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4582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docx

《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docx

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

 

前言

化工材料学一直是人类努力探求的领域,化工材料侧重的是用化工方式制药的一门科学,是化工材料药物开发、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化工行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化工材料学下关联化学、材料工程学等多门学科.该学科为药物生产、分析检验、质量检测服务。

化工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随着国家对化工材料产业的战略部署,化工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抓住国家《石化产业振兴计划》和医疗卫生体质改革等政策出台的契机,加大扶持,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工业基础条件和优化投资环境,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化工材料产业体系。

进一步推动化工材料产业发展,扩大经济总量,产业升级,优化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泾河工业园区充分释放化工材料业的强大优势,把化工材料产业作为一个主攻方向,打造更加优越的投资软环境,促进投资环境的提升,提高园区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工业园区是发展经济的温床,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有效平台,是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

因此,加快推进化工医药产业示范园建设,对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大力提升和快速发展我市化工医药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创建泾河工业园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的条件分析

一、泾河工业园区概况

(一)区域位置

西安泾河工业园位于高陵县泾、渭河两岸,是西安工业产业发展的承载地和泾渭分明自然景观所在地,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工业布局的核心区。

远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已开发6平方公里。

近年来,在省市委,省政府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泾河工业园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高陵县经济发展的中心。

辖区拥有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截至目前,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近35亿元,南区已全部达到了“七通一平”,北区2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成。

近年来新建市政道路近40条,总里程近200公里。

区内基本配套设施已建成投入使用,三产服务业已初具规模,园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配套完善。

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的备前、西安火车北客站的建成使用、渭河特大桥的贯通,以及陕重汽公司、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西化搬迁改造项目、中钢西安重机公司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成,逐步成为集生产研发、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二)自然条件

西安泾河工业园地处关中平原,位于泾、渭河两岸。

境内地势平坦,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7-414米。

泾、渭二水自西向东流经县境南部,于马家湾乡泾渭堡村东北交汇,将全境切割为泾渭河北、渭河南和泾渭夹角3个自然区。

土壤组成物质为次生黄土,地下水位高。

泾河工业园所在的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无霜期平均为219-233天。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1.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6.3℃-27℃;年平均气温13.6℃。

极端最高气温45.2℃(1934年),极端最低气温-20.6℃(1995年1月11日)。

年降水量平均为507.7毫米-719.8毫米。

年降水日数96.6天,一年有三个降雨高峰时段,分别是9-10份的秋季,7-8月的夏季以及4-5月的春季,尤以秋雨连绵为显著特点。

年平均湿度为69.6%。

年平均降雪日为13.8天(由于气候暖化,近年降雪较为罕见)。

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受地形地势影响,年平均风速2.0米/秒,明显低于北方大多数地区。

无霜期207天。

天空云量较大,年日照时数明显低于北方地区。

(三)投资环境

1、交通条件

泾河工业园位于高陵县泾、渭河两岸,距西安市行政中心7公里,距西安钟楼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13公里,距国际港务区仅一河之隔。

西铜、西禹高速紧邻两翼,210国道和西延铁路纵贯南北,泾渭二水交汇东流,10分钟即可进入全国铁路、航空及高速公路交通网。

315、318、316、319四条公交线路可直达市内。

2、人文条件

泾河工业园位于高陵县城的西南部,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养育了高陵人民崇文尚礼、勤朴厚重和献身社会的传统美德。

驰骋疆场,战功卓著;学有专长,著书立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醒事济民,献身社会;钻研科技,富国利民的人物世代不断。

面积虽然小,但地平土肥、物华天宝,水利化程度高,机械化实力强,古有“黄壤陆海”之称,今誉为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

3、科技条件

泾河工业园区通过促以“撬动科技资源、促进开放共享,服务企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激活科技条件资源,面向企业、社会提供研发实验服务,推动园区经济建设。

辖区内有多家自主研发生产的企业,吸纳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从业人员。

(四)经济基础

近年来,园区的经济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财税收入、固定资产、工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

随着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园区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9.26亿元,同比增长31.2%,完成全口径财税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7.5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2.5万元,年度进出口总额2200万美元,仅2011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00万美元。

园区经济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城市建设、市容管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各项事业都去的了长足的进展,辖区人居环境更加和谐安定。

在新的一轮开发发展的大潮中,西安泾河工业园深入推荐“五个提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重点发展支柱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一个集知识经济、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新城区。

二、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创建条件分析

(一)泾河工业园区现有基础

截至目前,泾河工业园累计引进项目274个,合同投资额280多亿元,其中投资亿元的项目80个,过千万项目45个,其中100余家企业已建成投产。

就业人数达18000余人。

已形成了以陕重汽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中化近代为代表的化工材料产业、以西部钛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中兴林产为代表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长庆为代表的总部经济集群等五大支柱产业。

