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6429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讲义湘教版必修2

第20讲城市空间结构

考点一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城市

(1)含义: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

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因素

(1)区位的含义:

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含义

特点

实例

自然地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

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荒漠中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

经济地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如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的空间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邻近矿产资源地形成工矿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邻近铁路及铁路交会处形成铁路枢纽城市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某一城市与其他行政单元的空间关系

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

深圳、珠海的发展得益于其毗邻香港、澳门的优越地理区位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河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提示

 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反思归纳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2012·大纲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D.水路交通枢纽

答案 1.D 2.D

解析 本题组以区域人口密度图为载体,考查人口密度及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第1题,图中显示,该区域人口沿河分布于地势较为低平的地区,影响因素为河流与地形。

第2题,据图中信息及河流判断,该区域为四川盆地,甲城为成都、乙城为重庆,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与成都相比,水路交通便捷是其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优势所在。

3.(2013·四川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答案 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解析 结合图例、图示,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要从总量上多少、具体分布、城市级别三方面回答。

方法技巧

 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

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考点二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

2.城市功能分区

(1)功能区:

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3)中心商务区

①主要功能:

具有商务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

②特点

3.城市空间结构

(1)西方:

有A同心圆、B扇形和C多核心三种理论模式。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在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上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同时又因地制宜,自由布置。

提示

 城市功能分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一是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显的界线;二是在同一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他功能用地所占比重较小而已。

如商业区中也会有住宅、行政用地等,只是住宅、行政用地等相对商业用地所占比重较小。

反思归纳

 城市土地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

2.主要城市功能区的比较

功能区

形态

区位特征

位置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中心商务区:

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集聚成团状,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方法技巧

 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基本原则:

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

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

(3)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题组一 城市功能区判断和地域结构特点分析

(2015·四川文综)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

00时和10:

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1~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

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仔细读图可知甲地带0:

00时为休息时间人口密集,10:

00时为上班时间人口较少,应为住宅区,C项正确;而行政区、商务区、工业区人口集聚状况与住宅区相反,故A、B、D项错误。

第2题,该城市地域结构大致以中心商务区为圆心向四周成同心圆模式扩展,形态为团块状;而山地、丘陵、河谷地区城市往往呈条带式,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题组二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2015·天津文综)图甲、图乙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题。

3.结合图乙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商业区的分布状况;与15年前相比,现在工业区布局分散;从人口分布来分析,也不能判断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据图分析,路网密度中部、南部增大。

题组三 城市地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5.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从图例可以看出,从M-N的地价等级变化为六类~五类~四类~三类~四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符合图C的地价等级变化特点。

第5题,P区域地价等级为四类,虽然交通便利,也在市中心,但是受铁路的影响,噪音较大,地价比周边地区低。

读图技巧

 城市地租水平线的判读,关键抓住两点:

(1)地租由高值中心向四周降低,一定地段出现地租次高峰。

(2)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这两个基本影响因素。

距市中心的远近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有时需要根据信息确定市中心位置;交通通达度一般市中心最高,环线与干线交会处次之,城市外围较低。

反思归纳

 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2)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①市中心:

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

通达度差,地租较低。

③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

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1.基本图形

城市中地租随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变化而变化的图形表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多种形式,如上面所示。

(1)坐标图主要反映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一般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并非呈正相关,地租的起伏还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立体图形象地展示了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一般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

(3)地租分布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地租的变化,一般地租数值由内向外递减,但由于受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处多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在局部地区还会出现闭合,要结合图示信息从交通、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2.判读方法

(1)地租由高值中心向四周降低,一定地段出现地租次高峰。

(2)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这两个基本影响因素。

距市中心的远近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有时需要根据信息确定市中心位置;交通通达度一般市中心最高,环线与干线交会处次之,城市外围较低。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D.交通通达度更高

2.2010年,c处最可能是(  )

A.文化区B.商业区

C.住宅区D.工业区

思维过程

 三步读图

本题图为“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横坐标表示与城市中心距离,另一横(斜)坐标表示地租水平。

1.D 2.C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2示意地租变化。

据此回答3~4题。

3.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4.图2中曲线能反映图1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指向标、轻工业区和重化工业区的位置,可以判断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

第4题,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离城市中心区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图1中甲—乙一线依次经过铁路、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郊外铁路两侧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地租最低;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两侧地租较高,其中左边公路贯穿整个城市,交通通达度高,地租高。

考点三 中心地理论

1.概念

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2.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1)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

(2)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为六边形,且各级中心地的六边形大小也不相同。

(3)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

反思归纳

 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

1.城市等级与城市功能、数目、服务范围的关系

2.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如上海市

资源条件

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

人口条件

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位于人口稠密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服务范围相对较大

题组一 城市服务范围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

答案 B

解析 根据城市等级体系原理,可以推导出服务范围和经济发展水平、辐射范围有相关性,博物馆的服务范围最大,⑤是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有明显的服务边界,所以③是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为周围乡村提供服务应该靠近交通便利的地方,所以为⑥。

