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614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ocx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ocx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问题研究

  摘 要:

在公共管理服务构建的各种要件中,公共管理人才资源开发是影响公共管理服务构建的关键因素。

公共管理人才资源是国家公共管理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政治水平、业务素质、知识结构、道德水准关系到公共管理的效率。

加强对公共管理人才资源进行开发,是公共管理机构为社会提供各种优质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因为用人机制欠完善,我国目前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状况还不容乐观,特别在公共管理人才资源学历、知识结构、应变能力、科学合理化配置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公共管理服务的构建。

本文深入分析其原因,从加强教育培训、人才考核制度、加强锻炼等方面,提出了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公共管理;素质培养;培训

  我国加入WTO,促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得到增强。

但入世同时也对我国政府提出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公共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面临的挑战最为直接和突出。

主要是因为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素质低下,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够满足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因此,加大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已迫在眉睫。

  一、我国公共管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经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熏陶的社会主义国家,现行的政府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文化残余色彩,很多公共管理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参与和竞争进一步加强,对政府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面对风云变换的世界经济浪潮,对政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专业人才,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这表明了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决心。

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专业人才。

因为高素质的公共管专业人才本身的特征和公民本位的公共管理理念,决定了它能够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能较好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能确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把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

SARS危机告诉我们:

只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把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摆在一个“配角”和“次要”的地位是行不通的。

所以,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与贯彻,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专业人才才能得以实现。

  政府自身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果不积极推进公共管理改革,不仅政府难以适应民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事务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还带来一系列严重果。

比如,在公共管理、公共事务的范围日益扩大的社会条件下,政府不可能无限地扩大机构、人员,增加财政开支,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

可见要使政府的能力和的作用相符合,使政府在保持适度规模和有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供各种公共理和公共服务,就必须大力推进公共管理改革。

再比如,在政府管理中,要改变统的管理方式,如过度控制、层层审批、缺乏透明度和程序以及由此导致的种种权力滥用、官员腐败等现象,几乎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重大难题,尽管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多复杂的原因,但与没有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是有一定联系的。

从这意义上说,培养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是政府自身管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

  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从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直至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正在中华大地上发育、生长并不断完善。

与之相伴随,中国也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的公共管理管理手段渐趋多样化,政府本身的结构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

市场经济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社会的变革不断地提供着最基本的动力。

作为前提、条件和基础,市场经济对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基本职能就是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管理好公共事务,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包揽一切的状况。

这样,在我国就需要公共管理进行改革。

因此,公共管理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公共管理的改革中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作为支撑,否则,公共管理的改革只能是无源之水。

必须要对市场经济体制有较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的为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这样,才能使政府从繁杂的公共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不断适应新的条件和环境,从而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公共管理改革。

  二、公共管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应该从期望为社会做出贡献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角度去理解自己的职业,而不是仅仅基于工资收益和公职保障的基础上去理解。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树立为民服务、乐于奉献的意识。

  其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关注宪法法律、社会价值观、社会道德、职业伦理以及公民利益等。

要求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在处于多元价值冲突的时候,能够也应该服务于公民和公共利益。

主张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不应单独做出决策,而是借助于对话、协调、公民授权和公民参与的过程来解决问题。

因此,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要符合这一新要求,必须在现实工作中强化以下具体的服务意识

  强化民本意识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开展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与立足点,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标准,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在履行公务时,必须强化民本意识,坚持群众路线,要将自己的公务行为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群众的利益取向高度统一起来。

这意味着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把公民的需要和价值放在决策和行动的首要位置上”。

只有这样,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强化法律意识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依法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普遍较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渎职失职等,已成为我国依法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严重问题。

并且许多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不能准确把握公共管理的客观规律,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有效做好公共管理工作,从而造成了越权管理及管理缺位等后果。

必须强化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法律意识,努力提高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依法管理的水平,真正做到公正执法,才能使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强化责任意识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要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公道正派、不以权谋私,这既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义务也是其责任。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未履行其职责的话,除了要承担违法违纪的责任外,还应当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承担违反伦理的道德责任。

但现阶段,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对上不对下、对官不对民负责的消极现象仍然存在。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错位、失衡,不少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争权于朝、争利于市、争权推责、滥用权力,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制化。

因此,必须强化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责任意识,努力改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努力做到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中,坚持法律、坚持道德、坚持正义。

只有这样,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才能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不紧要具备上面三种意识,而且还必须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思想政治素质。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不同于普通职业的工作人员,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因其特殊的工作而相应的有特殊要求。

在机关工作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直接参与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制定或执行,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权力,这就要求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路线,并把这些落实到现实工作中去。

在活动中要敢为人先,争做创建活动的“标兵”。

  职业道德素质。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工作性质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更加苛刻,作为一名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要时刻把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好人民的勤务员。

工作中要做到敬业务实、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公正无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科学文化素质。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工作看似单一工作的简单重复,其实不然。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等大环境的逐渐变化,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工作内容也在与时俱进。

要想在当前的情况下把工作做得更好,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法律、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几乎每个部门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都应该掌握。

