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01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考前押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试题

xx.05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古代交通工具一般只有两类:

一类是陆路的车马,一类是水路的舟船。

正如南朝梁江淹在《别赋》中所写:

“船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古代送别诗词中出现的“长亭”和“南浦”意象,就与运用这两类交通工具出行密切相关。

秦汉时期,自两京始,在车马所行的官道两旁,已经开始设置邮亭与驿站。

邮、亭、驿的设置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

唐代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说“邮,行书舍也”,可见邮是负责递送文书的机构;而《汉官旧仪》中记载“亭长持三尺板以劾贼,索绳以收执盗”之语,可见亭的职能是抓捕奸盗。

驿站的设置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制度,驿的功能主要是递送朝廷文书或为朝廷任命的使者和官僚提供上任与出使的旅行服务。

邮、亭、驿三者有区别也是有联系的,功能上有太多的重合,故有邮亭、邮驿、驿亭等复称。

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大多是文学家夸张之词,而非实录。

《汉官旧仪》所载“十里一亭”、“五里一邮”,并言邮亭相去“仅二里半”,汉代也未曾付之实施,这么密集的邮亭,得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朝廷与民间的负担又是多少,可想而知。

但长亭短驿,在中国古代交通体制中确实长期存在。

《说郛》中记载了宋人一首打油诗:

“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这首打油诗就道出了中原地带有“长亭短驿”这样一个事实。

古代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词和在北方写的诗词,其所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这种差异同样存在。

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词,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较少。

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等意象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极为常见。

这种现象,与中国南北不同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

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其赋中多见“浦”字,《九歌》中有“望涔阳之极浦”之语,《离骚》中也有“送美人兮南浦”之句。

对于“浦”,《说文解字》解释说:

“浦,水滨也。

”《风土记》说:

“大水小口别通为浦。

”这里有大小河道分流处,理所当然成为舟船停泊之所。

“南浦”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据初步考察,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

但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

如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谢朓《送远曲》诗中也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的诗句。

唐诗宋词中,“南浦”意象俯拾皆是,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诗曰“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

”,柳永《倾杯》词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承继屈原这一手法,不断将离愁别绪的文化因子,添加到“南浦”之上,以致使“南浦”这一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李贺《黄头郎》诗曰: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清人王琦注曰:

“南浦,送别之地。

”叶葱奇也注曰:

“古人送别之地多称南浦。

(节选自xx《古典文学常识》第1期)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两段内容的理解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邮、亭、驿功能有别,邮负责传递文书,亭主司奸盗,驿则兼有传递朝廷文书和保障官员出行之责。

B.古代送别诗中经常出现“长亭”和“南浦”意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

C.汉制规定,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亭相距要近,实际上汉朝没有能力完成如此密集的交通设置,但文人在作品中对此多有夸大。

D.《说郛》中记载了一首宋代人写的打油诗,提及宋代在中原地区也设置了长亭短驿的事实,说明这种交通体制确实长期存在。

2.下列关于“南浦”这一意象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南方作家所写的送别诗中经常出现与河流有关的“浦”或“南浦”等意象,这与南方交通多走水路、多用舟船有关。

B.屈原的《九歌》和《离骚》中有关“浦”的诗句赋于“浦”以文学的内涵,而《说文解字》和《风土记》则赋予它以地理的意义。

C.“南浦”从一个地理名称升华为文学意象,历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活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赋予它以离情别绪的文化因子。

D.“南浦”与送别产生固定联系,源于屈原,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在唐诗宋词已经成为极其普遍的文学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朝梁江淹《别赋》中的文句,引发了人们对“长亭”和“南浦”等意象的文化联想,生发了与“别”相关的情愫。

B.诗人们在南方写的送别诗多选取“南浦”一类的意象,在北方写的送别诗则多选取“长亭”“短亭”等意象。

C.文中多处选取屈原的诗句,来论证“南浦”的文学内涵,缘于屈原是南方诗人的代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D.唐代李贺的《黄头郎》中的诗句“南浦芙蓉影”中的“南浦”意象已经定位为送别之地,后人对这种理解也多认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

则天初,上封事,解褐拜监察御史。

频按制狱称旨,累迁御史中。

万岁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虚统兵讨契丹不利,奏言“贼徒炽盛,常有蛇虎导其军”。

