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2251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docx

《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docx

有奉献精神父母培养大人物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

一、妈妈们要懂得发展自我

  自我发展,就是在个人的职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华。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妈妈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开发自我,若仅仅为了完成义务的话,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很好地发挥妈妈的作用。

自我完善和开发,并不仅仅是为了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也是为了让孩子按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这样一来,妈妈如果放弃自我发展的话,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孩子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所以,要想培养优秀的孩子,就要先提高母亲的能力。

母亲对一个家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女性来说,事业和家庭就像小鸟的两只翅膀,只有力量均衡才能展翅高飞。

女性如果不能把自己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结合在一起,不能积极愉快地生活,那么,她的整个家庭,包括丈夫和孩子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一个贤惠的妻子,一位开明的母亲,对社会也要有很明确的认识。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女性理应多认识社会,多了解社会,这一点,往往很多女性都做不到。

因为子女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孩子进入社会、独立处理社会事务能力的过程,如果母亲自己对孩子即将踏入的社会都没有多少认识和了解的话,又怎么能将孩子教育成大人物呢?

 母亲应该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个均衡点。

是否进入职场工作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承担的职责,能否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有无能力排列事情的先后顺序,并解决家庭和事业相互冲突所产生的矛盾和困难。

 记得在我的孩子即将进入高中的时候,我也面临过继续工作还是照顾家庭的选择。

当时为了从财团那里争取到更多的研究经费,我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工作,并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在孩子面临升学问题,需要对话和勉励时,我仍然选择了孩子们。

社会学学会的活动刚好订在孩子正式开学的前夕,在我的专业领域里,这是非常重要的聚会,但是我几乎没有去参加过。

“孩子们的青春期只有一次。

对我来说,领取研究经费当然也很重要,不过相较于正需要指导和帮助的孩子,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毕竟,研究经费这次领不到,下次还有机会再申请。

但是,孩子的青春期错过了一次,就不会再来。

如果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导致孩子不能稳定地度过这段时间,那么,孩子今后的人生可能要走很多弯路。

所以,我选择了比学者更重要的母亲的职责。

孩子只是要升上高中而已,有那么重要吗?

有人会不理解。

但是当时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之前一直努力学习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对我说,自己想休学一个学期。

通过与孩子进行交流,我引导孩子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而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个晚上就能说服解决的。

 对于孩子而言,这个时期是个最需要父母关心的时期。

父母不能觉得自己正处于艰难时期,就对孩子说“绝对不行”,这样的做法不够开明。

平时遇到问题,我跟孩子们都是通过对话来达成理解,找出解决方法,因此,这次我也想这样做。

我决定用更多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与孩子进行集中的对话和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举出详细的例子,让他们去思考自己的选择会带来的结果。

孩子们认真思考以后,自动放弃了对自己不利的选择。

多跟孩子聊聊天就会知道,以教条式的方法说教,孩子是不能理解透彻的。

如果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就需要选择易懂的表达方式,如果这样还没有达成效果,就再给他说一遍,或者继续寻找其他更好理解的方法。

因为这样,我经常会陪着孩子熬夜,给他们做好吃的宵夜,倾注给他们更多的爱。

 在与孩子对话、试图说服他们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正能解决孩子们问题的人只有我。

所以,在事业和家庭的先后顺序上,孩子理所当然成为了我的首选。

其实,如果父母准确恰当地安排好了工作和家庭的先后顺序,那种焦躁感自然就会消失,而最初左右为难的心情也会在作出选择的那一刻变得舒坦和开朗。

二、绝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

我们作为母亲,作为父亲,要始终怀有自豪感。

不要盲目崇拜,一味觉得其他国家教育体制更合理、理念更先进,其他家庭的教育氛围更好,其他孩子的学习方法更得当。

每个国家,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父母一定要首先立足于我们传统的教育哲学,了解它,并运用它。

在追随其他国家的文化之前,先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坚定自己的标准,不会人云亦云。

另外,我始终觉得,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永远是最重要的。

天下的母亲们啊,要注重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角色,不要只满足于教育孩子,也不要停留于只教育自己的孩子,母亲要成为孩子的导师,甚至是下一代的真正导师。

