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8622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docx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案例分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docx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此次我规划的区域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

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南京属于夏热冬冷的典型。

所以我决定以南京作为一个目标物,将规划场地放置在南京,以获得更为精确的规划。

建筑规划

南京概况:

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亚热带季风气候。

老南京都打趣道:

“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

”所以说南京属于标准的夏热冬冷地区。

苏南经济板块成员,江苏与安徽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

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是长三角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

2014年,即将举办第二届青奥会。

这些都将形成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严峻考验。

面积:

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12年),面积算不上最大,人口816.1万人(2012年),人口密度高,这就由于历史上它是六朝古都,名胜古迹,古典院校众多,同时属于省会,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打工者、学生等人群。

同时因为长江的流经,造成了江南江北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了江北承担了工业的重担。

城市精神:

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这就注定了南京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对南京的气候,交通,经济等各方面规划都提出了高要求。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又是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

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

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正因此,南京得以发展,成为现代化、人口庞大的大都会,也形成了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现代与古韵,是走古朴,旅游发展之路还是创新,面向世界的现代化之路?

 

规划措施

1.区域规划

2010年-2012年,3年时间里,南京将投入1200亿元用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数。

9月25日,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规划局局长赵晶夫做客《政风行风热线》透露,南京正全力打造10大功能板块,以提升城市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人居环境。

第一板块:

河西板块

现状:

5平方公里新城中心区已初显雏形

河西新城位于城市西部,西依长江,总用地56平方公里,是南京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区。

通过5年的建设,5平方公里的新城中心区已初显雏形。

随着2014年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将在这里举行,将成为加速河西新城及其中心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契机。

规划:

现代化新南京的标志区

河西新城规划功能定位为:

以商务、商贸、文体等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居住与就业兼顾的高中档居住区;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西部休闲游览地。

该地区规划发展的目标是:

形成现代文明与滨江特色交相辉映的现代化新城区,成为现代化新南京的标志区。

第二板块:

南部新城板块

现状:

铁路南站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南站及周边32平方公里建设已经启动;高铁南站地区加上大校场-红花机场地块,将建成南京南部新城,各种设施会比新街口更完善。

规划:

南部新城“体量“变大了

从此前公布的规划来看,“南部新城”以南京南站地区(5.63平方公里)、红花机场地区(约10平方公里)为核心,包括雨花台宁南地区和江宁东山新市区(含土山)部分地区在内共约48平方公里。

而新的规划中,南部新城变大了,变成了164平方公里,核心区是66平方公里。

第三板块:

麒麟板块

现状:

麒麟板块位于南京的东部,紫金山和青龙山之间。

目前,占地83平方公里的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已经正式启动开发建设

规划:

这里将专门设慢行系统

未来,这里将是一个融合科技、产业、文化、生态、生活为一体、集聚“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产品、高端客户、高端人才”的园区,是一座智力密集的科学城、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和谐便捷的宜居城,可居住人口约48万。

今后这里的公共交通将很发达,有5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2号线、8号线、10号线、16和17号线。

同时这里还规划设慢行系统,结合土城头路改造设置自行车及步行游览线路,主要出行方式是“自行车+步行”。

第四板块:

燕子矶板块

现状:

燕子矶13.76平方公里,位于栖霞区燕子矶,这个地方多年以来一直是小化工厂比较集聚的地方,今年的1月13日,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下了15号文,把燕子矶列到改造环境的重点。

目前里有化工企业大概66家

规划:

66家化工企业全部迁走。

将这里的小化工企业全部搬走,要把原来的老的工业基地变成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城区。

第五板块:

下关板块

现状:

下关的板块就是位于下关的西站地区,整个规划的面积是2.36平方公里,前两天已经正式挂牌,已经开始正式启动了。

规划:

建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全力打造成新的下关滨江风光带或者滨江新城。

第六板块:

浦口新城板块

现状:

浦口新城建设已经启动,并成立了浦口新城建设指挥部。

启动区是6个平方公里,目前规划也全部结束。

规划:

显“山”露“水”彰显滨江新城特色

浦口新城,规划面积是93平方公里,核心区87个平方公里。

具体来说要打造成“一心、一带、五廊、四个特色片区”。

一心:

浦口城市副中心和江北副城中心。

一带:

滨江公共活动带,是浦口新城滨江特色的集中体现。

五廊:

宁连高速和绕城公路道路隔离生态廊道,以及七里河商业休闲和城南河文化休闲特色廊道等。

四个特色片区是指珍珠泉片区、城南片区、三桥片区和核心片区。

第七板块:

江心洲板块

现状:

多为农民住房,拆迁工作还没正式展开,只是测量了部分居民住房的实际面积。

规划:

从休闲旅游到“生态科技岛”

早在2007年,南京市规划局公布的《南京市江心洲农业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策划报告》中,江心洲曾被定位为南京市最大的特色公园。

突出“田园风光、滨江生态、人文旅游”特色。

但在2008年下半年,上述规划发生了较大改变。

江心洲的定位从侧重休闲旅游,变更为“生态科技岛”。

目前,规划全部做完。

最新规划显示,15平方公里的江心洲将规划为“四区一网”,分别是生态保护区、生态娱教基地、生态公园、城市发展区、生态廊和生态网。

届时,工作和居住区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区”。

江心洲规划城市建设用地675万㎡,规划总居住人口10万人。

从建设计划看,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将分三期建设。

一期为中心区、南部住区包括连接河西区的过江桥、生态湖群落及污水处理厂改造;二期建设北部与南部农业区、南部生态体验村落;三期建设北部街区。

今明两年,将开工建设40万㎡的安置房、过江基础设施、岛内基础设施、规划展示馆和生态公园。

第八板块:

老城南板块

现状:

南京老城南范围包括门东、门西、南捕厅三处历史街区,目前有部分没有保存价值的房子已经被拆除,南捕厅已经在实施保护性改造。

规划:

规划方案即将完成

老城南就是指秦淮区的门东和门西地区,整个加起来是5.6平方公里,也列到城市建设重点计划,通过这一年多来的规划,深入方案做规划,现在规划方案已经要完成了。

第九板块:

百里风光带

现状:

这个百里风光带可能有些群众有点陌生,就是北边从燕子矶开始,观音门,一直沿着土城头的路到宁溧大道,整个这一块,土城头是30公里,再利用秦淮新河20公里,加起来是100里,所以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百里风光带。

规划:

18个城门将连起来。

打造百里风光带应该说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土城头的路要外扩,城里边有一个城墙,外边的土城头路是南京以前的城墙,把外面的城墙打造起来,把18个城门连起来,这对南京未来发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或者挖掘历史文化,做一个项链把18个门连起来,非常有意义。

第十板块:

住房保障

今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民生住房保障,今年要开工建设6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整个形成四大组团,第一个组团在尧化门,第二个组团是栖霞,第三个在上坊,第四个在雨花,这四个板块形成住房保障的组团,规划已经全部完成。

  

2.交通规划

地铁规划

南京第一条地铁于2005年9月3日正式运营,是中国大陆第六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目前通车地铁里程为85公里。

南京地铁客流量为:

2005年全年(2005.9.3~2005.12.31)1800万人次,每日15万人次;2006年全年5780万人次,每日15.8万人次;2007年全年8016万人次,每日21.9万人次;2008年全年1.0379亿人次,每日28.4万人次;2009年全年1.1346亿人次,每日31万人次;2010年全年2.14亿人次,每日58.46万人次;2011年全年3.437亿人次,每日93.91万人次;不仅如此,人口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特别是去新街口的地铁,大家有目共睹,只能看到人头,几乎喘不过气来。

但是到2014年底,南京将拥有240公里的线路,到2030年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将由17条地铁、轻轨线构成共计655公里的网络。

所以现在浦口区乌烟瘴气,热浪滔天,全是拜修地铁所赐。

铁路规划

南京是连接华北、华东和华中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国家东部地区铁路交通枢纽中心,是国家四纵四横铁路格局中南北、东西干线的重要交汇点,全国路网格局重要枢纽。

总体而言,南京铁路建设还是比较完全的

 

航空规划

南京禄口机场是江苏省的门户机场,规模居华东第三,是国家主要干线机场,华东地区的主要货运机场,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互为备降机场,位列全国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是国家大型枢纽机场、中国航空货物中心和快件集散中心,国家区域交通枢纽。

目前已开通通往54个国内主要城市、20个国际和3个地区城市的130余条航线。

2009年航班起降106142架次,旅客吞吐量1083万7222人次,货邮吞吐量200099吨,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14位,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机场第10位。

