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过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7835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研究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科学研究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科学研究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科学研究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科学研究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研究过程.docx

《科学研究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研究过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研究过程.docx

科学研究过程

第十章科学研究过程

科学研究是科技人员探求未知、寻求规律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

一项科学研究的完成,大致要经过科研选题、科研调研(资料收集)、试验研究、结题鉴定和成果开发推广等过程。

把握好每个环节,才能使一项科学研究顺利开展并最终转化为生产力。

在科学研究开展的全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和方法。

第一节科学研究选题

一、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环节。

选题恰当,其研究课题申请可能得到同行专家高度评价及有关科技计划部门或民间科技组织认可而获得经费支持,配上其他相关条件,研究工作进展快、成效大乃至取得可喜成绩或重大突破。

相反,选题不当,难以获得资助,即便获得资助,也会影响科研工作,有的甚至半途而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课题选择一般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研究课题两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方向,是科技工作者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从事研究活动的领域。

历史上许多杰出科学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总是集中主要精力在某一领域内进行探索,并获得突破,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

科技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围绕某一研究方向主攻某一重要问题,保证科技工作的连续性与积累性,使之成为选择具体课题的线索和范围。

所以许多专家学者非常重视研究方向的确定,把课题选择定位于某一研究领域内。

当其课题研究获得成功后可能又拓展出新的研究方向。

对于刚步入研究生涯的科技工作者来说,一般可以先确定一个大体的研究方向,在导师或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选定一个较恰当的科技课题,在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

这样在研究方向内选定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拓展方向,就成为科技课题选择过程中面与点的辨证统一。

研究课题,是指科技领域中或生产实际中尚没有认识和解决的重要科技问题。

它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成果,又是人类进一步认识和实践的起点,是人类知识从不完全和不精确向愈趋完善和精确的前进运动中起联结作用的基本要素。

它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提出问题,二是在众多问题中选择形成课题。

对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中是这样评价的: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这里强调的是提出新问题和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的观点,然而,并非所有问题都能立题研究。

一个问题能否立题,第一,看它是否能够纳入某个科技知识体系中加以研究和处理,问题是否具体明确,问题能否解决,即是否符合科学认识发展规律;第二,它必须是重要的科技或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已基本具备其他相应的条件,这样立题才有意义。

所以,许多富有远见的科学家都非常重视科技课题的形成和选择,甚至把它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二、科研选题的原则

概括地讲,科研选题应具备以下几条原则:

1、需要性原则

科研选题首先要立足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防止科研课题与生产脱节,未来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的浪费现象。

其次是搞好调查研究,发现、寻求和满足科技人员从事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其新的生长点选题以推动学科的自身发展。

2、创新性原则

科学研究不仅要继承和发扬已有的科学成就,更重要的是应在继承运用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就是说,选题要突出“创新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坚持创新原则,其选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是对前人已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其研究结果应该是前人未曾获得过的成就,它可以是新技术、新品种(品系)、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方法,也可以是理论上的新发现、新结论或新见解。

3、科学性原则

科研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或科学理论根据。

即所选题目源于生产实际或其立论已具有必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手段、方法等。

遵循这条原则,不仅可以保证科研方向正确,而且还可望获得成功。

4、特色性原则

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尤其是刚刚接触科研工作的人,课题的专业性显得十分重要。

要确立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一旦确立,则应保持特色,始终不渝。

选题切忌杂,力求专。

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专业特色,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因为:

首先,科学研究是无穷无尽的,向科研的深度和广度进展是永无止境的,只要社会生活存在,科学研究活动就不会停止。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的分工会越来越细,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在多学科、多领域创造佳绩;一旦认准了自己比较熟悉的研究方向,集中精力去研究,则有可能以特色取胜。

其次,在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之后,必然会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就为科研工作上的突破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另外,连续深入地在某一专业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逐步建立自己的特色专长,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专家。

对于尚未建立自己专业专长的年轻人,或是刚刚踏上科研之路的学生来说,开始选一些随机性易于获得结果的题目,以期锻炼提高科研和写作能力是必要的,也是不少科学家所走过的道路。