我怀上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心情很焦虑。

我日思夜想怎样做个好父母,怎么才算好父母,加上当时又没有别人的指导,连相关的书籍也找不到。

我陷在这样的焦虑中,不能自拔。

后来,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回忆起他们对我的教育过程,瞬间,不只是育儿问题,就连人生问题也好像是重新聚焦了一样,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我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人。

他们始终在学习、进步,充实自己的人生,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影响到了很多人,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我从小时候他们对我的教导为起点,重新回顾了我的人生。

这真是一次漫长而获益匪浅的过程。

在回忆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如同养分重新滋养了我的内心。

对我来说,怀孕不仅是做母亲的开始,而且也是作为一个人,重新考虑今后的路、该做什么以及不该做什么等问题的宝贵契机。

 一般怀孕的母亲都是如此,在欣喜的同时会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一个好母亲。

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一定要听从自己的感觉,有了担心的情绪,不要逃避,不要视而不见,要多考虑如何解决和疏导自己的担心。

这时如果想不清楚的话,以后就可能受到影响,偏离好父母的标准。

 那么,如何成为好父母呢?

很多父母爱孩子至深,可能认为要一切为了孩子,无条件为孩子牺牲,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方位受到呵护。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前面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作为父母,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帮助他们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想成为最好的引导者,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为了目标,计划好自己的人生,日积月累,始终进步,并有能力去帮助和影响他人,方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如果父母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能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不能让孩子从内心里感到敬佩,那么,孩子们自然不会向他们学习,即使他们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不尽。

仅仅有能力养育孩子,却没有能力引导孩子的父母,并不是合格和优秀的父母。

父母自己一定要有目标意识,即使为人父母了,也要继续努力。

父母的人生应该是完整的,不能被孩子所隔断。

 做到这点,反而会比无条件牺牲更难。

但是,这才是真正爱孩子,也爱自己的父母要选择的路。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想想,现在我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出于真正的爱?

我是否被一定要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这种价值观所包围,执着于孩子,而忽视了让自己成为被孩子所尊敬和爱戴的父母?

我是否将孩子看作是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代理人?

父母生育了孩子,但并不能拥有孩子。

父母和孩子从一开始就是各自独立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如果爱孩子,就要从“好母亲情结”中摆脱出来,努力做自己。

最好的家长都是孩子的引导者,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

三、创造一个在什么地方都能打开书本的环境

要想将学习习惯化,就要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刚结婚的时候,在我们租住的公寓里只有一张书桌。

我和先生都是喜欢学习的人,对我们来说,一张书桌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说我可以先在茶几上学习。

但先生马上反对,说那样的小茶几怎么能用来学习呢。

然而,我们当时的经济情况并不允许我们购买更多的书桌。

那是195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奖学金只有1000美元,除去600美元的学费和保险费及其他琐碎的费用,我们手里剩下的钱还不足400美元。

但是月租金就要80美元,所以购买书籍和日用品时都显得捉襟见肘。

更何况韩国当时还处在战争时期,家里汇给我们的钱,能不能收到都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我先生只要有时间就去二手市场,希望能给我找到一个合适的二手书桌。

终于有一天,他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回来了一张看起来不大却很别致的高档书桌。

在我们家,书桌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家具,而是用于学习的特别家具。

先生费心为我准备书桌,是因为他不但将我看做他的妻子,更将我视为一名学者,所以这张书桌才显得更加珍贵。

每天晚上刷完碗之后,我就坐在书桌前学习;哄着孩子们睡觉之后,我也会坐在书桌前继续学习。

看到母亲努力学习的样子,孩子们自然而然将学习当做是生活的一部分。

父母只要让孩子们懂得学习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等于是为孩子做了一切有关学习的事情了。

如果父母能够自然地坐在书桌前,孩子也会跟书桌亲近起来的。

比起说“你学习吧”,更有用的是说“我们学习吧”。

 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我先生无论到谁家里,都会先观察那家的书桌。

如果人家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他总是会无法容忍地说上几句。

 因为有这样的先生,我们家里到处都是书桌。

到我们家里做客的人都会问:

“你们家里的书桌为什么这么多?