公路规划

南京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居全国中心城市前列,截至2011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482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7.3公里,位居全国中心城市第二,省会城市第一。

以南京为中心,有宁沪、宁滁、宁连、宁通、宁合、宁马、宁高、宁靖盐、宁淮、宁蚌、宁常、宁杭等高等级公路呈放射状通往本省及周边省市。

其中,国家高速公路5条:

G25长深高速(宁杭高速)、G36宁洛高速、G40沪陕高速(宁合高速)、G42沪蓉高速(沪宁高速)和G4211宁芜高速(宁马高速),国道4条:

104国道、205国道、312国道、328国道

市区有4个长途汽车客运站和虹桥旅游汽车站。

包括中央门长途汽车站、长途汽车北站、长途汽车东站、南京客运南站。

其中中央门车站是全省发车规模最大、客流量最大的客运站。

小红山客运站正在建设中,将于2012年通车。

公交规划

南京市公交车编号规律:

1-182路为市区线路;301-318路为市区小型巴士;801-823路为市区的夜宵线;游1-游5路为市区旅游线;601-639路为江北公交(浦口、六合区内公交线);区1-区23路为江宁区内公交线;夜1路为江宁区内公交夜宵线;D1-D9线为大站快车

轮渡规划

宁浦线(即中山码头一浦口码头)是最主要的过江通道。

板桥汽渡是一条重要的汽车轮渡。

江心洲—有恒、江心洲—棉花堤。

这3条线路在江心洲葡萄节期间十分繁忙。

还有燕子矶—六合玉带乡、燕子矶—八卦洲、八卦洲—大厂镇3条线路。

水运规划

南京港是中国第一大内河港口,长江沿岸仅次于上海外高桥和苏州港的第三大集装箱港。

2008年货物吞吐量1.11亿吨,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29万标箱。

港区全长98公里,有64个泊位,其中16个停靠万吨级船舶。

出租车规划

每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出租车,相较于拥挤的公交,出租更是人们日常出行的舒适之选。

过江通道

长江南京段现有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四桥五座跨江大桥以及南京长江隧道等一条过江隧道。

 

滨水空间规划

滨水区意为水边、海边、湖边。

即使路地的边沿也是水的边沿。

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景观情趣和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丰富的特点有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征。

滨水游憩绿地是城市的生态绿廊,具有生态效益和美化功能。

滨水游憩绿地多利用河、湖、海等水系沿岸用地,多呈带状分布,形成城市的滨水绿带。

滨水游憩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游览、休息,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一般滨水游憩路的一侧是城市建筑,另一侧是水体,中间为绿带。

绿带设计手法依自然地形、水岸线的曲折程度、所处的位置和功能要求,对于地势起伏大,岸线曲折变化多的地段采用自然式布置,而地势平坦,岸线整齐,又临近宽阔道路干线时则采用规则式布置。

规则式布置的绿带多以草地、花坛为主,乔木多以孤植或对称种植为主。

自然式布置的绿化带多以树丛为主。

树木种类要常绿、落叶树合理搭配,高低错落,疏密相间,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作为“水陆边际”的滨水绿地,多为开放性空间,其空间的设计往往兼顾外部街道空问景观和水面景观,人的站点及观赏点位置处理有多种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外围空间(街道)观赏;绿地内部空间(道路、广场)观赏、游览、停憩;临水观赏;水面观赏、游乐;水域对岸观赏等。

复式的断面结构分成外低内高型、外高内低型、中间高两侧低型等几种。

竖向设计考虑带状景观序列的高低起伏变化,利用地形堆叠和植被配置的变化,在景观上构成优美多变的林冠线和天际线,形成纵向的节奏与韵律;在横向上,需要在不同的高程安排临水、亲水空间,滨水空间的断面处理要综合考虑水位、水流、潮汛、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方面要求,所以要采取一种多层复式的断面结构。

临水空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断面形式进行处理驳岸处理方式

(1)自然缓坡型:

通常适用于较宽阔的滨水空间,水陆之间通过自然缓坡地形,弱化水陆的高差感,形成自然的空间过渡,地形坡度一般小于基址土壤自然安息角。

临水可设置游览步道,结合植物的栽植构成自然弯曲的水岸,形成自然生态、开阔舒展的滨水空间。

(2)台地型:

对于水陆高差较大,绿地空间又不很开阔的区域,可采用台地式弱化空间的高差感,避免生硬的过渡。

即将总的高差通过多层台地化解,每层台地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平台、铺地或者栽植空间,台地之间通过台阶沟通上下层交通,结合种植设计遮挡硬质挡土墙砌体,形成内向型临水空间。

(3)挑出型:

对于开阔的水面,可采用该种处理形式,通过设计临水或水上平台、栈道满足人们亲水、远眺观赏的要求。

临水平台、栈道地表标高一般参照水体的常水位设计,通常根据水体的状况,高出常水位0.5~1.0m,若风浪较大区域,可适当抬高,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贴近水面为宜。

挑出的平台、栈道在水深较深区域应设置栏杆,当水深较浅时,可以不设栏杆或使用坐凳栏杆围合。

(4)引入型:

该种类型是指将水体引入绿地内部,结合地势高差关系组织动态水景,构成景观节点。

其原理是利用水体的流动个生,以水泵为动力,将下层河、湖中的水泵到上层绿地,通过瀑布、溪流、跌水等水景形式再流回下层水体,形成水的自我循环。

这种利用地势高差关系完成动态水景的构建比单纯的防护性驳岸或挡土墙的做法要科学美观得多,但由于造价和维护等原因,只适用于局部景观节点,不宜大面积使用。

生态驳岸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自然原型驳岸:

主要采用植物保护堤岸,以保持自然堤岸的特性,如临水种植垂柳、水杉、白杨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柳枝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保护河堤的能力。

(2)自然型驳岸:

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人工自然型驳岸:

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圆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并向其中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对于南京而言,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狮子山阅江楼、静海寺、天妃宫、渡江胜利纪念碑、燕子矶、幕府山(观音阁、头台洞、二台洞、三台洞)、长江游轮览江景、南京奥体中心、绿博园、江心洲、八卦洲等都属于滨水空间,景色宜人,其中最著名的的莫过于下关滨水区以及风景优美的玄武湖了。

下关是南京航海文化的起源地,是南京商务商贸活动的发源地,是南京近代工业文化的集聚地。

按照下关区“十二五”规划和2010~2030年城市规划修编工作的要求,下关区将按照建设现代化滨江城区的总体目标,立足区域城市功能定位,全力推进“三区一带”建设,加快实施“五大工程”,努力打造融历史文化蕴涵和现代文明繁荣于一体的现代化滨江城区。

对此,以下关滨江商务区为例,思考城市滨水空间复兴之路。

下关滨水地区发展历程:

兴盛—衰弱—复兴

依江而盛:

交通集散、商贸繁华的历史记忆

下关是一个古老的港埠,早在六朝时期就建有“白石步”码头,被誉为“东晋以后江建要地”;宋元时期,这里建有漕粮仓库、驿传水站、龙湾都船场、水军船寨,成为官商水运和修造船舶之要地;明代,这里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始发地,更是“漕运、竹木、米薪、百货之流往来如织”的繁华商市。

1899年,下关正式开埠,设立金陵关,外国洋行等携资本接踵而至,纷纷在下关建造码头,产生了南京最早的外资企业和近代工厂,成为南京近现代对外“开埠”的首兴之地。

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1913年津浦铁路通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下关的交通条件,客货流量日益增加,下关逐步形成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果蔬和土特产交易市场、粮油和食盐交易市场,成为南京的物资集散和贸易中心,时称“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

因江而衰:

繁盛港埠一度走向萧条

然而,下关因江而兴,也因江而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公路、铁路建设迅猛发展,给长江航运带来很大冲击,长江航运开始走向衰落。

曾让下关引以为傲的沿江岸线,多为濒临倒闭的工厂、行将废弃的码头、尘土飞扬的堆场所占据;昔日给下关带来繁荣的长江航运优势,消亡殆尽。

交通优势地位丧失,区域城市功能随之弱化,下关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并逐步走向边缘化。

拥江而兴:

南京“外滩”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随着城市功能的调整和更新,南京正由“秦淮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从“背江发展”走向“面江发展”,下关,迎来了滨江开发建设

的大好机遇。

拥有主城长江段核心资源的下关,理应成为拥江发展的前沿和核心,后发优势明显。

面对难得的机遇,下关区已委托世界知名机构进行滨江城市设计——依托独具特色的自然、历史、产业资源,紧紧围绕“产业调整”和“功能提升”,做足“滨水”文章,赋予一度沉寂的百年商埠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焕发新的活力,重新成为南京的中央商务区(CBD)。