而一旦建立起自己的专业特色,确定课题之后,就应该首尾一致,持续深入地在既定的研究领域大显身手。

切不可朝三暮四,轻易转行,那样做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5、可行性原则

所选题目可行不可行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说要具备科研的条件和能力。

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完成科研选题的主客观条件,能否有效地坚持按预定计划完成科研任务。

主观条件包括:

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综合素质、人员数量以及职称结构的层次性和专业结构的互补性等。

6、竞争性原则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期间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提出的,它强调的是选题应参与国际同类领域的竞争,抢占科技的制高点;参与国内同领域竞争,优胜劣汰,不搞平衡照顾。

科技工作者应根据这一指导思想选择有竞争力的课题,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三、科研选题的程序和途径

1、选题的程序

选题大致要经过初步设想、调查研究和最终立题三个基本程序。

在确立题目之前,首先有一个初步设想,有人将这种设想称之为“假说”或“初始意念”。

尽管这种设想是初步、肤浅而且粗糙的,但却是非常可贵的,它不但是科研的起步点,而且是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

这种初始意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大多都是根据作者来自于科研或生产第一线的知识,再通过深入分析、广泛联想、认真思考和充分酝酿而形成的。

有时作者的一些设想也可因听取学术报告或阅读文献而受到启发。

有了初步的设想,就应该着手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用选题的“五性”原则来检查和论证选题的内容。

主要应注意查阅相关文献,用于修正或完善选题。

在确认所选题目的充分必要性之后,就可最终将科研选题确定下来。

这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是一个充满着想象、酝酿、思维和反复论证的过程。

一项好的题目的确立,既是作者、研究者的一项劳动结晶,同时也是其智慧、知识、毅力的一种体现和反映。

2、选题的途径

最初选题的途径,大致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

(2)在人们忽略的地方进行选题;(3)在新的科研领域中选题;(4)在意外中选题。

第二节科技项目申报

科技项目的申报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申报项目能否获得批准和资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申报工作完成的质量高低。

申报项目获得资助的关键因素是申请者个人及其研究集体的学术水平、业务素质及研究能力。

然而,即使申请者具备了以上条件,而且选题很好,研究思路也很正确的项目也往往失利。

究其原因,大多可能与申报的科技计划的宗旨和性质不符,或者与申报中的一些技术工作把握不当有关,需要特别注意。

一、科技项目申报的一般程序

科技项目申报(以下简称“项目申报”)的一般程序,大致可以概括为文件(指南)研究——选择课题——填写申请书——项目申报四个阶段。

前三个阶段可按顺序进行,也可交叉或同时进行。

(一)文件(指南)研究

我国现行的各类科技计划自它们出台之日起就明文规定了各种资助的宗旨、性质、范围及申请条件等,在申报项目时,应认真地研究有关科技计划的管理办法、项目申报指南及其相关文件,必须搞清楚下列几个问题:

1、科技计划的性质与宗旨

不同的科技计划其性质与宗旨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类计划,其性质与宗旨也可能有较大的区别。

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攀登计划”都属于基础研究类,前者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3个层次和8种基本类型.其中面上项目的宗旨是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繁荣;重点项目则侧重于促进学科的发展;重大项目虽也强调学科的发展,但更突出研究国家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或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性问题。

后者是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计划,包括A、B两类,A类项目是为了加强国家对自然科学基础性工作的领导与支持而设立的;B类项目是为了加强国家对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性研究的支持,为迅速发展工程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设立的,等等。

可见各类计划的性质与宗旨差异较大,我们只有吃透了拟申报项目计划的文件精神,才有可能选择与自己的研究基础和专长相适应的科技计划来申报。

2、资助的对象与范围

各类科技计划都有自己特定的资助对象。

如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仅资助中央有关部委重点高等学校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博士学科点上的正教授和年龄在45岁以下的正、副教授。

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仅资助留学一年以上并已回到国内工作、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教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则不然,它不分单位不分地区,面向全国,也不分年龄大小,只要能工作、有能力、有条件的科技人员均可申请,但限定了职称要在副高级及其以上,否则,必须有两名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推荐。

各类科技计划,一般都有一个资助范围,并且多以项目指南方式予以限定,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每年11月份前后公布,项目指南上面列出“资助的主要范围”、“鼓励研究领域”等。