”六个兄弟姐妹加上我们夫妻,每人有一个书桌,这样就是八个了。

但是我先生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在房东设计好的地下游乐室里摆上了一圈书桌,把房间布置成了一个图书馆。

这下,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有两个书桌了。

为了让孩子们的朋友来我家时也能够学习,就又多准备了两张。

在不太大的家里,光书桌就有19个,再加上餐桌和茶几有时也充当了书桌的作用,算起来就更多了。

因此,无论在家里的哪个角落,都有学习的氛围。

这一切都是我先生所营造出来的。

书桌多了,孩子们就自然地想到去学习。

实际上,也确实起到了那样的效果。

不用强求他们去学,孩子们的眼里只能看到书桌和正在学习的家人,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我们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孩子们放学回来,首先会马上完成当天的作业,然后去地下图书室,做其他自己喜欢的功课,最后才出去玩。

家里书桌比较多,因此在孩子们学习的时候,如果有朋友来玩,就会坐在一旁的书桌上跟着一起写作业或者读书。

附近邻居都说,到了我们家,孩子们就会开始学习,甚至有些父母会在每天下午的时候把不愿意学习的孩子们送到我们家里来呢。

我们家里的地下图书馆,既是我们家孩子的图书馆,也成了附近孩子们下课后的图书馆。

最近,我还发现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将房间装饰得很漂亮,但是房间里却看不到父母希望孩子们学习的心意。

而在我们家,一个房间首先要布置的就是书桌,这样放置其他家具的空间相对缩小了,看上去总会显得很拥挤。

此外,先生怕书桌的边角过于锐利会碰伤孩子们,所以全部削下来了。

又不是专业的木匠,他的手艺不可能做得好看。

如果不知情的人看到,还以为好好的家具被弄坏了呢。

老实说,我也不太喜欢房间这样的模样,我也想像其他的主妇一样,将家里装饰得很漂亮。

但是,我们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呈现出先生对孩子们的心意。

现在回想起来,房间里充满家庭亲情的氛围,可能就是最好的装饰吧。

我并不是说让所有的父母都将书桌搬进房间。

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想要让孩子们学习,要做出怎样的实践,以及这样的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四、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的父母

父母相互尊重,会对孩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而常常吵架的父母,尤其是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父母,他们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出现问题。

 夫妻间普遍互相尊重的现象,是东方家庭的一道风景。

一说起东方式家庭主义,人们大多会想起家长式作风的弊端,但是,我们的传统有更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需要我们发掘和发扬。

例如,在我父母那一代,夫妻之间不会随便说话,即使说,也总是使用敬语,因此即使有比较激烈的冲突,也能用较为柔和的语言表达。

这样一来,冲突就减弱了很多,可以让双方都稍微冷静下来,自然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互相尊重中会产生忍耐力。

这是夫妻相处时很重要的一点。

再天造地设的夫妻,也会有分歧和差异,如果不懂得忍耐,必定会不断起争执。

 有些人认为我和先生的感情会特别好,或者共同点非常多。

但其实,我们与其他夫妻没有什么不同。

也并不是说我们不吵架,只是一开始我们就很了解对方的长短处,所以,遇到分歧,我们更懂得尊敬和认可,而不是粗暴地拌嘴或大吵大闹。

我们之所以尽量避免争吵,而是用沟通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想影响到孩子,想努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我和先生在学问研究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在琐碎的生活上,却有很多分歧。

例如,他对什么都很节省,我则不然。

虽然我也不是喜欢浪费或奢侈的人,但在具体细节上经常跟先生发生冲突。

如果要请客,我喜欢准备很多材料,这个、那个,丰盛而周到。

他却看不惯,每次都跟我强调说,不要忘了工读生的身份。

我就不同意,我们是在请客,难道不该比平常好一点吗?

