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182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docx

《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docx

必修一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

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新模拟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7·湖南衡阳一模·27)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

从1909年起,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退回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

1925年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

这一变化说明(  )

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2.(2017·广东肇庆二模·27)《中英虎门条约》第六款规定: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来居住,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地势,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

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拏,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

”这表明(  )

A.清政府摆脱了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英国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C.清政府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英国攫取了在华的重大权益

3.(2017·安徽合肥一模·8)晚清某条约规定: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该规定(  )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反映了英国贸易逆差们列扭转

C.表明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4.(2017·湖南衡阳一模·26)在鸦片战争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买办”被视为洋商之奴,唯知奔走奉命,为世人所不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买办”却成为许多留学生和下台的外交官员的首选职业,连不少政界名流都争相与他们交往。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B.买办在中外贸易中的作用增强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5.(2017·河南濮阳一模·28)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6.(2017·河北石家庄一检·28)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B.统治阶级自救运动的不懈探索

C.晚清中国军事现代化之路                    D.中国军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7.(2017·广东珠海一模·27)《天津条约》签订以后,咸丰帝剀切训示“总以阻其进京,停其江路通商,并将游行内地罢议,及早归还广东省城为最要……总之,(公使)进京一节,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

由训示可见,咸丰帝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中国的主权完整                            B.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C.防止外国势力深入内地                        D.维护天朝上国的威仪

8.(2017·河南洛阳一模·12)据记载,在1860年—1861年间,太平天国在占领区内实行“着佃交粮”的政策,即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政府,交租数额因地而异,并无定制,受到广大占领区农民的普遍欢迎。

这主要是因为它(  )

A.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                            B.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

C.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9.(2017·安徽合肥一模·10)史载,清朝中期以前,满人官员在政权结构中占绝对的优势。

然而到了1866年,满汉总督比例为1:

6.5,满汉巡抚比例为1:

12,汉人在国家政权结构中逐渐占绝对多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10.(2017·安徽蚌埠一模·7)英国议员塞克斯这样评价一位中国人:

“他提倡引入铁路、汽船、寿险和火险、报纸,以及其他西方发明……谁晓得几十年后,这个伟大国家……不会有铁路深入纵横全境,不会被燃煤车辆的‘哐当’行进声和电流的闪光惊动而迸现活力?

”这位中国人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孙中山

11.(2017·安徽淮南一模·28)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如下对华政策:

各国要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该政策有助于(  )

A.实现各国利益均衡                                B.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C.平息列强在华矛盾                                D.扩大美国在华利益

12.(2017·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28)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

“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

”这说明李鸿章(  )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B.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

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                        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

13.(2017·河南洛阳一模·9)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

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

这说明(  )

A.东京成为辛亥拿命的中心                    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

C.革命思想传播进步一深入                    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髙

14.(2017·安徽蚌埠一模·12)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

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

这表明中共(  )

A.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        B.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

C.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15.(2017·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28)中国国民党党员张继在对某一历史事件评价时说“他(孙中山)主张新弟兄们(共产党)来合伙,而我们不愿意,或许是他对我们错了,亦未可定,现在决定和新弟兄们分家,我可很是怀疑。

”该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6.(2017·山东临沂一模·12)

表1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黄埔军校第三期

1924.10—1926.1

1300

1233

黄埔军校第四期

1926.3—1926.10

2680

2654

黄埔军校第五期

1926.11—1927.8

3300

2418

黄埔军校第六期

1927.10—1929.5

4400

3970

导致表1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外来势力的干涉

C.国共两党的分裂                                    D.社会经济的停滞

17.(2017·广东肇庆二模·29)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后来,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

这一举措有助于(  )

A.国民革命的胜利                                    B.缓和阶级矛盾

C.巩固红色政权                                        D.团结全民族抗战

18.(2017·安徽淮北一模·9)图1反映了近代中国某重大事件。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                B.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C.揭开了内战战略反攻的序幕                D.铸就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19.(2017·安徽合肥一模·14)“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念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

”“这次会议”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2017·广东湛江一模·30)有学者认为,南京国民政府“依旧是一种头重脚轻、政权与其被治之民上下脱节的统治结构。

其统治模式依旧是以城市为中心,中央和各地军政官僚机构依靠县以下的地方绅士地主阶层,来实现对广大农村基层社会的征缴与治理的模式。

”这主要说明国民政府(  )

A.具有弱势独裁性质                                B.缺乏群众基础

C.内部派系斗争复杂                                D.统治不合法理

21.(2017·湖北黄冈高三元月调研·29)1937年3月,国民政府制定的《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甲案)》中明确规定:

“作战期间,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别动队,采用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

”这份作战计划(  )

A.为即将爆发的抗战作了充分准备        B.证明西安事变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C.明确指出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性        D.认识到抗日战争必将是持久战争

22.(2017·广东肇庆二模·30)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庐山谈话》提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但在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这反映了蒋介石(  )

A.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B.假和平,真抗日

C.一面交涉,一面抵抗                            D.出卖主权,妥协投降

23.(2017·湖南株洲一模·12)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宣言中说: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中共发表此宜言是在(  )

A.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                            B.北伐战争行将结束时

C.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                            D.重庆谈判的过程之中

24.(2017·安徽淮北一模·10)有学者指出,抗战时期华北日军进攻除根据其战略方针外,一般是在春冬两季和夏初秋尾的时候,此时的华北河水消落,干涸结冰,植物未长茂,与此相反,夏秋两季是八路军作战的活跃期。

