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的价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0362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艺术的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摄影艺术的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摄影艺术的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摄影艺术的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摄影艺术的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艺术的价值.docx

《摄影艺术的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艺术的价值.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艺术的价值.docx

摄影艺术的价值

摄影艺术的价值

张超林,王 雯,刘 勤

(云南师范大学计信学院,云南昆明 650092;第一作者:

40岁,男,讲师)

摘要:

: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和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纪实的潜力,而主要在于它具有能形成我

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动以及解释我们的社会的这样一种能力。

摄影在现代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已

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紧密的一部分,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

摄影是一种参与

社会事务的方法;也是表达个人艺术的媒介.本文将通过对摄影的历史的简要梳理,论述它对社会和对人的以

上两方面的价值。

 历史上的每一时期都有其自己的艺术表现形

式,它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氛,文艺思潮和时代

的审美思潮。

纵观19、20世纪———机器和工业化

的时代———在使艺术普及到每个人的过程中,它

为大众传播———电影和电视———提供了基础,数

以千计的报刊每天印刷出成百万张照片,它对科

学和工业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已成为我们日

常生活中如此紧密的一部分,其独特之处就在于

它能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

照相机对客观事

物记录的内在能力赋予其纪实的效能,使它看起

来既精确又公正。

镜头这个没有偏袒的眼睛,事

实上允许对每一事实进行可能的歪曲。

形象特征

可能由摄影者的观点或其赞助者的要求来决定。

所以我认为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和重

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纪实的潜力,而主要在于它具

有能形成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动以及解释

我们的社会这样一种能力。

另一方面从人来说,

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专业摄影家,其中有

些人的作品具有显著的文献价值,艺术品质和想

像力.从这些摄影家产生出两大派别:

一派叫

“关心社会的”(concerned)摄影家,对他们来说,

摄影是一种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方法;另一派则

把摄影看作表达个人艺术的媒介.本文将通过对

摄影的历史的简要梳理,论述它对社会和对人的

以上两方面的价值。

1 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照片.约瑟夫.尼塞福尔.

尼普斯在1826年对自然所作的最早的成功记录

中使用了改良的平版印刷术。

他在这张照相凸版

中表现的是他在索恩河畔夏天的园子:

自左到右

是尼普斯的家,一棵梨树、谷仓(倾斜的屋顶)及

另一半房屋,影像很模糊,因为蚀刻有影像的金

属板非常耀眼,而且照片曝光不足。

1826年,经

过多次挫折之后,尼普斯终于在研究一种非常原

始的摄影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

没过几年,画家

达盖尔(Daguerre)就完善了他的技术。

达盖尔曾

发明“西洋景”(diorama),并由此进一步投入对光

效应的研究。

他以此为基础,后来才取得了这项

可被任何人掌握的成果。

尼普斯虽然花费了毕生

的精力和钱财进行摄影实验,他从未得到社会的

承认。

1833年7月5日,他在穷途潦倒中死去。

新发明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兴趣和好奇心

尔芬斯.吉鲁克斯企业及公司制造的。

达盖尔的

商业兴趣说明了他急于要把这项发明推广到国外

去。

1840年的美国,社会的分化尚不明显。

首创

精神是成功的保障,在1860年银版摄影术最流行

的那段时间里,由于大量的技术进步,如冷冻、收

割机的发明,大规模生产的新发展,铁路的延伸,

以及其他美国独创性的产品的出现,美国正从一

个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那个时期正是东部迅

速都市化,西部处于淘金热、发展热的时候。

这个

新兴国家对其成就感到自豪,并发现摄影是保持

及促进其成就的理想手段。

美国人在城市中建立

了摄影“沙龙”,并把许多大棚车改建为银版法摄

影室。

到1850年,据估计已有2000名银版法摄

影家。

仅在1853年全年制作的照片数量就有

300万张,而1840年到1860年间的照片总量有

3000万张。

银版法照片依尺寸不同每张约收费

2.5美元。

据估计,美国1853年仅人像照片一项

就花了800万到1200万美元,占当时照片总产量

的95%。

可是,只有当达盖尔那些不能复制的金

属底版为玻璃底版替代之后,发展肖像需要的条

件才算完备了。

而代替铜板使用玻璃板的湿板火

棉胶技术,它为肖像照片的打开了通道,同时也带

动了照相机、玻璃底版以及化学感光乳剂制造等

从属工业的发展。

银版摄影术消隐,摄影史翻开

了新的一章。

性较少,但摄影家们坚持认为摄影

与艺术相关而不是与工业相连。

这种自我认可对

公众产生了积极作用,虽然摄影作为一种商业正

在迅速发展。

3 新闻摄影的出现及发展

19世纪末,照相机改进得更加易于操作,“你

只须按一下快门,其余的事情我们来做。

”这是柯

达公司使摄影市场化的著名口号。

曾经靠专业摄

影师给他们拍照的人们,现在都学着自己拍照了。

另外,印刷技术的发展也是新闻摄影问世的基础。

在新闻摄影出现之前,一个普通人只能看到那些

发生于他身边、他的街上或他村庄里的事情。

摄影,正如它的历史所证明的那样,为人们打开了

一个窗户,它使入们对社会上各人的脸孔变得更

加熟悉,还可使他们获知发生于全球的事情。

者的眼界开阔了,世界也开始缩小了。

可视性大

众传播工具,它以最早的期刊照片的出现为标志

而问世。

而照片却是对我们每个人所居住的世界

的一种具体的反映。

在某种意义上个人肖像让位

给了人物众多的报纸肖像。

同时,摄影成为一种

强有力的宣传手段与左右舆论的工具。

无论是工

业界,还是金融界、政府,报社老板都可以按照他

们自己的利益用照片来再现这个世界。

早期摄影

记者的任务,仅仅是抽出一个个单独的形象为报

道提供插图。

只有当形象本身成为一种报道形式

时,摄影报道才算真正诞生。

在德国,有一批摄影

家最先用系列照片来报道新闻事件,和这些照片

相配的正文经常被压缩,几乎仅是标题而已。

像摄影产生在法国,但摄影报道产生在德国。

德国,最早的摄影记者无愧于他们的称号,给这个

职业带来了声誉。

1880年3月4日,《纽约每日先驱报》第一次

刊登了一张标题为《贫民窟》的照片,从此开始了

观察与传播新闻事件的方法的一大革命。

在德国

摄影家斯特凡.洛兰德之前,摄影作品只是文字报

道的插图,他提出用一系列形象来描写一个中心

主题,这些摄影报道必须有头有尾,写明时间、地

点和经过。

在洛兰德的影响下,摄影师们开始用

反映一个主题的成组照片印满杂志的每一页。

他首先认识到公众不仅想要知道著名人物,而且

也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感兴趣,几年后,这个

想法成了美国《生活》杂志成功的一个因素。

从这

时起,画报不再仅仅描写知名人士和历史事件,同

时也描写市井生活。

画报成为那个时代自由思想

的象征。

当摄影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工具时,它引导人

们的思考和舆论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照片的意

思也能用一支画笔或一把剪刀来歪曲。

战时摄影

就是最好的例子,欢呼人群的照片是沃纳·毕索夫

的《向天皇欢呼的广岛儿童》,在日本国内的困境

威胁到国民精神时,曾被用来激励国民的信心。

1970年6月号《照片》杂志发表了几个通过修描

和剪裁照片来弄虚作假的例子。

在其中的一张照

片上,由于捷克的亚力山大·杜布切克被从原底片

上抹去,这样,在接受人群致意的总统旁边再也看

不到他了,只有稍稍错位的石板路和变了位置的

一栋大楼成了欺瞒的证明。

这家杂志社用画出的

图展示了这张照片是如何被篡改的。

在两次大战

中,无论是德国报纸,还是盟国报纸,都充斥着篡

改过的照片。

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令人振奋的

照片才可发表。

双方的新闻检查都压制任何可能

有损战争努力的照片,如表现经过伪装的工厂、防

御工事、大炮阵地等的照片。

摄影家们本身受到

的灌输也是很厉害的。

他们相信自己是在为正义

而战,所以对自己的照片都作认真审检。

他们不

拍那些看起来不利于他们所代表的国家的场景。

现当代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摄影是政治上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工具。

