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物体的质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021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63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物体的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51物体的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51物体的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51物体的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51物体的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1物体的质量.docx

《51物体的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物体的质量.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1物体的质量.docx

51物体的质量

分子和原子

授课人:

罗伟军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重点难点: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导学过程

【我能自学】

自学课本第47-49页,并试着回答:

1、你能说说本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吗?

 

2.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和离子构成的。

3.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和都很小(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动)。

(3)分子之间有(间)。

【互动合作】

探究活动1: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3)将

(1)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的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右图。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探究活动2:

1+1是否一定等于2?

把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的体积。

,说明。

活动与探究3:

比比谁的“力气”大

两位同学各取一注射器,其中一位吸满空气,另一位吸满水,然后分别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用力推入。

现象:

,说明。

三、达标练习

1.经过花园能闻到花香,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的体积很小

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3.以下生活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的是()

A.打气筒将空气打进车胎B.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D.海绵能吸水

【中考链接】

1.(2010广东)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拓展提升】

1.我们学习了分子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

走进花店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的。

请你据此另举两例:

①;

②。

 四、整理与感悟

【知识整理】

 

【学习感悟】

物体的质量

授课人:

罗孟锋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3.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数量级观念

二、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进行预习,重点是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三、互动学案

(一)教材内容

1.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

2.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的位置变化无关。

3.单位:

国际单位kg,常用单位为mg、g、t

4.单位换算关系:

5.体验:

(二)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测量

1.测量质量的工具:

托盘天平

2.天平的结构:

3.使用方法:

(1)放:

把天平放在_________上,把游码拨到标尺的________端的___________处。

(2)调平:

调节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___或指针左右摆动的_______相等。

(3)测量:

称量时,_____盘放置被测量物质,______盘放置砝码,简称“左____右______”;并通过增减________和移动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4)记数: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和

4. 小组活动:

(1)测硬币的质量

(2)测液体的质量

四、自主测评

1.质量是物体所含____________的多少

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

4.一根据你对质量的体验和生活经验,在下列空白上填写合适的单位。

(1)一瓶矿泉水的质量大约为500______.

(2)一位同学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

(3)一辆小汽车的质量约为3__________.(4)一只公鸡的质量约为2______.

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kg=________g=___________mg;

(2)25g=_________kg=___________t;

(3)525mg=_________g=_______kg(4)8t=_______Kg=_________g

6.小明在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左端零

刻度处,发现横梁左端高、右端低,他应该把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他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当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时,天平横梁正好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五、中考连接

1.(2003哈尔滨)下列物体中,质量为0.2kg的物体可能是()

A.一只老母鸡B.一个梨子C.一个鸡蛋D.一只蚂蚁

2.(2002北京)下列试验中,直接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是()

A.弹簧秤B.量筒C.气压计D.天平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授课人:

龙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生字词“踉踉跄跄、  哞哞 、 潺潺  、痒酥酥  、孪生”等。

(2)掌握朗读与默读的技巧,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3)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发散思维,培养丰富想像力。

2、方法与过程

(1)长文短教,以一个探究性大问题统领全文,紧抓重点语段进行揣摩。

(2)品读体会,合作探究。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多角度探究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积累词语

 哞哞() 潺潺 ()痒酥酥()()  孪生()

嬉戏()漆黑()霹雳()()泥泞()

汩汩()眨巴()踉踉跄跄()()情不自禁()

2.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金波,1935年生于北京,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著有诗集《在我和你之间》、《带雨的花》等,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等。

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乌丢丢奇遇》是他近期的又一力作。

童话:

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3.朗读课文三遍,了解这个童话故事。

二、互动学案

(一)导入新课——读一读

1.通过情景体验游戏,导入文本。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

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一人读众多萤火虫的话。

(二).初读感知——说一说

1.请根据提示词语,用简要的几句话说说,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即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三)合作探究——议一议

1.盲孩子他原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什么给他带来了这样的变化?