此外,还列出拟资助的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名称及主要研究内容、目标和要求等。

3、规定的申报条件

仔细研读拟申报科技计划的管理办法和申报条件,从而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选择对口的渠道。

4、科技计划的资助方式、资助强度

(l)资助方式:

目前、国家对科技研究资助的方式有拨款、贷款、自筹和拨、贷、自筹相结合等4种方式。

其中:

拨款方式主要资助基础性研究和公益性研究项目;贷款方式主要资助开发研究类项目;拨、贷、自筹相结合主要资助应用与开发相结合的项目。

另外,国家级科技计划要求和鼓励地方匹配及单位自筹,如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863”计划中试项目要求项目实施所在地方政府一比一匹配或至少匹配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攀登计划主要采用拨款方式予以资助。

(2)资助强度:

不同的科技计划资助强度有所不同,同一科技计划时间不同资助的强度亦会不同。

例如,自1996年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为500万元/项左右,重点项目平均资助强度为80万元/项左右,面上项目平均资助强度达9万元/项左右(1995年平均资助强度约8万元);“九五”期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平均资助强度约3000万元/项左右,并且要求每个参加者年均研究经费不低于2万元;各省、市、自治区设置的各类科技计划平均资助强度差异较大。

5、限定的申报时间及程序

不同的科技计划其申报时间和程序不尽相同。

有的计划已经规范化、正常化,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的计划将申报时间范围放得较宽,如国家教委和人事部负责执行的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有的计划并不确定固定的申报时间。

而是根据计划编制和项目论证的进度来确定申报时间,例如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攀登计划和其它专项计划等。

申报程序大致相同,但各有侧重点。

(二)选择课题

1、选题不能偏离拟申报计划的资助范围。

这是选题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

例如,申报基础研究类计划项目时,只能选既有重要学术意义,又有应用前景的学科基础问题或应用基础问题申报;申报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计划时,只能选从来就没有人研究过或大家正关心的高新技术或新的理论问题来申报。

2、命题应具体、明确,切忌大而空。

例如,“农作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及协同进化机制”课题,此题过大,农作物种类众多,病原物种类众多,如此多的研究对象,一个人即使奋力拼搏,用毕生精力怕也是难以完成。

如将题目改为“××作物(或××品种)与××病原物相互作用及协同进化机制研究”,就明确具体了,再配以其他条件包括论述等,立题的可能性较大。

3、选题应注意以下三个结合:

一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结合。

其二选题既是已有研究工作基础上的再创造,又是符合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命题;二是继承性与前沿性结合,选择的题目既继承了科学研究中前人知识的积累,同时又是国际科学前沿的关键问题;三是先进性与可行性结合,选题的学术思想及方法等既先进,又是具备主、客观条件或至少具备经努力之后可以解决的条件。

(三)填写申请书

选择好研究题目之后,关键的工作就是填写好申请书。

通过申请书将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思路充分表达出来,争取同行专家和项目主管部门认可。

一般情况,填写申请书之前,首先是认真阅读填表说明,仔细研究申请书编写提纲或表中内容,明白其含义及基本要求,弄清申请书前后及表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再按题作文,逐条认真填写。

其次,将初稿送本单位的同行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分别审查,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经多次修改后定稿。

再次,在形式上,应字迹工整,页面清洁。

另外,申请书填写或打印完,还应检查申报手续是否完备。

(四)项目申报

我国现有的科技计划,对项目申报有一些具体要求。

例如一般只受理申请者所在单位的申请,不直接对申请者个人。

因此,项目申报是申请者和所在单位科技管理人员的共同任务,包括正确选择投送学科和及时将申请书送达指定的申请受理处。

二、申请书的基本格式

不同类型的科技计划其项目申请书的格式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科技计划,时间不同,其格式也可能有适当调整,编写的内容及侧重点也会不同。

但是,从总体来看,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书的格式又基本上是相通的。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主管部门试图通过审阅申请书发现和选择能完成科技目标、研究水平较高、研究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好的研究者或研究集体。

