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编者:
甘肃永昌一中李桂林
编者按:
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
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本单元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仓库,情感世界。
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本单元教学中要及时渗透思想教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演讲词,感情强烈,文章将理论性与艺术性、鼓动性与形象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其中渗透的作者的伟大人格、崇高品质、不屈精神,是我们灵魂的栖居之地,不管经历了多少年代,依然闪烁着智慧和思想的火花,我们依然能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力量,不断丰富我们的世界。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指要
一、单元课文特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演讲词,演讲是在公开场合中发表讲话,是面向听众集中阐释某个问题的一种说话形式。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
学习本文不仅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对美国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政治演讲词,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种族平等的梦想。
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1998年5月5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演讲词。
时届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暨纪念"五四青年爱国运动"79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上的致词。
《我的呼吁》这篇演讲词写于冷战时期,是组织在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讲词,集中体现了他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主张。
二、单元教学目标[来源:
Z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及写法。
2、理解每篇演讲词的主旨。
3、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学习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4、领会、品味演讲词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5、欣赏演讲名篇,学习演讲技巧。
6、学习信息筛选的方法。
7、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及写法。
2、理解每篇演讲词的思想情感。
3、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掌握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4、领会、品味演讲词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
四、单元教学设计
1、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文章的思想性、逻辑性以及写作特点。
2、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演讲词的特点学写演讲稿。
4、本单元的教学要注重说写结合,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和口语训练,让学生在实际的朗读和演说中,体会演讲词的特点和魅力,揣摩其中深刻的思想和斐然的文采,学会在公共场合大胆发表自己的演说。
(各班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5、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用10课时。
其中《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课时,《我有一个梦想》4课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课时,《我的呼吁》2课时。
[来源:
Z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教学目标:
1、体会悼词的基本特点。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句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4、体会这篇悼词中所蕴涵的深刻感情。
5、学习马克思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品质。
6、体会恩格斯在演讲中的情感美和马克思崇高的人格美。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全文的结构特点。
2、理解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3、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
4、体会恩格斯在演讲中的情感美和马克思崇高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
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丰富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执行时间]
[教法分析]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读、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此,我们主要采用"品读赏析"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思考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背景简介。
2.把握全文结构。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方案一: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考一切"。
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这是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必须明确,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是你们作为重点中学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方案二:
语言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
有的人语言幽默风趣,有的人语言质朴自然,有的人语言清新明丽。
我们学习的各类文体也是这样,记叙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那么,议论文的语言呢?
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入体会一下议论文的特色。
二.解题。
1、简介马克思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
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
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
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
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
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
他生活贫困。
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
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
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
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
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
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
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次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
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和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
《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
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2、悼词。
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悼词也有一定的格式。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
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
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
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
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简而言之,悼词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价和对死者的悼念。
可以概括为"论其人,述其哀"。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作者的情感思路:
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2、把握文章大意。
问题设计:
恩格斯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
提示:
理论贡献:
第一,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第二,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这是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一面。
实践功绩:
创办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
这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一面。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
2、完成《金版教程》1--8小题,17、18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作业。
听写字词:
繁芜丛杂悼词浅尝辄止诽谤
二、跳读课文,理解文字的主要内容。
问题设计:
1、本文的中心断是哪一段?
提示:
中心段落是文章的第2段从"这个人的逝世"到"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2、这一段为什么是中心段?
提示:
这一段对马克思一生巨大贡献及他对于整个世界的重要意义的总概括。
3、这段文字中哪一句是中心句,为什么?
提示:
前一句。
因为"对于......对于......"下文着重在讲损失。
后一句为补充。
"不久"和"空白"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强调损失的"不可估量"。
4、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有哪些?
提示:
(1)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2)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剩余价值
(3)"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其他领域的发现
5、马克思还有没有其他贡献,马克思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提示:
作为科学家,思想家,就是这样,但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6、作为革命家,马克思对革命作出了哪些贡献?
提示:
进行革命实践
宣传(办报,著书)
参加各地的组织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三、研读文章第一段。
问题设计:
1、拥有莫大英明和宏伟事业的马克思逝世了,作为他的密友,恩格斯的感情是怎样的?
提示:
悲痛、哀悼、惋惜、遗憾
2、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
(集体朗读第一段,讨论)
(1)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提示:
不忍心、不愿意说,这叫讳饰(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把本意暗示出来。
)
"停止思想"则是对马克思这样一个伟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逝世时所用的最恰当的语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无限痛惜之情。
(2)"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
马克思逝世的具体时间,强调这个时刻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的时刻,突出了马克思逝世对整个世界有非同寻常的影响。
马克思的逝世,给世界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不幸,时间写得非常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为的是使人们永远记住这一刻。
(3)"让他一个人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
"两分钟"突出事情来临的意外(突然)
"还"字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前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3、马克思在人们的惋惜中去世了,但是他的英名和事业却留了下来。
如果这是一个墓碑,上方该写上什么字?