  心理素质。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工作必不可少的要与外界的人和事打交道,是否能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心理素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总的来说,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要用一种正常的心态来对待工作。

也就是说,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都应该保持不卑不亢;不管多么着急的事情,都应该沉下心来冷静处理;不管生活中发生了多么不愉快的事情,都不应该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不管遇到了多么困难的事情,都不应该退缩。

只有这样,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繁杂的工作中去。

  业务素质。

各个岗位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

有些基本的业务素质是每个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如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行政管理相关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相关知识以及英语、计算机、电子政务等知识。

还有其他涉及各行业、各部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行业法律法规、机关业务相关常识等则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逐一掌握到位。

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基础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当前我国公共管专业人才素质现状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是长期受党和人民教育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经过严格考试考核、认真挑选而被录用或转化而来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

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是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的主流和共性。

在我国,不仅现有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数量较大,而且每年的上百万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军队转业干部,构成了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最基本的后备队伍。

如此丰富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储量,在世界各国也都是少有的。

然而,从发展的眼光看,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也潜藏着危机。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的学历、知识、专业技能素质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素质的基本方面,应与其他素质交互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功能。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国家总体教育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段长时间内,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的学历层次总体偏低。

根据最近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共万人,其中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万人,占总数的%,具有本科学历的万人,占总数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万人,占总数的%,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298万人,占总数的%。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明显偏低,严重影响了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的整体素质。

  受财政状况和人口总量的制约,我国政府作为基础性人才资本的投资主体,存在着明显的投资不足,人才资源总量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出现供给型人才资源短缺现象。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尚未完全普及,高等教育发展处于结构调整阶段,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数量短缺、质量偏低。

人才资源总量的不足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将是一种常态。

另一方面,国家主导型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资源供给机制,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专业、知识结构等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结构性人才短缺现象。

现有政府部门中的“三低一少”(文化程度低、技术等级低、管理水平低、专业人才少)就是具体表现。

  我国目前公共管理人才素质培养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诸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

需要深入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做到有的放矢,不断开创我国公共管理人才素质培养的新局面。

  论资排辈的用人观念制约着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开发

  陈旧落后观念对我国公共管理人才资源开发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用人上的论资排辈。

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锐地指出:

“论资排辈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力”。

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或单位,片面强调工作年限和任职长短,以资历取人而忽视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

资历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工作经验的积累程度,但资历绝不等于能力。

古人云:

“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

人才的开发有很强的时效性,论资排辈埋没了大批人才,造成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表现为为官上的“唯官为荣”“进尊退卑”。

有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旦为官,就只能上不能下,虽不称职,却不让贤,使能胜任其职的公共管理人才资源无用武之地,造成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一些人才甚至受到来自各方排挤、压制,导致人才流失。

这种思想还表现在选人用人上的求全责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才也是优缺点并存,不可能是全才。

而一些公共管理领导在选人用人上不是辩证地看待人才,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质与非本质,只要看到缺点,就认为此人不可用,导致公共管理人才资源不能用其所长而被埋没。

  只注重使用而忽视培养的用人方式阻碍着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开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内容的不断变化,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

而许多管理部门,只注重对人才的使用,让其始终处于热运行之中,而不给其补充能量,不给知识和发展提高的机会,这些都严重打击了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工作积极性。

尽管我国也制定了公务员的培训规划,但并没有真正纳入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使计划难以落实。

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把公共管理人才资源培训当作开发战略任务;二是投入不足,没有把培训当作“最合算的投资”,来加大财政投入;三是措施不力,重使用、轻培训,使一些公共管理人才资源安于现状,缺乏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紧迫感。

  公共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缺失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现状问题的存在,固然与传统观念的影响、法制规定的粗疏、政府改革的缓慢不无关系,但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管理制度中存在着许多影响提高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环节和因素,也是必须看到的事实。

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选拔任用上,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目前,虽然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竞争机制己初步建立,但仍未能调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究其原因传统的用人标准仍在扮演重要的角色,具体表现在:

首先,重资历,论资排辈现象依然存在。

其次,重学历,一大批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学历很高、能力平平的人混入国家干部队伍。

再次,重关系,领导的意志决定一切,选拔任用中存在个人感情因素,使公开选拔、竞争择优流于形式。

  第二,在考核制度上缺乏客观量化的考核标准、科学的考核方法和专业化的考核人员,考核结果还不能做到既起激励作用,又能有力地约束低效率的行为。

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考核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参加考核的人员思想意识模糊,考核主体责任不清,失职失误无法追究;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考核标准笼统、不明确,科学化、实践化程度低,评价缺乏客观性;偏重定性考核,忽视定量考核,考核方法简单化不科学;考核结果等次少,考核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考核程序中民主流于形式,损害了考核的严肃性、公平性和科学性。

  第三,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训无法满足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个性化的需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训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还没有有关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的配套法规,没有制定有关培训的经费保障,施教机构资格认证、培训质量评估以及如何实施初任、任职、更新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的具体办法和规定。

这些都导致了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在很多方面无法可依。

二是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管理国际化,高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都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管理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强化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训,提高公共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素质。

