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4590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用童话的文体讲述了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叙述与对话相结合,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地告诉学生青蛙是怎么长成的。

  2.本课是二年级上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一年级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文课后练习提供小蝌蚪生长成青蛙各阶段变化的图片,要求学生按顺序连起来后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个练习体现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对于刚刚升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

组织学生亲历这个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是突破难点的保障。

  4.本课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与一年级的相比,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忆心理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优化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益。

  学情分析:

  1.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刚升上二年级学习,学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仍是一定困难,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注:

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2.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的汉语拼音拼读基本过关,具有了一定的用普通话朗读、借助插图了解词语句子意思、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知道了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等学习要求,相关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进行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

  3.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认700个字和会写300个字,这些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里有不少形近字、音近字,这些形近字、音近字对学生知记会写的字的字形会带来干扰,因此,会写字教学中的字形教学必须进一步加强。

通过组织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认字形,进行形近字、音近字比较、组词,引导学生通过音形义相结合知记字形。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新词;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5.通过读一读,借助课文的短语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新词,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3.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难点: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

“塘”等1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和词卡(字卡不注音,词卡会认读的字注音。

),多音字“教”的字卡(注本课读音),“两”等10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

每人一套“塘”等14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三课时。

  教学过程:

(注:

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

同学们,在长长的暑假里,你们有安排读书活动吗?

有谁读过关于科技、科普的书?

能告诉同学你读过哪本科技、科普书吗?

读科技、科普的书,能学习到科技知识,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科普课文。

是一篇什么科普课文呢?

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老师板书题目:

①小蝌蚪找妈妈(“蝌蚪”注音)

  2.出示任务:

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

指名拼读“蝌蚪”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

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

(预设:

小蝌蚪)写了小蝌蚪的一个什么故事呢?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们知道“蝌蚪”是什么吗?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

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我们人类的婴儿。

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

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借助插图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自然段标序号和会认的字、词语的圈画。

  

(2)出示会认字的词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读法举例:

t—ánɡ,tánɡ,塘、塘、塘,池塘的塘。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学习多音字“教”。

  

(1)导语:

除了要读准这些会认的字外,这一课还有个多音字要读准。

(出示“教”和其在本课的读音音节)

  出示任务:

自由拼读,然后想一想这个读音可以与生活中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

  个体拼读思考。

  

(2)反馈指导。

  组词预设:

教书教唱歌教画画

  指名拼读组词后,自由练读读音读词,齐读读音读词;再指名反馈指导。

  (3)出示任务:

这个“教”字,我们学过还有什么读音?

这个读音可以组什么词语?

  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读音:

jiào组词:

教育教学请教

  (5)齐读读音和词语。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

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认读的字宝宝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能读准课文。

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会认的字的读音。

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

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做上记号,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反馈指导:

  提问:

您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

或:

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

  预设:

后鼻韵母的:

塘、迎、顶;鼻音的:

脑。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出示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重点注意反馈指导会认的字的读音。

  (三)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

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的字和多音字的读音,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

  

(1)示会认的字在课文里的词语,会认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

“塘、塘、塘,池塘的塘”。

齐读,自由读。

  

(2)“塘、脑、袋、灰、捕、迎、宽、顶、鼓”口头组词,其中重点引导“塘、袋、迎”组词。

  ①(贴出这些会认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

  同桌交流。

  ②反馈指导。

  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③(把口头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后)小结:

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接下来,就要检查大家的朗读了,读的时候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和句子中间的停顿,不要把字宝宝的好朋友拆开了。

  (3)反馈指导读通顺。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

“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

“妈妈,妈妈!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4.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

1.逗号、句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

  (四)会认的字认读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

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导语:

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了解课文内容,看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

  

(一)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1.图文结合,了解第2自然段意思,学习分角色朗读。

  

(1)(PPT示课文图画1)出示任务:

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的小蝌蚪长成什么样了?

他们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

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问题1: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了。

  问题2:

他们向鲤鱼妈妈询问妈妈在哪里。

  (3)出示任务:

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

你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

第2自然段。

  问题2:

第1句话和一问一答两句话。

  (5)采用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以及班级汇报交流等组织形式,指导朗读一问一答,强调读好问号和感叹号的语气。

  2.图文结合,了解第3自然段意思,学习分角色朗读。

  

(1)导语:

鲤鱼阿姨告诉小蝌蚪们,他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那他们按照这样的样子找到了妈妈了吗?

我们继续看图学文。

  (PPT示课文图画2)出示任务:

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的小蝌蚪长成什么样了?

他们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了。

  问题2:

他们追上去喊乌龟做妈妈。

  (3)出示任务:

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

你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

第3自然段。

  问题2:

第1句话和应答对话句子。

  (5)采用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以及班级汇报交流等组织形式,指导朗读应答对话句子,引导区分句号和感叹号语气的不同,读好两个感叹号。

  3.图文结合,了解第3自然段意思,学习分角色朗读。

  

(1)导语:

鲤鱼阿姨小蝌蚪们按照鲤鱼阿姨说的,没找到妈妈。

那么,他们最后找到了妈妈了吗?

