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338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

《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docx

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

2006法律本科《环境法概论》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理解错误是: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定义。

D环境与自然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不包括:

A技术性B综合性C区域性D社会性(C)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

A物B精神财富C物和行为D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C)

4、外国环境法进入完备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环境保护从污染防治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B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他部门法渗透C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各国出现D各国环境政策和环境立法采取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

(C)

5、我国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的宪法是:

A1945年宪法规定B1975年宪法C1978宪法D1982年宪法。

(C)

6、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

A宪法B民法C环境基本法D立法法。

(A)

7、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是:

A宪法关于环境与自然保护的规定B环境与自然保护基本法C环境与自然保护单行法律规定D环境标准。

(C)

8、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著作是:

A《增长的极限》B《只有一个地球》C《我们共同的未来》D《寂静的春天》。

(C)

9、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三同时”制度C土地利用规划制度D排污许可制度。

(B)

10、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的是:

A工业生产布局B农业生产布局C资源开发布局D农业生产布局和资源开发布局。

(A)

1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A中国B美国C日本D德国。

(B)

12、“三同时”制度首创于:

A美国B中国C日本D英国。

(B)

13、在环境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许可证是:

A规划许可证B开发许可证C建设许可证D排污许可证。

(D)

14、在污染控制法中起到支柱作用的制度是:

A经济刺激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排污收费制度D许可证制度。

(D)

15、环保部门对于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行为处以的罚款最高额为:

A2万B5万C100万D200万。

(A)

16能起到正反两方面作用的经济刺激制度是:

A税收B低息贷款C财政补贴D财政援助。

(A)

17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

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B)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这种许可证的性质是:

A资源进中许可证B资源利用许可证C资源开发许可证D资源勘查许可证。

(B)

19、环境与资源管理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在:

A环境问题成为严重社会公害的时期B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C环境保护运动兴起时期D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A)

20我国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构是:

A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C国家环境保有护总局D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

21、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石油型污染B控制特殊污染C控制煤烟型污染D控制低空污染。

(C)

22、大气污染排污收费制度可以表述为:

A达标、超标双重收费的制度B超标收费的制度C排放即收费的制度D达标排放收费、超标排放违法的制度(D)

23、下列关于大气污染限期治理制度错误的是:

A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但是如果其达标排放即无需限期治理B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实行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C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而不考虑其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超标D对设立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附近地区和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并且在《大气污染防治法》施行前排污单位已经建成的设施,如果其污染物的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则无论其是否造成大气严重污染都要实行限期治理(A)

24、下列有关总量控制和核定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A总量控制的推行势在必行B有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C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目前以总量控制为主D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内(含两控区)实行排污许可并按排放总量核定收费的制度,而不执行一般污染物排放的排污收费制度。

(C)

25、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法》的适用范围是A江河B湖泊C海洋D水库(C)

26、率先规定在污染防治方面实行总量控制的法律是:

A《大气污染防治法》B《海洋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D《噪声污染防治法》(C)

2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本行政区域内向该水体排污的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对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该单位:

A排污许可证B特殊需排污许可证C普通排污许可证D临时排污许可证(D)

28、海洋倾倒废弃物的主要部门是A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D海军(B)

29、当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法律规定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措施的部门是:

A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B国家环保总局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D军队环境保护部门(C)

30、关于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禁止性规定,错误的是:

A禁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废弃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B禁止在海洋上焚烧废弃物C禁止在海上处置放射性废弃物或者其他放射性物质D禁止向我国领海倾倒任何废弃物(D)

31、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B各级公安部门C各级交通部门D各级铁路部门(A)

32、根据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警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救护车等机动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要符合哪个部门的规定: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部门B国务院C国务院公安部D国务院交通部(C)

3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

A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B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C航空噪声污染的防治D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D)

34、被称为“固定噪声源”的是:

A建筑施工噪声源B交通运输噪声源C工业噪声源D社会生活噪声源。

(C)

35、对违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应由下列哪个部门决定限期治理: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C国务院环保部门D各级环保部门(B)

36、转移固体废物出省级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必须经下列哪个部门的批准:

A接受地的接受地的省级政府环保部门B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C移出地的省级政府环保部门D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C)

37、对违反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后被责令限期治理,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应有下列哪个部门决定其停业或者关闭:

A上级人民政府B本级人民政府C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

3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B限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C对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进口和自动许可进口的分类管理D限制进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无害化方式利用的固体废物。

(C)

39、放射性污染防治立法所要控制的对象是:

A人工放射性辐射源及其物质B天然放射源及其物质C人工放射性辐射源及其物质、以及从事放射性活动的人为活动D从事放射性活动的人为活动(C)

