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4789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5矛和盾的集合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二、预习学案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三、导学案

一、导课:

1、谈话:

“矛”的长处?

“盾”的长处?

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

2、出示坦克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二、探究发明过程

1、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呢?

坦克在战场上它们又如何来发挥优势的呢?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带着好奇来一次神奇的“发现之旅”(同步出示课件:

发现之旅)

2、用心读课文1~4节,感悟课文。

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出一些简短的词句来体现发明家一步一步发明坦克的整个过程”:

(提示:

从思考到发明的整个过程)(准备出示课件)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

对了--------------------------------”

3、考眼力,大家能不能很快地从1-4小节中找出几个带“然”的词语。

我们比比看,哪个队比较快。

  忽然固然当然(出示在黑板上)分析三个词语(参考课文记录),

4、“同学们能不能用上这三个词语,来把我们聪明的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讲一下呢?

5、“我们的同学们真厉害,通过这三个词语很清楚地把发明家思考发明的过程表达了出来,我们的发明家啊就比较辛苦了,他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他会在什么时候想呢?

(他可能会白天想,晚上想,吃饭做事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6、有感情读文

7、引导相机板书。

板书:

矛----------进攻-------枪扣或炮口    (集长处于一身)(胜利者)    集合----坦克

盾-----------防守------铁屋子        (会动) 

8、出示发明坦克过程的课件

“同学们,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

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

三、体会坦克的威力无比

1、大家读读课文第5节,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用你的声音表现你的感受。

你都读懂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

3、指导有感情地读文。

 联系第5节课文说说“大显神威”(联系坦克来说)?

找找“大显神威”的情景。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你能读出的德国兵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4“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

“大家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5、出示最后一句话:

齐读,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1、“接下来,我们同学要当一回发现家,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这个格式同步出现在课件中)可以适当引导,并出示课件中的有关图片,生活中的例子

2、布置作业、总结。

总结:

同学们,集合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

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

希望同学们让“集合”成为智慧的种子,伴随大家开创美好的未来!

四、课堂检测

持()炮()神()般()

挂()跑()伸()船()

五、课后作业

发名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利用课后的时间想一想。

六、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集合

盾防守坦克

26科利亚的木匣

一、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

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

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预习学案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三、导学案

一、复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他是怎样埋木匣的?

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朗读:

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

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认识:

冰鞋、小斧头、小手锯。

联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

(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

全班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听后评议。

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

(4)教师引读:

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

学生接读第

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

四年前:

妈妈

埋大箱子

走30步

科利亚

埋小匣子

走10步 

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科利亚后来是怎么

找到木匣的?

(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

四年后:

妈妈

走30步

挖到大箱子

科利亚

走10步 

没有挖到小匣子

(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

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

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

(3)随文理解“不光……还”。

(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

切在发生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

“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

(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

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

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

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

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指导复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

课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练笔:

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说一说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迪?

五、布置作业

1.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

做的。

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

四、课堂检测

找反义词

也许---仍然---随便----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

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7陶罐和铁罐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

会写“陶、谦”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预习学案

预习《陶罐和铁罐》课文及生字

三、导学案

一、检查预习

   1、认读词语

   根据老师说的意思找词语:

   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相提并论

   软弱无能,不坚强——懦弱,近义词是:

   轻视,瞧不起,不放在眼里。

——轻蔑,近义词是:

   2、这个童话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

检查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课

   1、师:

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精彩有趣,故事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出示: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1)指名读:

这句话是谁说的?

读了你有什么疑问?

   (2-3人回答)铁罐是那么对陶罐,陶罐为什么还称它为兄弟,为什么还叫……

   

(2)师:

铁罐是怎么对待陶罐的呢?

让时间倒流,让我们乘坐时光隧道车回到许多年前的王宫,来到国王的御厨。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句子: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奚落”是什么意思?

(讽刺、挖苦、讥笑)

   我们往下读课文,会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

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自学第1—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

力图抓住重点词“奚落”层层递进地展开教学。

以找、读、评的方法来理解“傲慢”、“轻蔑”、“恼怒”等词和有关句子。

以读促悟,以悟带读。

   4、交流(预设)

   师: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

谁来读?

   生:

(读)“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1)出示: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说。

   师:

你们听出铁罐傲慢的语气了吗?

   师:

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

(指名读,你突出哪个字?

   师:

突出“你”字,让我们听出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

这是一只傲慢的铁罐吗?

(你们听出铁罐的傲慢了吗?

   师:

不看书读,加上你的神态好吗?

(生读)

   师;真是一只傲慢的铁罐。

(生再读)

   师:

一个“碰”(你、我)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只骄傲自大,瞧不起陶罐的铁罐

   师:

“你敢碰我吗?

”意思就是(学生说:

料你也不敢。

你肯定不敢碰我。

   师:

“料你也不敢”谁用这种语气再读读。

   师(评):

你为什么把“陶罐子”读得比较轻,没有前面那么重。

   师:

铁罐瞧不起陶罐,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仔细看标点符号,前面是?

后面是!

   师:

(齐读)真是一只傲慢无理,自以为是的铁罐。

   

(2)师:

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这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每个人都要读读。

读的:

要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

听的:

要仔细听,认真评,帮助同桌读得更好。

(出示练读要求)

   生:

(同桌交换读)

   师:

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

谁读一读?

   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

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

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生:

“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

铁罐兄弟,你现在是什么心情?

你为什么一下子又变得恼怒了?

(铁罐兄弟,你为什么如此恼怒?

   生:

因为我听陶罐说:

“我确实……,但不是懦弱。

”让我很生气。

   师:

就这已经让你很恼怒了吗?

   师:

同学们,陶罐说它确实不敢碰铁罐,这是不是懦弱。

   生:

不是,能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师:

是的,这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