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7422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docx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docx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解析

岳麓版·2016年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为本册课文重点内容

四条基本线索:

屈辱史: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列强侵华史)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抗争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大战黄海;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探索史: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发展史:

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严重侵华罪行:

英法火烧圆明园p7八国洗劫北京p19、日军旅顺大屠杀p14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第1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

(1)时间:

1839年6月3日—25日(国际禁毒日:

6月26日 ),

(2)地点:

广州虎门。

(●★记:

P2虎门销烟图)

(3)人物:

林则徐(清朝道光皇帝时)。

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4)鸦片的危害:

P1-2

启示:

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历史意义: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1842年8月)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背景(原因):

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经济的危机;

③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借口:

保护通商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经过:

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②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③1842年8月,英舰侵入到南京江面,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3结果:

清政府战败。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4.战败原因:

政治腐败(主要原因),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5、.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6、鸦片战争中的抗英英雄:

关天培、陈化成,规模最大的抗英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

★7、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前不能称“反帝”),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

④中国历史进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5.4)

归纳提高:

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的最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三)、《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8月。

2、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主要内容:

①中国割让香港岛(注:

不是香港)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不是白银“两”);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南—北:

按顺序记---广厦福宁上;按省份记);④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助记法:

割香港岛、赔银元、开五口、议关税)

4、《南京条约》损害中国的主权有:

领土主权、关税主权、贸易主权。

5、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附件。

附件内容:

英国取得了。

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英法等为了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时间和发动者:

1856年,英法发动,俄美支持。

3、过程:

1856年英国炮轰广州,战争开始.第二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4、结果:

1858年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先后签定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5★影响: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6、两次鸦片战争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二)火烧了圆明园

1、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圆明园。

(●★圆明园残迹图)

2、影响:

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3、启示:

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

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同时警示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

(三)●★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俄国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其中《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北方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四)、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60年李秀成率太平军分别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慈溪击毙华尔,后来又多次击败由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三、(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1、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境出现危机。

2、1878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目的)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一任巡抚是刘锦棠。

----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认识:

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收复新疆的意义),功垂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4、“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

”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开发新疆的功绩。

他还是洋务派地方代表。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时间:

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蓄意挑起中日战争。

2、经过:

(1)黄海大战:

1894年9月,日本舰队与北洋舰队在黄海激战,北洋舰队损失惨重,同时也给敌军以重创。

(2)1895年威海卫大战,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3、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他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4、中日《马关条约》:

(1)时间: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去日本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

(2)内容:

①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②赔款:

白银2亿两;③开商埠: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助记:

沙重苏杭);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中④危害最大,最能体现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特点).

★(3)影响(危害):

条约签订后,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加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失败原因: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主要原因)。

B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等等。

C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6、启示: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奋起。

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立,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四、(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1901年)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发动原因:

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根本原因:

要进一步征服和控制中国。

3、时间:

1900年6月。

4、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

5、八国联军进犯北京途中的罪行:

烧杀抢掠。

归纳:

近代英法两次洗劫北京。

近代侵略过北京(北平)的有: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洗劫北京、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6、结果:

中国战败,英、美、俄、日、法、德等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时间和国家:

,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等11国

(2)★《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等税担保(钱);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进--禁);---这点最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宾—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馆).(助记:

【钱进宾馆出新丑】)

(3)★《辛丑条约》的影响:

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

2、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3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重大战役有:

①廊坊之战,②大沽口之战,③天津保卫战。

4、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没有统一指挥和严密组织;盲目排外。

5、评价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义和团的蒙昧迷信及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归纳小结:

1、侵略:

战争名称

时 间

不平等条约

影  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失去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反抗:

事件

代表人物

代表事件

 精神体现

鸦片战争

 林则徐 

关天培

 林则徐广东积极防御抵抗、关天培虎门之战壮烈牺牲

 ①为了国家民族利益不怕牺牲.

②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

③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精神.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洪秀全

李秀成

 领导太平天国将士抗击英法联军洋枪队

英、俄侵略西北

 左宗棠

 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

 黄海大战抗击日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中国人民的反抗的作用: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列强。

(或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企图)(意思相近即可)

3、具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______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_______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进行资本输出的特点;_____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同点: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相同点:

A割地、B赔款、C开放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相同点:

赔款

5、列强的侵华演变及特征。

(1)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主要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商品输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侵华。

6、近代列强侵华中国胜与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抵制先进的资本主义的进攻。

内因:

清政府的腐败,经济、武器装备落后,军官无能指挥不当

外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综合国力强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具有掠夺性