 

“如果要这样,就不要再请客了。

”最后,看到说服不了我,他说。

“我再也不请了。

”我也赌气。

 但是过一天,客人又来了。

我们俩朋友都多,很多熟悉的人不用你请,他们自己都会来。

特别是在50年代,波士顿既没有韩国饭店,也没有卖泡菜的,我们成了朋友们吃韩国料理的聚集点。

我想尽我的诚意去招待客人,把菜准备得好一点,用新鲜的材料、上好的食物。

我很有兴趣去做这些,虽然这样会非常累。

但他竟然一句谢谢都没有,反而责怪我。

我非常难过,但忍着不跟他吵架,并且,我知道我们之间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不好客,而是成长环境不同。

我的父亲是个企业家,我从小生活优越,而母亲也特别注重饮食;而先生从小离家过寄宿生活,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待客标准。

通过与丈夫的不断对话,我们彼此慢慢认同了这种差异。

有时候也觉得正如母亲所说,夫妻之间有差异是好事,这样才会彼此珍惜。

尽管我们尽量避免,但争执还是有的。

若被孩子们发现我们在吵嘴,我就会想起母亲曾说过的“一个家庭里面至少得有一个唱红脸的”这句话,而我也这样告诉孩子们,跟他们讲,要允许差异的存在,夫妻之间的差异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益处。

当然,在孩子面前,我从来都是为丈夫树立父亲的权威。

 这也是母亲的角色。

如果母亲不尊重作为父亲的丈夫,孩子也不会认可父亲的权威,这样一来,父亲的教导就无法站住脚。

反之亦然。

在妻子成为母亲的瞬间,丈夫就要开始树立妻子的权威。

如果丈夫尊重妻子、认可她的权威,孩子们才会尊敬、跟随母亲。

如果丈夫无视妻子,孩子们也会无视母亲;同样,如果母亲无视丈夫,会使孩子们敌视他们的父亲。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很优秀,很懂事,但是她告诉我,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处理不好跟母亲的关系。

原来,她的父亲嫌弃妻子没出息,一直跟她说,千万别像你妈妈那样。

所以这个女孩从小就跟妈妈疏远,长大后她才意识到这种疏远大大地伤害了母亲,也伤害了自己。

但是再想恢复,谈何容易。

夫妻生活中难免会在微小的地方产生分歧,但是,决不能过度。

特别是如果这种情况经常被孩子们看到,他们的不安情绪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夫妻双方如果都抱有以交流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态度,那么,一切的分歧都容易处理。

当然,交流并不可能会完全消除分歧,但可以加深彼此的理解,而这样一来,夫妻感情就会更加深厚。

 你看,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夫妻相亲相爱的过程;而感情好的夫妻,肯定会教育出更成功的孩子。

我年轻的时候也不太懂得沟通,动不动就拌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用交流来解决问题,比拌嘴效率更高,花费的时间也少。

交流就像一座桥,搭建在夫妻之间,即使很难克服的分歧也能够自然地找到接点,让两个人平稳地渡过去。

 真的,没有比用尊重和忍耐来交流更好的方法了。

如果我们夫妇一味主张美国式个人主义平等的话,我们现在的家庭也许就不会存在了。

虽然我们知道,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但是在家庭问题上,人和人之间碰撞比较多,只讲平等是不够的,更需要互相谦让,懂得取舍和牺牲。

对丈夫和妻子都是如此。

 想来也真不可思议,我们夫妇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我们的婚姻竟然坚持了这么长时间,不但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越来越幸福,并且把这种幸福传递给了孩子们。

我的先生是那种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要完成事情的人。

相比之下,喜欢创造和新鲜事物的我就不能掌握时间,不能一直集中精力在一件事上。

先生的生活很有规律,而我则更加随意。

 只要看看我们的桌子,就能看出来这样的差距了。

我的先生喜欢一本一本地看书,并且看完书后,他会把书桌整理干净,而我则喜欢把多本书都摊开来同时学习。

难怪他主修条理清晰的法律,而我研究的是发散思维的社会学。

还有,我们在理财上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争执。

我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就让我养成记账的习惯,他常常是把一个月的零花钱一次性给我,让还是孩子的我正确区分支出和收入,养成整理的习惯。