4 摄影与大众传播杂志

《生活》并不是世界上第一家全部采用照片的

画报。

1896年,《纽约时报》就已开始每周出版一

期摄影增刊,其他报纸也竞相摹仿。

《周中画报》、

《全景》《炫耀》也都已出版,但是没有一家办得象

《生活》那么成功。

美国的杂志几乎全部由广告作

经济支撑,它们的利润依赖于此。

“看看生活;看

看世界,亲眼目睹大事件;看看穷人的脸和傲慢人

物的姿态;看看奇怪的事物一机器、军队、人民群

众、森林中和月球上的阴影;看看人的工作———他

们的绘画、城楼和发现;观看数千里以外的事;藏

在墙后和屋里的事,要接近却又有危险的事;男人

喜爱的女人和众多的孩子;看一看,从中获得乐

趣;看一看,大吃一惊,看一看,受到教益。

”亨利·

R·卢斯就是用这些话推出了第一期《生活》。

一期共有96页,三分之一的页数登了广告。

封面

照片由玛格丽特·柏克一怀特所摄。

几乎完全以

照片为基础的这种新型新闻业的普及,它是现代

人的条件与现代生活日趋标准化的变化带来的结

果。

由于个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越来越小,所以

他想证实自己作为一个个人的重要性的愿望也越

来越迫切。

举例来讲,战地记者厄涅·派尔在前线

27第2期                  张超林等:

摄影艺术的价值

斯企业及公司制造的。

达盖尔的

商业兴趣说明了他急于要把这项发明推广到国外

去。

1840年的美国,社会的分化尚不明显。

首创

精神是成功的保障,在1860年银版摄影术最流行

的那段时间里,由于大量的技术进步,如冷冻、收

割机的发明,大规模生产的新发展,铁路的延伸,

以及其他美国独创性的产品的出现,美国正从一

个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那个时期正是东部迅

速都市化,西部处于淘金热、发展热的时候。

这个

新兴国家对其成就感到自豪,并发现摄影是保持

及促进其成就的理想手段。

美国人在城市中建立

了摄影“沙龙”,并把许多大棚车改建为银版法摄

影室。

到1850年,据估计已有2000名银版法摄

影家。

仅在1853年全年制作的照片数量就有

300万张,而1840年到1860年间的照片总量有

3000万张。

银版法照片依尺寸不同每张约收费

2.5美元。

据估计,美国1853年仅人像照片一项

就花了800万到1200万美元,占当时照片总产量

的95%。

可是,只有当达盖尔那些不能复制的金

属底版为玻璃底版替代之后,发展肖像需要的条

件才算完备了。

而代替铜板使用玻璃板的湿板火

棉胶技术,它为肖像照片的打开了通道,同时也带

动了照相机、玻璃底版以及化学感光乳剂制造等

从属工业的发展。

银版摄影术消隐,摄影史翻开

了新的一章。

2 最早的肖像摄影家

早期的肖像摄影在技术上虽然很原始,但艺

术质量却很出色。

但随着技术复杂性的提高,作

品的艺术质量却反而相应地下降了。

19世纪中

叶,摄影技术的实验阶段结束了。

在法国,仅用几

百法郎就能建起一座摄影工作室。

肖像摄影家最

早的顾客大多数是些艺术家和知识分子,艺术家

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因为他们比资产阶级分子更

少拘泥于传统。

资产阶级分子对任何技术进步都

抱着怀疑的态度。

纳达就是这样一位早期的肖像

摄影艺术家。

人们被纳达固定在底版上的形象迷

住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纳达用照相机来显示了

人类的面容。

每一个来拍过照的人的脸都会令人

惊讶地、活生生地看着你,好象他们会说话似的。

镜头好象能从他们的脸上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

界。

他们的姿势仅仅用来突出人物的表情。

纳达

所寻求的不是脸型的外表美,而是一个人的内在

精神。

修饰会歪曲一个人的脸,并将它变成一个

干巴巴的、缺乏生气的形象。

他的后期作品就是

这样的。

今天,当我们赞扬这些最早的肖像摄影作品

时,我们不知早期的摄影家究竟是怎样将照相机

变成了艺术工具的。

纳达是个地地道道的艺术

家;他的非凡鉴赏力使他能以准确的判断力来驾

驭摄影术。

摄影家与他的拍摄对象之间的交谊并

没有因为金钱而受到干扰。

那时,摄影还没有成

为一种商品,摄影作品的价值并不以支付多少金

钱来衡量。

那些自己也拍过照的艺术家们,都是

怀着良好的意愿来到他的摄影室。

在摄影术发展

的这个阶段中,肖像是否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还

要取决于拍摄对象自身的努力。

通过长时间曝

光,从拍摄对象那儿获得了表现力,这种表现力给

予纳达那些简明易懂的形象以永久深邃的魅力

———一张精心勾勒或描绘的肖像画的魅力,一种

艺术摄影家才能达到的逼真感。

然而,摄影家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艺术的商业

价值。

摄影师迪斯德里通过机械化实现了成批生

产,使顾客大增。

于是人和他的作品开始作为越

来越标准化的经济中的一部分,开始逐渐依附于

机器。

摄影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变得和它所记录的

社会一样被工业化了。

迪斯德里意识到摄影会对

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而摄影本

身也要适合经济的要求,还要适合其顾客的趣味。

迪斯德里作为一个商人,其长处不仅在于有能力

满足顾客经济上的要求,而且还懂得他们思想上

的需要。

迪斯德里无数的照片给人印象最深的,

就是完全缺乏纳达照片中的特点:

个性。

各行各

业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在观看者的眼前一晃而

过,但真正的个性却彻底湮没和埋葬在常规的社

会模式下。

迪斯德里在给作家和学者拍照时,总

是让人物站着,左臂斜靠在桌上,右手握着一支鹅

毛笔,双眼陷人沉思。

大本大本的书按精心安排

好的不规则样式,堆放在一张式样雅致但仅供工

作用的桌子上。

坐者本身看来也不过是摄影室里

的一个道具罢了。

如果有那么一个胖子,身穿戏

装,绞着双手,脚边放着一把短剑,我们一看就会

明白他是一个‘歌剧男高音”。

如果要塑造一个

“画家”的话,所需的仅是一支画笔和一个画架。

“政治家”则握着一卷羊皮纸,右手放在沉重的栏

杆上,栏杆的大卷花暗示出他的思想充满着责任

感。

因而摄影师的工作室成了剧院的道具室,随

时可以装扮出社会上的任何一种人物。

摄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自从摄影发明后就

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它究竟是仅能机械再现镜

头所见的技术设备呢?

还是可以用来表达个人的

艺术敏感性呢?

大多数人认为摄影是摹仿绘画的

26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                第14卷

摄影艺术的价值

张超林,王 雯,刘 勤

(云南师范大学计信学院,云南昆明 650092;第一作者:

40岁,男,讲师)

摘要:

: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和重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纪实的潜力,而主要在于它具有能形成我

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动以及解释我们的社会的这样一种能力。

摄影在现代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它已

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紧密的一部分,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

