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2264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7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docx

《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docx

1kV电力电缆技术规范标准

 

低压电力电缆

 

技术规范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1)结构示意图

(2)JKLGYJ1×50mm2结构尺寸

序号

结构

标称厚度mm

标称外径mm

1

导电线芯

26.6(-0.1,+0.1)

2

导体包带

0.14

27.2

3

导体屏蔽(挤制)

1.0

29.0

4

绝缘

17.0

63.0(-0.5,+1.5)

5

外屏蔽

1.0

65.0

6

半导电阻水带(近似值)

2.0

71.0

7

皱纹铝护套

2.0

84.5(-2.0,+2.0)

8

防蚀层

0.25

85.0

9

外护套

4.5

94.0

10

外半导电层

0.5

95.0(-3.0,+3.0)

2电缆技术参数表(卖方应填写的项目和数据)

JKLGYJ1×50mm2

序号

项目

单位

卖方保证

1

制造工艺概要

1.1

交联方式(VCV、CCV、MDCV或其它)

VCV

1.2

内、外半导电层与绝缘层挤出方式

三层共挤

1.3

有无内应力消除装置

1.4

PE原料纯度(杂质含量径向最大尺寸)

1kg中杂质微粒大于100μm数为0

1.5

可制造最高电压等级

kV

1.26

1.6

可制造最大绝缘厚度

mm

50

1.7

可制造最大导体截面积

mm2

50

2

技术参数

2.1

额定电压(Uo/U)

kV

0.64/1.26

2.2

最高工作电压(Um)

kV

126

2.3

基准冲击耐压水平(BIL)

kV

2

2.4

电缆芯数和导体标称截面积

芯数×mm2

l×50

2.5

导体

 

a.材料

 

b.根数及其组合形状

60根、圆形紧压

 

c.紧压系数

≮0.90

 

d.标称外径

mm

26.6

2.6

半导电带

 

a.材料

半导电尼龙带

 

b.厚度

mm

0.14(标称)

2.7

挤出导电屏蔽

a.材料

超光滑交联型半导电屏蔽料

 

b.厚度

mm

1.0

2.8

绝缘

 

 

a.材料

超净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b.标称厚度

mm

17.0

 

c.最小厚度

mm

16.15

2.9

额定下导体屏蔽处的最大场强

kV/mm

5.69

2.10

挤出绝缘屏蔽

 

 

a.材料

超光滑交联型半导电屏蔽料

 

b.厚度

mm

1.0

2.11

衬垫和纵向阻水构造

绝缘屏蔽外绕包4层半导电阻水缓冲带

2.12

金属屏蔽

 由金属套代替

 

a.材料

/

 

b.形式

mm

/

2.13

金属套或综合防水层

 

 

a.材料和形式

电工铝、挤包皱纹铝套

 

b.标称厚度

mm

2.0

2.14

外护层

 

 

a.材料

防鼠、防白蚁PE护套料

 

b.标称厚度

mm

4.5

 

c.导电层

挤制半导电层

2.15

电缆总外径及公差

mm

95.0(-3.0,+3.0)

2.16

电缆重量

kg/m

10.38(近似)

2.17

允许最小弯曲半径

 

 

a.敷设中

mm

1900

 

b.运行中

mm

1400

2.18

导体最高额定温度

 

 

a.正常运行时

90

 

b.短时(每次不超过72h)

105

 

c.暂态

250

2.19

20℃导体最大直流电阻

Ω/km

0.0366

2.20

90℃导体最大交流电阻

Ω/km

0.0485

2.21

导体与金属屏蔽或金属套间设计电容

μF/km

0.165

2.22

20℃导体与金属屏蔽或金属套间绝缘电阻常数

MΩ·km

≮3670

2.23

20℃金属屏蔽或金属套对地绝缘电阻常数

MΩ·km

≮36.7

2.24

载流能力(参考值)

2.24.1

正常运行时(品形敷设,电缆间距250mm)

a.空气中敷设

A

962

空气温度:

40℃

b.直埋敷设(见敷设示意图)埋深1米

A

829

土壤温度:

25℃,热阻系数为1.2℃.cm/w

c.管道敷设

A

土壤温度:

25℃(管道温度35℃)