滨水空间复兴的域外案例

1、伦敦码头区。

该地区位于伦敦东区的泰晤士河两岸,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转变,英国传统工业衰弱,现代化集装箱码头和航空港发展迅速,伦敦码头区逐渐萧条。

而在以金融、信息和技术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经济发展时期,伦敦码头区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

为此,英国政府成立了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吸引私人投资,新建了大量办公、商业、娱乐设施和高端住宅,复苏了泰晤士河两岸的经济。

2、巴尔的摩内港。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巴尔的摩内港仍以仓库为主,20世纪70年代后,因港口的集装箱化和深水化,导致这一港区逐渐被弃置。

随着巴尔的摩城市中心更新运动的展开,内港依托毗邻市中心的良好区位优势,实施综合改造,形成了毗邻市中心的、富有生气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

巴尔的摩内港成为滨水衰退地区结合城市中心开发而复兴的先导性范例。

3、横滨21世纪滨水区。

日本横滨21世纪滨水区原是临海的造船基地。

1983年底,横滨市决定将其开发改造为新城中心区,功能定位以贸易和国际交流为核心,与原有市中心结合,形成中央商务区,以迅速适应世界经济的最新动向和趋势。

这一宏大工程,以其卓越的规划设计和有效的开发实施而举世闻名。

经验启示

从区位条件、发展历程、功能构成来看,上述几个地区与下关有着诸多共同点:

从区位条件来看,均位于城市滨水区域,下关也是古老的南京城与长江“黄金水道”连接最为紧密的区域;从发展历程来看,均经历了“兴旺—衰弱—复兴”的过程,今日的下关也面临着如何复兴以再现辉煌的抉择;从功能构成来看,改造前的产业门类及用地布局多为港口运输、仓储、造船、铁路货场等传统产业,与今日下关的状况非常相似。

综合分析域外滨水空间复兴的几个案例,其对下关滨水空间的复兴提供了如下启示。

1、产业转型是根本。

城市历史性地区由于传统的发展方式而逐步走向衰落,转变发展方式是其走向整体复兴的必由之路。

必须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功能定位,为城市经济的转型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宝贵的发展空间。

2、市场运作是动力。

即使在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地区,政府的引导与推动仍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市场,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带动整个地区的开发。

3、战略机遇是支撑。

城市历史性地区的更新改造,往往需要城市发展战略的支撑和相关政策的刺激。

必须牢牢把握城市发展机遇,高起点搭建开发平台,才能实现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功能提升。

4、滨水资源是特色。

城市滨水空间以其独特的区位特征和生态特征,在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挖掘滨水空间的潜在区位价值,注重城市开发的质量,就成为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的关键。

下关滨水空间复兴思路:

空间塑造和产业培育

就一个城市来说,空间决定功能,功能决定产业,产业决定未来。

城市在形态上的重构与产业在空间上的分配,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城市的发展目标确定之后,需要同时从空间组织形态和产业活力内核两个方面来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在下关滨江老城改造和航运服务中心建设两大发展战略确定后,下关区就应该超前研究与未来滨江空间建设有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如:

如何进一步营造滨江区域现代都市商业氛围;如何依托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推动区域转型创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如何以与区域功能相匹配的产业来支撑和带动地区的发展。

空间重塑:

滨江商务区依江而构

下关滨江商务区东起热河路、城河路、大桥南路引桥,南起中山北路,西至长江,北至长江大桥南堡公园,规划用地面积约2.36平方公里,建筑体量近40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达600亿元。

作为南京市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和代表下关未来的标志区,其因独特的区位、交通、景观资源,而拥有其他城市空间所不具备的优势。

因此,下关滨江商务区必须承担起推动南京市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竞争的责任。

目前,下关区已委托世界知名设计机构完成了滨江商务区城市设计方案。

按照“突出滨江特色、彰显南京底蕴、拓展活力空间、支持健康生活、面向未来发展”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以“长江广场”为代表的世界级滨水地标性建筑;精心勾勒2公里长江“黄金岸线”;重现大马路、天保里等历史建筑片区的民国风貌;构建融快速路、人行步道、地铁及轻轨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培育发展高端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产业等现代新型产业;打造现代都市文明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的生态开发范例。

不久的将来,下关滨江商务区将成为航运服务等现代产业集聚、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功能完善的滨江标志性区域,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