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8953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docx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docx

经典经济学六大理论及经典其它概念理论

经济学知识(经典)

经济学六大理论及其它重要概念

一、需求与需求的变动

(二)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市场需求有重要影响;

(3)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负相关关系;

(4)相关商品的价格:

商品之间两种关系:

A.互补关系:

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动;

B.替代关系: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一种欲望;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动。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

(6)其他因素:

城市化水平提高、家庭人口减少、降低房地产税等,可增加房地产市场需求。

(三)需求规律:

需求量的变化受到价格变化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需求规律在理论上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综合作用一一价格效应来解释: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总是负值:

甲商品价格上涨,乙商品需求量增加----负效应;

2.收入效应:

可能正,也可能负。

A.正效应----价格下降改用其他商品,对其需求减少J。

方向一致

B.负效应----价格下降对其需求增加f。

方向相反

正常商品----替代为负、收入为负,价格效应为负。

满足需求规律。

特殊商品----价格效应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力量对比的结果。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下降J。

就不买

炫耀效应----价格上涨f,需求量增加f。

问:

什么是需求规律?

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

什么是正效应?

负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减同方向为正效应。

价格变化与需求量增加反方向为负效应。

二、供给与供给的变动

商品价格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

与需求相反!

(二)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

(2)其他商品的价格;

(3)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成本的影响。

(4)政府的政策:

经济学知识(经典)

(5)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三、弹性理论

(1)需求弹性

1.定义:

是指由于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需求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2.理解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要点:

(1)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即需求是随价格变动而变动

(2)需求价格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的比值!

(3)需求价格系数的数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如果是同方向变动为正值;反方向变动为负值。

(4)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需求价格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分类:

(1)|Ed|=0:

需求完全无弹性;价格怎样变,需求量都不变。

(2)|Ed|:

需求有完全价格弹性;价格不变,需求量任意变。

(3)|Ed|=1:

需求为单一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率与需求量变动率相同。

(4)|Ed|>1:

需求富有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率小于需求量变动率。

(5)0>|Ed|>1:

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价格变动率大于需求量变动率。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

A.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则需求越富有弹性;

B.可替代程度:

有完全相近的替代品,则需求可能有完全弹性。

(2)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以及商品在消费者家庭预算中所占比例:

▲越是必须品,需求弹性越小;越是奢侈品,需求弹性越大;

▲越占家庭支出比例大的商品,需求弹性也较大;

(3)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化:

用途越多,需求弹性越大;手机(音乐、照相)

(4)商品的耐用程度:

越是耐用,需求弹性越小;

(5)时间的长短:

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越有可能被替代

5.需求的点弹性系数:

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

要点(4)

6.需求价格弹性与消费者支出之间的关系:

A.某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巳|>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反方向变动;价格f,支出销售收入J;

B.某商品的需求为单一弹性,|Ed|=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无关;

C.某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0>|已|>1,则价格与消费者支出同方向变动;价格J,支出J,销售收入J;

7.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种商品的需求对于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xy>0,表示X的需求与Y的价格同方向变动,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ExyV0,表明X的需求与Y的价格反方向变动,两种商品为互补品;

Exy=0,则表明X、Y两种商品为互不相关。

8.需求的收入弹性:

商品需求量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E1>0,表示商品为正常品;

E1V0,表示商品为低档品;

E1>1,表示商品为奢侈品。

(2)供给弹性掌握

是指由于影响供给的诸因素发生变化后,供给量作出反应的程度。

经济学知识(经典)

1•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理解要点:

(1)价格是自变量,供给量是因变量;即供给是随价格变动而变动

(2)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的比值!

(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数值一般都为是正值;

(4)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点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

与需求的相同点?

不同点?

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分类:

(DIE.|=0:

供给完全无弹性;

(2)|E|=8:

供给有完全弹性;

(3)|E|=1:

供给为单一弹性;

(4)|巨|>1:

供给富有弹性;

(5)1>|Es|>0:

供给缺乏弹性。

与需求的相同点?

有不同吗?

一起记!

