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705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docx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docx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nian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活动时间

2014年1月10日

活动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化学教师

主持人

马良

记录人

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

理论学习、钻研与借鉴,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运用自己的眼光来筛选。

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大面积研究我校学生化学素质,了解其特长与发展方向,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报告、个案分析、实验探索等研究方法。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认真探索、总结。

建立各自研究课型的教学模式,运用方案设计、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结题报告、活动记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交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兄弟学校的经验,拓宽课题研究的视野,与其他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学校和班级进行对比实验。

 

活动效果:

活动效果较好。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整合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

马良

参加对象

全体化学教师

时间

2014年3月11日

活动内容

学习相关理论

地点

小会议室

 

活动

 

过程

 

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有效整合。

在学中做,研中做,反思中做。

研究中我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即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学生能力提高相结合。

1.进行备课改革尝试,探索学科渗透性原则。

学生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活动中度过的,以各学科课堂教育教学为主阵地是课改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我们首先在教师备课上进行了渗透性原则的尝试:

即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利用信息媒体优化探究式学习的环境。

围绕课堂教学任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情:

学生原有和通过预习可能生成的信息资源。

备课前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占有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知识拓展以支撑。

设计“教师”和“学生”两条线索的各环节课堂教学活动内容中:

A.教师在每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至少有5分钟,给予学生信息素养方法的指导,知识的拓展以时间保证。

B.教师是学生获取信息素养的表率。

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机地引进新的理念、新信息、新知识等,引领学生向课外延伸。

C.注重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

每周认真做好一至两篇教学后记,为总结教科研工作做好第一手资料积累工作。

据此目标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一课三研讨活动。

如九年级物理教师上了《欧姆定律》,都充分体现了师生信息资源的运用和教师适时的信息素养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评课中我们注重了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向合作学习活动中的研究。

教师在学生信息处理过程中是如何加以指导,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收获的。

活动

效果

我们通过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学生信息素养的生成,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以课堂教学目标为驱动源,指导学生收集、处理相关信息,课堂是他们信息汇聚、加工处理、产生新信息的最佳场所。

它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更好完成,有利于学生解决学什么-怎么学-是否学会——自学能力的逐步生成。

目前我们已将以上三点作为教学常规,在化学学科加以落实和推广。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

马良

参加对象

全体化学教师

时间

2014年4月15日

活动内容

学习相关理论

地点

小会议室

 

 

 

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

第一、留心观察生活,善于收集信息。

初中化学中的许多概念与规律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联系教学实际,经常设计一些信息不全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从生活中收集信息,能使他们养成自觉收集信息的习惯。

第二、设计开放练习,合理选择信息丰富学生自己的信息量。

第三、解决实际问题,正确处理信息。

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能使学生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四、开展实践活动,综合运用信息。

获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

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出新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

物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第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环境资源。

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视野开阔,思路广博。

我校目前已建成校园网,真正达到了班班通,实现了智慧资源与信息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协同发展,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信息技术提供环境资源,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的了解。

活动

效果

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环境资源。

我校在校园网站的建设中,把学科资源网站的建设放到了首位。

化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活动内容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

负责人

马良

时间

2014年5月12日

参与者

全体化学教师

地点

小会议室

 

一、听课。

今天上午第一、二节课听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两节课,两位老师都作了精心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较好体现新课程理念。

二、听课教师说课。

下午第三节参加理化组讨论,首先由上课老师进行说课,说教材、教法、学法、反思等等。

三、全体教师评课。

接下来由老师围绕这节课谈看法、建议,场面热烈,经常出现观点碰撞、讨论,氛围浓厚,实效性强,使校本教研成为老师成长的平台。

这是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出现的新亮点。

本学期,我校周三校本教研改变过去松散、零碎,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脱节的做法,更新方式,精心组织,围绕主题,任务到人,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有主旨:

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发展教师专业水平;

有主题:

物理化学——探究式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参与面广:

每一位老师都参加,直接承当任务占到90%;

形式多样:

理论学习,骨干教师介绍有关信息技术在当前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经验丰富的教师侧重经验介绍,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课堂教学,根据确定的主题,由骨干教师执教示范课,青年教师执教研讨课;教学研讨,周三第五节教研时间,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研讨,问题研究和课例紧密结合,言之有物,研之有效。

活动内容

探究教学的原则

负责人

马良

时间

2014年6月11日

参与者

全体化学教师

地点

小会议室

差异性原则

探究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该受到关爱。

首先允许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保证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依此因材施教。