材料反映(  )

A.八路军没有与日军正面作战的能力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

C.日军的时机选择便于发挥武器优势    D.实力悬殊决定双方战术选择

25.(2017·安徽黄山一模·10)1935年12月5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声称“中国任何部分的非常发展,应当而且必须地不仅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并且为所有在华有利益的国家所关心”,“美国政府因此正密切地注视着该地区内发生的事情”。

与此声明的发表有直接关系的是(  )

A.日本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活动                B.红军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

C.西安事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D.英、美在华侵略矛盾的加剧

26.(2017·山西晋中高三1月调研·30)朱汉国教授指出:

“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为团结国民进行抗争提出的一个政治概念。

”这一概念出现在20世纪初但最终为全体中国人所接受是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7.(2017·湖南长郡中学一模·30)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

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

这一报告(  )

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28.(2017·安徽淮南一模·29)18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英美两国正式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对此的最准确理解应是,抗日战争(  )

A.密切了世界各国联系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C.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D.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9.(2017·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29)1939年毛泽东撰文指出:

“一二·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陕北之时。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

这两件事的结合,就帮助了全民族抗战的发动。

”可见,毛泽东认为“这两件事”(  )

A.促使国民政府内外政策改变                B.促进了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

C.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D.实现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平衡

30.(2017·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30)据抗日战争前驻丰台日军第一联队三大队第八中队队长清水节郎记录:

22时40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阵枪响令清水节郎紧张起来,他马上下令集合,清点人数。

这时他发现少了一名士兵,有人称看见这名士兵进了宛平县城。

由此引发的事件发生后(  )

A.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占领中国的大片领土

B.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要求

C.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始了抗战

31.(2017·山东临沂一模·13)《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

“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

除司法系统及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其职务外,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对任何人加以逮捕、审问或处罚,而人民则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

”上述规定(  )

A.说明中国共产党内右倾思想严重        B.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C.表明边区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D.杜绝了公务人员的政治腐败行为

32.(2017·河南洛阳一模·1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争取解放战争尽快取得胜利

C.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二、材料阅读

33.(2017·湖北襄阳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

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

(见下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图示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12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4.(2017·山西晋中高三1月调研·41)(12分)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表5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

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

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

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请回答:

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

(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一种观点。

(10分)(要求:

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35.(2017·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晚清中国外交”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清朝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根据近代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实,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弱国无外交”,故近代中国在国际上并未有国际地位,故B项错误;1909—1925年此时主要处于清政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派北洋军阀均依附不同的外国列强,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故D项正确。

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英虎门条约》”、“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结合所学,该条约为不平等条约,且攫取了领事裁判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英国侵华权益非但没有受到遏制,还有进一步扩大,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成为清政府由独立自主向半殖民地化的开端,《中英虎门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是鲜明的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英国进一步获取了领事裁判权,故D项正确。

3.【答案】D【解析】材料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晚清政府允许英商在广州自由经商,不能体现英国扭转了贸易逆差,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关税问题,故C项错误;从“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

4.【答案】A【解析】“买办”从鸦片战争后的斥之以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留学生、下台外交官员的首选,说明了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外国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多,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买办在中外贸易中的作用,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是在1914—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买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留学生、下台外交官员的首选,并未说明人们对买办的观念转变,故D项错误。

5.【答案】C【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破坏了广州的对外贸易,但不是导致广州对外贸易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开放广、厦、福、宁、上,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厦、福、宁、上同时作为通商口岸被开放,因此广州对外贸易受到新通商口岸冲击,故C项正确;D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6.【答案】B【解析】三幅图片中当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也没有体现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A项错误;三幅图片都反映出面对西方列强入侵,晚清政府直接抵抗或者通过军事改革来实现自强,体现出统治阶级自救运动的不懈探索,故B项正确;虎门销烟与晚清中国军事现代化无关,故C项错误;三幅图片的事件都没有民众广泛参与,故D项错误。

7.【答案】D【解析】据材料,咸丰帝极力想取消《天津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咸丰帝认为《天津条约》中的这四项条款,不仅严重损害了清王朝的尊严和体面,而且破坏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

取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取消内江通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国侵略者与当时控制长江流域中下游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相勾结,在于维护其统治秩序,故B项错误;防止外国势力深入内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外国危及其统治,故C项错误;咸丰帝要取消的这四项条款,尤其是公式进京这一条反映了统治集团极力维护旧有的天朝威仪,故D项正确。

8.【答案】B【解析】改变土地所有权,归地主所有还是归太平天国政府所有,对农民来说没有区别,故A项错误;材料中“责令佃户直接把钱粮交给政府”的做法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获得农民的欢迎,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是否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9.【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没有导致清政府满汉官员人数变化,故A项错误;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提拔汉族地主,导致汉族官僚数量激增,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汉族地主主导的,但不是导致汉族地主数量增加的原因,故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根据所学,曾国藩等发起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军工技术,实现国家“自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提倡引入铁路、汽船、寿险和火险、报纸,以及其他西方发明”、“谁晓得几十年后,这个伟大国家……不会有铁路深入纵横全境,不会被燃煤车辆的‘哐当’行进声和电流的闪光惊动”,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并未实行。

与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资政新篇》相符,近代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但并未实行,故C项正确;孙中山主要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11.【答案】D【解析】该政策是美国提出的,不可能是要实现各国利益均衡,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