而研究者则试图通过申请书或投标书如实地反映本项目组的思想、意图和条件等。

(一)简表

“简表”’一般反映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项目或课题的基本情况。

二是申请者的基本情况;三是课题或项目组主要成员情况等。

(二)研究内容和意义摘要(限200字以内)

要开门见山,用言简意赅的语句,概括表述出研究内容及其意义,使阅者留下一个完整印象,避免空泛。

(三)立论依据

1、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四)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3、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4、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如果是申请应用研究课题,应说明本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及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五)研究工作基础

1、与本申请书内容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包括试验基础或基点),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3、申请者和本研究组主要成员的学历和研究工作简历(正在承担的研究任务与本申请的关系)、近期发表与本研究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成果名称和获得学术奖励情况及在研究中承担的任务等,不要罗列与本申请无关的论著和材料。

(六)经费预算

(七)合作单位意见

(八)申请者所在单位审查意见

(九)科技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三、科技项目申请书基本内容的表述

科技项目申请书一般包括上述9项基本内容,其中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研究基础是申请书的主体,这三项内容表述清楚了,其申请书可视为“合格”。

(一)立论依据

立论依据是项目处理的首要问题,立论依据阐述清楚了,申请项目才能基本成立。

一般讲,撰写研究项目的立论依据必须注意以下3点:

1、充分论述项目的研究意义

项目的研究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对于“理论意义”要注意两点:

一是对一些老学科再发展过程中始终未能解决的难题—--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再叙述其研究工作背景时应多做一些文字说明,诸如拓宽某学科领域的理论框架,丰富某学科的理论体系或澄清理论上的模糊观点,完善学科理论,等等。

以免评审专家误认为是学术上无新内容,再研究也不会由新的突破的老问题。

尤其指出的是,有些申请者认为这些“老问题”“同行”都知道,往往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做法常使人产生误解。

二是对国内尚未开展的或鲜为人知的新学术课题,首先应做一些科普介绍,把项目中提出的概念、理论、规律及理论基础一一陈述清楚,以便同行专家对该项目能“入门了解”,并产生“立论正确”的感觉,从而做出较客观的判断。

此外,要阐明申请项目学术上的新颖性与学术深度,分析项目完成后可能为某学科发展提供基础材料或提供新的实验数据或创造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或产生全心的理论等。

“应用价值”。

再基础研究中,研究结果的应用可能是间接的,也可能是直接的,可推动科技的发展,也可以用以指导生产实践,产生较大的效益等,也就是有明显的应用前景。

在应用研究中,“应用价值”多以技术经济指标来判定。

因此,要尽可能结合我国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明确通过研究后可能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其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将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效果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当然,对于效益的推算要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切忌盲目夸大。

2、认真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主要是分析与申请研究内容的相关研究已取得的结果和相关研究过去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等。

对相关研究已取得结果的分析,重点是对与申请项目内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和讨论,简明扼要地陈述其取得的主要结果,并分析这些主要结果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准确性,已具备的研究资料、数据、条件和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研究课题与已经取得的研究结果的关系等。

无论是肯定以往的研究结果,还是指出过去研究的不足,都必须有理有据。

一份好的申请书会潜意识地引导同行专家与申请者同步思维,让同行专家确认你较客观地指出了原研究不足的要害之处,而这些不足也正是你准备立项深入研究的内容,同行专家自然而然地与申请者产生了共鸣。

对于相关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分析,应着重阐明原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主要优点与突出的缺点或局限性,提出自己将要采用新的或较成熟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有可能获得科学的、准确的、先进的结果,这样就有可能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

这一论述,对于以改进研究方法、建立新的技术体系为主体的申请项目尤为重要。

3、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立论要立得住,不能让别人驳倒。

第一,事前应做好文献查阅和调查研究工作,多查寻检索相关的科技文献,真正弄清拟研究项目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第二,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避免论述国外情况多、国内情况少、论述别人的多、论述自己新见解少的状况,更要避免仅阐述自己工作、较少论述他人工作,盲目地填写“填补国内空白”;“国内尚无人研究”等偏激情况;第三,不要忘了列出主要参考文献,这是知识产权法和尊重他人智力劳动的表现,也是为了便于同行专家评审时查阅。