而许多公共管理部门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对受训人员来讲,由于宣传教育不够,约束措施不力,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人感到培训作用不大,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

三是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的内容陈旧、方式和方法僵化。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训学习科目的选择余地比较小,培训重点不突出,培训的知识老化,缺乏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知识培训缺乏前瞻性。

我国各地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训仍大多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式,而不是根据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职位和学历,采取诸如“启发式”、“研讨式”、“角色模拟”、“管理游戏”、“拓展训练”等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同时很少采用电化教学等先进手段。

  四、解决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问题的对策

  作为党政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管理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和前提。

不断加强公共管理人才素质的培养,构建一个人民满意、信任、拥护的公共管理机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把好入口关,完善考录制度

  公开招考公共管理专业人才是为我国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同时也是提高公共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但要全面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实现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录用考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扩大考试录用范围。

不仅城市户籍的人员可以参加,符合条件的农村户籍人员也可以参加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报考,这样才能体现平等竞争的精神。

不仅实行“初级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招考,也要实行“中级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即副处级至副厅级的招考,以避免政府机关中“论资排辈”的状况,使能者上,庸者下。

二是科学设立笔试内容。

目前,中国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笔试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比较突出,今后应减少或取消主要依靠记忆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强化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分析综合能力测试。

三是进一步完善面试方法。

由于面试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大,容易影响面试的客观公正性。

所以,为体现“为用而考、考用结合”的原则,公正、客观地搞好面试工作,必须严格选聘、合理配置面试考官,尽快建立一支稳定、公正、高效的面试考官队伍。

对面试命题应坚持可考性、可评性原则,防止试题的主观随意性。

四是除了笔试、面试以外,还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考评。

五是建立完善考录工作的监督制度。

把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职务空缺和所需的资格条件向社会公开,使符合条件的自愿担任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机会均等,任职取舍唯一取决于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从而克服任人唯亲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为杜绝考录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考试监督委员会,由人事、纪检、司法部门的人员组成,负责考录工作的检察和监督。

建立健全各项考录规章制度,加强对考录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依法惩处考录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

  完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考核制度

  1、要制定科学、有效、易行、具体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考核标准。

以经济、效率、效益为标准,建立具有可比性和可测量性的成本核算和绩效指标体系,量化考核标准,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实绩进行比较准确的评估。

为此,首先,按照不同的工作和业务进行分类考核有利于考核的科学性。

考核时,要体现职位性质和业务要求,不同级别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在德、能、勤、绩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将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考核与不同岗位责任制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那么就能使考核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其次,按照考核目的分类考核,如年度考核应重点考核实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干部提拔前的考核则应在一贯表现基础上考核其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否适应新职位的要求,这样才能增强考核的有效性。

再次,考核标准要定量化,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分配合适的分值,把无形的工作项目有形化、抽象的考核要求具体化、考核的评比标准数量化,使考核变成一种度量衡,变成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心目中的天平。

  2、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考核方法应多样化。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考核坚持平时考核、半年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考核的重点是本职工作进展情况、出勤情况、纪实情况等,采取不定期汇报、查看、评比等方式,将结果记录在册,作为全面量化考核的依据。

半年考核的重点是督查、检查、个人对照,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

年度考核按照职位职责要求,重点是对全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估。

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要明确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根据不同类别、层次的职位要求,将德、能、勤、绩、廉的各个指标都进行量化,分解为若干要素,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和加权系数,然后确定不同类别、层次职位各要素的等级标准和分数线,加总即得出某一职位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分数,对照相应的等级标准,即可得出被考核人的等次。

”实行定量测评不仅能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考核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许多人为的矛盾。

  3、增加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考核等次,考核结果的严肃使用。

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按照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考核分数划分等次,形成优秀、优良、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5个等次,并赋予不同等次公共管理专业人才不同的奖惩措施,形成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对年度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和‘称职’等次中表现特别突出的人员,给予记功和嘉奖;国家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层次的,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可提前具备晋升资格;对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可视同称职等次晋升级别和工资,但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通过诫勉谈话、离岗培训等,促其改正提高;对当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人员,按有关规定降职,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的,要按规定予以辞退”。

  另外,必须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建立一种考核监控机制,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可靠。

尤其要加强对负有考核责任的领导干部的监督,即要加强对考核者的考核。

  加大培训力度

  1、大力开展MAP队教育,建设专业化公共管理人才队伍。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P)教育,是在职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系统地学习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并结合实践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加强能力建设,开发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重要措施。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它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突出两者的结合,重视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是与我国公共管理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目标一致的。

开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利于优化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共管理人才队伍,有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公共管理人才资源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

在教育过程中,要确保教育质量。

因为是在职教育,政府要为学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

确保学员的学习时间及经费的投入等等。

另一方面,各试点高校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切实搞好人才需求分析,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增强针对性。

要按照有关要求统一组织和协调招生、培养、管理等项工作。

要建立质量评估制度,研究制定评估标准,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以质量求发展。

  2、创新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提高质量是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

教育培训内容要贴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贴近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贴近学员需求,围绕提高公共管理人才资源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管理能力,适应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培训的内容和重点,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具体来讲,除了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把提高公共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