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896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右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

“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

”这样的“安全”局面最早被打破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解析:

选D。

图中材料形象地表示出了清朝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

2.(2010年南京调研)某史学家说:

“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

A.非法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可知在19世纪中期,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部侵略(列强要求扩大侵略权益)反应迟钝,D正确。

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可以排除;瓜分中国发生在19世纪末,B错误;资本输出,垄断经济也是在19世纪末,C错误。

3.(2010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已诏》称:

“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选D。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不割吾领土”,四个选项中只有《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的内容,故选D。

4.纪念碑、纪念馆是历史事件的生动再现,下列纪念碑、纪念馆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抵制西方文明B.发展资本主义

C.反对封建统治D.反对外来侵略

解析:

选D。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黄海海战都是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本质都是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故答案为D。

5.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副对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此联充分说明(  )

①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C。

从材料内容分析,“直扫幽燕之地”,说明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③正确,“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说明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②正确。

6.右图为太平天国天王府内的石舫。

据史料记载,太平军入城刚一个月,敌人威胁尚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扩建了金碧辉煌的天王府。

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C.石舫成为太平天国政权革命性的象征

D.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解析:

选D。

刚进城不久就大兴土木,说明其革命进取心减退,根源在于其是落后的农民阶级,他们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没有远大的革命目标,D正确。

A是用现象代替本质,是错误的。

虽然有大兴土木的现象,但其颁布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依然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基本要求,太平天国政权性质没有根本改变,B错误。

从“大兴土木”的说法就可以知道C也是错误的。

7.(2009年天星网试题调研)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此歌谣反映出(  )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

解析:

选B。

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再现史实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天父”“天兄”都是对太平天国领导人的称呼,“天父杀天兄”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变乱,因而可以判断为“天京变乱”。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无法保持内部的团结。

因而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8.(2009年江苏江浦模拟)“长毛(指太平军)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而且偷得了长毛的许多金元宝。

”这段文字说明(  )

①多数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是被迫的 ②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无本质区别 ③组织涣散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④农民阶级不能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A.②④B.①③

C.②③D.①④

解析:

选C。

首先要对材料准确理解,①农民参加起义是因为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是自发加入起义队伍的;②都是农民起义,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政权;③二人的“逃”“偷”说明起义队伍纪律不严;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

但材料中无法体现④。

9.毛泽东曾明确指出:

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  )

A.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反对封建统治

C.主张向西方学习D.反对外来侵略

解析:

选D。

林则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洪秀全代表农民阶级利益、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因此A项错误;林则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护清朝统治,因此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干要求;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领导了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10.鲁迅说: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

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中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D.新文化运动中

解析:

选C。

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其中“灭洋”不仅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反对一切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所以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鲁迅描述的现象也是盲目排外,与义和团运动相符合,故C选项正确。

11.右图是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的现象。

中国最终没有被列强“吃”掉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

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C.清王朝的抗争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

解析:

选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中国最终没有被列强“吃”掉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

12.目前,我国已发行了多套辛亥革命纪念邮票。

如图这套邮票所纪念人物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

A.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B.领导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实行国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

解析:

选B。

邮票上的人物是孙中山,他的最大功绩是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B项正确;A、C两项都不是最大功绩;D项表述有误,孙中山逝世于1925年,此时尚未开始北伐战争。

13.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写了一副对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

此联讽刺的是(  )

A.孙中山B.袁世凯

C.段祺瑞D.黎元洪

解析:

选B。

根据时间提示为民国之初,且表达了内心的不满,联系所学可知答案为B。

14.(2009年南京第一次调研)“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军进入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解析:

选B。

从材料信息“中华”“民国”“五色旗”可知,这段歌词反映的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背景。

15.(2009年广东省六校联考)《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解析:

选D。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样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希望以此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16.下图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任务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

B.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是领导阶级的阶级属性

C.民主革命胜利后,不同的领导阶级决定中国不同的发展方向

D.判断革命的性质应依据领导阶级的阶级属性

解析:

选D。

由图示可知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A说法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B说法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将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提是社会主义,C说法正确。

17.(2010年南京第一次调研)制作历史资料卡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卡片。

要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进行归类整理,符合要求的卡片是(  )

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所以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

吴贼又见国民革命势力日益扩张……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之地。

既勾结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省。

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兴国土地法》

A.①②③B.③④

C.①③④D.①③

解析:

选C。

①③④分别反映了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土地革命的史实,这些都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内容;②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北伐军出师北伐的情景,故排除。

18.(2009年江苏徐州模拟)一位教师在教授中国近代史时要求学生为右图的漫画写一句主题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洋人的朝廷

B.傀儡政府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相互提携共同奋斗

解析:

选D。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漫画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外国殖民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选D。

19.(2010年扬州模拟)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

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

”毛泽东却说:

“民意。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的表述是对的,是失民心、独裁统治造成的,但归罪于“天意”是不合理的。

20.(2009年合肥质检)下列一些关键词能正确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的是(  )

A.开天辟地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B.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开天辟地 灯塔指引 力挽狂澜

C.开天辟地 星火燎原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 开天辟地 进京赶考 星火燎原 灯塔指引

解析:

选C。

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阶段特征,即可得出答案: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力挽狂澜——遵义会议;灯塔指引——抗战时党中央指挥中心延安;进京赶考——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二、非选择题(21、22题各16分,23、24题各14分,共60分)

2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7分)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4分)

(3)诗③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

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5分)

解析:

(1)问应围绕台湾被割占及与祖国的分离作答;第

(2)问应注意“井冈山”“1928年秋”等重要信息,指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第(3)问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指出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3)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22.(2010年广东韶关模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史纲·无

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2: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

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

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

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

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各起怎样的作用?

(8分)

(2)国共前两次合作的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8分)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合作。

解题关键是理解国共两次合作分别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抗击日本侵略;同时两次合作因为“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和国民党发动内战而破裂。

从两次合作产生的影响中谈认识。

答案:

(1)目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后果:

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

认识:

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希望国民党方面新闻机关早日发表。

郑重宣布: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地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2:

1937~1941年,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并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

1939年2月,叶剑英参与创办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讲授抗日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宣传持久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史》

材料3:

请回答:

(1)中共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合作宣言”的?

(2分)

(2)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归纳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

(6分)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合作与抗战胜利之间的关系?

(6分)

解析:

(1)问应从日本全面侵华方面分析;第

(2)问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原因要从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共的态度、国民党的态度两个方面说明;第(3)问应指出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

答案:

(1)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2)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表示遵守三民主义;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要灭亡中国;蒋介石表示以民族利益为重,抵抗暴力,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3)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础,中共竭力维护合作是统一战线得以维护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全民族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2: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是什么?

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4分)

(2)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6分)

(3)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分)

解析:

回答第

(1)问要注意从材料1和材料2中提取信息。

(2)问重在把握“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注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思考。

第(3)问,首先肯定中国人民的抗争;其次指出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失败,无产阶级完成了革命任务。

答案:

(1)主题:

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或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

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

(2)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和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