲之首;中国与拉美贸易额增长26.1%,高于进出口总体增幅2.9个百分点。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006年,中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十一五”开局良好。

在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中,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