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案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4789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月日教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年月日教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年月日教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年月日教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年月日教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月日教案 2.docx

《年月日教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月日教案 2.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月日教案 2.docx

年月日教案2

看日历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主题:

看日历

课时:

共2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三年级数学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时、分、秒基础上进行的,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引领学生经历“说一说、看一看、记一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评价任务

1.向同桌说出学生能说出年、月、日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闰年,并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日期吗?

教师板书日期。

2.教师提问:

谁能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些什么?

(教师可以提示:

谁能告诉老师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你还能告诉大家哪些难忘的日子呢……)

教师板书日期。

3.这些都是用年、月、日表示的时间单位。

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我们知道的时、分、秒外,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年、月、日。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倾听、思考。

回答问题:

今天是2014年×月×日。

学生思考、作答。

 

学生倾听。

能够认真倾听。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习任务

——认识大月、小月

 

猜谜语: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教师:

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日历来完成我们接下来的学习。

请同学们先看一下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独立学习

观察教科书后面的附页1,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二、小组学习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

(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例如:

各个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等。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

 

学生阅读学习指南,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能够整理和记录各月份的天数,观察并初步体会、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和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参与讨论、提出质疑。

三、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小结:

1.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其中1,3,5,7,8,10,12月每月是31天;4,6,9,11月每月是30天;2月的天数很特殊,分别是28天和29天。

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

教师提问:

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各个月份的天数吗?

1.组织全班同学举起左拳头指一指、说一说,检查数的对不对。

2.组织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记一记。

 

学生汇报发现。

 

学生回答:

1.“拳头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四、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学生回顾总结。

能够回顾总结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引入

 

组织同学们把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学习指南

一、独立学习

把教科书后面的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二、小组学习

(1)先在组内互相核对订正所填数据,确保结果的正确。

(2)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3)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结论,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完成记录。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独立学习。

 

小组交流。

 

 

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认真完成,并能够初步发现规律。

 

能够养成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集体学习

 

1.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1)2月份29天的年份是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都是28天。

(2)4年里有一个闰年。

2.组织学生完成试一试第二个问题。

你知道你18岁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推断方法。

3.平年一年有多少天?

闰年呢?

(1)说一说一年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2)算一算。

组织学生根据我们刚学习的知识算一算,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集体交流。

学生汇报。

 

学生独立推断。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书中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对照交流。

熟练掌握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收获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课后反思:

 

一天的时间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主题:

一天的时间

课时:

共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三年级数学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

“结合生活经验,知道一天有24时,能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换。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的,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引领学生经历“看一看、认一认、填一填、说一说”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能够对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计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评价要点:

1、认识24时计时法,能与12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2、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主题情境,从这两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几时的时候淘气正在做什么?

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情境图,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几时吗?

2.认识一天的开始

师:

大家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么?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不作答复。

3.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感受一天的经过。

师:

那么一天的时间有多长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一天的经过吧!

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随着画面和音乐表演。

(课件演示)

4.认识24时记时法

师:

小朋友们回想一下刚才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针转了几圈?

(两圈)第一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课件出示)

提问:

时针走的第二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师述:

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是一天中的后12个小时,可以接着用12、13、14直到24时表示,(课件直条出示12时到24时)指着课件上的直条图提问:

从直条上可以看出,一天一共有多少个小时?

(24小时)

师:

我们用0时、1时、2时……直到24时来表示一天时间,我们给这种记时的方法起个什么名字合适呢?

(板书:

24时计时法)。

师:

为了和24时记时法区别,我们把这种我们熟悉的记时方法叫12时记时法。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教师提问思考问题,并回答。

 

 

理解两种计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关系,掌握互化方法。

三、巩固练习

出示邮政局取信时间。

说一说有哪些信息?

完成书中练一练。

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两次取信时间间隔几个小时几分钟。

掌握推算时间的基本方法。

四、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怎样计算经过时间?

课后反思:

 

时间表

教材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主题:

时间表

课时:

共1课时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三年级数学组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

“结合生活经验,了解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时刻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计算经过时间。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是学生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材引领学生经历“看一看、说一说、练一练”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

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评价要点:

运用24时计时法和计算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观察情境图,请同学们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2.教师提问: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了解为什么两地的时差会差两个小时。

(北京属于东八时区,而乌鲁木齐所在的是东六时区,也就是说,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时间上相差两个小时,实际是相差两个多小时。

3.出示小兰和古丽所在学校的上课时间表,集体交流,请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说一说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知道原因的同学可以讲一讲。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感受北京和乌鲁木齐两地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

 

二、自主探究

任务一

上午第二课时,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可能分别是右边的哪两个时刻?

1.独立学习

对照上面的上课时间表,独立思考,想一想第二课时所在哪个时间段?

再找出可能的时刻。

2.小组学习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

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扩展应用

任务二

根据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出示情境图,先读一读,说一说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出示学习指南

1.独立学习

根据对话内容,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2.小组学习

在组内轮流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同学进行适时补充。

或教师进行补充提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任务。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