679

2.24.2

短时过负荷

在过负荷前以60%、80%、100%的持续额定载流量工作条件下的过负荷允许值(或关系曲线)

A

见过载曲线图

导体3秒钟允许通过最大电流

kA

41.3

2.24.3

电缆允许使用最大张力

kN

35

2.25

电缆允许最大侧压力

kN/m

5

2.26

电缆弯曲刚度

kg/mm2

5.89×109

2.27

电缆设计使用寿命

≮30

3

电缆结构

 

3.1

导体

 

3.1.1

技术规格

GB/T3956

3.1.2

绞线层数与每层根数

5/1+6+12+18+23

3.1.3

外层扭绞方向

左向

3.1.4

导线单根直径

3.4

 

a.最大

mm

3.43

 

b.最小

mm

3.37

3.1.5

弹性模量

Mpa

63000

3.1.6

线膨胀系数

1/℃

2.3×10-6

3.2

导体屏蔽

 

3.2.1

技术规范

GB/T11017

3.2.2

半导电带厚度

mm

0.14

3.2.3

挤出半导电层20℃电阻系数

Ω·cm

<100000

3.2.4

标称外径及公差

mm

29.0±0.2

3.3

绝缘

 

3.3.1

技术规格

GB/T11017

3.3.2

偏心度

%

≯5

3.3.3

单位长度重量

g/cm

23.22

3.3.4

比热容

J/g.℃

2.58

3.3.5

20℃体积电阻系数

Ω.cm

>1×1015

3.3.6

最小工频平均击穿电场强度

kV/mm

≮30

3.3.7

最小冲击平均击穿电场强度

kV/mm

≮60

3.3.8

相对介电系数

2.3

3.3.9

90℃、64kV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

≯0.001

3.3.10

绝缘外径

 

 

a.标称外径

mm

63

 

b.最大外径

mm

64.5

 

c.最小外径

mm

62.5

3.3.11

线膨胀系数

1/℃

330×10-6

3.3.12

绝缘层含有杂质的最大尺寸

µm

160 

3.3.13

绝缘层含有微孔、杂质

 

 

a.微孔最大尺寸

µm

≤50

 

b.微孔单位体积数量(25µm以上)

个/10cm3

>25μm,≤50μm微孔数量不超过18

 

c.不透明杂质单位体积数量

个/10cm3

>50μm,≤100μm杂质数量不超过6

 

d.半透明杂质最大尺寸

µm

160

3.3.14

绝缘层与半导电层界面

 

 

a.突起的最大尺寸

µm

76

 

b.含微孔的最大尺寸

µm

50

3.4

绝缘屏蔽

 

3.4.1

技术规范

GB/T11017

3.4.2

标称电压下最大电场强度

kV/mm

2.62

3.4.3

20℃体积电阻系数

Ω.cm

≤50000

3.4.4

标称外径及公差

mm

65.0(-0.5,+1.5)

3.5

衬垫和纵向阻水构造

 

3.5.1

材料

半导电阻水缓冲带

3.5.2

厚度

mm

2.0

3.5.3

20℃体积电阻系数

Ω.cm

<1.0×106

3.5.4

标称外径及公差

mm

71.0±2.0

3.5.5

比热容

J/g.℃

2.12

3.3.6

单位长度重量

g/cm

2.34

3.5.7

阻水带阻水性能概述

膨胀速度:

≥8mm/第1分钟;膨胀高度:

≥12mm/第3分钟;表面电阻率<1500Ω/cm

3.6

金属屏蔽

由金属套代替

3.6.1

材料

/

3.6.2

厚度

mm

/

3.6.3

金属屏蔽等值截面

mm2

/

3.6.4

金属屏蔽秒钟允许最高温度

kA

/

3.7

金属套

/

3.7.1

技术规格

mm

GB/T11017

3.7.2

标称厚度

mm

2.0

 

计算截面

mm2

502

3.7.3

单位长度重量

g/cm

16.9

3.7.4

比热容

J/g.℃

0.93

3.7.5

暂态电流作用下允许最高温度

220

3.7.6

金属屏蔽3秒钟允许短路电流

kA

27.4

3.7.7

20℃直流电阻

Ω/km

≯0.0605

3.7.8

波纹金属套

 

 

a.波谷内径

mm

73.0

 

b.波峰外径

mm

84.5(近似)

