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化软实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143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文化软实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6文化软实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6文化软实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6文化软实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6文化软实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文化软实力.docx

《6文化软实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文化软实力.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文化软实力.docx

6文化软实力

1.张梅颖谈文化软实力经济危机中迎来新发展机遇2009年02月04日08:

56来源:

中国经济网[发表评论][推荐朋友][关闭窗口][打印本稿]中国经济网2月4日讯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由经济日报主办的文化创意论坛中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特殊时期,能够积极作为,捕捉商机,重视文化软实力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情。

张梅颖表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觉是软实力的核心。

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我国5000年文明积淀的丰厚文化资源不相适应。

应该看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机遇和这一“软实力”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巨大作用,抓住机遇,形成有核心竞争力、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的文化创意产业。

张梅颖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往往达到GDP的10%。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危机中,文化创意产业相反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萧条,好莱坞崛起。

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日本、韩国文化产业崛起,两国政府对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走上“以文化产业刺激内需、拉动出口”重振经济的道路。

日本动漫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节节高升,对美出口额是其钢铁出口额的4倍。

韩国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方针,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

一种新的注重设计的创新文化渗透到各行各业,逐渐把“韩国制造”推向了“韩国创造”。

她鼓励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在逆境中调整结构、找到市场。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思考和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作用,并将脑力激荡之后收获的智慧和经验付诸于实践。

2.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发展战略,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面对突如其来的5?

12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关键词:

抗震;文化软实力

  

  进入新世纪以后,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这不仅是民族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庄严使命。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0级地震,地震波及面广,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

截至目前,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8省市死亡人数数万人。

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灾区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和身心创伤。

但中国人民是坚强和打不倒的,在这场灾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反应快速,中央政治局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

5月1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四川汶川。

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赶往四川地震灾区。

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各战线集中部署,全力支援地震灾区。

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山河齐哀,举国同悲。

这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祝福。

  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也不断加深。

我们的党和政府,在紧要关头,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和决策,以人为本,此次抗震救灾的决策迅速、及时、透明,不仅得到了国内民众的认可,也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好评。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和谐文化建设需要精神支撑,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同化力,蕴含着丰富的软实力资源。

在这场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力抗争,人民军队和群众的血肉之情浓于水。

大灾中有大爱,全国人民紧密团结,没有界限的区分。

血脉相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中央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社会各方面都在全力以赴,捐款、义演、献血活动持续漫延,将爱汇成海洋。

这种饱含民族灵魂和血脉的中华文化将13亿人口56个民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体现在文化传播能力上,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的媒体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地向国内外通报最新抗震救灾情况。

中央电视台对救灾活动进行全天的直播报道,新浪网、搜狐网等各大网站纷纷设立专题,对抗震救灾情况进行最新报告,扩大了文化的渗透面,强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流文化意识,为和谐文化的构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不仅国家的文化、国内政治价值观与作为其贯彻与体现的政策和制度、以及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道德风貌,是软实力的主要资源基础,同样,政府的协调能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上的号召力也都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看到,灾难发生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对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仅提供捐款和物质设备,更派出救援队伍前往灾区。

这也正是新世纪中国软实力逐步提升的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加强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写进党的政治报告,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这场5?

12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灾难中,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鼓舞民众,激发全民族的爱国情怀与昂扬斗志,这已充分昭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向世界证明,中国有能力面对困难,也有能力战胜困难,中华民族将以更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

  [2]陈岸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软实力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4).

  [3]李海娟.“软实力”竞争背景下的文化战略[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12).转

3.中国文化软实力:

共赢、贡献与和谐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贾旭东

记者:

我们注意到,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战略以来,文化软实力不仅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议题,也正在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可否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贾旭东:

文化是发展的手段,但更是发展的目的。

在我看来,党的十七大报告之所以在文化建设部分提出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正是为了表明,我们对文化工具性价值高度重视的根本目的,是旨在实现它的目的性价值。

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深刻分析软实力的内在矛盾,明确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理念,把握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探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路径。

记者:

您说的软实力的内在矛盾,是指什么?

