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4070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 附答案.docx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附答案

省(市区)姓名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2021-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题A卷附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

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D.学生有毕业或结业时获得学位证书,学位证的权利

2、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

这种迁移现象是()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普遍迁移

3、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

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伦理原则

4、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维新教育所采取的区别于洋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

A.改革科举

B.发行报刊

C.兴办学堂

D.译介西书

5、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实践中,以“骑士七技”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阶段是()

A.家庭教育

B.礼文教育

C.侍从教育

D.社会教育

6、现代学校作为一种社会机构,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还派生出许多社会功能,其中包括()

A.社会交往与照看功能

B.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功能

C.选拔与社会分层功能

D.自我保存与自我更新功能

7、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嘘声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

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A.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外部、稳定的归因

C.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

8、“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提出这种主张的教育家是()

A.张之洞

B.康有为

C.蔡元培 

D.晏阳初

9、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   

B.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

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   

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10、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A.去除人欲   

B.获取天理   

C.博通百家   

D.求得功名

11、下列研究假设中,不符合研究假设表述规范的选项是()

A.灌输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B.集中识字和分等识字的教学效果则是差异

C.人均受教育年限越大,人生出生率越低

D.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工龄和工作压力正相关

12、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A.言语信息   

B.具体概念   

C.定义概念   

D.问题解决

13、奥古斯丁关于教学的基本方法是()

A.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的现实世界的能力

B.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真理

C.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料

D.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和教学

14、农耕时代的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培养,信息时代则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这说明教育目的在根本上受制于()

A.文化传统

B.生产方式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15、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taking)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模式外,还有()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集体教学模式

16、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

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A.服从水平   

B.依从水平   

C.认同水平   

D.内化水平

17、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A.程序化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合作是学习

D.讨论

18、西方在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形成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9、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A.评价目的不同

B.评价方法不同

C.评价内容不同

D.评价主体不同

20、“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21、1963年,英国颁布教育改革法案《罗宾斯高等教育报告》,探讨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罗宾斯原则”,其含义是()

A.为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提供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国家援助

B.为所有能力和成绩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课程

C.高等教育分为“自治”部分<大学)和“公共”部分<大学以外的学院)

D.建立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专业训练、在职进修构成的“师资培训三段法”

22、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

23、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

A.《福斯特教育法》   

B.《巴尔福教育法》    

C.《费舍教育法》   

D.《巴特勒教育法》

24、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教学研究,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

A.与理论的分离

B.实践问题的解决

C.教师的独立研究

D.研究结论的迁移

25、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A.识字为主

B.读书为主

C.学事为主

D.穷理为主

26、17至18世纪,英国初等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

A.贫民子弟

B.贵族子弟

C.新兴资产阶级子弟

D.中产阶级子弟

27、“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其主要含义是()

A.教育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不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B.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生活的过程

C.教育是学校的生活,而不是儿童的生活

D.教育不是学校的生活,而是儿童的生活

28、傅老师在执教中极为关心“同学们如何看我?

”“他们喜欢我吗?

”“校长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

”诸如此类的问题。

根据富勒的教师专业成长理论,傅老师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29、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A.诗书

B.礼乐

C.射御

D.书数

30、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解决普及教育额师资问题

B.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31、宗教改革对欧洲教育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是()

A.教育管理的国家化

B.教育内容的古典化

C.教学语言的统一化

D.教学目的单一化

32、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A.知识取向模式

B.实践取向模式

C.生态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33、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

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

这种学习属于()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34、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基本消除受教育权上的性别差异,规定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子癸丑学制

D.戌学制

35、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依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

这位学生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36、中国近现代教育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国民政府时期

37、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

B.个体个性化功能

C.个体谋生性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38、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39、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

所借鉴的国家是()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40、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1、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1922年新学制

D.戊辰学制

42、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解释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43、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A.分斋教学

B.自由讲学

C.注重考试

D.藏书读书

44、试卷质量分析(难度、区分度)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教学诊断的重要依据。

教育统计中的相关计算与分析方法是进行试卷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对客观性试题,难度用试题的通过率来表示,用来计算区分度的是()

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点二列相关

D.二列相关

45、某研究者欲全面了解并研读近五年来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教师教学自主权”的研究成果,应检索()

A.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B.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C.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D.CNKI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

 

2、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3、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下图是根据耶克思-多得森定律绘制的,在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图,请简述三条曲线所表达的内容:

 

2、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3、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4、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5、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某研究者欲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为题在某地区初中开展研究,旨在了解该地区出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成因分析,寻求相应的对称。

请回答:

(1)该地区有三所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定点初中,共有96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其中A校256名,B校360名,C校344名。

现拟从中抽取12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使样本与总体在结构上保持一致,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应采用何种取样方法?

如何抽取样本(写出步骤)

(2)请按问卷指导语的要求,拟出一份问卷指导语。

(3)为了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存在深层次问题,研究者还拟对部分家长进行访谈调查,请按访谈调查的要求拟出一份访谈提纲(至少包含5个问题)。

 

2、某研究者欲对某县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他计划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自制调查问卷,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一个规模大约为80人的“初中科技夏令营”上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改进建议。

(1).指出该研究在取样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2).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具体设计问卷题目之前,研究者需要从若干维度分解研究课题。

试为这份学生问卷设计至少四个维度(指标)。

(3).下面是该研究者在问卷中设计的四个问题,请指出各自存在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路易斯是一个性格文静的初三学生。

他有好几门课程的成绩不及格。

现在,他有时来校,有时不来校。

他有几个哥哥姐姐都没有读完中学,父母也没有中学毕业。

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戴莎找路易斯谈话,问他为什么不来上学。

他说,自己在四年级时学习便碰到了麻烦,感觉很无助。

他觉得自己很“蠢”,而且越认为自己笨,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少,因为反正付出了努力也没有作用。

由于不努力,成绩落后得更厉害,这使得老师也认为他很笨,对他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把他.