 我虽然学会了理财,很独立,但结婚后状况就不一样了。

我婆家是由男人来管理钱,与娘家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

结婚后我先生让我把自己的工资存入夫妻共同存折里,我很接受不了,认为他这样是在阻碍我的自由,觉得很委屈。

按我的脾气,我会跟他吵架,夺回经济权,但转念一想,这个靠吵架是不可能变回来的。

其实我先生的意思也并不是想自己随意支配金钱,而是想掌握家里的主导权。

我婆家是以男人管钱这种方式来树立象征性的主导权的。

我想,将主导权给他也有好处,不但能安定家庭,今后对孩子也有好处。

而且先生比我细心,把钱交给他能更好地维持家庭的经济运转。

经过冷静的思考后,我妥协了,干脆直接把存折交给了先生。

 有趣的是,我总能时不时拿到研究费用,这个费用是不计入工资的,所以不必上交。

虽然先生提倡细致和节省,我还是有钱去海外旅行,或者外出就餐,可以自由地花费。

虽然,小时候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理财训练不能在家里发挥,但我可能应用在事业上,比如东岩文化研究运营、研究费的管理、国际专业人员会的运营等地方。

所以,上帝是公平和仁慈的,我总是心存感激。

再说了,因为不用管钱,省去了我的负担,我可以更加专注于工作了。

看吧,我们夫妇也有这么多分歧,但好在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共识。

对于孩子的教育目标,对于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看法相同,因此才能够互相忍耐,互相妥协。

是的,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有了这个共同点,我们的其他问题就很容易沟通和解决。

有了这样的环境,孩子不可能成长不好。

五、打开孩子心灵的方法

我们家每天早上一定要一起吃早餐,这为我们的交流提供了好时机。

无论有什么样的状况,无论有多忙,在家里的家人都要一起吃早餐,这是我的先生定下的原则。

不单单是因为吃早饭对人体的重要性,还因为能够让自己从每天早上开始认知“家庭中的我”。

在新婚的时候,我非常厌烦这样的原则,但是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却发现这是非常好的习惯。

 早上看到孩子们的表情和氛围就能大概猜出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了,并且能够轻易地提出问题。

看到比较忧郁的孩子,母亲就能表示关心了。

但是表示关心并不等于直接向他们提出问题。

直接问的话,不但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是想跟他交流,反而让他觉得被你发现了什么事情。

尤其是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厉害,叛逆、烦恼、忧郁……负面情绪一大堆。

如果父母不知道问题所在就直接去问,会使孩子反感,追问太多,则只会让孩子陷入更加混乱的状态当中。

 这时候,我会问跟这个孩子使用同一个房间的其他兄弟姐妹:

“他有什么苦恼吗?

”住在一起的孩子肯定比我更了解情况,跟这个孩子谈谈,就能了解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对症下药,效果往往很好。

当然,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这时候,孩子的好朋友可以担当同样的角色。

 在跟孩子交流之前,多问问周围的人,做好准备,这样一来,也就不用听孩子们抱怨“妈妈你什么都不懂,还……”的话了。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交流的性质。

有的话在全家人都在的时候说比较好,而有的话只有两个人的时候才能讲。

如果不能区别这一点,会让本来就敏感的孩子感到更加伤心,矛盾也就越来越大了。

 另外,要注意引入交流的时机,最好不要直接跟孩子说“我们来谈谈吧”。

这种单刀直入的形式,会让开始交流之前的氛围变得尴尬又生硬,孩子也很难一下子对你敞开心扉。

与孩子一起做他所喜欢的事情,购物啊、看电影啊、看电视啊等,自然地营造一个两人时间,氛围变得轻松自然了,聊天就可以开始了。

 此外,与孩子们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

例如,我就经常利用给孩子们理发的时间,通过给孩子们理发、抚摸他们、给他们擦粉等自然的碰触,我们的亲密感更加强烈。

那时自然地问他们我好奇的事情,孩子们便不会排斥。

 有一次,从周围的孩子那里听说有个孩子因为异性朋友问题而苦恼,我就假装不经意地跟孩子提起他关心的话题:

“新学期有没有转学来的同学啊?

