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设置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2545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设置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传感器设置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传感器设置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传感器设置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传感器设置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感器设置点.docx

《传感器设置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设置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感器设置点.docx

传感器设置点

八、监测监控

1、监控系统选择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58条规定,煤矿必须装备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设计以KJ101N系统为设计依据。

KJ101N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控软件和远程终端软件是整个监控系统的灵魂,是系统实现各项功能的重要手段。

以WINDOWS2000平台为运行环境,采用先进的面向对象、多线程、动态连接库等多种编程技术,能实时地完成对井下数十种传感器的连续监测、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各种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显示所挂传感器的实测数值、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自动打印或召唤打印各种报表、图形和曲线;当测量值超限或发生故障时发出报警;向被控设备发出控制命令等。

系统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用户界面友好,具有容量大、可靠性高、实用性强,既可在单机方式下运行,也可在NT或NETWARE局域网中以全网络化方式运行等优点。

总体上已达到了目前国内领先水平。

2、监测设备各设置地点和布置

矿井监测设备主要设置在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地面压风机房、通风机房及瓦斯抽放站等处。

主要监测设备种类有监测分站、预防突出监测装置以及各种监测传感器,监测分站有:

KJ101N-F1,KJ101N-F2;预防突出监测装置为AEi-1;监测传感器种类主要有高(低)浓度瓦斯传感器(KJ101-45B)、管道甲烷传感器(KJ101-45B)、液位传感器(GYU5)、风速传感器(GFW15)、负压(压差)传感器(KGY5)、风门开闭传感器(KGE8)、设备开停传感器(KGT8)、流量传感器(KGL2)、温度传感器(KGW10)、一氧化炭感器(GTH500)、烟雾传感器(GQQ0.1)、煤位传感器(KGL003)、粉尘传感器(GC1000J)、压力传感器(KJ101-24)、馈电状态传感器(KGT19)、风筒传感器(GFT5)。

3、监测设备的设置条件

表6-4-3各传感器型号及安设要求

序号

传感器种类

型号

安设要求

1

瓦斯传感器

KJ101-45B

A:

在巷道内:

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壁不得小于200mm。

其迎风风流合背向风流0.5m之内不得有阻碍物。

应悬挂在顶板支护良好,无淋水及其它机械不易碰撞的地点。

在采掘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放炮时都要加以防崩坏的保护。

B:

瓦斯抽放管内:

监测探头安设在抽放管内。

C:

地面瓦斯抽放泵站内:

瓦斯传感器安设在距房顶300mm处。

2

风速传感器

GFW15

在巷道中:

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转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处。

3

温度传感器

KGW10

A:

在巷道中:

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不影响行人和行车,安装维护方便。

B:

在硐室内:

垂直悬挂在距硐室顶300mm处。

C:

在抽放管内:

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探头安设在抽放管内。

4

一氧化碳传感器

GTH500

A:

在巷道中:

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帮不得小于200mm。

B:

在抽放管内:

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监测探头安设在抽放管内。

C:

带式输送机:

滚筒下风侧10~15m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帮不得小于200mm。

5

烟雾传感器

GQQ0.1

带式输送机:

滚筒下风侧10~15m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帮不得小于200mm。

6

设备开停传感器

KGT8

该监控设备的开关负荷侧电缆上

4

风门开闭传感器

KGE8

传感器和磁件分别安设在井下风门和门框上。

5

粉尘传感器

GC1000J

在巷道中:

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帮不得小于200mm。

6

馈电传感器

KGT19

安设在被控设备馈电开关的负荷侧

7

风筒传感器

GFT5

安设在局部通风机风筒末端

8

压力传感器

KJ101-24

监测探头安设在管道内。

9

流量传感器

KGL2

监测探头安设在管道内。

10

负压传感器

KGY5

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

11

压差传感器

KGY5

监测探头安设在管道内。

12

液位传感器

GYU5

安放在主副水仓内

13

突出监测传感器

AEI-1

安设在掘进工作面迎头

4、传感器的设置

1)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①回采工作面

在10501回风巷与回采工作面相距小于等于10m处设置瓦斯传感器(T1)1台,上隅角设置瓦斯传感器(T0)1台,10501回风巷距联络斜巷10~15m处设置瓦斯传感器(T2)1台,10501运输巷与回采工作面相距小于等于10m处设置瓦斯传感器(T3)1台。

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长度大于1000m时,必须在回风巷道中部增设甲烷传感器(T4)1台。

