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2559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回顾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及其利用,深化对海水“提镁”、海水淡化、海水“晒盐”、海水“制碱”的认识,总结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深化结晶、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海洋的开发对人类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分离与提纯物质和离子共存问题

三学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

四过程

二知识探究

活动探究一:

如何从海洋提取物质

1、从海水中获得各物质的过程,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2、行电解来制取金属镁,却要经历MgCl2---Mg(OH)2-----MgCl2过程呢?

3、粗盐提纯步骤,精炼过程如何从粗盐中获得精盐?

1)、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

2)、如何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

3)、如何除去杂质离子?

加入什么试剂采用什么样的顺序?

4、分离混合物与提纯物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热身训练:

1、下列除杂过程中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CaO中混有CaCO3加水

B、AgCl中混有BaCO3加入稀硫酸

C、Cu粉中混有Fe粉加入稀盐酸

D、NaOH中混有Na2CO3加入适量CaCl2

2.欲出去Ca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的HCl,在不用酸碱指示剂

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A.石灰石粉末B.生石灰C.石灰水D.纯碱

活动探究二:

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离子共存问题:

三、课堂小结:

四、中考链接,挑战中考:

1.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A13+,SO42-、NO3- (B)K+、Na+、OH-、Cl-

(C)K+、Mg2+、CO32-、SO42-  (D)Ca2+、Na+、HCO3-、OH-

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Ba2+、CO32-  (B)Ag+、K+、NO3-、Cl-

(C)K+、OH-、Cl-、Na+   (D)Fe3+、Cl-、NO3-、Na+

3.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C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D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4.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Na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6.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中加入过量试剂a若为氢氧化钠溶液,则其目的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____________。

 

(2)在过滤操作中,除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

 (3)滤液B中所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

(4)向滤液B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当观察到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时,应停止滴加,如果滴加的稀盐酸过量,对最后得到的精盐晶体的成分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5)操作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工业上是用纯碱和熟石灰来制取烧碱的。

1)、请你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如何证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五.反思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空气、化石燃料等重要的资源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从资源的角度认识物质,通过学习已经知道“过滤、蒸发和蒸馏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本节课通过对“海水制镁、海水晒盐及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原理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现物质的转化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以这些知识为载体,重视渗透化学观念、科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教育。

通过对粗盐提纯方法和原理的学习,知道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初步学会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节课学生始终围绕核心内容,通过问题讨论、小组合作交流、观看微视频、总结提升、巩固练习等方式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二.学法导航。

为了顺利让学生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突破难点,理解、掌握重点知识。

(1)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化学基本观念。

通过“海水制镁、海水淡化”的学习,总结归纳出获取物质的思想方法——富集法、电解法、筛选法和蒸馏法等。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获取所需的物质。

同时初步归纳出分离混合物的两种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②将有用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而本节的海水制镁和蒸馏法淡化海水都与思路②一致。

海水制镁发生的是化学方法,蒸馏法淡化海水发生的则是物理变化。

(2)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在复习海水晒盐时与第一单元溶液学习过的“饱和

溶液”、“溶解度”、“结晶”和“降温结晶”等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有效学习和对旧知识的深化理解。

(3)加强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对于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方法,因为微观粒子比较抽象,可以借助微视频,形象将微观杂质离子的反应展示出来,进一步强化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微观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复习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奠定基础。

(4)采取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突破难点,掌握重要的知识、思维方法和化学观念,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如:

在海水制镁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和问题讨论法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

在海水晒盐的学习过程中,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微视频将如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形象展示出来,使学生对如何用化学沉淀法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这一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5)注意方法的归纳和运用,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整合提升。

对于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思路要注意这样几点:

a:

选择除杂试剂的原则:

所选的试剂只能与杂质离子反应,不与氯化钠反应,且不得引进新的杂质离子。

b:

为确保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所加试剂必须过量,且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试剂。

c:

除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因为Ba有毒,所以过量的Ba需要用碳酸根离去,因此碳酸钠要加在氯化钡的后面。

而过滤则需要在滴加稀盐的前面,否则已经沉淀出来的杂质离子又会因为盐酸的加入而溶解混在氯化钠中,导致除杂失败。

在第一板块学习海水制镁时,已初步归纳出分离混合物的两种基本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②将有用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而粗盐提纯则与思路①一致。

对于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用的是物理方法——过滤法,对于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用的是化学方法——沉淀法。

海水中的化学复习课学习效果评测及分析

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的提纯除杂,难点是将常见的离子对与物质的提纯相联系。

从课堂表现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紧跟教师思路,高效投入课堂,积极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和交流合作的整个科学研究流程。

让学生体验了化学学科的魅力,参与了粗盐提纯的设计过

程,亲历了粗盐提纯的解决过程。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

务。

纵观本节课,课时容量较大,时间安排比较紧张。

对于物质的提纯除杂这个永恒的课题,仅

仅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很难做到牢固掌握,今后必须再进行相应的练习与应用拓展。

学生从爱护资源、利用资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认识世界。

本课能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精心选取学生熟悉的物质海水,结合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感悟、讨论、合

作、交流中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如何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呢?