安置在“差”生班里。

路易斯感觉难受,干脆就不来学校了。

而学校除了把这些事情告诉他父母之外,什么也没做。

戴莎老师问他:

如果辍学了你会做什么?

路易斯说:

辍学的哥哥姐姐都找到了工作,一个做招待,一个在建筑工地做工。

他们既有钱花,在工作中也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没完成学业而刁难他们。

自己也想去打工,有钱后就可以四处游玩。

看来,以前总认为辍学可能会带来许多麻烦的说法都是谎话,学校无法帮助自己得到想要的东西,只是浪费时间。

在仔细倾听了路易斯的看法后,戴莎老师告诉他:

“我觉得你很聪明,而且实际上你非常了解自己和其他人。

但我提醒你,政府法律不允许你现在辍学。

”戴莎老师还告诉他,学校有一些专门的计算机程序和辅导老师旨在帮助学生赶上学业。

戴莎老师找来了一些曾经接受过这种帮助,现在发展很不错的学生和他交流,并告诉他,可以选修一些职业技能课程,参加职业培训、实习等。

这样一来,在完成学业后,比起那些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

然而,要想获得这些,必须现在回学校。

戴莎老师还告诉他:

“我们只关心下星期,你的目标是下周每天都要来上学,接下来的几周以后再说。

”路易斯认为这有点困难,自己可能坚持不了一周。

戴莎老师说:

“我们一天天来,我们做一个日程表,每来一天学校就在上面做个标记。

(1).阅读第二自然段,指出路易斯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根据社会认知学习论的互动观,分析这种水平与他在校经历之间的关系。

(2).阅读第三、四自然段,分析“榜样”对其辍学的影响。

(3).阅读第四自然段,分析戴莎老师主要采用哪些策略来帮助路易斯改变自我效能感,实现对学习与行为的自我调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A

2、B

3、D

4、B

5、C

6、C

7、A

8、C

9、D

10、A

11、B

12、A

13、B

14、B,解析:

本题重在理解。

题目中体现的是时代变迁,在变迁中不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同,所以重在体现生产方式对人才的要求,并且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决定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因。

答案选B项。

15、A

16、C

17、B支架式教学指的就是将教师的提示灯作为支架,当学生理解知识后,老师的提示就撤去了,即取消支架。

18、A

19、A形成性评价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甄别学生。

20、A

21、B

22、D只有A和D是张之洞所为,但张之洞不是最早提出的,而是吧中体西用思想理论化的人物,也就是说A表述有误。

23、B

24、B

25、C

26、A

27、B

28、A,解析:

依据富勒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分为:

关注生存阶段(教师关注自己的职业适应性,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学生、同事怎么看我”)、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注如何教好每一节课的内容)、关注学生阶段(教师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

答案选A项。

29、D

30、A

31、B,CD表述不正确,A是间接促进的,只有B的表述是直接的一个表现。

32、C

33、B

34、C

35、A

36、C

37、A

38、D

39、A

40、A

41、C书上背的知识。

42、D

43、B

44、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相关系数的应用。

分析试卷质量,有难度和区分度等指标。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题目对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

对客观性试题,难度用通过率来表示,而区分度则常常用点二列相关来表示。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45、D,解析:

本题选D。

教育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工具书。

它以记事为主,内容通常包括:

专论或综述,统计资料和附录。

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参考答案:

错误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

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

他们主张:

(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

本题比较倾向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法国的萨特为代表。

他们主张:

(1)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2)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

(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台勺合理性。

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使教育回归到人间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激进的个人本位论者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发展,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甚至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这极易导致唯自由论和个人主义倾向。

可见,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一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

(1)社会依据。

教育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

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来确定,体现鲜明的阶级性。

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确定。

(2)人的依据。

教育目的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曼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

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积极调整教育目标,建立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教育体系,造就具有新的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代新人。

2、根据知觉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程度,知觉类型可以划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发现,人在感知和抽象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威特金把在知觉时容易受外界环境信息影响的称为场依存型,把容易受来自身体内部的感觉的影响的称为场独立型。

这两种认知风格是中性的,没有孰好孰坏。

具有这两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如下差异,

1、专业上,场依存型学生喜欢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对抽象和理论的东西更感兴趣,较喜欢自然科学。

2、学习能力上的差异。

在记忆活动中,场独立型的学生善于对缺乏组织的材料记忆和学习的效果比的场依存型学生好,而场依存型的学生更擅长记忆和学习包含社会性内容的材料。

在问题解决方面,场独立型的学生更能打破定势思维,从习惯的解题模式中摆脱出来,采用新的解题方法。

3在学习动机上,场依存型学生较易于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3、答案:

错误。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

集体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劳动和斗争的前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

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他说:

“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

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

”因此,马卡连柯所谓的集体教育并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教育”。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答案要点:

1.描述曲线内容。

2.观点:

通过动机的作用就是在总结适当的学习动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过大的动机或许会产生焦虑,效率反而会降低。

2、答案:

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杜威尊重儿童的观念。

同时杜威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育使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是民主的。

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3、答案:

(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2)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3)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在教育研究中,什么情况下采取观察法,如何规避观察法的缺陷等,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的。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熟练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

知识模块:

教育研究方法

4、答题要点:

(1)在学生动作技能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

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

(2)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当练习成绩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时,继续进步需要改变现有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方式,而代之以新的活动结构和完成活动的新的方式方法。

第二,经过较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练习的兴致兴趣会有所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身体疲劳从而导致练习成绩出现暂时停滞的现象。

5、答案要点: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