2.影子是怎样帮助盲孩子的?

影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3.萤火虫、月亮和太阳是在盲孩子处于什么环境下帮助他的?

他们收获了什么?

4.探究本文的主题。

(四)自主检测——想一想

1.故事中出现了三个主要人物:

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

你最喜欢哪一个?

请说明理由。

(五)拓展延伸——写一写

1.学习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故事,我们得到什么爱的感悟?

请写在爱心卡上

2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爱心赠言。

【课堂小结】

利用一首诗进行小结。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汪国真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何必要细细的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潇洒

何必选择寂寞

获得是一种满足

给予是一种快乐

今天的课接近尾声,童话故事也已经结束,我们要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心和双手去创造美。

我们就会发现爱其实是简单的,我们的生活也会如童话般美好。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有些不妥的地方,发挥想象,针对这个情节,再重写一个小片断。

中国石拱桥

授课人:

石林飞

【学习目标】

1.阅读全文,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了解说明对象及对象特征。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4.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学习重点】

1.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掌握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2.品析说明文准确、严密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体会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解题

题目“中国石拱桥”的中心词是“桥”,修饰语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的),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这篇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说明文。

(二)了解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三)掌握说明文文体知识: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说明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词注音,并解释词语。

1.匀称():

___________________

2.古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惟妙惟肖():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洨()河:

___________________  

6.奇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推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长虹饮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全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石拱桥具有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3)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几部分?

2.句段品读

阅读课文1~2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两段文字介绍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举例说明。

三、达标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1)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hé xié( )。

(2)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jué lún( )。

(3)在河水bào zhǎng(   )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

(4)那个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tuīchóng(   )这座桥。

2.根据课文填空。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文章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________。

3.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这些语句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4.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四、巩固提高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我国传统的桥梁有三大基本形式:

用梁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梁桥”,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拱桥”,用悬挂的缆索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悬索桥”,亦称“吊桥”。

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有这三种桥。

河边的大树被风吹倒,恰巧横跨河上,就成为“梁桥”。

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逐渐扩大,孔上面层,磨成圆形,就成了“拱桥”。

一群猴子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上去抱着第二个。

如此一个一个上去连成一串,把地上的猴子甩过河去,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猴桥”,形式上就是现代的“吊桥”。

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桥,都由此脱胎而来。

1.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第一、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所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采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加点词“脱胎”在文中指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六:

教学反思:

平方差公式

授课人:

陈雪花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并会用式子表示.

2.能正确地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3.通过平方差公式得出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

掌握两数和乘以它们的差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两数和乘以它们的差的公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设境激趣,引入课题】

问题:

王林到小卖部去买饼干,售货员告诉他:

共4.2千克,每千克3.8元.正当售货员还在用计算器计算时,王林马上说出了共15.96元,售货员很惊奇地问:

“你怎么比计算器算的还快呢?

”王林很得意的告诉她:

这是一个秘密

同学们,你能帮售货员揭开小林快速口算出4.2×3.8的秘密吗?

【课堂前检测】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数学语言表示为:

(a+b)(m+n)=

活动1

应用多项式乘多项式计算

(1)(x+1)(x-1)

(2)(a+2)(a-2)

 

(3)(2x+1)(2x-1)(4)(3+5x)(3-5x)

代数计算,发现规律:

原式中,都有一项;而另一相互为

在计算过程中,第二项和第三项的和刚好

结果,等于(的项)2-(的项)2

你猜(a+b)(a-b)=

长=()

活动2【

实践,探索真理】

()

 

(4)将两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

(3)沿虚线部分剪下,形成两个长方形

(2)在左下角剪去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

(1)取一边长为a的正方形

b

 

第(4)个图形面积表示为:

;第

(2)阴影面积表示为:

几何计算发现规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式子表示为:

【公式推理、概念理解】

平方差公式定义:

数学表达式为:

【知识点整理】

两个多项式相乘,其中一项,另一项

结果,等于

【例题自学】

分析:

式中-x为相同的项;2y与-2y为相反的项

分析:

式中b为相同的项;3与-3为相反的项

1、(b+3)(b-3)2、(-x+2y)(-x-2y)

解:

原式=(-x)2-(2y)2

=x2-4y2

解:

原式=b2-32

=b2-9

【模仿练习】

式子

相同的项

相反的项

(相同项)2—(相反项)2

(a+b)(a-b)

a

b与-b

a2–b2

化简

(x+2)(x-2)

(3+2a)(3-2a)

【知识应用】

1、判断下列式子,能否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x+1)(1+x);

(2)(a+b)(b-a);

(3)(-a+b)(a-b);(4)(x2-y)(x+y2);

【达标测试】

1、下面各式的计算对不对?

如果不对,应当怎样改正?

(1)(x+2)(x-2)=x2-2;

(2)(2x+5y)(2x-5y)=2x2-5y2

(3)(-3a-2)(3a-2)=9a2-4(4)(2a+3b)(3a-2b)=9a2-4b2

2、计算

(1)(a+3)(a-3)

(2)(3a+1)(3a-1)(3)(2x+5y)(2x-5y)

 

(2)(-2x-5y)(5y-2x)

(3)(x-y)(x+y)

【能力提升】

计算

(1)(-a+b)(a+b)

【小组讨论】

1、结合本节知识内容,计算

102×98

2、通过学习现在你能帮售货员揭开小林快速口算出4.2×3.8的秘密吗?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你知道定义是:

用数学语言表示为: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由两个多项式相乘,其中一项;另一项,

结果等于

【作业】

必做题:

1、(x+y)(x-y)2、(a+5)(5-a)

3、(3x-2y)(2y+3x)4、(-m+n)(-m-n)

 

选做题:

1、(3x+4)(3x-4)-(2x+3)(3x-2)2、(2a-b)(2a+b)(4a2+b2)

 

极限挑战

1、(x+1)(x-1)(x2+1)2、(2+1)(22+1)(24+1)

 

教学反思: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授课人:

罗哲强

[目标导航]

1.学习目标:

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理解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培养识图能力。

2.学习重点:

元谋人、北京人

3.学习难点:

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3页“元谋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请看课文第3-4页“北京人”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完成下列问题:

 

【课堂探究】

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70—2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1.8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顶洞人。

请看图思考: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原始人类

体质特征

制造工具

用火

北京人

山顶洞人

2.分析“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说一说:

我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www.xkb1.com

【课后练兵】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A.直立行走B.人工取火

C.使用打制石器D.过群居生活

3、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①血缘关系的结合②工具简陋粗糙

③人们头脑简单④生活环境险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B.能直立行走

C.会制造和使用工具D.已经使用天然火

5、下列不属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的是()

A.文物B.文字记录C.古迹和遗址D.民间传说

二、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

“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新课标第一网

一、非选择题

考古学家说,曾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一枚骨针,这枚骨针长82毫米,有火柴棍那么粗,一头是锋利的针尖,另一头是针眼,整个骨针都很光滑。

通过这枚骨针,我们可以推知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的哪些情况?

 

甲午中日战争

授课人:

罗哲强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讲述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2.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分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请你认真阅读课本15—17页“黄海海战”一目内容,回答1—3题:

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是什么?

为什么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简述一下邓世昌的英勇事迹。

 

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是什么?

 

二、请看课本17—18页《马关条约》有关内容,完成第4题:

 

三、《时局图》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什么危机?

你有什么感想?

 

【共同探究】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归纳整理】填表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异同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地

赔款

开通商口岸

不同点

 

【拓展练习】

1.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舰艇,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A.东山保卫战B.威海卫战役C.黄海海战D.雅克萨之战

2.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中考资源网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