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2571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

1、认识40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蝌蚪找妈妈》,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

3、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4、能借助图片或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

5、能提取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再交流。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我是什么2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以及水的利与害。

植物妈妈有办法2儿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告诉我们大自然很奇妙,我们要仔细观察。

口语交际1有趣的动物

1、交流自己喜欢的一种有趣的动物,吐字要清楚。

2、听后可以提问或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能有礼貌地提问。

语文园地一2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归类识记8个词语,正确认读11个生字。

2、能结合生活了解“迎上去”“追上去”等三组词语中动词的意思。

3、照例子能使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的句式说话。

4、会写左窄右宽和左宽右窄的字,做到执笔、写字姿势正确。

5、诵读和背诵《梅花》。

6、朗读《企鹅寄冰》,讲讲这个故事,体会阅读的快乐。

快乐读书吧1读读童话故事

1、在课外开展阅读童话故事的活动;了解读书的一些方法和好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体会分享的快乐。

1小蝌蚪找妈妈

1、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正确书写“两”等10个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

2、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借助课文的短语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说一句话。

4、借助汉语拼音,读好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叹号和问号。

重点

1、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根据语境选择读音。

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写字姿势。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角色对话。

2、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字词教学借助插图:

“塘、脑袋、宽、肚皮”等字词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将识字与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

归类识字:

可以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动作演示:

“捕、迎、披、跳”这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达到识记的效果。

创设生活情境:

语气词“哇”,应借助具体的句子认读,再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

书写生字:

“两、皮”是独体字,“顶、跳、孩”等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

2、角色朗读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富有趣味性,有大量的角色对话,角色语言的朗读,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

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小蝌蚪,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对话的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抓住问号与感叹号,指导读好语气,在情境体验中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3、积累运用结合课后习题的要求,通过比一比、选一选、演一演的方式体会动词的妙用,并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运用动词。

借助插图,用“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__”的句式复述小蝌蚪变为小青蛙的变化过程。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

(2)初读课文,和同桌一起认读课后的词语。

(3)再读课文,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说了些什么。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

1、随文识记“塘、脑、袋”等14个生字,在语境中读准多音字“教”。

2、借助插图,梳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3、抓住关键词句,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老师刚才在学校看见了一张寻人启事,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

寻人启事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欢快地玩耍时,我多羡慕呀!

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

(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2、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

上课伊始,老师通过寻人启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助识字,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抽查读。

(3)识记多音字“教”。

2、同学们,谁能说一说:

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1)相机出示词卡: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2)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积累运用叠词。

课件出示:

红红的太阳蓝蓝的天空高高的树木清清的河水(3)指导读准轻声词:

脑袋(nǎodɑi)尾巴(wěibɑ)(4)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你还知道哪些字也带有“月字旁”?

(5)读准后鼻音:

塘。

课件出示:

池塘。

相机用“塘”组词。

3、你们觉得小蝌蚪可爱吗?

咱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快活”的语气。

(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再指名读)师:

小蝌蚪这么可爱,我也想来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请大家给我鼓励,如果我读得不好,请大家给我指出不足。

(师范读后,生再练读,再指名读)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后,和孩子们聊一聊小蝌蚪的样子,顺势出示课件,随文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再读课文,梳理故事。

1、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变成青蛙的呢?

请读读课文,把写小蝌蚪逐渐变化的语句画下来。

提示:

引导学生画出完整的句子,小蝌蚪变化的过程是:

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2、引导交流小蝌蚪的变化。

课件出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3、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

谁能对照这些图,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件出示:

提示:

引导学生借用句式来说话: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

4、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完成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设计意图:

再读课文,结合课文插图,梳理故事情节,读悟课文呈现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分角色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四、图文结合,学习分角色朗读。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了很久很久。

指导朗读“游哇游”。

学生跟读,再自由练读。

2、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准语气、语调。

提示:

迎上去问,语调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追上去叫,读出急切的语气,语速较快;看见妈妈后游过去叫,读出惊喜的语气,语调上扬。

课件出示: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

“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鲤鱼妈妈说: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1)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①教师引读第2自然段中小蝌蚪说的话,结合图片理解“捕食”。

②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想到了什么?

③齐读小蝌蚪说的话。

(2)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①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读准生字“顶”,识记“披”。

③各小组分角色练读。

设计意图:

重组教材,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认识介绍小蝌蚪,到学习文本,再采用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指导朗读人物的对话,让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弄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问题。

五、情境表演,体悟道理。

1、谁能上台来演一演?

(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鲤鱼妈妈、乌龟、青蛙妈妈、小蝌蚪)

2、师生合作表演。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多么开心呀!

妈妈会怎样夸奖他们呢?

4、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小结:

小朋友们以后遇到困难要主动探索。

设计意图:

在情境中体味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激起学生喜欢读童话、演童话的兴趣,在表演中体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显得水到渠成。

第2课时课时目标

1、巩固认读生字、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理解、积累动词,并会运用“披、露、鼓、甩”等动词写句子。

3、练习复述故事。

一、图文结合,品读语句。

1、小蝌蚪长大了叫什么?

