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则.docx
《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则
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则
摘要: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代写论文应贯彻五大原则,即全面化原则、专业化原则、信息化原则、特色化原则和整合化原则。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特点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贯彻下列原则:
一、全面化原则
1.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全面参与
国家将以行政手段鼓励、规范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
早在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
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1997年月4月,原国家教委印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第一次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998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意见》,心理健康教育正式进入了中小学教材。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1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各省市也相应地做出了相关规定,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要求。
学生家长们也开始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配合学校开展了相关活动。
社会各新闻媒体也积极介入,开办了心理咨询专栏、热线等等。
特别是学校,随着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师在职培训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使用,教师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的各科教学活动之中。
这一趋势全面改变了以前只有个别学校的个别教师开展此项活动的局面。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随着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和要求的下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由少数实验学校向一般学校、由重点学校向普通学校、由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学校逐步向中小城市、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推进。
3.转变心理健康健康的教育模式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从面向少数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治疗模式转向对全体学生的发展咨询与教育的模式。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继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之后的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
二、专业化原则
当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
由于他们心理学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不足,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有的误导了该工作的发展方向,甚至,有的还给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
在未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从业人员将逐步实现专业化。
1.紧迫性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非是只要有热情就能胜任的,无论是心理学理论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还是心理咨询、治疗,都是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和从业原则的,如果不遵循这些原理、原则,就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近几年,按非专业标准开展此活动的教训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如有的从业人员以长者的身份、以教育的口吻开展工作,使学生产生了反感,当然也就谈不上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了;有的电台开办的“心理热线”,一开始很红火,后来因主持人专业知识贫乏,听众日渐稀落,“热线”变成了“冷线”。
因此,当人们逐渐明白什么是“心理健康”后,迫切需要专业人员为他们服务。
2.可能性
中国心理学会在上世纪90年代颁布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条例》中详细规定了从业人员的资格:
(1)学历和职称:
高等学校心理学系和心理学本科毕业或医学院校医疗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的;具有国家承认的心理学和医学大专以上学历的;虽非上述学历,但具有心理学或医学中级以上职称,并经过省级以上单位举办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培训的。
(2)理论知识: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具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科学知识,学习和应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测量、心理诊断技术、会谈技能等学科的知识以及社会学、医学、教育学等有关知识,经过有中级以上职称、有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的专业工作者的指导,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临床工作一年以上的人方可从事此项专业工作。
这些规定,虽属学术团体制订的标准,不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但这些规定是十分必要的,体现了该工作的严肃性。
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则等,无疑会大大推进此项工作的专业化进程。
三、信息化原则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学校教育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和信息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也在加快。
1.计算机介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效果和效率
心理健康教育软件进入课堂,可缓解专业师资力量贫乏的问题,提高了教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水平。
比如,学生心理档案实现了微机储存、管理和运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心理测量软件的使用,使测量更快、更准确。
2.心理咨询和治疗网络化
校园心理咨询网络和其他心理咨询网站可以更便捷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实现远程心理求助或向专家求助;可以在网上实现与其他同学沟通聊天;可以构建学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系统,会诊疑难病症,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网络上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等等。
3.科学运用网络,加强网络管理
计算机,特别是因特网的运用,使教育过程个性化、交互化、自主化、生动化,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但也会带来许多问题。
据国外研究表明,大多数运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公司白领人员,都程度不同地患有健忘、头昏脑胀、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精神分散等毛病。
全球闻名的日本“筑波”和美国“硅谷”的科技人员,由于科技信息量大,致使他们消化不良,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如寂寞、心情压抑、沮丧、疲倦、性情孤僻等“筑波病”或“硅谷病”,有学者称之为因特网综合症(AD)。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校园周边网吧遍地开花,我国大中小学生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心理障碍:
主要有网络恐怖、网络依赖(上瘾)、网恋、人际关系淡漠、厌学逃课等,有的学生甚至因上网成瘾而精神失常、自杀。
这些新问题已引起了学校和家庭的关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疑应认真研究,研究网络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占领网络阵地,让网络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四、特色化原则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基本上都是西方的:
理论流派是西方的,判断标准是西方的,测试量表是西方的。
我们不否认这些基本原理技术有其共性和普遍性,但是,心理健康判断的标准必须考虑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因素。
如果完全套用西方的标准,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况且,一个国家、地区有自己的国情、区情,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人口众多的国家,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学校教育规模大,城乡各类学校的条件也有很大差异。
因此,必须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问题,即借鉴国外的经验,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技术,研发我国的心理测量技术和量表,研究我国特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同时,各学校也要研究自己的校情,探讨适合本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方法。
在这方面,我国一些学校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做法。
但要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及社会各方面有识之士共同努力。
五、整合化原则
1.目标整合
既要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其积极适应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消除其心理困惑、障碍和疾病,又要培养其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整体提高其心理素质,并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各方面素质有机地融为一体。
即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把心理素质提高的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融为一体。
2.内容整合
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及社会适应两个层面,将认识自我、促进发展和智能、个性、创造性、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会认知、学会做人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整合为新的教育内容。
3.过程整合
现代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整体的观点和系统的观点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过程。
因此,从学校内部讲,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对专题训练、心理咨询与辅导、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教育活动因素进行整合,做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盘棋;从学校与校外教育因素相结合看,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媒体看,电子与非电子媒体要有机整合。
4.教育策略的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很多,从形式上分,有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训练、心理健康维护等;从内容上分,有学习心理,生活、个性、交往等心理方面的辅导与训练;从方法上有认知策略(如启发思考、专题讨论、辩论等)、情感策略(如反思体验、移情体验、换位体验、情景感受等)、行为策略(如行为训练、行为矫正、角色扮演、行为示范、行为强化等)。
这些模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只有将其进行取长补短地有机整合,才能发挥整体效果。
总之,21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朝着科学、规范、有效、深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光磊,刘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26~28.
[3]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浅析[J].教育研究,2002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