(二)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指拟研究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的一整套计划安排。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是本项目经过几年研究之后,在理论、方法或技术上所追求的结果。

探索性强的基础性研究的目标可能实现也可能难以实现,应用性研究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较大,不管怎样,都应尽可能写得清晰、明确,涉及技术、经济指标的应量化。

(2)研究内容:

是项目申请书的核心问题。

研究内容的表述要具体、明确、重点突出,要与课题的研究目标紧紧相扣,有利于同行专家明白申请者拟做些什么工作,是否值得做,做完后能否达到申请者拟订的研究目标等。

有的申请者对申请书的研究内容不作精心布局,只是简单列出几条粗线条,有的甚至内容庞杂、缺乏重点、逻辑混乱,使同行专家对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产生怀疑,导致项目落选。

与申请研究题目无关的内容千万不要列入,对于该列入的研究内容还应指明哪些内容是核心,层次分明,新提出的一些概念还应解释清楚。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是指完成了研究任务和取得了预期结果之后,预计可以解决的科学理论或技术上的某些关键问题。

2、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是实施项目的办法,包括工具、材料和技术等。

例如:

“轮回选择法”、“分子原位杂交法”、“组织捣碎分离法”、“石蜡切片法”等。

申请者应根据研究内容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能用常规技术方法解决的问题就理直气壮地选用常规技术方法;该用高新技术才能解决的问题,就坚决选用高新技术进行研究;需要二者结合的就毫不犹豫地列出拟采用二者结合的具体细节。

切忌赶时髦或生搬硬套,以免引起同行专家的反感而失去支持。

(2)技术路线:

是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步骤或基本技术流程。

选择技术路线应尽量选择现代的、科学的、先进的、可行的技术措施,路线正确,完成任务的把握性就大,技术路线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框图表述,一般情况,应适当加以论证,对于技术路线中的关键问题要有所涉足或暗示,或“点到为止”。

但是在申请者认为有独到之处,而一般人又认为“此路不通”的情况下,申请者应对其关键问题作比较清晰的说明,以表明自己学术思想的独特见解,以利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不要因怕泄密而含含糊糊,使同行专家无法判断而失去竞争机会。

如确系技术秘密,应另附材料直接寄项目主管部门说明情况,请求保密。

(3)实验方案:

是项目实施的具体技术细节,是整个实验的具体安排。

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应列2套以上实验方案。

申请项目能否立项,立项后可否取得成果,实验方案是保障。

因此,实验方案是否具体可行甚为重要。

3、创新和特色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在申请书中是指其项目与前人或别人不同的见解。

创新的参照系为当时国内外与其申请项目的同领域内,或者同行之间,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技术以及研究材料等。

“新”并不是强求整个项目都有创新;“老方法新材料”、“新方法老材料”,或“新方法、新材料”都应视为有创新之处。

对于创新与特色之处的表述,应是在阐明了立论依据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之后,画龙点睛地概括出自己研究工作特色。

例如你拟采用的理论、技术、方法、材料等与前人或别人有什么不同,新在何处,创新在哪里,以便同行专家认可。

4、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1)预期的研究进展的安排:

不同的计划要求不尽一样,大多数计划要求将项目拟研究的内容分解到每个年度的工作计划之中,并注意年度之间的交叉与衔接,以便立项后项目主管部门检查和督促。

(2)成果:

是一个项目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工作之后,在理论上或技术方法上所取得的结果。

这个结果可能是最终的也可能是阶段的,也就是获得的最后结论或阶段成果。

成果又分为理论性成果和技术性成果。

理论性成果多以论文、论文集或专著形式发表,技术性成果多以方案设计、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品系)、仪器样机和专利形式表达,提供成果采取什么形式,因研究项目的性质而定。

(三)研究基础

研究基础是项目申请者个人及其研究集体和申请者所在单位综合研究实力的表现。

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表述。

1、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研究工作积累是拟申请项目的研究工作基础。

一般情况可从二个方面来表述:

一是本申请项目直接的研究工作积累,即本申请的研究内容就是本研究小组在过去或现在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的“新苗子”,经过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产生更有科学价值或有广泛应用前景或是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实际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方法等;二是与本申请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和积累,即本申请拟研究的课题,可能是生产实际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