摄影是一种参与

社会事务的方法;也是表达个人艺术的媒介.本文将通过对摄影的历史的简要梳理,论述它对社会和对人的以

上两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

摄影;肖像摄影;新闻摄影;大众传媒

  历史上的每一时期都有其自己的艺术表现形

式,它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氛,文艺思潮和时代

的审美思潮。

纵观19、20世纪———机器和工业化

的时代———在使艺术普及到每个人的过程中,它

为大众传播———电影和电视———提供了基础,数

以千计的报刊每天印刷出成百万张照片,它对科

学和工业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已成为我们日

常生活中如此紧密的一部分,其独特之处就在于

它能被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

照相机对客观事

物记录的内在能力赋予其纪实的效能,使它看起

来既精确又公正。

镜头这个没有偏袒的眼睛,事

实上允许对每一事实进行可能的歪曲。

形象特征

可能由摄影者的观点或其赞助者的要求来决定。

所以我认为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价值和重

要性并不在于它的纪实的潜力,而主要在于它具

有能形成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动以及解释

我们的社会这样一种能力。

另一方面从人来说,

今天,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专业摄影家,其中有

些人的作品具有显著的文献价值,艺术品质和想

像力.从这些摄影家产生出两大派别:

一派叫

“关心社会的”(concerned)摄影家,对他们来说,

摄影是一种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方法;另一派则

把摄影看作表达个人艺术的媒介.本文将通过对

摄影的历史的简要梳理,论述它对社会和对人的

以上两方面的价值。

1 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照片.约瑟夫.尼塞福尔.

尼普斯在1826年对自然所作的最早的成功记录

中使用了改良的平版印刷术。

他在这张照相凸版

中表现的是他在索恩河畔夏天的园子:

自左到右

是尼普斯的家,一棵梨树、谷仓(倾斜的屋顶)及

另一半房屋,影像很模糊,因为蚀刻有影像的金

属板非常耀眼,而且照片曝光不足。

1826年,经

过多次挫折之后,尼普斯终于在研究一种非常原

始的摄影技术方面取得了进展。

没过几年,画家

达盖尔(Daguerre)就完善了他的技术。

达盖尔曾

发明“西洋景”(diorama),并由此进一步投入对光

效应的研究。

他以此为基础,后来才取得了这项

可被任何人掌握的成果。

尼普斯虽然花费了毕生

的精力和钱财进行摄影实验,他从未得到社会的

承认。

1833年7月5日,他在穷途潦倒中死去。

新发明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是,最初技术的原始性以及昂贵的花费,使其暂

时还只能被富裕的业余爱好者和科学家所利用。

而且达盖尔的发明在使用上有许多不便之处,如

感光银板只有在经危险的碘化蒸汽处理后才能使

用,另外底版只能临时准备,曝光后必须立即冲

洗,而曝光时间经常要在半个小时以上。

银板摄

影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能复制。

照相机的

价格也昂贵得惊人。

银版摄影术在欧洲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腾

飞并发展成为兴旺的商业则是在美国。

1839年

底,达盖尔派弗朗索瓦·古罗前往美国组织银版摄

影术展览并讲授技术;还要促进相机及附件的销

售。

这些相机和附件是在达盖尔监督下由巴黎阿

收稿日期:

2003-06-20

报道的巨大成功,这并不是由于他泛泛地描写了

美国兵的生活,而是由于他描写了来自得克萨斯

州布朗斯威尔的鲍勃·史密斯的经历,或者来自田

那西州那西威尔的杰姆·布朗的故事。

成千上万

的读者都会因为认为自己的兄弟、丈夫或儿子的

命运,与派尔所描写的那些美国兵的命运一样而

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读者能在大量的无名战士中

看到自己的亲人,因为派尔报道中的人物都是特

定的人,让人一想就能想起来。

各种画报周刊之

所以成功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它们除了报道时

事以外,还报道普通人,而且总是提及他们的名

字。

《生活》所反映的世界充满光明,很少有阴影,

但那是一个虚假的世界。

给大众以不切实际的希

望,可是《生活》确实也使艺术和科学得到普及,为

人们开辟了一扇眺望隐蔽世界的窗户,并以其特

殊的方式教育了大众。

它在彩色翻版上花费了

3000万美元,从而使公众越来越熟悉艺术。

它的

创办者卢斯是一个热忱的爱国者,在他的杂志里,

民族主义起着主导作用。

美国其他大多数的杂志

也都遵循同样的观点,但《生活》由于大量地使用

了照片因而扬名四海。

对一般人来讲,摄影是对

现实生活实实在在的翻版,是不会骗人的。

很少

有人意识到,照片所反映的意思会和它相配的标

题;照片与照片之间的排列关系;照片上人或物被

摄取的样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生活》只是我们每天熟悉的各种大众传媒的

一个典型代表,现代生活中摄影作品通过大众传

媒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特别

是摄影广告,它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

时装广告已成为人们穿衣打扮的基准和原则,而

摄影公益广告也影响着人们关注的视点。

在文艺复兴时期,如果说某个人有一个“好鼻

子”的话,那末他就是个受过教育的人。

今天,我

们要说他是个有“眼力”的人,因为视觉是现在最

常用的感觉器官。

一张照片很容易为每个人所理

解和接近。

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直接情感效

果。

人们在交谈或看书时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去反

应和推理,而摄影留给人们的这种时间很少。

种直接性既是它的力量所在,也是它的威胁所在。

由于有了摄影,一般人所面临的形象数量已百万

倍地增加。

这个世界不再是回忆中的世界,而是

直接呈现出来的世界。

80年代初,巴西帕拉

(Para)州的帕拉达(Pclada)山区发现了一个巨大

的露天金矿,吸引了五万余人前去挖掘矿土淘金。

由于土质疏软,这里无法采用任何机械,一切都靠

原始的手工挖掘,然后攀登高高的木梯,扛到坑

顶。

读萨尔加多拍摄露天金矿的照片,仿佛使我

们突然置身于回荡着苦难呻吟的穹隆中,我们像

是参观地狱的但丁一样不知所措……。

这样的感

受毫无疑问要比写上几十页的文字报道要有力得

多。

那些把摄影当作支配手段的人们,正在有意

识地利用摄影作用于情感时所产生的强大说服

力。

摄影已诞生160多年了,在本文中,我试图追

溯它的历史。

摄影是作为一种自我写照的手段而

诞生的,开始时规模很小,但它很快便成为一个全

能的工业,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作为一种

复制的手段,摄影使得艺术民主化,它让每个人都

能很容易地接触艺术;但同时,它也改变了我们对

艺术的看法。

当它被用来使创作冲动具体化时,

它不总是对自然的一种简单翻版,不然“好”照片

就不会那么少。

在每天出版的期刊、书籍中发表

的数百万张照片里,只有少数几张超脱了简单的

翻版。

摄影帮助人类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世界。

压缩了整个宇宙,没有它,我们到现在也还看不到

月球的表面。

它使人的知识民主化,从而使人们

更为接近。

但当它被当作一个操纵机器来创造需

要,推销商品时,它同时也扮演着一个危险的角

色。

概之,对社会,摄影能普及艺术,引导舆论和

看法,对人,它能表达人的自我和情感。

摄影的发明标志着在今天作为交流工具、扮

演着全能角色的大众传播的起始点。

没有摄影就

从来也不会有电影或电视。

整天坐在“荧光屏”前

已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癖好。

成千上万的人没了它

就象要活不下去似的。

摄影的第一个发明者尼塞

福尔·尼普斯虽然费尽心机让人们承认他的发明,

然而他的一番努力只是枉费心机,而且悲惨地死

去。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但是,他所发

明的摄影己成为我们的文明中最普通的语言。

参考文献:

[1] 阮义忠·摄影美学七问[M]·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

社,1999·

[2] 〔苏〕利季娅·帕夫洛芙娜.德克·摄影艺术的必由

之路[M]·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1990·

[3] 〔苏〕A·瓦尔坦诺夫·摄影的特性与美学[M]·北

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

[4] 〔法〕吉泽尔·弗伦德·摄影与社会[M]·杭州:

浙江

摄影出版社,1989·

[5] 林 路·西方摄影流派与大师作品[M]·杭州:

江摄影出版社,2000·

28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                第14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