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教案.docx
《《图形的平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的平移》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形的平移》教案
《图形的平移》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
2.了解图形平移变换的概念;
3.理解平移变换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移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
探求平移变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以谈话的口吻询问学生:
小时候是否滑过滑梯?
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此问也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去猜测教师提问的意图.
此时,教师安排活动一:
看看想想:
请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卡通小朋友保持一定的姿势沿一段直行的滑梯滑下的过程,并思考两个问题.
1.在滑梯过程中,小朋友身体各部分运动的方向相同吗?
2.小朋友各部分的运动距离怎样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运动过程并结合自身的体验经历,不难回答以上问题.
紧接着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演示;缆车在直轨上的运动过程;传送带上的箱子的运动过程等并提问:
这些图形的运动过程与小朋友滑滑梯的运动过程,是否有共同点?
若有是什么?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概括形成平移变换的概念.
教师在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以上所演示的各运动过程的共同点的基础上锁定传送带上箱子的运动为例展开计论,以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
(1)为若传送带上的箱子的某个顶点(可在图中指定)向前移动50cm,则箱子的其他部位会向什么方向移动?
移动了多少距离?
(2)上的观察和讨论,你认为我们应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平移变换?
在学生计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平移变换的概念:
(板书)
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提问:
由平移变换的意义,你认为描述一个平移变换需要几个条件?
学生回答.
教师肯定:
描述一个平移变换必须指出两个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探求平移变换的性质.
教师仍锁定传送带上的箱子的运动,通过几个间题来引导学生继续探索.
(1)送带上的箱子在运动过程中,什么改变?
什么仍不变?
(2)如果把移动前后同一箱子的某同一面记作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那么它们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3)(结合图形来说明)图中点A经平移到了点E,则点A和点E是一对对应点,你能在图中找出其他各对对应点吗?
(4)请连结各对对应点得线段,这些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请简述理由.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及相互之间的讨论,师生可共同总结平移变换的性质(板书)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提问: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这意味着平移前后两图形具有怎样的图形关系?
3.例题分析.
例1如图4-3所示,△ABC沿射线XY的方向平移一段距离,△DEF为平移后的图形.找出图中三组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和一组全等三角形.
解:
如图4-3所示,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D,E,F,因为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所以AB∥DE,BC∥EF,AC∥DF,且AB=DE,BC=EF,AC=DF.
由于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所以△ABC≌△DEF.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三、课堂小结
1、平移变换意义;
2、理解和掌握平移变换的性质;
《图形的平移》教案2
学习目标:
1.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2.确定一个图形平移的位置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
1.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2.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平移的基本性质,引入课题
如图,将线段AB平移,得到线段A′B′,则图中的线段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如果给出了线段AB,也给出了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你能作出选段AB经平移后的对应选段A′B′吗?
第二环节
探索归纳平移的作法
1.已知线段AB和平移距离及方向,求作AB的对应线段A′B′.
2.已知线段AB和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A′,求作AB的对应线段A′B′.
3.将2中的图形略微复杂化一些.已知平面图形以及该图形上的某一点经平移后的对应点,求作平移后的平面图形.
例题1经过平移,△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
分析:
设顶点B、C分别平移到了点E、F,根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可知线段BE、CF与AD平行且相等.
注意:
作图时可用尺规进行作图,也可用三角板与直尺进行作图.
解:
如上图,过点B、C分别作线段BE、CF,使得它们与线段AD平行并且相等,连结DE、DF、EF,则△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
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作出△DEF吗?
②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知道原来图形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
对于②,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的全部条件为: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我们才能准确地找到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进而作出它平移后的图形.
[例2]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师生共析]平移字母A的条件:
字母A的位置,平移的方向——箭头所指,平移的距离——3cm,三个条件都具备,所以可以确定字母A平移后的位置.那如何作图呢?
一般情况下,画图时,先确定点,然后就可以作出所要求的图形.因此本题可以在原图形上找几个能反映本图形的关键的点,根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确定出这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然后按原来的方式连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图形.
解:
在字母A上,找出关键的5个点(如图所示),分别过这5个点按箭头所指的方向作5条长3cm的线段,将所作线段的另5个端点按原来的方式连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图形.
[师]在这个例题的解题过程中,通过确定几个关键点平移后的位置,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图形,这是一种“以局部带整体”的平移作图方法,同学们要掌握.
第三环节
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作平面图形平移的图形,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性质,并且还知道要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有:
①此图形原来的位置;②平移方向;③平移距离等三个条件.
在作图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图形的平移》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感受并了解图形的平移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引入
展示雪人平移,来复习平移概念及性质.
(1)什么叫平移?
(2)平移之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
设计说明:
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回顾平移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
1、如图,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点A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2、把点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呢?
3、把点A向上或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点A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
平移前的点
平移方向与单位长度
平移后的点
横坐标
纵坐标
A(-2,-3)
右
5
A1()
A(-2,-3)
左
2
A2()
A(-2,-3)
上
2
A3()
A(-2,-3)
下
2
A4()
问:
你从刚才的探究中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进一步的探究,请再找几个点试一试,对它们进行平移,观察它们的坐标的变化,问:
你上面发现的规律还成立吗?
在此基础上可以归纳出:
点的左右平移点的横坐标变化,纵坐标不变.
点的上下平移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化.
4、归纳一般结论
在前面对特殊情况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由学生归纳出一般结论.
规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_____,_____));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_______,_______)).
简单地表示为:
例4如图4-10,点A的坐标为(-3,4),点B的坐标为(3,2),将线段AB沿x轴方向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B′,分别求点A′与B′的坐标,并画出A′B′.
解:
将线段AB沿x轴方向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B′,点A′,B′的坐标分别为A′(-3-4,4),B′(3-4,2),即A′(-7,4),B′(-1,2).
作出A′(-7,4),B′(-1,2),连接A′B′(如图4-11).
线段A′B′就是要求画的线段.
(三)总结反思,提高升华情意发展
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体会,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设计说明:
师生进行合作小结,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观,同时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有助于学生清理知识的脉络,使新旧知识形成体系,教师做为组织者与引导者.
(四)布置作业
作业题:
必做题:
课本85页第1题,86页第2题.
选做题:
课本86页第5题
作业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目的是为了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让学生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
《图形的平移》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
2、过程与方法:
感受并了解图形的平移变化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成功中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如图
(1),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解:
如图
(2),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1B1C1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类似地,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它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
(1)如果将这个问题中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都减去5”相应的变为“横坐标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