我小时候有一次班里转来了一个同学,太帅了,我的心一整个学期都‘咚咚’地跳个不停呢。

”这样一来,孩子也能够自然地提出他自己的问题了。

在听孩子说他的故事的时候,最好不要直接作出评价。

如果孩子感觉到家长是在分析和评价自己,他就不想再说了。

因此,父母可以提出其他问题,或是同意孩子的做法,来继续诱导孩子讲出来。

 “妈妈,我参加班长竞选,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开始讲话的孩子,马上评价说“你为什么只有这水平,那时候应该这么做……”等等,孩子马上就会闭上嘴巴了。

 “你参加竞选,其他同学都支持吗?

” 以这种形式提出其他问题,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状况,就可以了解关于孩子人脉关系的情报。

如果孩子说有其他的竞争者,在班长竞选中觉得比较困难,就不能直接拿他跟那个竞争者做比较。

要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让他自己整理好思路。

这样一来,他自己就能够分析出竞争者的优缺点,并在日后加以改正。

 另外,交流不能像讲课一样事先定好时间,要努力让交流自然地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要给孩子“只要是关于你的事情,母亲什么时候都愿意倾听”的确信,这样,即使母亲没有发觉问题,孩子也会主动开口说出来,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交流的时候还有一点要注意,不能给孩子“我是大人,你是小孩,你要听我的话”之类的暗示,最好表现出相反的态度,让孩子感觉他是在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这样,他会很愉快,也很有成就感。

六、与孩子沟通的诀窍

我听过很多家长抱怨:

孩子一长大,就跟自己有隔阂了,什么事情都不爱跟自己说,而他跟同学、朋友却好像无话不谈。

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谁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孩子不跟父母沟通,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跟父母沟通没有意义。

一来,父母不理解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教育他;二来,父母不能提出建设性或者启发性的建议。

如果跟父母说说心里话,父母总拿自己的经验大做文章,听不进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的话,哪个孩子还愿意跟父母谈心呢?

好的父母要始终记住两个词语:

聆听,建议。

二儿子东柱在医大做研究员的时候,有个财团提出了研究课题,东柱积极响应,提出了一整套企划,但最后,研究费用却被在他看来比自己的企划案做得差的人得到了。

东柱觉得自己的方案非常优秀,心里很不平衡,马上给我打来电话。

“那人提出的企划案跟我的性质相近,但是水准比我的差,结果我的研究申请被拒绝,他的却被选用了。

怎么可能这样不公平呢?

”听到这话,我跟他说:

“东柱,不要认为这件事是你跟这个财团的最后一件事,要把它当做这是你们之间合作的开始。

毕竟,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定下来,你还有努力的机会。

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研究项目有信心,就接受结果吧。

不要在背后不满和抱怨,那样无济于事,别人也不会知道。

去联络评价你研究项目的人,问清楚你的研究项目为什么被拒绝、不足在哪里、为什么没有给你研究费用,借此再次有条理地向那个人说明你研究项目的优点吧。

听了我的话后,东柱特地从波士顿赶到华盛顿去找那个负责人,将自己研究项目的特点向他一一说明。

最终,东柱得到了那个美国最大财团的研究费用,成功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研究项目。

如果东柱当时没有再做尝试,只是一直在那里抱怨的话,肯定就失去了一次推进研究项目的机会。

东柱说,我的建议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所以非常感谢我。

后来,在他的同事们申请研究费用的时候,他也提出过同样的建议。

其实,我学习的是社会学,东柱学习的是医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

但是在学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相似的,我也曾用这样的方法去申请过研究费用,好几次都取得了成功,所以才能够给孩子实质性的建议。

我自己非常珍惜这样的经验,不仅让自己有所收获,同样也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我特别有做父母的成就感。

所以,我以我的经验告诉所有的父母,一定要让自己成长,不断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人生,解决自己人生中的问题。

这样,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才能担当起一个有意义的角色,而不是陪着孩子一起发愁。

很显然,孩子都喜欢有力量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