1、科学地选择习题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无可替代的,教师要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

习题不在多,而在精。

2、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在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基本概念理论、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

3、要重视复习课的反馈纠正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

如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答题逻辑的严密条理清楚,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推广交流,启迪思维。

4、注重创新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新课标和新教材淡化了概念,降低了难度,但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分析近年中考试题就不难发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化学现象,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与健康,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等成为了考试的热点。

中考试题的导向性是明确的,老师在选择习题时就耍符合这种变化趋势,平时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5、注重复习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完成习题习题的难度要分层次,习题的题量要适中,且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逐步实现由“懂得”到“会做”,由“会做”到“会学”。

6、效果反馈与合理评价交流和小结后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不同同学回答来检验教学效果。

同时让各小组评论本组和其他小组的学习效果的优劣,最后由老师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海水中的化学》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空气、化石燃料等重要的资源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海洋资源。

因此学会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角度思考海洋问题,研究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形成对海洋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的观念成为本单元的教学主线之一。

本节课主要围绕“海水制镁、海水晒盐及海水淡化”等为范例,让学生了解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实现物质的转化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总结归纳出获取物质的思想方法——富集法、电解法、过滤法、结晶法和蒸馏法等。

通过对粗盐提纯方法步骤的学习,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掌握用化学沉淀法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方法,结合海水制镁、海水淡化等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归纳总结出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两种基本思路——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将有用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同时以这些知识为载体,重视化学观念、科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渗透教育,体现出“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

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根据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海水制镁、海水晒盐、粗盐提纯和海水淡化的方法和原理。

(2)学会用化学沉淀法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从微观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海水制镁、海水淡化”的学习,总结归纳出获取物质的思想方法——富集法、电解法、过滤法和蒸馏法等。

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获取所需的物质。

(2)通过复习归纳出分离混合物的两种思路——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将有用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的启发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问题讨论、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交流与表达的意识、善于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形成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对海洋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海水制镁、海水淡化、海水晒盐及粗盐提纯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

重要化学观念的形成,一些科学思想方法(富集法、电解法、蒸馏法、过滤法、化学沉淀法和结晶法等)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法运用。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学习者应是知识获取主动参与者”。

因此在教法上我注重以下点:

突出知识的发现与探索过程,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索、合作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体现“把研究带进课堂,把思考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采取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启发式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评测练习

【热身训练:

1、下列除杂过程中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CaO中混有CaCO3加水

B、AgCl中混有BaCO3加入稀硫酸

C、Cu粉中混有Fe粉加入稀盐酸

D、NaOH中混有Na2CO3加入适量CaCl2

2.欲出去Ca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的HCl,在不用酸碱指示剂

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A.石灰石粉末B.生石灰C.石灰水D.纯碱

【中考链接,挑战中考】:

1.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A13+,SO42-、NO3- (B)K+、Na+、OH-、Cl-

(C)K+、Mg2+、CO32-、SO42-  (D)Ca2+、Na+、HCO3-、OH-

2、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Ba2+、CO32-  (B)Ag+、K+、NO3-、Cl-

(C)K+、OH-、Cl-、Na+   (D)Fe3+、Cl-、NO3-、Na+

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C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D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5.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NaCl溶液(CaCl2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6.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中加入过量试剂a若为氢氧化钠溶液,则其目的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____________。

 

(2)在过滤操作中,除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

 (3)滤液B中所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

(4)向滤液B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当观察到溶液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时,应停止滴加,如果滴加的稀盐酸过量,对最后得到的精盐晶体的成分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5)操作c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工业上是用纯碱和熟石灰来制取烧碱的。

1)、请你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如何证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课后反思

在讲授了海水中的化学的内容,我的反思如下:

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通过海水中化学这节复习课,我从两方面进行反思。

首先老师在复习课时不仅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注意提升学生能力,设置问题情境。

构建知识网络,精选习题和中考题都是很好的复习方法。

然后,在复习课时学生自己尝试整理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记忆巩固。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这一课,包含了海水淡化、晒盐、制碱,粗盐提纯。

我把知识进行整合。

开始构建基础知识网络。

这有利于唤起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的印象。

后面三个问题探究中,我精选题目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