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3829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docx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 数据的集中程度.docx

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

6.1平均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会计算平均数2.了解加权平均数,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3.会用样本的加权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计算(包括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例2的问题情境比较复杂,还涉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农场里有100棵果树,水果在收获前,果农常会先估计果园里果树的产量。

你认为该怎样估计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果农从100棵苹果数中任意选出10棵,数出这10棵苹果树上的苹果数,得到以下数据(单位:

个)

154,150,155,155,159,150,152,155,153,157

你能估计出平均每棵树的苹果个数吗?

如果有n个数

我们把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mean),简称平均数(mean),记做

(读做“

拔”)

大概果园里果树的产量有多少个?

生:

(个)

用10克树的平均苹果个数154个来估计100棵树的平均苹果个数。

在实践中,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做一做

某中学足球队20名队员的身高如下(单位:

cm)

170,167,171,168,160,172,168,162,172,169,

164,174,169,165,175,170,165,167,170,172.

请计算这20名队员的平均身高。

例1统计一名射击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1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获得如下数据:

6,7,8,7,7,8,10,9,8,8,9,9,8,10,9。

求这次训练中该运动员射击的平均成绩。

上例中,

这种形式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weightedmean),其中1,3,5,4,2表示各相同数据的个数,称为权(weight)。

“权”越大,对平均数的影响就越大

例2:

某校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801班,802班,803班的各项得分如下:

服装统一

动作整齐

动作准确

801班

80

84

87

802班

98

78

80

803班

90

82

83

(1)如果根据三项得分的平均数从高到低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的排名顺序怎样?

(1)三个班得分的平均数分别为:

(2)如果学校认为这三项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而给予这三个项目的权的比为15∶35∶50。

以加权平均数来确定名次,那么三个班的排名又怎样?

(2)三个班得分的加权平均数分别为:

(分)

(分)

(分)

答 ……

3.练习巩固

课内联系1,2

4.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有何收获?

5.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作业本

6.1平均数

(2)

教学目标:

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加权平均数对结果的影响及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问题:

学校举办了一次英语竞赛,该竞赛由阅读、作文、听力和口语四部分构成,小明、小亮和小丽参加了这次竞赛,成绩如下:

 

1、计算3个人4项比赛成绩的算术平均数,谁的竞赛成绩最高?

2、根据这4项比赛成绩的“重要程度”,将阅读、作文、听力和口语分别按30%、30%20%和20%的比例计算他们3人的竞赛成绩,谁的竞赛成绩最高?

3、如果你是比赛的负责人,你觉得谁得第一名合适?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校广播站要招聘1名记者,小明、小亮、小丽报名参加了3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

 

把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按成绩按5:

2:

3的比例计算3个人的素质测试平均成绩,那么谁将被录取?

在实际生活中,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并不总是相同的,有时有些数据比期他数据更重要,所以,我们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权”,例如在本例中的5、2、和3分别是采访写作、计算机和创意设计测试成绩的“权”,将计算结果叫做小明、小亮、小丽3项素质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2、我校对各个班级教室卫生情况的考查包括以下几项:

黑板、门窗、桌椅、地面、一天,三个班级的各项卫生成绩分别如下:

(1)小明将黑板、门窗、桌椅、地面这四项得分依次按15%、10%、35%、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卫生成绩,那么哪个班的成绩最高?

(2)你认为上述四项中,哪一项更为重要?

请你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评分方案,根据你的方案,哪一个班的卫生成绩最高?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类型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例:

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支出为3600元,教育支出为1200元,其他支出为7200元,小颖家今年的这三项去出比去年增长39%、3%、6%,小颖家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增长的百分数是多少?

由于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教育和其他三项支出金额不等,因此,饮食、教育和其他在项支出的增长率“地位”不同,它们对总支出增长率的“影响”不同,不能简单的用算术平均数计算总支出的增长率,而应将这三项支出金额3600、1200、7200分别视为三项支出增长率的“权”,从而求出总支出的增长率。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一般说来,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n出现fn次(这里f1+f2+…fn=n),那么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在计算这个平均数的公式中,相同数据x1的个数f1叫做“权”,这个“权”,含有所占分量轻重的意思,f1越大,表示x1的个数越多,于是x1的“权”就越重。

因此这个公式又成为加权平均数公式。

[思考]

1、加权平均数受什么因素影响?

权的差异对结果有无影响?