4.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

(1)厂商供应能力和产品生产周期:

时间长短决定供给价格弹性大小;时间短,供给价格弹性为零;时间长,将使供给价格弹性增加;

(2)厂商生产产品的成本:

成本越大,供给价格弹性越小。

四、市场均衡

需求或供给有一个不变时,其他变化是肯定的。

需求、供给对均衡的影响:

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化时,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1)供给不变,需求增加时:

价格f,需求量f;

(2)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时:

价格J,需求量

(3)需求不变,供给增加时:

价格J,需求量f;

(4)需求不变、供给减少时:

价格f,需求量

(5)需求增加,供给增加时:

价格可能上升、不变、下降,需求量f;

(6)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

价格f,需求量可能上升、不变、下降。

(7)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

价格J,需求量可能上升、不变、下降。

(8)需求减少,供给减少时:

价格可能上升、不变、下降,需求量

五、消费者行为理论

1.边际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效用增量呈逐渐递减的趋势。

2.无差异曲线分析

A.定义:

消费多种商品时,获得的效用是相同的。

B.特点:

(1)曲线斜率为负值,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2)同一条曲线上的不同点所代表的总效用是相同的;

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总效用;

离原点越近所代表的总效用越小;反之,越大;

(3)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每一条曲线代表的效用是不同的;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C.边际替代率:

■定义:

效用不变,增加某种商品单位的消费量,则会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X代替Y。

■表示:

边际替代率用曲线上点切线的斜率表示。

每点斜率不同,边际替代率不同。

■当增加商品X的消费时,X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Y的边际效用会增加,所以,X替代Y的边

际替代率呈逐渐递减趋势。

3.消费者均衡

看无差异曲线分析:

把消费者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平面内,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既定收入的前提下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用。

六、生产理论

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掌握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个点

1规律:

分三个阶段:

边际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递减。

2P177图6—8说明三点:

A.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总产量出现拐点(有向上凹转为向下凹);

B.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的点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过了此点,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

C•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为最大值。

3结论:

合理的选择:

第H阶段,即边际产量MPC平均产量AP与边际产量MB0之间。

(三)等产量曲线分析与投入量的最优组合掌握

1.等产量曲线:

与无差异曲线的几何特征非常类似

是指这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不同数量组合所能获得相同产量的生产函数曲线。

特点:

(1)斜率为负值;两种生产要素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2)同一曲线上的各点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

(3)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4)是凸向原点的曲线。

2.边际技术替代率:

增加L,替代K

3.等成本线:

一定量的费用支出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所有可能数量组合的集合。

4.投入量最优组合: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平面内,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为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的要素投入量最优组合。

所以,厂商的均衡条件:

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相等。

(五)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最大收益产量组合掌握

1.生产可能性曲线:

技术水平既定,投入的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可能的数量组合。

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X商品的边际产量递减,Y的边际产量递增,Y转产为X的边际转换率增加。

2.边际转化率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切线斜率描述。

3.等收益线:

X、Y的价格既定,能获得相同销售收入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如果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是常数的话,等收益线是平面内的一条斜直线。

4.最大收益产量组合:

只有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等收益线相切的切点上,可以获得最大销售收入的产量组合。

小结:

消费者均衡

厂商均衡

最大收益产量组合

曲线「

无差异曲线(凹曲口

等产量曲线(凹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凸)

经济学知识(经典)

线)

切线斜率

边际替代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转换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增加X的消费,Y的边际效用增加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增加L投入,L替代K的边

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均衡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点,最大效用水平

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点,成本一疋时产量最大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等收益线相切点,最大销售收入的产量组合

七、成本理论

(1)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掌握

1.会计成本----计入会计账目的各项费用支出总和;

2•隐成本----支付给厂商自有生产要素的报酬。

也称“正常利润”。

3.经济成本----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总和。

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4.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0,销售收入=经济成本,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即隐成本;经济利润〉0,获得超额利润;

经济利润v0,企业亏损。

(2)成本分析:

熟悉

1.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都分为短期和长期的。

只有短期总成本又分成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1)平均固定成本AFC随产量增加而持续递减。

(2)平均可变成本AVC“U'形。

开始成本减少,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而成本增加。

所以是“U'形曲线。

(3)平均成本SAC“U”形。

(4)边际成本SMC“U”形。

P183图6—123个内容:

1边际成本最先达到最低点;

2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一相交,两成本曲线由递减变为递增;

☆③收支相抵点:

从图上看,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交点。

价格=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P=SAG=SMC

3.长期成本分析

(1)长期总成本LTC

(2)长期平均成本LAC“U'形。

(3)长期边际成本LMC“U'形。

4.利润最大化原则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总收益和总成本都是产量的函数,因此,经济利润也是产量的函数。