贾旭东:

这要从软实力的概念说起。

我们知道,软实力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针对美国国力“衰落论”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奈指出,软实力有两种定义方法,一是从行为角度定义,指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已所愿的能力。

二是从资源的角度定义,指所拥有的可影响结果的能力和资源。

奈认为,政治家和领导人更喜欢第二种定义,但是,资源定义面临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权力转化问题,即如何将以资源来衡量的潜在权力转化为可以改变他者行为的权力。

于是,拥有资源和将资源转化为权力的技能,就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

这样看来,软实力的确是与硬实力性质不同的另一种实力。

贾旭东:

是的。

从定义来看,两者的根本不同在于实现方式不同。

硬实力的实现方式是“强迫”(大棒)和“收买”(胡罗卜),软实力的实现方式是“吸引”。

在加拿大学者马修·弗雷泽看来,两者实现方式的不同是由于其基础不同,前者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后者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两者性质上的不同并不意味着本质上的不同。

事实上,从功能的角度来看,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控制他者的行为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记者:

软实力与硬实力具有相同的本质,这意味着什么呢?

贾旭东:

软实力和硬实力性质不同但本质(或功能)上的一致性有两点意义:

第一,软实力的提出具有不容置疑的历史进步意义。

强迫(大棒)—收买(胡罗卜)—价值观吸引,反映了人类自我利益实现方式社会化的文明进程,开辟了通往世界和平的希望之路。

第二,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同的利己性现实主义本质,却又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通过价值观的吸引使他者自愿改变其行为而实现自我的目的,是软实力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

尽管软实力对他者的控制靠的是吸引和自愿,但是,正如奈所指出的,没有任何国家喜欢被控制,即使被软实力控制也不行。

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是软实力的内在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软实力理论面临的根本挑战。

软实力内在的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我称之为“软实力问题”。

记者:

您所说的“软实力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是一个真实存在吗?

贾旭东:

不可否认,不管近年来美国的软实力下降幅度有多大,但它仍然是国际上软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

美国流行文化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星巴克咖啡店甚至开进故宫,这多少是可以作为佐证的。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反美主义此起彼伏。

奈发现,历史上曾有过5次比较大的反美主义浪潮,最近的一次是伊拉克战争。

而反美主义是世界性的,不仅在伊斯兰世界,也在欧洲,在一切美国软实力起作用的地方。

记者:

您的意思是说,软实力越强大,引起的反弹也就越大。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为什么呢?

贾旭东:

软实力并非总是和平的,控制与反控制可能演变为冲突。

奈说得好,没有人愿意被控制,即使软实力也不行。

他认为,美国在世界上是老大,力量的不均衡招致了钦佩、羡慕和怨恨交加的情绪。

其实,上面提到的弗雷泽说得更清楚:

软实力激发的不仅仅是敬畏和羡慕,还有愤恨和敌意。

我认为,这恰恰是软实力理论的致命缺陷,而它的根源来自冷战思维的软实力观。

在这种软实力观下,软实力不过是硬实力零和式竞争逻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国际上散布的中国软实力威胁论的各种论调,也是这种软实力观的产物。

如果不从根本上扬弃这种软实力观,仍然沿着它的逻辑走下去,一场兵不血刃的人类软实力竞赛就将上演,世界的和平将面临新的威胁。

克服软实力的内在矛盾,寻求“软实力问题”的破解之道,是世界和平的客观要求,应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课题。

记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的软实力开始引起国际关注,奈也撰文指出中国软实力崛起。

您刚才也提到,国际上的一些媒体甚至将其夸大为“中国软实力威胁论”。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提出文化软实力战略会不会对我国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贾旭东:

我觉得不会。

尽管软实力难以测量,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软实力远胜于我,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持传统软实力观的学者和媒体,以冷战思维审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认为美国软实力的下降是因为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这就是所谓的中国软实力威胁论。

近来,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和政府官员借奥运火炬传递,肆意歪曲事实,妖魔化中国,其目的和威胁论一样,也是为我国发展设置障碍、制造麻烦。

为什么会如此?