另外,教师还应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探究氛围,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想法,不强求一致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多元化评价。

有效性原则

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它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

为提高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教学内容的优化,有效地突出重点并且突破难点,教师在明确教学目的和掌握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应使其传授的知识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他们跳起来能将“苹果”摘到。

其二,教学语言的优化,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教师对课堂语言的优化。

适时性原则

探究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和引导。

教师重点指导探究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充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出现因教师介入过早,使学生失去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有时则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

 

活动主题

学案的编写与内容

主题发言人

马良

活动时间

2014年9月20日

活动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

活动过程:

讨论学案的编写格式与内容:

1、介绍学案在新课改与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1)是学生了解课堂流程和课堂重点以及课堂目标的工具

(2)是教师使学生了解教师课堂架构的好帮手

2、讨论在已有的高考调研的基础上让学案如何高效:

(1)A、B、C层使用同一学案,但在学案编排上的侧重点不同:

A基础、B基础和提高、C基础和能力培养

(2)学案的主要内容:

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需要预习掌握的内容以及需要学生讨论研究的内容,达标小测试,作业。

(其中教师对于高考调研的使用一并计入学案)

(3)教师应对学案的使用以及高考调研的使用对学生加以指导

3、对学案的内容应在每次教研活动时统一编写,并安排教师制作和打印。

4、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案的使用规划。

活动要求各位教师:

1、要学会编写高效学案。

2、善于设计教学,设计学生的研究型作业以及研究型课堂活动。

 

活动主题

学案的编写与内容

主题发言人

马良

活动时间

2014年9月20日

活动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

活动总结:

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均积极地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在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各位教师准备充分,谈的实际,气氛很好,都能慎重对待这次活动。

参与研究的教师都感觉收获颇丰,一致认为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而现实的途径。

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1、在主题教研的过程中,我组教师主动学习、思考,调动了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激活了教师内在的研究潜能,提高教师的教研意识、科研能力。

通过教研主题,将所有教师团结在一起,促进全组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有了主题教研活动,教师要承担的任务和研究的方向就非常明确,就会督促自己学习、查找资料和阅读书报,教师之间就会相互借鉴、交流,教师就自然地走向了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3、主题教研针它针对的是教师在平常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疑难,容易引发教师探索,能启发大家思考,激发集体智慧;缩小了以往教研活动弄虚作假的空间,消除了表演、做秀的现象。

4、由于主题教研将全学科教师联合起来,便于教师之间合作、探究,容易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学术氛围,骨干教师的作用能得到发挥。

5、主题教研活动有明确的主题,避免了教研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本组的教研活动逐渐向科学有序方向发展,使校本研究形成系列化,有利于优化教学工作,打破了以前教研的单一形式,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6、以后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更为精心的策划,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都有相应的参与点。

二是组织要更加精细化,使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自己在各个阶段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总之,此次主题教研活动非常成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运用,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活动时间

2014年10月17日

活动地点

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化学教师

主持人

马良

记录人

 

一、研究本月教学工作:

1.教学重点:

化学研究的范围

两个变化、两个性质

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方法;药品的加热方法;仪器的连接方法。

2.教学难点:

a、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b、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C、变化与性质的区别

d、液体药品和固体药品的取用和加热

e、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

3.教学易混点

(1)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2)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的加热和取用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用

二、教案审签

各位教师能按时提前已备好课(3课时)

通过本次活动,统一了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易混点,解决了各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统一了教学进度。

 

活动内容

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观察方法及能力培养

负责人

马良

时间

2014年11月20日

参与者

全体化学教师

地点

小会议室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化学实验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既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又有着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独特作用,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在长期以来的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异化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它的探究功能,失去了在科学方法的养成和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和点缀,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恢复实验在探究问题、形成知识、培养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方面的作用,提倡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

在这其中,不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或从抽象的思维到能动的实践,观察都是首要步骤,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中,90%以上是通过观察获得的。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物质及其变化又是复杂多样的,这要求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很好地观察所学对象,获得全面和正确的感性认识,进而才能通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形成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有密切关系,相辅相成,如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理论,而且观察越仔细,就越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也能更多的思考和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表现得也更充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课堂及课本的探究实验以外,教师还应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启发引导学生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喜爱、观察和乐于发现,努力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如结合硬水软化的教学,引导学生课外观察水壶、热水瓶中的水垢,设法清除它们等,这样日积月累,有计划地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必然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有敏锐洞察自然的能力。

 

活动

效果

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