以园区劳动保障所为骨架成立了西安泾河工业园人才服务中心,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人才引进、人事托管、人才招聘、就业登记、人才交流、人才培训、社会保险办理等方面的服务;积极建设完善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已与西安市科技局联合创办了生产力促进中心。

大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在资本聚集和资本市场培育方面已有多家银行在园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办事网络。

设立了园区低保中心、劳动保障中心、园区企业协会、园区工会等组织,大力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二)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经济地理优势,西安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地区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安是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和中国多媒体信息网络在西部五省最多的网络枢纽,是西北五省和公用计算机网络连接的必由之路;西安具有产业聚集度高、教育资源丰厚、科研基础强大、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金融产业发展良好等优势。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的经济版图在不断扩大。

先是中部的内蒙进入西北,接着青藏铁路把西藏与西北紧紧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包括陕、蒙、甘、宁、新、青、藏七省区的大西北。

大西北约占整个西部国土面积的80%,是我国唯一称得上大地博物馆的大区域,其发展决定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

贯穿大西北有三条重要交通干线:

一是包(头)北(海)通道,形成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二是陇海兰新线,即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三十陇海青藏铁路,是未来亚洲大陆桥的主干。

他们构成了一个面向东中部、立足大西北的“大”字形经济骨架,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处在龙头地位。

其中欧亚大陆桥是贯穿我国东、中、西部的一条重要经济带,西安处在我国大地原点附近,以关中为依托的西安市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其辐射带动范围超出了西北。

在此情况下,建设化工材料园,既符合西部大开发的需求,又可以为区域内整体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泾河工业园交通便捷,运力发达,距西安市行政中心7公里,距西安钟楼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13公里,距国际港务区仅一河之隔。

西铜、西禹高速紧邻两翼,210国道和西延铁路纵贯南北,泾渭二水交汇东流,10分钟即可进入全国铁路、航空及高速公路交通网。

315、318、316、319四条公交线路可直达市内,为出行提供了便利。

园区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行,能源供应便捷,环保成本低廉。

泾、渭二水交汇东流,水源供应充足。

2、基础配套设施

泾河工业园区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市政道路总里程近200公里,实现了道路网格化水电气基础设施已经到位。

电信、联通、移动、广电、网通、电视等各类通讯设施已全面覆盖园区;泾渭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行。

绿化‘广场’垃圾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成投入使用。

建成了三级甲等医院长庆职工医院一座,与陕汽医院、泾渭镇卫生院等构建成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

较大经发高级中学、高新泾河学校、长庆中心学校、长庆第二中心学校、泾渭学校等中小学一应俱全。

电信、邮政、银行、工商、税务、环保、公安、法院、城建均设立了办事机构,大型酒店、超市、市场等三产服务已初具规模,园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配套完善。

园区劳动保障所成立了西安泾河工业园人才服务中心。

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体系,设立了园区低保中心,劳动保障中心,园区企业协会,园区工会等组织。

为园区企业和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工业基础优势

泾河工业园从1996年成立至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具备了一批规模企业、出口创汇型企业和化工新材料产业装备生产的企业。

有完整产业体系,集研发、生产、制造、物流、检测、服务及内外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为园区内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在原料采购、配件、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年递增。

(三)制约因素

1、企业布局不合理

泾河工业园内已聚集了多家骨干企业,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

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和心得企业入驻园区,原有的厂房和分散式企业集群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园区特色不突出,产业分布散,集聚度小,项目带动不强,功能定位不清晰,产业导向不明显,产业之间关联度小,各园区多个产业并存,没有一个专属产业园区。

2、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园区设施不完善,没有适度超前建设的公用服务设施。

园区资源虽有少量开发,但没有形成规模,也很难产生规模效益。

园区规模“小”,几乎都是“园中园”,没有专业的化工医药园区,形成了大项目“进不来”,小项目“落不下”的尴尬局面。

工业结构急需进一步优化,充分利用园区资源优势。

(四)问题及分析

1、体制机制对资源整合利用的制约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泾河工业园化工材料产业园具备了发展化工材料装备生产所要求的资源高度聚集的基本特征,但这是国家计划经济下的制度安排的结果,缺少市场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机制。

在体制与机制方面与市场化、国际化的要求尚有较大距离。

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应变能力较弱等问题。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泾河工业园化工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缺少系统的化工新材料产业政策

化工材料产业在投资与产业布局上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管理办法,陕西省内重要的装备制造企业均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政策倾斜影响,发展比较缓慢。

3、面临着全面的国际国内挑战

主要是国际化工材料产业巨头在技术和资源上强有力垄断,泾河工业园化工材料产业园在整体研发方面较为被动,行业门槛极高;在国内也面临其他有竞争力的城市、区域(周边城市)投资与产业方面竞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建设泾河工业园化工材料产业基地及基地内项目,以国际化视野配置产业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