用奈的观点来解释,是“均势”。

因为均势预示着,如果一个国家变得太过强大,其他国家将联合抗衡该国。

中国虽然还没有强大到足以让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抗衡的地步,但遏制中国发展却是一些西方国家的均势政策目标。

也就是说,国际上已经或可能存在的那些不利于我国发展的负面因素和影响,与我国是否提出文化软实力战略无关。

相反,表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观,并使之有效传播,反而可能有助于我国软实力的提高,有助于消除或减小我国发展的国际阻力。

记者:

我注意到了您的传统软实力观的提法,现在,您又提出应该表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观的意见,我想您的意思是想说明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不同究竟是什么呢?

贾旭东:

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观与传统软实力观的确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是理念上的根本不同。

一是竞争理念不同。

软实力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这种竞争并非传统软实力观主张的零和式游戏,而是非零和式游戏。

二是价值理念不同。

软实力当然要服务于国家利益,问题是国家利益并非传统软实力观主张的本国的现实利益,事实上,为世界文化发展和人类和平做出贡献也是一种长远和根本的国家利益。

三是目的理念不同。

通过吸引赢得他者认同是软实力的基本属性,问题是赢得他者认同并非传统软实力观主张的控制他者、领导世界,而是通过共享价值观的逐步确立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

记者:

也就是说,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观的基本理念是,在竞争中实现共赢,在获得中做出贡献,在互相认同中共创和谐世界。

贾旭东:

是的,您的归纳很精彩。

遵循这样的基本理念,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观从根本上抛弃了传统软实力观的冷战思维,为破解“软实力问题”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也为完善软实力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扬弃竞争思维、倡导贡献理念、共创和谐世界,是我国文化软实力观的基本特征。

共赢、贡献与和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观的核心价值取向。

记者:

从理念上看,以共赢、贡献与和谐为核心价值取向的我国文化软实力观的确有传统软实力观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在传统软实力观占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应怎样理解我国文化软实力观的现实可行性?

贾旭东:

应该承认,我国文化软实力观彻底取代传统软实力观,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性极小。

但我们应该看到,共赢、贡献与和谐这三个基本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在一个相互依赖日趋增强的“地球村”中,共赢、贡献与和谐将成为维系共同生存、发展与繁荣的基础。

对此,学者们已经取得了某些共识。

记者: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请您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呢?

贾旭东:

第一,我们要跳出文化,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理解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是价值观,并且是具有普世意义的、能够为他者共享的价值观。

共赢、贡献与和谐,就是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能够为他者共享的、普世性的价值观。

由于价值观广泛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其他各个领域,因此文化软实力必然要通过这些领域来表现。

记者:

您的意思是说,提高文化软实力不仅仅局限于文化领域。

贾旭东:

是的。

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和传播,将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软实力,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但不是惟一途径。

记者:

那么,第二呢?

贾旭东:

这涉及到文化软实力的构成。

提出软实力的奈不谈软实力的构成,而讲软实力的资源,以及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软实力的技能。

获得资源和转化技能,是奈关注的焦点。

这过于间接,太技术化。

毫无疑问,较高的技术性运用能力,的确可以提高软实力。

但是,提高软实力还要动真格的。

奈同时认为,国内实践往往更重要。

试想,如果你整天通过各种手法宣扬你的价值观,可是你的所做所为完全是另一回事,那非但不会提高软实力反而有损软实力。

记者:

美国软实力的下降,这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贾旭东:

文化软实力就是价值观的吸引力,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体现或表现价值观的要素都是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因此,一切能够体现和表现共赢、贡献与和谐价值观的要素都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条件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共赢、贡献与和谐的核心价值取向,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助于解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瓶颈问题,而硬实力友好度、内外关系融洽度、文化发展匹配度、社会生活和谐度,是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衡量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指标。

记者:

奈认为,提高软实力,一要获得或拥有软实力资源,二要提高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软实力的技能。

您指出奈的思路有些技术化,主张提高软实力要动真格的,您能具体谈谈吗?