2、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拓展]

小明在初二第二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

测验一得分85分,测验二得84分,测验三得86分,期中考试得92分,期末考试得88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分别为10%、30%、60%,那么小明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分?

(88.9分)

6.2中位数与众数

(1)

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含义,会正确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2、:

进一步发展学生类比、归纳、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

利用收集的数据整理分析,形成一定的统计观念。

(即数据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004-08-22贾占波获男子50米步枪金牌在男子50米步枪3x40决赛中,中国选手贾占波以1264.5环的总成绩获得金牌,美国选手安提以1263.1环的总成绩获得银牌,奥地利选手普雷纳尔1962.8环获得铜牌。

而在第9枪后占据第一位的美国选手埃蒙斯因在最后一枪射击失误没有成绩,最终仅排在所有8名决赛参赛选手的第8位

这两个运动员的射击成绩如下表: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第9次射击后,埃蒙斯以5环的优势遥遥领先于贾占波,但由于第10次射击,意外地不能击中靶子,最终贾占波以总分第一获得该项目的金牌。

想一想:

(1)如果用10次射击的平均数来表示埃蒙斯的射击成绩的实际水平合适吗?

(2)如果你认为不合适,你能说出不合适的道理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上海某软件科技公司招聘

市场销售总监

要求:

大专以上学历,有丰富的市场营销经历,有良好的市场判断能力及社会关系,

沟通能力强,对游戏产业有一定的了解。

工作地:

上海。

公司提供业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

福利待遇,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

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

月平工资2000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2000元.说明公司每月将支付工资总计2000×9元.

职员C的工资1200元,恰好居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4人的工资比他高,有4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它为中位数

9个员工中有3个人的工资为1100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它为众数

练习:

1、在一次英语考试中,11名同学得分如下:

80701006080709050807090请指出这次英语考试中,11名同学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

2、10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生产的件数是:

131510141917161412

你能说出这一天10名工人所生产零件数的众数和中位数吗?

3、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7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分别求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第2位).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回答。

结合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对练习:

a、能说出1 2 3 4 5 6 的众数吗?

b、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c、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会都是同一个数吗?

d、实话实说,对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知道多少?

谈谈它们的区别和共同特点.

归纳探索结果:

中位数、众数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是指: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惟一的。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数据;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

4.巩固提高,鼓励创新

(!

)请你当厂长某鞋厂生产销售了一批女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计算30双女鞋尺寸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从实际出发,请回答①中三种统计特征量对指导本厂的生产是否有实际意义?

(2)请你评判

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

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得到下表:

请你评判两班的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优秀率(每分钟输入汉字数≥150个为优秀)的高低。

由已知中位数估计"中间"位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也是从不同角度理解概念。

让学生会用数据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学决策,在用数学中学会创新.

这一环节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巩固,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增强用数学意识。

5.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列表对比

在生活中可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特征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它们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联系实际选择。

(2)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有可能是同一数据吗?

巩固型作业:

课本P227,1、2

6.2众数和中位数

(2)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合理地运用相应的数据代表分析问题,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数三者之间的差别,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点:

掌握中位数、众数等数据代表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问题1:

草地上有6个人在玩游戏,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5岁,请你想象一下是怎样年龄的6个人在玩游戏?

(可以都是15岁,也可以是65岁+5个5岁,只有平均数还不能恰当地描述这个例子)

问题2甲、乙两班举行跳绳比赛,比赛学生的成绩经统计后得下表:

比较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优秀率

(大于150为优秀)的高低,(平均数

显然是一样,优秀率乙比甲高。

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甲班45个数据中由低到高排,中间的数(也就是23位)是149,而乙班中间的数是151,它后面的数肯定都大于150,这说明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多,那么乙班的优秀率就比甲班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交流讨论:

某公司职工的月工资及人数如下:

 

你认为该公司总经理、工会主席、普通职工将分别关心职工月工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的那一个?