40、对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首先应当:

A无害化B减量化C资源化D当量化(B)

41、耗竭性资源可以分为:

A恒定性资源和亚恒定性资源B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C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D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和不可重复利用的资源(B)

4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地的比例为:

A.80%以上、B.70%以上、C.75%以上、D.65%以上(A)

43、2002年颁布的新《水法》规定水资源的所有权属于:

A国家或集体B各级人民政府C国家D水资源所在地(C)

44、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是:

A统筹规划B突出重点C生态优先D因地制宜(C)

45、集体所有的草原或者依法确定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草原,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牧)民会议----以上成员或者-----以上村(牧)民代表的同意:

A二分之一;三分之二,B三分之二,三分之二,C三分之二,二分之一D二分之一;二分之一(B)

46、根据《渔业法》,我国渔业生产的方针政策以什么为主:

A捕捞B养殖C加工D季节捕捞(B)

47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主要用于:

A矿产资源保护B矿产资源利用C矿产资源勘查D、矿产资源开采(C)

48、我国法律上保护野生动物按保护程度可分为:

A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B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D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地方重点野生动物(C)

49、法律对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出售、收购的态度是:

A禁止B限制C部分禁止D部分限制(A)

50、自然保护区的分区不包括:

A核心区B缓冲区C外围区D实验区(C)

5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法律责任中最主要的责任是:

A企业法人、B国家机关、C公职人员D公民个人(A)

52、在环境行政处罚中,使用最多的是A警告B罚款C没收非法所得D责令停产停业(B)

53、追究行为人行政责任时,判断其是否存在过错的标准是:

A主观标准B客观标准C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相结合,以客观标准为主D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相结合,以主观标准为主。

(C)

54、按照《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多少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A、7日B、10日C、15日D、30日(C)

55、不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行政处分不服者,只能寻求司法救济B对行政处罚不服者,只能寻求行政救济C对行政处分不服者,既可寻求行政救济也可寻求司法救济D对行政处罚不服者,既可寻求行政救济也可寻求司法救济(D)

56、《行政诉讼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为三个月,《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诉讼时效为15天,在环境行政诉讼中,以下有关法律适用的说法下确的是:

A《环境保护法》是特别法,应当适用《环境保护法》的规定B《行政诉讼法》是后法,应当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规定C《行政诉讼法》是效力等级更高的法,应当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规定D《环境保护法》是效力等级更高的法,应当适用《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A)

57、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推定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严格责任原则D危险责任原则。

(B)

58、以下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B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无过错责任是一项普遍适用的民事归责原则C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平理念D我国环境与自源保护法规定,只要遭遇不可抗力即可免除排污单位的民事责任(D)

59、下列有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单位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B该罪主观方面为过失C如果造成了广泛的生态破坏,即使没有造成重大的公私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也构成本罪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最高刑期为7年(C)

60、下列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观方面的表述,下确的是:

A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故意,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失B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多为过失,而污染环境的行为多为过意C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为故意D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在主观方面都为过失(A)

61、在国际环境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际环境法最主要渊源的是:

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一般法律原则D“软法”(B)

62、国际法历史上第一个因跨界污染引起环境责任与赔偿的案例是:

A太平洋海豹仲裁案B墨西哥金枪鱼案C加拿大金枪鱼案D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D)

6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于:

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82年(C)

64、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的是: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名B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国际自然保护同盟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D)

65、“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原则是:

A谨慎原则B国际环境合作的原则C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D防止环境损害的原则(C)

66、第一个通过制定自已全面的战略来处理越境大气污染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欧洲同盟(C)

67、现有国际环境条约体系中出现最早,发展最成熟、风容最丰富的条约体系是:

A海洋环境保护条约体系B大气环境保护条约体系C生物多样性保护条约体系D南极条约体系(A)

68、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

A《巴塞尔公约》B《气候变化框公约》C《外层空间公约》D《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B)

69、至今唯一调整和控制越境大气污染的重要区域性条约是:

A《长程越境大气污染日内瓦公约》B《马波尔公约》C《巴塞尔公约》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A)

70、《控制危险废物转移与处置的巴塞尔公约》的核心部分是: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事先知情同意制度C事先通知报制度D事后救济制度(B)

二、多项选项择题

1、以下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目的二元论”的说话是正确的有:

A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尚未明确规定“目的二元论”B“二元”是指保护人群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C其前提是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制药又相互依存D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日本都采用了目的二元论(A、B、C)

2、对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物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物,是指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环境要素B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自然物必须是人们可以影响和控制的、具体环境功能的自然物C现阶段太阳还不能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D空气、风力、光照等,既可以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也可以作为具有财产权内容的法律关系如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A、B、C)

