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175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7.docx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 7.docx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7

知识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

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

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

什么是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明确论题 

    首先看一下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

如果改成《苦与乐》好吗?

为什么?

 

      提示:

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

改成《苦与乐》不好,因为改后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并不是泛泛而谈。

(明确:

文章论题不是论点) 

   

三、作者简介 

    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文风:

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

《饮冰室合集》 

四、阅读课文,理解字词 

阅读前教师对较难字词的音义加以指导: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

不得志 

   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

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

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③ 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

不如。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

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

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人生什么事最苦?

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从第1、2段中找答案) 

     提示: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人生什么事最乐?

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

(从第3段中找答案) 

    提示:

“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作者引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从第4、5段中找答案)    

  提示:

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二)根据以上问题的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全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

提示:

分——总 

 (三)合作探究。

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提示:

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

它的范围有多大?

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提示:

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

结论是什么?

 

  提示:

认为: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 结论:

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提示:

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

(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第二课时 

(复习上一课的文章结构,导入新课。

) 

研读课文。

 

(一)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

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

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

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

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

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

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二)讨论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

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 

   小结:

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

为什么这样说?

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 

    小结:

学生讨论填写句子,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

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

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点拨: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 

    好处: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

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 

   好处:

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

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

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如“曾子还说哩”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

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 

八、谈谈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何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九、结束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

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

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勇于尽责,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重点)

3.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

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

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 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

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有《饮冰室合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达观(dá)   安分(fèn)   恩惠(huì)

赔礼(péi)  纵然(zòng)   契约(qì)

3.理解词义。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心安理得:

自信事情做 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仁人志士:

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任重而道远:

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悲天悯人:

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

明确:

本文告诉了我们: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 是尽到了责任。

同时告诉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该逃 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吗?

明确:

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明确:

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 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

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 第 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

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明确: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

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板书设 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

最大痛苦——负责任

    (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五、课外拓展

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

人生什么事最快乐呢?

我说,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若自己的 愿望得到了满足。

示例二:

人生什么事最遗憾呢?

我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引用论证的作用。

(重点)

2.学习本文凝重而轻灵的语言特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无论对朋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那么什么是他眼中的“最乐”呢?

这一节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

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责任固然给我们带来痛苦,却也能带给我们最大的快乐。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

明确: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二)品读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明确: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

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

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

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

为什么这样说?

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

(三)论证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属哪种论证方法吗?

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主要运用了引证法。

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就越大。

引用典型,极具说服力。

(四)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凝重而轻灵,不死板,不呆滞,你能结合下面句子具体分析吗?

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

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明确:

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未了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明确:

运用排比。

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

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字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

最大痛苦——负责任

    (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

最大快乐——尽责任

    (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

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五、课外拓展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 的观点。

请你以“最美”和“最丑”“最高尚”和“最卑鄙”“最好”与“最坏”为例,说一句 有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

示例一:

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示例二:

我认为最高尚的是无私的爱心和伟大的奉献;最卑鄙的是损人利己的自私和过度贪婪的欲望。

示例三:

我认为最好的是能讲出最美的语言、温暖人心的舌头;最坏的是挑拨是非、颠倒黑白的舌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