回采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布置详见图6—4—1。

图6—4—1回采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布置图

上隅角瓦斯传感器应T0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5%CH4,复电浓度为<1.0%CH4,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应T1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5%CH4,复电浓度为<1.0%CH4,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进、其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回风流中瓦斯传感器T2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0%CH4,复电浓度为<1.0%CH4,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运输巷瓦斯传感器T3报警浓度为≥0.5%CH4,断电浓度为≥0.5%CH4,复电浓度为<0.5%CH4,断电范围为进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回风巷道中部瓦斯传感器T4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0%CH4,复电浓度为<1.0%CH4,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②掘进工作面

在105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距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小于等于5m处设置瓦斯传感器(T1)1台,10502回风巷距回风联络巷口10~15m处设置瓦斯传感器(T2)1台。

在10502运输掘进工作面距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小于等于5m处设置瓦斯传感器(T1)1台,10502运输巷距进风联络巷口10~15m处设置瓦斯传感器(T2)1台。

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掘进工作面长度大于1000m时,必须在掘进巷道中部增设甲烷传感器。

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布置详见图6—4—2。

 

图6—4—2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布置图

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T1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5%CH4,复电浓度为<1.0%CH4,断电范围为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瓦斯传感器T2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0%CH4,复电浓度为<1.0%CH4,断电范围为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掘进工作面巷道中部瓦斯传感器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0%CH4,复电浓度为<1.0%CH4,断电范围为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③回风巷道内机电设备上风侧及回风流机电硐室

本设计回风巷道内靠近采面切眼的调度绞车设置在瓦斯传感器T1后,靠近联络斜巷的提升绞车设置在瓦斯传感器T2后,无需单独设置传感器。

在回风巷中部提升绞车的进风侧安设瓦斯传感器1台,其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0%CH4,复电浓度为<1.0%CH4,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④回风平硐

在回风平硐内设置瓦斯传感器1台。

当总回风巷道中瓦斯浓度超过0.70%时,发出声光报警。

⑤水仓

在水仓入口设置瓦斯传感器1台,其报警浓度为≥1.0%CH4。

⑥西翼瓦斯抽放风巷

在西翼瓦斯抽放风巷距回风口以里10~15m处设置瓦斯传感器(T2)1台。

瓦斯传感器报警浓度为≥1.0%CH4。

⑦防爆蓄电池电机车设置机载式瓦斯传感器1台。

防爆蓄电池电机车瓦斯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5%CH4,断电浓度为≥0.5%CH4,复电浓度为<0.5%CH4,断电范围为机车电源。

⑧采煤机

采煤机设置机载瓦斯传感器1台。

采煤机瓦斯传感器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5%CH4,复电浓度为<1.0%CH4,断电范围为采煤机电源。

⑨瓦斯泵房

在瓦斯抽放站内设瓦斯传感器1台,其报警浓度为≥0.5%CH4。

在高、低负压抽放泵输入、输出管路中各设置瓦斯传感器1台。

2)风速传感器

在主平硐、副平硐、副斜井、回风平硐、10501回风巷、西翼瓦斯抽放风巷内各设置风速传感器1台。

表6-4-4风速传感器设置巷道允许风速范围表

序号

井巷名称

最低风速(m/s)

最高风速(m/s)

1

主平硐

0.25

4

2

副平硐

0.25

8

3

副斜井

0.25

8

4

回风平硐

8

5

10501回风巷

0.25

4

6

西翼瓦斯抽放风巷

0.25

4

3)温度传感器

在回风平硐设置温度传感器1台;10501回风巷距联络斜巷口10~15m处设置温度传感器1台,其报警温度为30℃。

在11水泵房内设置温度传感器1台,其报警温度为34℃。

在抽放泵高、低负压输入、输出管路各设置温度传感器1台。

4)一氧化碳传感器

在回风平硐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10501回风巷距联络斜巷口10~15m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10501运输巷胶带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运输石门胶带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主平硐胶带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其报警浓度为0.0024%。

5)烟雾传感器

在10501运输巷胶带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置烟雾传感器1台;运输石门胶带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置烟雾传感器1台;主平硐胶带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置烟雾传感器1台。

6)设备开停传感器

主要通风机开停传感器2台;压风机开停传感器2台;瓦斯泵开停传感器4台;11水泵房水泵开停传感器3台;10502运输巷局部通风机开停传感器2台;10502回风巷局部通风机开停传感器2台;副斜井提升绞车开停传感器1台;主平硐胶带输送机开停传感器1台;运输石门胶带输送机开停传感器1台;10501运输巷胶带输送机开停传感器1台。