7、列强侵略中国,给我们的启示:

A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B坚持改革开放;C必须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就是力量;D我国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8、民族英雄:

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左宗棠、邓世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

一、(第5课)、洋务运动(性质:

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1、洋务运动的目的:

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运动的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

中央代表:

奕诉;   地方代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洋务运动的内容: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③筹建新式海军。

 

④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类别

口号

代表企业

地点

创办人

军事工业

“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1861最早)

安庆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上海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设备最先进)

福州

左宗棠

民用企业

“求富”

轮船招商局(最大)

上海

李鸿章

汉阳铁厂

武汉

张之洞

开平矿务局

 

归纳:

李鸿章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都是在上海)(有“局”字)

5、结果: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大战)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6、失败的原因:

A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B顽固派的阻挠。

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D不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7、★评价洋务运动(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开端)。

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助记:

五个动词。

8、“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理由:

它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二、(第6课)戊戌变法(目的: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1★公车上书: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2、戊戌变法:

   

(1)时间:

1898年6月到9月,  光绪帝

(2)内容:

(见课本P30)。

最能体现要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是:

“经济上……”。

受到顽固派和大部分官僚反对的措施是:

取消旗人特权。

(3)★性质: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4)★影响(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5)★启示: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6)康有为等人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7)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客观:

第一,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第二,维新派手中无实权,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第三,顽固派力量强大,维新派力量弱小。

主观(主要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8)其它考点:

陈宝箴支持;把希望寄托袁世凯。

归纳:

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三、(第7课)辛亥革命

●★

(一)、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确立了推翻清朝的斗争目标;

2、建立中国同盟会

(1)时间:

1905年。

(2)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孙中山为总理。

(4)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在机关刊物《民报》中,把这一纲领阐发为: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意义)。

(5)中国同盟会建立的作用:

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名 称

时 间

地 点

创建人

机关报

纲   领

性 质

兴中会

1894年

檀香山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1905年

日本东京

孙中山

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领导了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记:

孙中山像)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背景: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时间:

1911年10月10日,推翻了清朝。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

3、中华民国:

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当选首任总统。

宣告成立。

定都:

;用公历;中华民国纪元等;成立临时参议院(立法机关)。

(中华民国性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

计算:

民国xx年=公元xxxx年—1911年,公元xxxx年=民国xx年+1911年

4、★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意义):

(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注意:

是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的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辛亥革命最大贡献: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不足(局限):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悲惨遭遇。

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辛亥革命的结果: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在北京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

失败原因:

A主要原因: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B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C帝国主义的干涉、反动势力的破坏。

教训启示: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6、评价: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精神:

一往无前,愈挫俞勇,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四、(第8课)新文化运动

1、背景:

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

(助记,姓)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在学术上提倡兼容并包的方针。

3、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以《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

4、指导思想(口号和旗帜):

民主和科学

5、内容:

前期:

“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斗争指向:

孔孟之道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性质:

前期:

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

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新文化运动意义(评价):

前期: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后期: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8、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新在哪里:

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9、精神:

学习他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树立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小结:

1、四次探索的比较:

运动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原因

 清政府内外交困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重

 认清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

反对尊孔复古的逆流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进步的知识分子

主张、内容

 师以长技以自强

 变法维新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前期:

民主、科学

后期:

马克思主

领导人

李鸿章、曾国藩等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等

特点

学西方技术

学西方的制度

学西方的制度

学西方的思想文化

性质

地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准备了条件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

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

都是资产阶级领导。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

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

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

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时间

指导思想

领导阶级、主要任务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资产阶级、进行资本主义道路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一、(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1、直接原因(导火线):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时间:

1919年5月4日。

3、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这次运动的性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

.要求惩办卖国贼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4、经过:

(1)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

得到全国各地响应。

方式:

罢课游行,痛陈国耻,抵制日货。

(2)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主力:

学生-----工人。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运动的中心:

北京-----上海。

5、结果: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表现:

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注意认字);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五四爱国运动意义:

(1)性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国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3)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4)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5)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6)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作为开端的主要原因: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新”在哪里?

无产阶级领导<最重要意义是

(1)(6)>

7★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二、(第11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干部基础:

毛泽东等一批先进青年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共产党早期组织:

(1)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起着核心和领导作用。

(2)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长沙、武汉、济南、广州、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

3、★中共“一大”(中共成立的标志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地点:

1921年7月23日上海

(2)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注:

陈独秀没有参加)

(3)内容:

A通过了党的纲领,B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C党的组织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D中心任务是:

组织工会和领导工人运动。

E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4)★中共诞生的意义: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