题组二 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功能

(2015·江苏地理)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

读图回答2~3题。

2.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

3.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答案 2.D 3.A

解析 第2题,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该城市临河而建,水运便利,水源充足;同时图中有桥梁经过,说明陆路交通也比较便利,故水陆交通便利,D项正确。

第3题,从材料可知该城市为北宋都城,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故以行政职能为主,A项正确。

答题模板

 城市区位选择分析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

××位置优越;××气候优越(恶劣);××水热适中(不足);××地形平坦(崎岖);河流为××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资源丰富(缺乏)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交通、政策、宗教

××经济发达,有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经济欠发达,不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优惠政策的促进;××宗教圣城

练出高分

模拟题组

1.下图所示各区最适宜居住的是(  )

答案 C

解析 C图显示盛行风为西南风,图中工业区位于偏东方位、居住区位于西部,同时二者之间还有绿化带隔开。

这样居住区不会受到工业区的大气污染,大气环境较好,最适宜居住。

2.读“新商业空间区位类型示意图”,如果规划建设一个大型的仓储商场,则该商场适宜建在(  )

A.郊区新城B.城市边缘区

C.城乡结合部D.城市核心区

答案 C

解析 图中城乡结合部连接市中心和郊区新城,具有市场优势,同时此处地价要低于市中心,具有成本优势,故适宜建设大型仓储式商场。

下图为“世界某特大城市20世纪下半叶工厂数量及分布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回答3~4题。

3.若城市布局合理,由上图可判断,符合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应如下图中的(  )

4.由该城市工厂的变化得出(  )

A.工厂的布局变化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反映

B.工厂的布局变化是该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C.工厂的数量变化导致了该城市逆城市化现象

D.工厂的数量及分布变化减轻了城市的环境压力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图中工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方位,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工厂一般不宜布局在城市上风地带,依此分析,若该城市工厂布局合理,则主导风向可能为东南风和西北风,故C正确。

第4题,该城市中心区工厂不断向城市郊区转移,可能是城市中心区地租上涨、环境要求更高导致的,最终使中心区发展为商业中心,工厂转移到郊区,这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反映。

图Ⅰ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Ⅱ是“该城市某地铁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

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Ⅰ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6.据图Ⅱ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

C.工业区D.文化区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区域。

图中甲地有多条地铁线相交,在四地中交通条件最好,故可能是中心商务区。

第6题,从该地铁站6时~21时进出站人数可看出,6时~9时为刷卡进站高峰,说明该时间段有大量人员离开此地,在18时~21时为刷卡出站高峰,说明有大量人员进入该地,与住宅区情况一致。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递减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B.二环路

C.三环路D.环城路

8.近年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

9.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市场萎缩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答案 7.C 8.B 9.D

解析 第7题,根据图示及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可知,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

第8题,由于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工厂纷纷外迁。

第9题,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近年来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一方面由于二、三环路地租较低,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心市场的萎缩;更重要的是二、三环路交通便利,能够为商业活动带来大量消费人群,满足其市场需求。

10.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及近年该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区域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合适的选址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城市近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断该城市发展的人口优势,并预测30年后该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 

(1)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文化区

(2)d 靠近文化区,环境优美;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污染小

(3)乙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接近铁矿资源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4)该地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小,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

30年后该城市处于老龄化阶段,劳动力出现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较重,社会储蓄和消费行为改变,社会需求不旺,影响该城市的经济增长等。

解析 

(1)此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对各功能区的特点、分布了熟于心,方可迎刃有余。

从图1“某城市规划简图”中可知,①位于城市内部,所占据的面积最大,为住宅区,②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为商业区,③位于城市边缘,铁路沿线,为工业区,④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上游,该地常年吹东北风,故又位于城市的上风向,靠近丘陵环境优美的地方,为文化区。

(2)此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分析,需从图中充分提取信息。

从图1中可以看出a位于城镇北部边缘,靠近铁路,噪声较大。

b位于城市左侧郊区,盛行风的下风向,且占用农田。

c位于城市南侧近郊,有公路经过,但要占用农田。

d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的上游,污染小,有公路经过,靠近文化区,且接近丘陵地区,环境优美。

(3)钢铁工业基地应设在乙处,因为乙处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下游,对城区污染小,又因为水源充足,接近铁矿产区,并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

(4)从图2中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可知,该城市目前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小,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30年后该城市将处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阶段,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较重等问题,并会影响该城市的经济增长。

高考题组

(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12.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11.D 12.B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1982~2000年,甲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下降,乙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上升,故A项错误;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都在上升,故B项错误;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密度不论在哪个地段都大于乙城市,且甲城市的占地面积远大于乙城市,说明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大,故C项错误;比较甲、乙两个城市,不论人口还是占地面积,甲城市都远远大于乙城市,说明甲城市的等级高于乙城市,故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小,故D项正确。

第12题,根据图中2000年甲、乙两城市的商务楼相对高度可知,甲城市的M处不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M处不是中心商务区,故①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