 

c.波纹深度

mm

4.0~5.0

 

d.波纹间距

mm

20~25

3.8

外护层

 

3.8.1

技术规格

GB/T11017

3.8.2

颜色

红色

3.8.3

1分钟工频耐受电压

kA

25

3.8.4

耐受冲击电压

kA

37.5

3.8.5

20℃体积电阻系数

Ω.cm

≥1014

3.8.6

热阻系数

℃.cm/w

3.5

3.8.7

单位长度重量

g/cm

12.4

3.8.8

比热容

J/g.℃

1.9

3.8.9

防蚁构造特点

添加环保型防蚁剂

3.8.10

阻燃性能

一般

3.8.11

硬度(邵氏硬度)

≮60

3.8.12

耐酸碱度

3.9

外护套表面导电层

 

3.9.1

材料及颜色

石墨/黑色

3.9.2

20℃体积电阻系数

Ω.cm

<100

3.9.3

与外护套附着方式

涂敷

4

牵引头和密封套

 

4.1

牵引头

 

4.1.1

材料

铝制牵引头

4.1.2

允许使用最大张力

kN

35

4.1.3

与金属套的密封方式

焊接

4.2

密封套

 

4.2.1

材料

热缩套

4.2.2

与金属套的密封方式

热缩密封

5

电缆盘

 

5.1

直径

mm

≯380

5.2

中心孔距

mm

50

5.3

外宽尺寸

mm

≯2350

5.4

最大重量

 

 

a.空盘

kg

140

 

b.带最长段电缆(以900米计算)

kg

1064(近似)

6

质量保证期

30

7

卖方补充的项目(如配套终端、接头的供货厂商及其形式)

/

正负序阻抗

Ω/km

0.0485+j0.2144

零序阻抗

Ω/km

0.1964+j1.7335

3持续(100%负荷率)运行载流量计算书

1.基本条件

1.1电缆结构

标称截面

Sc=

500

mm2

导体直径

dc=

26.6

mm

导体屏蔽厚度

t内屏蔽=

1.2

mm

导体屏蔽直径

D内屏蔽=

29

mm

绝缘厚度

t绝缘=

17

mm

绝缘直径

D绝缘=

63

mm

绝缘屏蔽厚度

t外屏蔽=

1.0

mm

绝缘屏蔽直径

D外屏蔽=

65

mm

缓冲层厚度

t缓冲层=

2.0

mm

缓冲层直径

D缓冲层=

71

mm

铝套厚度

t铝护套=

2.0

mm

铝护套平均直径

Ds=

80

mm

铝套直径

D铝护套=

84.5

mm

防蚀层外径

D防蚀层=

85

mm

PE外护套厚度

t外护套=

4.5

mm

PE外护套直径

D外护套=

94

mm

1.2电缆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和运行状况

运行系统:

三相交流系统

敷设条件:

空气中,平行敷设

导体运行最高工作温度

θc=

90

环境温度:

空气中

θh=

40

标准环境温度

θ0=

20

1.3计算依据

电缆额定载流量计算,即IEC-287

2导体交流电阻

电缆单位长度导体工作温度下的交流电阻与导体直流电阻和集

肤效应及邻近效应有关,各参数计算如下。

2.1最高工作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

已知:

20℃导体直流电阻

R0=

0.0000366

Ω/m

导体温度系数

α=

0.00393

电缆允许最高工作温度

θc=

90

最高工作温度下导体直流电阻由下式给出:

R'=R0[1+α(θc-θ0)]

各参数值代入,计算得:

R'=

4.667E-05

Ω/m

2.2集肤效应因数

电源系统频率

f=

50

Hz

Ks=

1

Ω/m·Hz

Xs2=

8·π·f·10-7·Ks/R'

Xs2=

2.6927

Ω/m

集肤效应因数Ys由下式给出:

Ys=Xs2/(192+0.8·Xs4)

各参数值代入,计算得:

Ys=

0.0367

2.3邻近效应因数

Kp=

1

电缆间距S=

250

mm

Xs2=

8·π·f·10-7·Kp/R'

Xp2=

2.693

Ω/m

邻近效应因数Yp由下式给出:

对于三根单芯电缆:

Yp=

Yp=

0.0016

2.4交流电阻

导体工作温度下交流电阻R为:

R=

R'(1+Ys+Yp)

R=

4.85E-05

Ω/m

3.介质损耗

电源周期

ω=

2·π·f

对地电压(相电压)V

U0=

64

kV

绝缘材料介电常数

ε=

2.3

绝缘材料介质损耗角正切

tgδ=

0.0008

电缆每相单位长度电容

C=

1.65E-10

F/m

电缆每相单位长度介质损耗

Wd=

ω·C·U02·tgδ

Wd=

0.1695

W/m

4.金属铝护套的损耗

护套中的损耗因数由金属护套(屏蔽)功率损耗(λ1)和铠装层损耗(λ2)

λ1是由环流(λ1')和涡流(λ1'')所引起的损耗,故总功率损耗因数为:

λ1=

λ1'+λ1''

由于电缆结构中没有铠装层,则λ2=0

4.1金属铝护套电阻的计算

20℃时铝护套电阻率

ρs=

2.8264E-08

Ω·m

电阻温度系数

αs=

0.00403

护套工作温度

θs=

70

护套平均直径

Ds=

80.0

mm

护套截面积

AS=

π×Ds×t

m2

金属护套厚度

t=

2.0

mm

AS=

5.027E-04

m2

工作温度下铝护套的电阻Rs:

Rs=

ρs/As[1+αs(θs-θ0)]

各参数代入式得:

Rs=

6.76E-05

Ω/m

4.2金属铝护套的功率损耗λ1

电缆导体轴间距离

S=

0.25

m

皱纹铝护套平均直径

Ds=

0.08

m

金属套厚度

t=

0.002

m

角频率

ω=

2·π·f

电缆直径

De=

0.094

m

β1=

[(4·π·ω)/(ρs×107)]1/2

β1=

118.185

gs=

1+(t/Ds)1.74·(β1Ds×10-3-1.6)

gs=

1.0128

m=

ω/Rs×10-7

m=

0.4650

三根单芯电缆水平形排列

λ0=

6[m2/(1+m2)](Ds/2S)2

λ0=

0.0273

△1=

0.86m3.08(Ds/2S)(1.4m+0.7)

△1=

0.0065

△2=

0

涡流损耗由下式给出:

λ1"=

Rs/R·[gs·λ0(1+△1+△2)+(β1·til)4/(12×1012)]

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

λ1"=

0.0392

护套单点接地或交叉互联环流损耗等于零即:

λ1'=

0

金属铝护套的损耗

λ1=

λ1'+λ1"

λ1=

0.039

λ2=

0.000

三根单芯电缆品子形排列

λ0=

3[m2/(1+m2)](Ds/2S)2

λ0=

0.0137

△1=

(1.14m2.45+0.33)(Ds/2S)(0.92m+1.66)

△1=

1.10E-02

△2=

0

涡流损耗由下式给出:

λ1"=

Rs/R·[gs·λ0(1+△1+△2)+(β1·til)4/(12×1012)]

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

λ1"=

0.0198569

λ1'=

0

金属铝护套的损耗

λ1=

λ1'+λ1"

λ1=

0.020

λ2=

0.000

5.绝缘热阻T11的计算(单根导体和金属套之间热阻为T1=T11+T12)

已知:

交联聚乙烯热阻系数

ρT=

3.5

导体直径

dc=

26.6

mm

绝缘厚度

ti=

17

mm

绝缘热阻T11由下式给出:

T11=

(ρT/2π)·ln(1+2ti/dc)

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

T11=

0.4977

K.m/W

6.阻水带热阻T12的计算

阻水带热阻系数ρT=

4.8000

T12=

0.0456

K.m/W

7.外护层热阻T3的计算

已知:

PE/沥青热阻系数

ρT=

3.5

铝套外径

Dl=

84.5

mm

外护层厚度

te=

4.5

mm

铝套厚度

til=

2.0

mm

内衬层热阻T3由下式给出:

T3=

(ρT/2π)·ln[(Dl+2te)/(Dl/2+Dit/2+til)]

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

T3=

0.0731

K.m/W

8.外部热阻T4的计算空气中敷设

已知:

电缆外径

De=

9.4

cm

吸收系数

h=

7

W/m2·℃

内衬层热阻T4由下式给出:

T4=

100/(π·De·h)

各参数代入上述公式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