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201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1 大小:30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docx(1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合集

第1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引导发现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

(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

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

(指名回答)

(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

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

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6+3×4=

提问: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

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议一议

(1)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出示壮壮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总结:

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

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

然后再解答。

4×6+25=54+36-18=42+8×4=

9×8+22=100-75+25=33+7×3=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三、课堂总结

1、提问: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

混合运算)

四、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3--6题。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

=12+6=6+12

=18(元)=18(元)

答:

该付18元。

教学反思:

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小熊走入课堂,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购物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了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趣味色彩。

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学生提出“胖胖应付多少钱”的问题后,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算式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第1单元混合运算

第2课时买文具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口算卡。

引导发现、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

3-10÷2

=6+4=3-2

=10(元)=1(元)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

3-10÷5表示上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

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

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

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

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练一练”第1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P6“试一试”第2题。

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四、总结

1、提问: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除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

混合运算)

5、作业布置

课本6页练一练第1、3、4、5、6题。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6+4=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6+4=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教学反思:

注重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本节课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班内汇报,使学生在质疑中理清解题思路。

教学中并没有单纯地讲授记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结合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归纳总结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1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小熊购物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小黑板。

指导练习、练习交流。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口算

6×9=30+15=42÷6=

2、脱式计算

7×2+3046-6×463÷9+7

2、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

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

29+25÷9

思考:

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

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

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

至少需要6条船。

  一句话:

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分段理解,记忆)

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你会做吗?

3、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1、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并计算结果。

  5×(36-29)(46+17)÷781÷(16-7)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

做完括号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

  1.记忆: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法一:

29+25=54(人)

有小括号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法二:

(29+25)÷9

再算小括号外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要想先算加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就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巧妙地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探究知识的新天地。

我们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活动过程,练习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多角度巩固强化新知。

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应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第1单元混合运算

第4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含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

同学们,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们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跟大家说一说。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些知识,你们是真的掌握了吗?

看看下面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师:

从图中你们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第7题)

师:

小狗和小猴一共能坐满几节车厢?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师:

结合情境图在小组里说一说,算式3×6-4和48÷(8-2)分别表示的意思,并算一算。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小组里交流并尝试解答。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学生头脑中再现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

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

然后再解答。

4×6+25=54+36-18=42+8×4=

9×8+22=100-75+25=33+7×3=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三、课堂总结

师: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总结发言。

四、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3--6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练习混合运算,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计算的正确率较高。

本节课另有一个重点:

通过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尽量用综合算式来解决,特别提示小括号的正确运用。

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条理性。

要尽量去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多表达。

学生做得对,就让他们自己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做得不对,就把错误指出来,让全体学生引以为戒,从而使犯错误的同学对错误的认识更加深刻。

第2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看一看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能力目标: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情感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与方法:

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引导法。

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笑笑、淘气和妙想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

(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笑笑和妙想观察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观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3、 学习检测: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教材13页下面的情境图)

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再想一想,然后找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将自己的结果和同学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

今天有什么收获?

6、课堂练习

教材第15页的练习题。

七、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第1、2、3、4题。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反思:

让学生亲自观察,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地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2单元观察物体

第2课时看一看

(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能力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情感目标: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与方法:

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引导复习法。

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学习新知

点名学生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四、自学自导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

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

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

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6、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拓展延伸

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9、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1、2、3题。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二)

一组(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避免合作交流的形式化,使每一个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验证自己的猜想,积累活动经验。

第3单元加与减

第1课时捐书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

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个班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

老师把这两个班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二、学习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

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

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三

(1)班和三

(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104=222(本)

B、三

(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

104+95=199(本)

C、三

(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

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

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

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估算。

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在小组里叙述题意,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

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自己动手做一做,然后与同学交流。

三、联系巩固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总结

这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100+100+100=300(本)

18+4-5=17(本)

300+17=317(本)

118+104+95=317(本)    

答:

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教学反思:

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这个问题情境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并能在自主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依靠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方法”的计算顺序。

先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演练,再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这个活动的设计学生能全员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同样是具有价值的。

第3单元加与减

第2课时运白菜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及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连减的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秋天到了,田野里忙碌着人们收获的身影。

(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谁愿意告诉大家。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

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

(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

(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可以先计算运走一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从850里面先减去256;再运走一车,就是再减去280,就算出了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生1:

我先算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再用剩余量减去第二车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答:

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也可以先计算出两车一共运走了多少棵白菜,再计算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生2:

我先计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白菜,再用总量减去两车一共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

=850-536

=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