3、下列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定性,是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重要特征C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环境这间的关系D环境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中介物(A、B、D)

4、外国环境法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A宪法中加入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B加强国家环境管理C全方位的法律保护D完善污染防治立法(B、D)

5、下列关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表述正确的有:

A我国最早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B我国现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要比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至少晚一个世纪C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工作D《明律》和《唐律》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A、B、D)

6、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包括: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D环境标准(A、B、C、D)

7、关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它以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定为基础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在该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C环境与资源保护保护单行法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是该体系的组成部分(A、C、D)

8、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C环境影响评价原则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A、B、D)

9、贯彻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做到:

A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制定环境保护规划C实现三种效益的统一D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管理中去(A、B、D)

10、下列制度体现了预防为主原则的有:

A限期治理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补办环评制度D土地利用规划制度(B、D)

11、下列污染防治的单行法规中,那些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A《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B《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D《大气污染防治法》(A、B、C、D)

12、下列关于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有:

A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B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C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D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A、B、D)。

13、我国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

A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B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C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D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B、D)

14、国家环保总局审批下列哪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A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项目B核设施C外商投资的建设项目D省一级对环境问题有争议的项目(A、B、D)

15、“三同时”是指:

A同时设计B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投产。

(A、C、D)

16、许可证的管理程序大致分为:

A申请B审查C决定D监督E处理。

(A、B、C、D、E)

17、下列哪些情形无需缴纳排污费:

A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B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C排污者因超标排污已经被环保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D达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A、B)

18、下列哪些自然资源不能成为集体所有权的客体A草原资源B矿产资源C水资源D野生动物资源。

(B、C、D)

19、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规划,其内容各不相同,但通常都要包括:

A规划的现实基础B规划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和分期、分类目标及其分项指标C规划的成本收益分析D为实现目标而要采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A、B、D)。

20、环境与资源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协调性原则D预测性原则。

(A、B、C、D)

21、下列关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政管理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B国家采取有利于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D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建功立业立大气污染监测制度,组织监测网络,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A、B、D)

22、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66)确定的一类区的是A自然保护区B风景名胜区C文化区D居住区(A、B)

23、下列关于大气环境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有:

A向有地方排放标准和国家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国家排放标准确性B省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大气环境标准中救命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标准C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标准,但是都要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D当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B、C、D)

24、我们通常所说的“两控区”指的是:

A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B粉层控制区C二氧化碳控制区D酸雨控制区巳氮氧化物控制区(A、D)

25、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但达标排放则无需缴纳任何费用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收费,管理以及使用的具体方法,由该市人民政府作出规定C《水污染防治法》在环境污染防治法律规范》率先规定实行总量控制制度D为加强对具有特殊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在生活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的保护区,不得新建排污口E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如在保护区附近新建排污口,必须保证保护区水体不受污染(A、B)

26、对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纠纷,解决的方式正确的有:

A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B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行政保护部门协商解决C均由国务院协商解决D由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协商解决(A、D)

27、排污者无需对水污染的损失承担责任的有情形:

有A水污染损失由第三者故意引起的B水污染损失由第三者过失引起的C水污染损失由于受害者自身的责任引起的D水污染损失是由于意外事件引起的(A、B、C)

28、下列关于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和适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B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C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备案D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B、C、D)

29、下列关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正确的有:

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全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A、B、C、D)

30、海洋倾倒许可证分为:

A特别紧急许可证B紧急许可证C特别许可证D普通许可证(B、C、D)

31、按污染源的种类划分,环境噪声可以分为:

A工业噪声B交通噪声C施工噪声D社会生活噪声(A、B、C、D)

32、一列关于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环境噪声,就一定有环境噪声污染B有环境噪声,未必就有环境噪声污染C有环境噪声污染,就一定有环境噪声D有环境噪声污染,未必有环境噪声(B、C)

33、下列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是:

A某企业不缴纳超标准排污费B某企业经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C某人在卡拉OK厅高声唱歌D某机动车辆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A、B、D)

34、对固体废物实行的三化原则是指:

A再生化B无害化C减量化D资源化(B、C、D)

35、与一般固体废物相比,危险废物要执行下列哪些特别的管理制度:

A清洁生产制度B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标识制度C经营许可制度D转移管制制度(B、C、D)

36、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度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B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改进燃料结构,发展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和其他清洁能源C从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或者标准使命,不得用于生产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D城市生活垃圾应当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指定的地点放置,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A、B、C、D)

37、下列哪些地方禁止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和场所:

A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