7)风门开闭传感器

在回风平硐安全出口正反风门处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台;联络斜巷正反风门处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台;轨道石门正反风门处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台;西翼瓦斯抽放运巷正反风门处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台;西翼瓦斯抽放风巷正反风门处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台;西翼瓦斯抽放运巷调节风门处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台;变电所调节风门处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台;井底联络巷调节风门处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台;10502回风巷防突风门处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台;进风联络巷防突风门处各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2台。

8)粉尘传感器

在10501采面回风巷距联络斜巷口10~15m处设置粉尘传感器各1台;10502回风巷距回风联络巷口10~15m处设置粉尘传感器1台;10502运输巷距进风联络巷口10~15m处设置粉尘传感器1台。

9)馈电状态传感器

在控制10501回风巷负荷总馈电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1台;控制10501采面采煤机馈电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1台;控制10501采面刮板输送机总馈电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1台;控制10501运输巷皮带馈电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1台;控制10501运输巷其它设备馈电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1台;控制10501运输巷及采面负荷总馈电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1台;控制10502回风巷总馈电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1台;控制10502运输巷总馈电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1台;控制瓦斯泵房总馈电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传感器2台。

10)风筒传感器

在10502运输巷风筒末端设置风筒传感器1台;10502回风巷风筒末端设置风筒传感器1台。

11)压力传感器

在总压风管道出口内设置压力传感器1台,抽放泵高、低负压输入、输出管路中各设置压力传感器1台。

12)流量传感器

在抽放泵高、低负压输入、输出管路各设置流量传感器1台。

13)负压传感器

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内设置负压传感器1台。

14)压差传感器

抽放泵高、低负压输入、输出管路防回火装置上设置压差传感器4台。

15)液位传感器

在主、副水仓内各设置液位传感器1台。

16)突出监测装置

在105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迎头设置突出监测装置1套;1050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迎头设置突出监测装置1套。

各传感器的具体布置详见图18矿井安全检测监控系统传感器布置图。

表6—4—5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传感器布置表

序号

分站

名称

分站

设置地点

监测内容

模拟量

开关量

1

分站1

压风机房

压风机房:

压风机房开停传感器2台;压力传感器1台。

主平硐:

皮带开停、一氧化碳、烟雾、风速传感器各1台。

副平硐:

风速传感器各1台。

运输石门:

皮带开停、一氧化碳、烟雾传感器各1台。

7

4

2

分站2

通风机房

通风机房:

主要通风机开停传感器2台。

副斜井:

提升绞车开停、风速传感器各1台。

回风平硐:

瓦斯、一氧化碳、温度、风速、负压传感器各1台。

安全出口:

风门开闭传感器2台。

轨道石门:

风门开闭传感器2台。

6

7

3

分站3

瓦斯泵房

瓦斯抽放泵房:

瓦斯、馈电传感器各1台;开停传感器2台。

高负压抽放管:

瓦斯、温度、流量、压力、压差传感器2台。

12

2

4

分站4

瓦斯泵房

瓦斯抽放泵房:

馈电传感器1台;开停传感器2台。

低负压抽放管:

瓦斯、温度、流量、压力、压差传感器2台。

11

2

5

分站5

副平硐内

10502回风巷:

瓦斯传感器2台,风筒、粉尘传感器各1台,突出监测装置1套,风门开闭传感器2台。

副平硐:

馈电传感器各1台;局扇开停传感器2台。

西翼瓦斯抽放风巷:

瓦斯、风速传感器各1台,风门开闭传感器2台。

8

6

6

分站6

进风联络巷

10502运输巷:

瓦斯传感器2台,风筒、粉尘传感器各1台,突出监测装置1套,风门开闭传感器2台。

进风联络巷:

馈电传感器各1台;局扇开停传感器2台。

西翼瓦斯抽放运巷:

风门开闭传感器4台。

6

8

7

分站7

10501运输巷内

10501运输巷:

瓦斯、皮带开停、一氧化碳、烟雾传感器各1台,馈电传感器5台

8

1

8

分站8

联络斜巷

10501回风巷:

瓦斯传感器4台、一氧化碳、温度、风速、粉尘传感器各1台。

联络斜巷:

馈电传感器1台、风门开闭传感器2台。

9

2

9

分站9

水泵房

井底联络巷:

风门开闭传感器2台。

水泵房:

液位传感器2台;开停传感器3台;温度传感器1台。

变电所:

风门开闭传感器2台。

水仓入口:

瓦斯传感器1台。

4

7

合计

七、矿井人员考勤定位管理系统

矿井应建立下井人员考勤定位系统,设计选择KJ101NA人员考勤定位系统。

该产品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组成,其中软件系统包括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两部分组成,用于完成信息采集、识别、加工及其传输,由这两部分软件共同支撑着整个系统的运行。

硬件系统由井下分站设备、发射天线、人员标识卡(ID机)组成。

井下分站设备用于完成信息采集和识别,从而实现预设的系统功能和信息化管理目标。

分站和人员标识卡(ID机)设计均采用高集成度智能射频芯片,卡内带有升级模块可无限此升级(可升级100万次)。

人员标识卡(ID机)嵌有自主研发的软件,无线数据传输可设置为加密传输,数据有极高的纠错机制,传输非常稳定。

具有多频率发射采集功能,可自动搜索频点,并所住当前频率,有效避免信息碰撞,信息传输可靠快速,几乎无误码存在。

整个系统结构简洁,易于使用和维护。

定位分站接口丰富,具有RS-485/SDLC/CAN/FSK方式,可嵌入到已有分站中亦可单独成子系统,使用方式灵活,人员标识卡(ID机)体积小巧可随身携带亦可嵌入至作业人员矿用帽灯里面,低功耗、工作电压范围宽、取电方便使用寿命长。

1、系统功能

此系统包括系统管理,用户管理,人员跟踪,查询统计,考勤管理, 历史数据的查询和报表打印,门禁功能,救援功能等几个方面。

(1)系统管理

用于矿区图的绘制及井下设备,地形的绘制以及井下人员发射设备管理。

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情况进行记录保存。

地形的绘制部分:

用于绘制各巷道,井口。

模拟量传感器和开关量传感器的绘制。

操作日志管理:

对各操作人员对管理系统的操作情况给予记录。

以防误操作或恶意操作。

(2)用户管理

为了防止互联网中用户的恶意操作,此系统设置了用户管理及用户权限管理。

可以动态地增加操作用户并对用户赋予查看。

删除,修改等权限。

用户管理信息部分:

增加删除修改用户同时自动给予用户普通权限。

用户权限管理信息部分:

设置用户权限。

一般管理权限和特殊管理员权限。

(3)人员跟踪

用于对井下人员及机车的跟踪及定位。

能跟踪井下人员和机车的动态分布情况、数量以及其所在的位置。

同时具有选择跟踪,实时跟踪,位置查询,活动轨迹查看等功能。

选择跟踪部分:

选择各井下特定人员或机车跟踪其在矿井的运行情况。

实时跟踪部分:

实时显示各井下人员或机车现在的位置状态及其来源地。

能够清楚地反映井下人员及机车活动情况。

位置跟踪部分:

选定矿井工作面,可以显示此段区域内的井下人员或机车分布情况

个人定位部分:

显示特定人员的运动轨迹。

并可显示其历史运动方向。

(4)查询管理

能查询任一井下人员和机车的当前位置和指定时间所处的位置;能查询任一指定位置的人员和机车情况,能查询各部门员工的分配情况。

井下人员机车查询部分:

可以查询井下人员和机车的编号、数量、下井时间以及运行状态!

井下分布查询部分:

显示井下人员和机车的区域内的人员或机车数量。

分布范围。

区域人员查询部分:

可以显示各区域内的人员的位置数量流动情况。

各区域及人员未到过区域的查询。

超时员工查询部分:

可以显示员工在井下工作时间,显示员工的超时时间并且给予相应的提示。

分站信息查询部分:

分站分布区域、分站数量、分站工作状态,分站异常信息及其报警信息。

(5)历史数据的查询和报表打印

能查询指定日期井下人员及机车的当日运动轨迹;能对矿井按、时间,部门等分类统计进行查询和打印;能对任一人员的指定时间内的下井次数和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和打印。

井下人员及机车日报表部分:

查询井下人员和机车的当日报表,显示其当日上下井时间以及各人员及机车的运动经历的位置。

部门打印:

提供各部门特定时间内分别打印,对各部门的井下人员和机车的运动轨迹以及其员工的工作时间。

位置打印:

提供特定时间内按各工作面等地理位置进行统计分类,统计各工作面经过的人员机车信息。

图形打印部分:

可以打印系统的示意图,各人员矿车的地理分布。

(6)考勤管理

包括各部门员工的考勤情况。

对井下人员的上下班情况给予记录。

杜绝迟到早退现象。

部门月考勤管理部分:

每月各部门员工的上下班的考勤情况。

考勤人数、缺勤人数、考勤率,缺考勤率等信息。

个人月考勤管理部分:

每月特定个人的考勤情况。

包括上下井时间、工作时间、工作异常时间、工作缺勤时间等信息。

全矿日考勤部分:

当日全矿员工的上下班的考勤情况。

考勤人数、缺勤人数、考勤率,缺考勤率等信息。

全矿月考勤部分:

当月全矿员工的上下班的考勤情况。

考勤人数、缺勤人数、考勤率,缺考勤率等信息。

干部考勤查询部分:

各矿干部员工考勤查询,对各干部上井时间,途经路径等信息。

(7)员工管理

包括矿内员工的增加、删除、修改以及相就硬件标识对应员工和机车信息录入。

员工管理:

新员工的增加、删除、修改、员工的查询等信息。

硬件信息的管理部分:

主要对考勤定位分站的名称、硬件编码进行管理以及对识别卡信息的录入。

(8)考勤功能:

对井下一些重要地点和危险场合,实行管控。

当井下人员接近时给予警告,同时在监控界面中显示出来,并提示地面工作人员。

异常报警部分:

对用户进入危险地带。

系统自动弹出人员误入信息。

提示控件人员进行干预。

(9)救援功能

当发生瓦斯爆炸,透水突等矿井灾害时,地面事故抢救小组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井下人员的人员数量,人员位置等及其重要的救援信息。

并可以给出预先设定的抢救方案,对及时抢救,最大限度降低人员生命受到事故危害,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主要技术指标

(1)KJ101NA-JK

主要技术指标:

1)供电电源:

额定工作电压:

AC220V

工作电流:

≤50mA

输入功率:

10W

2)接口与计算机的传输通信口

工作电压峰-峰值:

12~24V(双极性)

传输口数量:

1个

传输方式:

RS232,半双工

传输速率:

9600bit/s

最大传输距离:

5m

3)接口与通信分站的传输通信口

工作电压峰-峰值:

5~14V(双极性)

工作电流峰值:

≤30mA

传输口数量:

2个

传输方式:

RS485,半双工

传输速率:

9600bit/s

传输距离:

不小于10km(传输电缆型号:

MHYVR双绞线;截面积:

1.5mm2;4芯)。

4)带分站容量:

32个分站,每个分站带8个读卡器。

(2)KJF101N-F1

主要技术指标:

1)共有3路直流电源供电,其中2路19V,1路5V。

2)同时通信读卡器数量:

8台。

3)最大存储容量:

32k字节。

4)分站与传输接口间的通讯

工作电压峰-峰值:

5~14V(双极性)

工作电流峰值:

≤30mA

5)分站与接口的传输口数量:

1个

传输方式:

RS485,半双工

传输速率:

9600bit/s

传输距离:

不小于10km(传输电缆型号:

MHYVR绞线;截面积:

1.5mm2;4芯)。

6)分站与读卡器间的通讯

工作电压峰-峰值:

18V

工作电流峰值:

≤50mA

7)分站与读卡器的传输口数量:

8路

传输方式:

RS485,半双工

传输速率:

9600bit/s

传输距离:

不小于2km(传输电缆型号:

MHYVR绞线;截面积:

1.5mm2;4芯)。

8)电池由四节免维护铅酸电池串联组成,型号规格为CB640、6V/4Ah;

9)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池连续工作时间应不小于2h。

(3)KJF101NA-IF

主要技术指标:

1)额定工作电压:

DC18V

2)工作电流:

≤50mA

3)输入功率:

1W

4)工作频率:

信标频率:

2.418GHz,

标识卡回答频率:

2.420GHz,

读卡器确认频率:

2.422GHz

5)接收灵敏度:

-85dBm

6)接收距离:

读卡器接收标识卡信息的距离在开阔地不小于10m。

7)最大位移速度:

5m/s

8)同时读卡数量:

80个/s。

.9)读卡器与分站的传输口数量:

1个

传输方式:

RS485,半双工

传输速率:

9600bit/s

传输距离:

不小于2km(传输电缆型号:

MHYVR;截面积:

1.5mm2;4芯)。

(4)KJF101NA-ID

主要技术指标:

1)额定工作电压:

DC3V

2)待机电流:

0.1mA

3)发射电流:

20mA

4)发射距离:

读卡器接收标识卡发射信息的距离在开阔场地不小于10米。

5)发射频率:

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