说说你的理由,并相互交流。

根据上表,可得到公司职工月工资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1387.14元、900元、800元,这三个数据分别反映职工月工保留意见的“平均水平”、“中等水平”和“多数水平”。

由于各人的工作岗位、任务与性质不同,所以每人对这3个数据关注的程度也不同,比如总经理关心职工月工资,所以他感兴趣的是平均数,工会主席关心众多职工利益,他看重的是众数,而普通职工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在本公司职工群体中的位置,中位数能帮助职工了解自己的工资收入是“中上”还是“中下”水平。

在实际生活中针对同一份材料,同一组数据,当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数据代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时,看到的结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分析数据应从多角度对统计数据人出较全面的分析,从而避免机械的,片面的解释。

2、数学实验:

教师捏住一根绳子的两端,将绳子拉直,面对全体学生。

(1)请全班同学目测并估计这根绳子的长度。

(2)将全班每位同学的估计值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计算全班同学估计值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根据

(2)中计算的结果,请你确定一个最后的估计值,作为全班同学对这根绳子长度的估计值。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某班的教室里,三位同学正在为谁的数学成绩最好而争论,他们的五次数学成绩分别是小玲:

62、94、95、98、98、小明:

62、62、98、99、100小丽:

40、62、85、99、99,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另两位同学的好,请你结合各组数据的三个代表,谈谈你的观点

[议一议]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都有哪些自己的特点?

平均数:

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应用最为广泛,但……

中位数:

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

众数:

当一组数据中有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尤为关心的一个量

(三)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在实际问题中,平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但不能一味的使用平均数来确定数据的特征,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反映数据的特征。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有所长,也各有其短。

1、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而其应用也最为广泛,特别是在进行统计推断时有最要的作用,但计算时比较繁琐,并且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2、用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着眼于对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可靠性比较差,但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3、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但中位数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他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想一想]

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主要是依据考生的总分,这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中的哪一个关系较大?

第6章总结归纳

(一)知识框架

(二)重点难点突破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的特征数,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其中以平均数运用最为广泛,应当注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合理选用,避免平均数的误用。

这三个量的各自特点是: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相应平均数的变动,这既表明平均数非常充分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信息,也带来了求平均数较为麻烦的问题。

中位数的大小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当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为中位数,于是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数的考察,因此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既不需要计算,也不需要排序,而只要数出出现次数较多的数据的频数就行了,众数的大小仅与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

整合拓展创新

类型一求平均数

例1已知两组数据x1,x2,x3,…xn和y1,y2,y3,…yn的平均数分别为

,求

(1)2x1,2x2,2x3…2xn的平均数

(2)2x1+1,2x2+1,2x3+1…2xn+1的平均数

(3)x1+y1,x2+y2,x3+y3…xn+yn的平均数

类型之二求中位数与众数

例22005中考维坊某年北京与巴黎的年降水量都是630毫米,它们的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如下表:

 

(1)计算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

(2)写出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3)通过观察北京与巴黎两个城市的降水情况,用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解释北京地区干旱与缺水的原因。

类型之三求加权平均数

例3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英语成绩时,将口语、听力、笔试成绩按照2:

3:

5的比例

来确定学生的英语成绩,小路的上述成绩分别为95分、85分、82分,则小路这学期的英语成绩是多少?

类型之四中位数与众数的实际应用

例4:

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得下表:

比较两班的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优秀率(每分

钟输入汉字字数>150个为优秀)的高低

(平均水平相同,优秀率乙班高)

例5:

(关于标准日产量的定额)某车间为了改变

管理松散的状况,准备采取每天任务定额,超产有奖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该车间15名工人过去一天中各自装备机器的数量(单位:

台)6,7,7,8,8,8,8,9,10,10,13,14,16,16,17,管理者应确定每人标准日产量为多少台最好?

中位数为9,众数为8,平均数为10.47,从管理者的角度应确定每人标准日产量为9台最好,若确定10台,则激发不了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

中考名题赏析:

1、2005年杭州学校食堂出售两种厚度一样但大小不同的面饼,小饼直径30cm,售价30分,大饼直径40cm,售价40分,你更愿意买饼,原因是

2、2005年宁波在航天知识竞赛中包括甲同学在内的6名同学的平均分为74分,其中甲同学考了89分,则除甲以外的5名同学的平均分为分

3、2005年广东若数据8,9,7,8,x,3的平均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4、2005年盐城某移动公司为了调查手机发短信的情况,在本区域内的1000位用户中抽取了10位用户来统计他们某月发送短信息的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本次调查中抽取的样本容量是中位数是众数是(1000,84.5,85)

 

5、2005年上海六个小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投进的个数分别为2,3,3,5,10,13,这六个数的中位数为()A、3B、4C、5D、6

6、2005年泉州小林在初三第一学期的数学书面测验成绩分别为:

平时考试第一单元得84分,第二单元得76分,第三单元得92分,期中考试得82分,期末考试得90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权重分别为10%,30%,60%计算,那么小林该学期数学书面测验的总评成绩应为多少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