我们继续看图学文。

  (PPT示课文图画3)出示任务:

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的小蝌蚪长成什么了?

他们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

小蝌蚪的尾巴没有了长成了小青蛙。

  问题2:

他们和妈妈一起过着愉快的生活。

  (3)出示任务:

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

你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

第6自然段。

  问题2:

自然段的两个句子。

  (5)采用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以及班级汇报交流等组织形式,指导感情朗读。

  4.想像插图,了解余下自然段意思,学习分角色朗读。

  

(1)导语:

小蝌蚪最后变成了小青蛙,与妈妈一起捉害虫,愉快地生活。

那么,小蝌蚪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课文余下的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意思呢?

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第1和4、5自然段,想象一下,根据这些自然段的意思,你会画几幅图画,分别是怎样的图画?

你是根据哪些词句想象出图画的。

  个体读书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训练组织形式见上三幅图的教学。

  预设:

  根据这些自然段的意思,应该画两幅图。

  图1:

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的图。

依据的词句: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

  图2:

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图。

(追问:

这幅图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或小蝌蚪是短尾巴的。

  PPT出示想象图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说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感悟课文主题。

  1.说说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过程,感悟课文主题。

  

(1)导语:

我们通过图文结合以及根据课文自然段意思想象图画,读懂了课文各个部分的意思了,那么,你知道了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过程了吗?

  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后小蝌蚪变化图)翻开课本第4页,请按照顺序用线条把图片连起来,然后说说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过程。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①订正按照顺序用线条连图片(PPT演示)。

  ②预设长成过程说话:

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过了几天,它们就长出了两条后腿。

又过了几天,它们长出了两条前腿。

又再过了几天,它们尾巴变短了。

不知道过来多少天,它们的尾巴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小青蛙。

(重点指导各阶段的连接,使说话通顺连贯。

  (3)小结:

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学们了解到小青蛙生长的过程,真会学习!

那么,你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吗?

  2.学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1)(PPT出示课文插图和想象的图画)出示任务:

按照小青蛙生长过程的顺序,参照图画,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要求:

用普通话按顺序讲;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

  按要求组织评议,重点是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3)按评议的内容,同桌互讲互评。

  (4)反馈指导。

  (三)总结:

  课文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小青蛙的长成过程。

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码知识。

  四、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仿照例子说话。

  

(一)读题明要求。

  

(二)(PPT出示题目)出示任务:

读一读这四个词语,联系生活和课文想一想带点的词是什么意思,用动作表示表示。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三)(反馈动作表示后)出示任务:

参照例子,用带点的词各说一句话。

  个体练习说话。

  (四)反馈指导。

  每个词语分别找两—三个学生说话。

评议重点:

1.是否符合句子规范;2.带点词用得是否正确。

  (五)个体再练习,同桌交流后再反馈评议。

  五、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课后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

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

  (三)课后词语读记。

  1.出示任务: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2.反馈指导:

  指名读、齐读。

  3.评价:

  

(1)同桌相互读背词语,看谁正确率高。

  

(2)指名读背词语,师生评议。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

独体字:

两、皮;左右结构:

就、哪、顶、睛、肚、孩、跳;上下结构:

宽。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两”“皮”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两”“皮”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两”“皮”,分别提示各笔画位置、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顶”“睛”“肚”“孩”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顶”“睛”“肚”“孩”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

都是左窄右宽。

)范写“顶”“睛”“肚”“孩”,分别提示:

“顶”字右比左上下都突出一点,第7笔竖撇穿插靠“丁”的竖勾右下方。

“睛”字左矮小右高大,左位于右中部;“青”第3横靠着左“目”起笔。

“肚”字左右上下有点错位,右边“土”字第一横在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位置起笔。

“孩”字左右几乎等同高,只是第4笔点稍稍出头第7笔撇要穿插靠近竖弯钩,第8笔撇要与第7笔距离相等。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就”“哪”“跳”“宽”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就”“哪”“跳”“宽”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就”“哪”“跳”“宽”,分别提示:

“就”字右比左上方突出一点;右边的“京”第8笔变小点缩上让位,右边“尤”的横靠近“京”的“口”在横下起笔,长撇穿插靠近“小”的竖勾右下方。

“哪”字的“口”书写在横中线上,矮小;第7笔穿插到“口”下方,舒展。

“跳”字右比左上下都突出一点,右边“兆”的提在左“足”的提上方起笔,竖撇穿插到左“足”的提下方。

“宽”字宝盖头包住草字头,“见”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撇和竖弯钩要舒展,底相平。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总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