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7927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00 大小:10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docx(2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教学设计全册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自悟中获得人生启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难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

 

一、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

 

4、提问展示(全班交流)

5、点评精讲

6、当堂练习

七、总结提升.

一、教师谈话: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二、回忆归纳以前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

1、熟读成诵,2、理解文意,3、明白道理。

(课件出示)

三、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弈》,板书,学生通过预习讲解课题。

师:

出示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1、师:

熟读成诵(读之前引导学生说出朗读时需注意的要点:

1、注意朗读的节奏,2、读准字音(特别是翘舌音,本文“之”字较多,强调学生一定读好六个“之”字)3、放慢点速度(课件出示)。

 

1、师:

从课文中找一找反映两人学习结果的句子。

2、讨论: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对,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否则会一事无成。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2、师总结

1、生:

读方法

 

2、生:

“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生:

读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读,读通读顺为止。

2、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汇报本课生字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1、生自主学习

2、交流讨论

 

生:

展示、补充、质疑

 

完成乐学练习

 

生:

谈收获

 

明确学习要求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

 

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边读边想。

在反复诵读谈论中,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意在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

 

四、提问展示(全班交流)

五、点评精讲

 

六、当堂练习

七、总结提升.

一、师出示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1、师:

熟读成诵(读之前引导学生说出朗读时需注意的要点:

1、注意朗读的节奏,2、读准字音。

2.说说故事的内容

2、讲一讲《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

 

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

(太阳是远是近)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

为什么?

(5)、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依据和结论。

一个小孩说:

“因为,所以我认为。

另一个小孩说:

“因为,所以我认为。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

1、生:

读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读,读通读顺为止。

2、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3、汇报本课生字词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

 

生:

小组合作交流

 

生展示、补充、质疑

 

完成乐学练习

生:

谈收获

明确学习要求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

 

在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边读边想。

在反复诵读谈论中,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学弈 (学下围棋)

          其一人:

专心致志

             (学生自创)警示语:

________________

           一人:

三心二意

两小儿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故(晨)(午)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

教学反思:

2匆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

 

四、提问展示(全班交流)

五、点评精讲

六、当堂练习

七、总结提升.

1.教师谈话: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3.板书课题

师:

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意“涔、潸”的读音。

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2.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3.思考:

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

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时间的这些特点?

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和同学讨论。

 

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

 

1、谈谈这节的收获

2、总结

 

学生:

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学生:

齐读

 

学生:

齐读学习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汇报本课生字词

3.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4、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1、生自由读书,讨论交流,写批注,师巡视

 

2、生:

汇报、补充

 

完成乐学练习

生:

谈收获

通过教师的照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明确学习要求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有明确的读书要求,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复习

 

一、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

 

四、提问展示(全班交流)

 

五、点评精讲

 

6、当堂练习

七、总结提升.

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师:

出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找出文中的语句,写写你的体会;

2、作者发出了什么人生感慨?

找出文中的语句,写写你的体会;

 

1、体会写法:

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

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2、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

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

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

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1、谈谈这节的收获

2、总结

生:

谈感受

 

生:

读学习目标

 

生:

逐步完成

 

学生:

交流

 

生:

汇报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仿写:

使用“……的时候,日子从……”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2.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生:

谈收获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

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匆匆

              花有重开日

                        逝去如飞 - 珍惜时间

              人无再少年

教学反思:

3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准备:

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

 

四、提问展示(全班交流)

五、点评精讲

 

6、当堂练习

七、总结提升.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课件)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教师及时补充介绍

2.板书课题

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

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

教师板书:

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师:

出示学习目标:

1、读记本课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

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

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

 

齐读课题

 

生齐读目标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汇报本课生字词语。

3、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

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

生:

汇报

 

完成乐学练习

 

生谈收获

通过师生交流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让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

明确学习要求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

 

四、提问展示(全班交流)

五、点评精讲

 

6、当堂练习

七、总结提升.

师出示学习目标:

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1、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

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也可以问:

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2、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思考1: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2、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研,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句子中“不确定”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

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1、这节有什么收获?

2、总结:

是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

“不经风雨,难成大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

”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生齐读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合作交流

 

学生汇报、质疑、补充

由此明白借物喻人:

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完成乐学练习

 

生:

谈收获。

明确学习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老师不失时机的回扣到课文相关内容,帮

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本

板书设计:

种树人----桃花心木

无规律不确定

(树苗)----(人)种树

会找水源生活考验喻

拼命扎根锻炼自主育人

长成大树努力成长

教学反思:

4*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

 

四、提问展示(全班交流)

 

五、点评精讲

 

六、当堂练习

七、总结提升.

1.教师谈话:

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出示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

3、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1.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

他表演成功了吗?

2.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

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

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1、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

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2、总结

 

学生读课题

 

生齐读学习目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学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3、汇报本课生字词

4、概括主要内容

1、学生先自主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

2、分组学习:

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一致的同学互相交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

辩论赛:

A:

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B: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

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完成乐学练习

 

生汇报

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要求

 

从“惊心动魄”这个词引发对全文重点内容的思考

 

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特别是研读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态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来感悟表演的高难度和表演现场的紧张气氛。

而这些环节,就是为了体现少年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惊心动魄

顶碗——失败——失败——成功

少年——不放弃——勇于拼搏——强者

 

教学反思:

5*手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小组合作

 

四、提问展示(全班交流)

五、点评精讲

 

六、当堂练习

七、总结提升.

1.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出示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根手指各有哪些优、缺点,请在课文画出来。

再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让我们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

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做好一件事,才能取得成功。

 

1、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2、总结

 

齐读课题

 

生齐读目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汇报本课生字

3.概括主要内容

1、生自主学习再交流

 

汇报、补充、质疑

 

完成乐学练习

 

谈收获

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自主深入读书,边读边思考,标画语句,记录感受。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性格

大拇指不美肯吃苦

……

“团结有力量”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1.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

2.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从难忘的第一次中收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叙事具体。

教学难点:

从难忘的第一次中收到启示,感悟人生道理。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