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P11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2645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P1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P1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P1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P1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P1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P117.docx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P1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P11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P117.docx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P117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P117

[教学目的要求]: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通过本章教学,力求达到三个目的:

一是分析教师的作用、地位、任务、劳动特点,提高高师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二是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提出明确的、系统的要求,让师范生明确当好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并做为自身的努力方向;三是使师范生掌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懂得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本章注意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对师范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1、教师的任务,劳动特点

2、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

[课时]:

6课时

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

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他们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教师P117-P126

教师的概念:

教师的概念与教育和教师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词;从狭义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从这一意义上看,教师是受社会委托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专门人员。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这一社会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以及教师教育的发展变化一脉相承。

从教育活动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非职业化阶段

人类社会的初期,与其他活动融合,不是独立职业。

原始社会的燧人氏"教民熟食",伏羲氏"教民畋猎",神农氏"教民农作"等传说,说明当时的氏族首领承担了教师的职责。

较为明确的教师职业是在学校出现之后。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学校教育的萌芽"庠"--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社会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夏商时期的庠、序、校--官办的"国学",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

2、职业化阶段私学出现,也出现独立的教师行业。

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主张,设学授徒,宣传学说思想。

私学教师逐渐形成一种行业。

但还不具备专门化水平,没有形成从教的专业技能,更没有产生专门训练教师的教育机构。

3、专门化阶段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向专门化的道路。

社会原因:

一是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迫切需要分享教育权利;二是生产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劳动者;三是各国纷纷普及教育,需要大批的师资。

4、专业化阶段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在多方面原因影响下,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

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

此后各国开始了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分别从80年代后期开始加大教师专业化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专业化的观念成为社会的共识。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与地位

1、经济地位指教师工作所获得的物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福利待遇,它是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最基础的指标。

自古以来,我国普通教师的经济待遇一直低下,俗话说"家有一斗粮,不当孩子王。

"现代社会虽然重视教育,但是不同的国家,仍然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师经济地位,即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工资报酬,有高于型、持平型和低于型。

我国属于低于型,在国民经济12个主要行业一直排倒数第几位,目前略有提高。

2、政治地位指教师行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获得、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

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是提高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前提。

古代社会,教师由官吏或神职人员兼任,政治地位较高。

建国后,尽管教师一直被定为国家干部,但政治地位长期比较低下。

"文革"中,教师被污蔑为"臭老九",将教师推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知识分子政策得以落实,教师政治地位开始恢复。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的节日。

特别是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和实施,为维护和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奠定了法律基础。

3、专业地位指教师职业的专门性问题。

"专业"是"专门职业"的简称,即区别于一般职业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专门职业。

古代,没有确定的从业标准,是教师社会地位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国后,由于教育发展快,教师短缺,大量补充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严重影响了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发展。

近年,师范教育发展很快,为中小学输送了大量具有合格学历的教师,并对学历未达标的教师进行了补偿教育。

但是,从教师专业化角度衡量,我国中小学教师总体的专业素质仍然有待提高,所以,我国教师专业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4、职业声望是指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评价及认可程度。

教师职业声望反映了教师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相应的价值判断。

三、教师的劳动特点和角色P118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最终都是通过其职业角色和具体劳动反映出来的。

分析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教师这个基本教育要素。

 

(一)教师的劳动特点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劳动的手段是自己的知识;才能、品德和智慧,并且是在教师和劳动对象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完成的。

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自己的特点。

1、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能起作用的不仅有教师,更重要的还有学生,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效。

而且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接受教育的基础也不同。

在教师劳动中,学生不仅作为劳动对象而存在,同时也作为劳动的主体而出现,教师的劳动效果,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主观努力的支持。

2、劳动方式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教师劳动方式的示范性是全方位的,涉及人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模仿是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又是教育活动的权威,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远在父母、挚友之上。

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乃至性格特征,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3、劳动手段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的。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即因材施教、创造性的处理教学内容及教育机智。

4、劳动效果的隐含性教师的劳动效果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隐含在学生身上,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德"、"才"之中,无法直接观察到。

需要等到学生成才之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显现出来。

而且这种显现也是间接的,因为学生的工作成就既包括教师劳动成果,也包括学生自身的努力,很难衡量学生的贡献究竟包含多少教师的劳动效果。

另外,学生成才具有很长的周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

也就是说,教师的劳动效果还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5、教师劳动时空的广延性

6、个体性

(二)教师角色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将这个术语引入社会心理学,称为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行为模式,包括三种含义:

(1)特定的社会行为模式;

(2)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特有的位置和身份;(3)个体实现社会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教师职业也是一种社会角色。

1、学习指导者

2、行为的榜样

3、心灵培育者

4、学生的朋友

5、教育研究者

四、教师专业发展P123

1、教师的专业成长:

多阶段的连续过程

(1)富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富勒认为,在成为专业教师的过程中,教师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a任教前关注(职前培养阶段的学生)

b早期关注生存(实习教师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与紧张,压力很大)。

c关注教学情境(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

d关注学生(教师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核心)

(2)教师技能发展阶段论。

我国一些学者从教师专业技能角度进行研究,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a准备阶段(师范教育时期)

b求生阶段(任职一两年)

c巩固阶段(任职三四年)

d更新阶段(任职四五年)

e成熟阶段(任职四五年后) 

2、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提高专业素质。

(1)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专业知识的质的深化,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它是衡量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a普通文化知--教师的基础知识素养。

 b所教学科知识--教师的主要知识素养 c教育学科知识--教师的重要知识素养,它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

 

(2)专业才能素养。

教师的专业才能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教师的专业才能主要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3)专业精神素养。

教师的专业精神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信念、价值观、自我意识等独特的情意特征和专业道德修养。

主要包括专业道德、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人格和专业自我。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P125

(1)师范教育:

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

师范教育必须把学术性、师范性和服务性结合起来,注重师范专业信念体系的形成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建构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建立有效的教育实习制度。

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短期的系统培训。

目的是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3)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有很多方式,如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

(4)自我教育:

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

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方式有经常性的系统的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教师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专业情感、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第二节 学生P127—P135 

一、学生的本质P127

学生,除了具有人的本质属性,还具有其特有的本质属性。

(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三)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1、有发展的潜能。

2、学生是有发展需要的人。

补:

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1、生理成熟期提前。

2、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3、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增多。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有着独立的社会地位,是行使权利的主体,这一点正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

体现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无歧视原则。

(二)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我国对青少年儿童权利的规定主要有如下概括: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

(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这一直是教育史上争论的重大问题。

其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它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可以任意填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

一种是"学生中心论",学生是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Q:

对这两种观点该怎么认识呢?

(讨论)

第三节 师生关系P135—P142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P135

什么是师生关系?

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交往和互相影响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二、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

 

(二)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学生既有独立性,也体现自主,张扬个性;教师感受到生命的可敬、体验到工作的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投射出学校的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状况、管理水平等。

三、师生关系的构成

(一)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包括:

1、代际关系。

教师代表上一代人。

2、师生之间的政治关系。

这是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在教育中的反映,权威与服从关系是师生政治关系的外部表现。

即师生关系要反映政治的需要。

3、文化的授受关系。

教师是人类已有文化的掌握者,学生相对不足,文化势差的缩小使师生之间有这种关系。

4、道德关系:

师生的活动要受到社会首先规范的约束,如公平、正义、秩序等师生都要遵守。

5、法律关系:

(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也称为工作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

(三)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

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四、师生关系的模式 

Q:

如果学生上课吵闹、不服从你,你怎么办?

(一)几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 

1.放任型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在教学中,以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为主的教师采取放任的作风,却不负任何实际责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他们学习自己所高兴的东西。

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也不指示学习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

2.专制型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教师在教室内采取专制的作风,并担负全部的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的情境,指导学习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

3.民主型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的。

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着目标进行学习。

(二)三种师生关系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上述三种师生关系模式,对于学生的影响,有的是积极的,也有的是消极的。

我们可以从教学的计划、学习的效率,努力的程度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三种师生关系模式的比较

教学计划

学习方式

努力情况

教室秩序

社会气氛

放任型模式

无指导完全自由活动常有干扰

教师不指导学生,遇到困难即行停顿

学生任意学习,不知努力的方向,效率很低

有时生动活泼,有时吵闹混乱,缺乏纪律

大家喜怒无常,时而兴高采烈,时而忧郁丧气

专制型模式

教师决定一切学习计划,并控制学生行为

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表面上学习实际上不一定生效

教师督促学生努力,当面有效,离开就不行了

形式主义的学习,表面似守秩序,实际因循苟且

着重个人学习,无社会化的行为,气氛严肃

民主型模式

师生共同设立学习目标,拟定学习计划

学生们大家一起讨论,提出评判,求得结果,成效卓著

努力求达目标,自己负责学习,不论教师是否出席

学生按计划行动,互助合作,秩序良好

师生友好,大家愉快,学习有兴趣,成功有信心

总之,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于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有效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质而进行的因材施教。

四、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冷漠与疏远2、利害关系3、对立和冲突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

对学生的态度、领导方式、智慧、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

与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有关。

喜欢教师,则喜欢他的课,会主动亲近老师。

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就会主动疏远教师。

3、环境方面:

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P139

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合作对话)

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民主平等性)

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互利互惠)

(四)理想师生关系建立的策略(讨论)P141

教育实践表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从教师的角度进行介绍:

1、更新教师角色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里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

2、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和研究学生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时空。

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

关心、爱护、信任学生,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

4、民主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也有相关规定。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用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谦逊宽容的品质,给予学生持久的影响,促进师生双方积极的认知和行为。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练习:

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

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评析这句话:

“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