☆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MR=M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经营决策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或亏损最小条件)。

八、市场理论

短期、长期均衡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短期均衡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产量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MC

停止营业点:

总收益=全部可变成本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MC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MC

长期均衡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平均收益=平均成本;收支相抵点。

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边际收益-长期边际成本=短期边际成本。

MR=LMC=SMC

平均收益=长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

MR=LMC=SMC

AR=LAC=SAC

短期均衡:

供求均衡时,厂商得到正常利润;供不应求时,价格高,厂商得到超额利润;供大于求时,价格低,厂商可能亏损。

九、分配理论

1.利润:

熟悉

(1)正常利润:

是指企业主经营管理自己的企业所应获得的薪金。

企业家才能是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合理组合,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关键;

(2)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以外部分

1创新利润:

市场创新:

引进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生产创新:

采取新的生产方法;获取原料的新来源;采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2风险利润:

从承担风险中获得是合理的。

3垄断利润:

剥削。

2.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衡量了解

洛仑茨曲线:

越靠近正方形对角线,则表示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越小,说明收入越平均;反之,收入两极分化越严重。

十、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失灵熟悉

1.定义:

市场机制经常表现出许多自身不能克服的缺陷,其作用受到阻碍,无法使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状况。

2.表现:

(1)垄断:

垄断使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政府解决。

阻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2)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直接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影响。

不是通过市场交易或价格机制反映出来的。

(3)公共物品;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非竞争性;同时为多人消费,一个消费不减少别人的消费的量;

J多増加一个消费也不会引起感恋的増加O电台厂播

他性:

物品为某人消费时,不能拄斥他人消费,收费很困难■垃圾筒

(4)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息不完全:

优势一方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损害对方的利益。

微观经济政策熟悉对应市场失灵

1.针对垄断:

(1)反垄断:

反托拉斯法。

企业规模过大,要拆分商业信托:

垄断价格、产量、原材料

(2)税收调节:

对垄断厂商征收的一次性固定税收。

(3)价格管制:

对垄断厂商生产的商品实行最高限价,最高限价等于边际成本。

2.针对外部性:

(1)政府干预:

对负外部性的厂商征税或收取赔偿金;奖励正效应的。

(2)明晰产权:

某些产品、产权不明确,恶意降价出售,损人不利己,可以采取产权明确来解决;

还有不能靠明晰产权解决,靠政府干预。

环境污染

(3)外部效应内部化:

通过企业合并的方式解决一个对另一个企业的负外部性;

3.公共产品:

政府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公众投票。

十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总量

定义

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一年内国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GDPF对外收入净额

国内生产净值

NDP

一年内在国内新增加的产值

NDP=GDP-资本设备的折旧

☆GDP折算指数=名义GD片实际GDP

名义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以某一年作为基期,再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计算值包括了因为涨价所产生的价值。

实际GDP要扣除物价上涨部分。

☆GDP与GNP区另

GDP与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

凡在本土上创造的收入,不分国内、国外一并计算;

GNP与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

凡本国国民创造的收入,不分在本土、还是在国外一并计算;

△对外要素收入净额=本国在国外的收入一国外在本国的收入

GNP=GD卉本国在国外的收入一国外在本国的收入

=GD卉对外要素收入净额

4.国民收入NI:

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5.个人收入PI:

PI=NI+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支出—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6.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所得税

消费、投资、乘数理论掌握

1.消费函数:

(1)国民经济均衡:

•需求: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供给:

国民收入=消费+储蓄

•••投资=储蓄I=S

(2)消费函数:

消费数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只是比收入增加的幅度小。

消费函数指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C=A+BY

其中:

A----基本消费量;

B----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值,小于1的数;

Y—收入;

BY----收入引致的消费

3.乘数理论:

当某个变量变化时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幅度大小的系数,叫乘数。

投资增加时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2倍、5倍,,,,这个倍数叫投资乘数。

双重作用:

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

总需求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与财政政策对应宏观经济政策掌握

1.财政政策: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举办公共工程与转移支付)、税收;运用:

萧条时期:

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的扩大、消除失业;

膨胀时期:

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的扩大、消除通货膨胀;

2.货币政策:

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与财政政策不同:

财政政策----直接;

货币政策—间接;

萧条时期:

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降低;增加资金投放量;

膨胀时期:

紧缩性货币政策、利率提高。

减少资金投放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