它长得还和小蝌蚪一样吗?

2、找出描写青蛙外形的短语或句子。

课件出示:

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1)谁能读一读?

(2)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青蛙长什么样子?

提示:

仿照描写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脚有序地介绍。

(3)小结:

青蛙真有趣,小时候叫小蝌蚪,长大了就叫青蛙。

3、动词积累。

课件出示:

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1)像这样的短语还有哪些?

(2)看图,说句子。

课件出示:

第一幅图:

老师披着衣服改作业。

第二幅图:

小妹妹露出胳膊打针。

第三幅图:

大灰狼吃饱了,鼓着肚子睡大觉。

4、识记“披、露、鼓”。

(1)谁来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2)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课文中还有很多动词,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得多、找得准。

(3)迁移说话。

①出示一个人的照片。

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说说这个人的打扮吗?

课件出示:

提示:

戴着帽子、穿着大衣等。

(能说短句即可。

)②教师追问,把句子说具体。

提示:

戴着什么样的帽子?

穿着什么颜色的大衣?

引问指向不同的描述角度。

③鼓励学生连着说两三句话。

(4)小蝌蚪找到妈妈了,他们多高兴啊!

他们是怎么做的?

(5)找出相应句子,体会“蹬、跳、蹦”三个动词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①谁来读读这句话?

找出描写小青蛙动作的词。

②指名读一读这三个动词。

③仔细看这三个词,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蹬跳蹦④引导学生归类识字。

带有足字旁的字都和脚的动作有关。

⑤指导朗读句子。

读出青蛙的敏捷。

⑥小青蛙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读句子,感受课文中动词的运用,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动词,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适时融入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观察字形,写好汉字。

1、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课件出示:

两哪宽顶眼睛肚皮孩跳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字分类。

独体字:

两、皮;左右结构:

哪、顶、眼、睛、肚、孩、跳;上下结构:

宽。

2、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两”“皮”。

①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②观察并说说“两”“皮”各笔画的起止位置。

③范写“两”“皮”,分别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

④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再练写。

(2)出示:

顶、跳、肚、孩、眼、睛、哪。

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①指导书写“跳、孩、眼”。

提示:

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眼”左部横画间距均匀。

“跳”注意避让右边部分,使右边的撇能穿插到左边,使整个字的结构更紧凑。

“孩”字中“子”的横变成提。

教学时,教师可出示儿歌“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②指导书写“肚”。

提示:

“肚”字教学中,先借助块状图直观展示左窄右宽,再边讲边演示“错位”:

左右两边差不多长时,左边的略下移,右边的略上挪,字更和谐、匀称。

可出示儿歌“左右等长要错位,左低右高好可爱”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③指导书写“顶”。

提示:

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顶”的右边首横宜短,保持“页”部瘦长,在短横中间出短撇,下部写“贝”时两竖左右对称,末笔点与竖撇收笔处对称。

(3)指导书写“宽”字。

提示:

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宽”字宝盖头包住草字头,“见”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撇和竖弯钩要舒展,底相平。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写,反馈纠正后改错,再练写。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归类书写生字,通过观察发现、教师范写,落实了写字的重难点,学生先自主练写,再点评,优化写字效果。

三、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1、同学们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了解到小青蛙生长的过程,真会学习!

那么,你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吗?

2、学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按照小青蛙生长过程的顺序,参照图画,用“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要求:

用普通话按顺序讲;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

按要求组织评议,重点是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3)按评议的内容,同桌互讲互评。

(4)反馈指导。

设计意图:

借助课文的插图,直观性比较强,学生可以看着图将课文内容一步一步复述清楚,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过程。

四、游戏识词,趣味延伸。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小青蛙过河。

同学们扮演小青蛙,一边读词语一边学青蛙跳,准确地读完一组词语就顺利过河了。

小青蛙,双腿一蹬,向前一跳,再一蹦,再一跳。

学生边读边小青蛙跳。

课件出示:

脑袋口袋袋子袋鼠欢迎迎接迎风迎面水塘池塘鱼塘荷塘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主动探索,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小蝌蚪可开心了。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

游戏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小青蛙过河》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巩固课文生词的识记的效果,和前面环节浑然一体,让学生余意犹存。

《小蝌蚪找妈妈》内容生动、有趣,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

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

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

同学们可开心了,因为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

“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

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2、读中感悟,悟中激情。

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

初读课文后,学生在读中获得整体感知,和孩子们聊一聊小蝌蚪的样子,顺势出示课件,随文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读的质量。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导学,要求学生用“先、再、接着、最后”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

重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

3、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如,说说小蝌蚪的样子时,引导学生说说相同结构的短语,引导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

再如,“迎上去,追上去”,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更清楚地理解词语所表达的含义,我让他们结合插图去演一演、快乐地参与学习。

再比如,学习“披”“露”“鼓”这几个动词时,我采用比一比、选一选、说一说的方法,借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运用动词,为语言理解和运用的难点巧设支架,进行语文素养的熏陶。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

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全程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