贾旭东:

软实力要发挥功能有两个条件,一是能得到认同,二是能转化为行动。

所以,提高软实力首先要提高价值观的可认同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可转化性。

提高可认同性和可转化性需要提高三个能力,一是表达能力,要能够全面、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二是传播能力,要善于运用各种媒介、各种主体和各种机会广泛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三是示范能力,要将自己主张的价值观全面付诸实践,切实做到身体力行。

我所说的要动真格的,就是不能光说给人听,更要做给人看,也就是要提高示范能力。

记者:

但是,传播能力和转化技能也需要提高。

贾旭东:

是的,传播能力和转化技能也是我们的“短板”,然而更重要的还是提高示范能力,踏踏实实地去身体力行,用一句常说的话,叫做把自己的事做好。

当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实施三个战略,一是国内实践战略,二是国际合作战略,三是交流对话战略。

记者:

这三个战略能够实现前面您提到的那四个文化软实力基本指标的提高?

贾旭东:

以硬实力的友好度为例。

所谓友好度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发展或获得硬实力的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他者利益的贡献程度;二是运用硬实力时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程度。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环境问题和与贸易伙伴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降低能耗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性,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在能源和环境等全球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贸易和区域发展问题上加强国际交流与对话等等,所有这些方面的措施,目的都是为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与环境、与贸易伙伴的共赢,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营造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

实现硬实力友好度的国内实践、国际合作与交流对话,看起来是一个经济领域的问题,但是,因为实践中始终秉承并落实和实现共赢、贡献与和谐的价值取向,因此这也同时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

记者:

看来,如果我们把共赢、贡献与和谐的核心价值取向贯彻到各个领域,使其在各个领域中得以实现,那么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贾旭东:

是啊,如果到2020年,我国硬实力的友好度、内外关系的融洽度、文化发展的匹配度和社会生活的和谐度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屹立于东方,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国内实践、国际合作、交流对话,是共赢、贡献与和谐价值取向的三个主要领域,应该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三大战略路径。

4.上海世博会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2010-05-1108:

32来源:

《红旗文稿》

[打印本页][字号大中小][关闭]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

举办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一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软实力”(SoftPower)概念。

软实力指的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

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人们也开始从关注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和文化的感染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在21世纪,综合国力的博弈对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着关键性作用。

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世界大国纷纷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这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也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上海能够举办世博会以及世博会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不但惠及经济层面的硬实力,也会带来间接效益,尤为突出的便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的文化也呈现出交流与交锋、合作与较量的新格局,文化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领域。

所以,大力提升本国的软实力已在国际主流社会达成共识。

  1.世博会是举办国展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为展示中国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世博会的价值有四个“大”,即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它对于中国的展示,既是国家形象的宣传,又是中华文化的传播。

我国要借这次世博史上规模最大的博览会为载体,充分展示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成果和中国城市的美好生活,为未来带来信心,给未来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2.中国通过学习世界文明使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

在展示现代中国的同时,还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中国目前的软实力与一些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差距,相对于硬实力的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

  所以,除了展示中国,我国也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把世博会当作中国人民拥抱人类文明最新成果的一次绝好机会,展示和学习并举。

园区参展国的城市建筑和城市生活实践,既代表了先进的科技水平,又浓缩了各国历史和文化,这样不出国门就能和全世界优秀城市进行“无缝对接”,对拓宽国民的视野以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文化更可以通过与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碰撞得到发展和升华。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大力发展、大有可为;只有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我们才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为此,必须从战略上思考和谋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第一,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管理体制。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弊端,才能为文化的繁荣开辟广阔空间、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通过世博会,加快完善政府职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增强依法行政和服务社会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促进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供服务。

  第二,要进一步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以及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一些基本价值。

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政治价值,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等社会文化价值,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比如申博后,上海总结了“胸怀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