(永垂不朽)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阅读《金版教程》中的"名篇鉴赏"《悼冰心》
2、《金版教程》"课外阅读训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揣摩文章的语言。
2、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精读课文,分组讨论,运用揣摩语言的基本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点。
理解语句内涵的途径很多,其中较重要的一条便是通过分析语句的表达特点,即分析:
①关键词语的选用;②所采用的修辞手法;③所选用的特殊句式等。
讨论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提示:
重点分析"空白",表明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2、我敢大胆地说: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提示:
重点分析"敌人"与"私敌",表明马克思光明磊落的品德,他所从事的斗争并非出自个人的私利。
3、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
"使命"和"事业"的修饰成分各有哪几层?
"推翻"一词的支配对象是谁?
提示:
"使命"一词的修饰成分有三层,分别是"他""毕生""真正"。
"事业"的修饰成分有一层,"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
"推翻"的支配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
(此题通过对中心词的修饰、限制和补充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4、第8段在赞扬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时,用了哪些极具感情色彩的词语,有何作用?
提示:
这些词语分别表明敌人和战友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用词准确。
5、说说第六段前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示:
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话,概括第3-5段的内容,也与第二段中的对于历史科学相呼应;后一句开启下文,与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相连,并为从实践方面介绍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笔。
三、研读第三段,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1、问题:
第3段段落开头写了达尔文的发现,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
类比--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生物进化论这一科学成就类比,衬托了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划时代的意义。
(在研究事物发展规律上,达尔文同马克思有相似之点,但马克思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达尔文,因为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上,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这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大飞跃,是整个世界史观的一大革命,开辟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广阔的前景,这就是达尔文所不能相比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第3段作者先说发现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后又指称为"简单事实",这样说矛盾吗?
提示:
不矛盾。
"简单"表明这一发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表现其重要性;又与纷繁芜杂对比,说明规律被遮蔽,难以发现,反证了马克思敏锐的思想。
3、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整个3自然段是一个单句,分析如下:
[来源:
]
[正象......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既(历......简单)事实:
人们首......相反。
三个宾语同位复指,三个复指成分之间,后一个对前一个起注释作用。
[正象......一样],比况结构作状语,说明马克思发现的划时代意义。
冒号后面,是具体说明马克思发现的划时代意义的,这个宾语是由一个复句充当的。
分析复句:
[来源:
学.科.网Z.X.X.K]
①人们......穿
1.条件关系(只有......才......的省略形式)
②然后才能......等等
③所以,直接......基础("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一定的发展阶段"构成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段"构成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在这个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因果关系
④人们的......起来的所以三、四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3.转折关系⑤因而,也必......解释("而"是表转折的连词)
⑥而不是......相反
1、2、3大组之间的关系,③分句句首用"所以",是用来连接1、2大组,说明2组是上组推论出来的,因此1、2组之间是因果关系,2组推出的结论,又是3组的前提,并且⑤分句前用"因而"来连接2、3组,表明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如图所示:
①............
条件......
②............(才)因果③............
因果......
④............
因果......(所以)
⑤............
转折......(因而)
⑥............(而)
......‖......才......|所以......‖......‖因而......‖而......
①条件②因果③因果④因果⑤转折⑥
四、找出第五段的关联词,分析其作用。
提示:
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
五、拓展阅读。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摘录)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或者自己的理想。
附:
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念叙述→悲痛
↓理论--科学家
评价评说→敬仰
↓实践--思想家
怀念颂扬敌人忌恨、人民爱戴--怀念
高考链接:
《金版教程》"高考连线"(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19、20小题。
拓展阅读: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写作指导:
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谈谈友谊。
参考资料:
如果我们把五月份的几个重要日子排列起来,就会发现一条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的奔腾长河: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工人阶级第一次把《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变成了响彻上空的口号;5月4日,是"五四"运动纪念日,正是这个运动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也孕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80周年纪念日;5月12日,是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冲破了自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凡是"派,真正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声号角,也拉开了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最终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5月29日,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中央党校"5·29"讲话发表一周年,这个讲话是后来十五大报告的纲领和蓝本。
如果说,《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新纪元的宣言,那么,十五大报告则是新世纪宣言。
这是马克思主义不朽的一个象征,更是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再把视线拉近一些。
20年前,大港还只是一片荒凉的盐碱滩,可现在,已经是一个新兴的生机盎然的现代化城镇了。
而它发展的活力正是来自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恩格斯曾说:
"马克思的天才、罕见的科学求实精神和极其渊博的知识都远远超过我们每个人。
假如有人妄想批判他的发现,那只能落个引火烧身、自取灭亡的下场。
这一点只有生活在较发达的世纪的人们才可能理解。
"
恩格斯还曾说: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当四十二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无产阶级带着本身要求参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想世界上发出这个口号时,响应着还是寥寥无几。
......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的战斗力量,他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一支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即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正常工作日。
......如果马克思今天还能同我站在一起亲眼看见这种情景,那该多好啊!
"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大意是只要中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那么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就不会消失。
[来源:
Z。
xx。
k.Com]
您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
纯朴。
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
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
温柔。
您的特点?
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
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
屈服。
您最讨厌的缺点?
奉迎。
您能原谅的缺点?
轻信。
您喜欢做的事?
啃书本。
您喜爱的颜色?
红色。
您喜爱的名字?
劳拉、燕妮。
您喜爱的格言?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您喜爱的座右铭?
怀疑一切。
马克思的墓志铭: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