则天命季昶按验其状,便为河北道按察使。

季昶先驰至军,斩味虚以闻。

又有藁城尉吴泽者

,贪虐纵横,尝射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髦①,州将不能制,甚为人吏所患。

季昶又杖杀之。

由是威震远近,州县望风慑惧。

然后布以恩信,旌扬善吏。

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岁,父卒,柩殡在堂十余载,每日哭临无限。

及年长,母欲嫁之。

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

及丧母,家无丈夫,自营棺椁,州里钦其至孝,送葬者千余人。

葬毕,庐于墓侧,蓬头跣足,负土成坟,手植松柏数百株。

季昶列上其状,有制特表门闾,赐以粟帛。

久视元年,季昶自定州刺史入为雍州长史,威名甚著,前后京尹,无及之者。

俄迁文昌左丞,历魏、陕二州刺史。

长安末,为洛州长史,所在皆以严肃为政。

神龙初,以预诛张易之兄弟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户部侍郎。

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竟以此败,语在《晖传》。

季昶亦因是累贬,自桂州都督授儋州司马。

初,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协。

及将之儋州,惧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

乃叹曰:

“薛季昶行事至是耶!

”因自制棺,仰药而死。

睿宗即位,下制曰:

“故儋州司马薛季昶,刚干义烈。

早承先顾,驱策中外,绩誉昭宣;有庄、汤之推举,同汲黯之强直。

属丑正操衡,除其异己,横加窜责,卒至殂亡。

言念忠冤,有怀嘉悼。

可赠左御史大夫,仍同敬晖等例,与一子官。

注释:

①髦:

假发。

(选自《旧唐书·薛季昶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里钦其至孝钦:

钦佩

B.以预诛张易之兄弟功预:

料想

C.横加窜责,卒至殂亡窜责:

放逐责罚

D.属丑正操衡,除其异己操衡:

操持权柄

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拜监察御史”中,解褐是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久视元年”中,“久视“是指武则天时年号。

年号始于汉武帝,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元和十年”均是如此。

C.“赠左御史大夫”中,“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家无丈夫”中,“丈夫”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泛指男子,今义专指女子的配偶,文中含义是后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季昶行事果断大胆。

夏官郎中侯味虚征讨契丹出兵不利并欺骗朝廷,朝廷让薛季昶前去调查,他毅然处决了侯味虚并上报朝廷。

B.薛季昶治吏恩威并施。

他用刑杖打死了贪婪暴虐的藁城尉吴泽,赢得威名,之后,他又广施恩惠信义,表彰好的官吏。

C.薛季昶富有远见卓识。

在参与诛杀张易之兄弟之后,他劝告主事者敬晖等人乘势铲除武三思,可惜敬晖没有采纳。

D.薛季昶深得武则天信任。

武则天曾委任他为雍州长史,魏、陕二州刺史,洛州长史等职,薛季昶死后,还下诏书表彰他“刚干义烈”。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及年长,母欲嫁之。

遂截发自誓,请在家终养。

(5分)

⑵及将之儋州,惧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

(5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①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武威遇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②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

①海畔:

湖边②太白:

即金星。

古时认为太白星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古人认为它的出现预示敌人的败亡。

8.两首诗都写了从军将士所处环境的极为恶劣,其恶劣各有什么不同?

请具体分析。

(5分)

9.两首诗的第四句都是写“军队”,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风赠》一诗中,借用典故,暗示贬谪时间之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怅惘心情的诗句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以“飞湍、砯崖”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乞丐与小女孩

年轻的乞丐又回到冰冷的墙角,痛苦地闭上双眼。

如果不是因为嗜赌如命,自己就不会输掉了一切,翠花也不会带着几个月的妞妞离他而去。

他是一个年轻的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

邋遢的外表无法掩饰他健壮的身体,裸露的双肩在阳光下散发着古铜色的光泽。

就凭这健硕的体魄,他才有了自己的地盘。

没有一个乞丐敢在这条街上乞讨。

每天,在两家商店结合部的一个角落里,年轻的乞丐懒散地坐靠在墙脚,不远处是他唯一的家当,一个半新不旧的小铁瓷盆。

不时有硬币落盆发出悦耳的金属撞击声。

但他似乎并不关心那只盆与里面的硬币,朦胧的目光穿过那条并不宽敞的街道,落在对面的花店门前。

花店里有一个梳马尾辫的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每天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门前飞来飞去。

每当这时,年轻的乞丐眼中便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终于有一天,小女孩也发现了他。

她问妈妈:

“他是谁?

”“是乞丐。

”妈妈说。

“什么是乞丐?

”小女孩又问。

年轻美丽的妈妈摸着她的头,想了想回答:

“乞丐就是肚子很饿,但没有钱吃饭,很可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