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与质量体系和企业标准的关系》.docx
《《企业制度与质量体系和企业标准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制度与质量体系和企业标准的关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制度与质量体系和企业标准的关系》
《企业制度与质量体系和企业标准的关系》
一、企业规章制度、iso9000质量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比较
1.企业规章制度、iso9000质量体系。
iso9000质量体系是将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形成的系统化的文件体系,其原则是事先控制和动态管理。
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一整套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总感到力度不够。
iso9000标准则克服了这一缺陷。
iso9000系列标准是对企业原有规章制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与国际管理标准接轨的必由之路。
2.企业规章制度与企业标准体系。
在概念上,规章制度一般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个环节而制定的规则和办法,企业标准则是针对企业全过程、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标准化领域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后者比前者更具有系统性和权威性。
在内容要求和编写格式上,规章制度一般没有明确的格式要求,企业标准是根据标准化领域中重复性的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按照规范化和格式化的统一编写规定,对文件条款不公有定性描述,而且有量化要求。
3.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系统,以便使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信息和员工培训等各方面建立起以各自标准为依据的管理体系。
企业的质量体系则是为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以及实现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综合体。
两者只能相互补充,不能相互取代。
二、对企业规章制度、iso9000质量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界定1.对象选择。
规章制度本身可以对企业的所有事物制度管理办法,事物本身并不要求它们具有重复性。
iso质量体系标准要求的文件只限于质量体系中规定的有有关要素。
标准体系中的对象不诊费技术标管理标准还是工作标准,都严格限定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
2.规格形式。
规章制度的编写在内容、形式及格式上没有统
一、严格的规定。
iso质量标准对文件的编写形式无强制性的要求,只要在企业内部作适当统一即可。
企业标准体系在内容构成、编写顺序、格式、文体、文字及编排上,都有规范的标准。
3.可操作性。
规章制度的条款定量的少,定性的规定多,缺少考核办法。
iso标准要求的文件要“写到的一定要做到,做过的事要留有痕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做到定量化和可操作性,并规定了检查和考核办法。
4.有效性。
规章制度通常是由各部门制定,并经过系统考虑,往往不周全。
iso标准的文件是企业实际运作的唯一依据,必须认真执行,有效性较强。
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经过科学制定和严格审批,有效性也较强。
三、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1.规章制度不能全部标准化。
对企业中大量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要从标准构成要素上进行分类,把具有重复性事物特性的制度“深加工”为企业标准。
别一方面,严格遵循企业标准来代替一切,包揽企业的一切管理。
2.有效解决标准体系文件与质量体系文件“重叠”的矛盾。
对所有具有相同性质的内容制订一套可供共同使用的文件,使两个体系的文件具有“兼容性”。
在实践中,质量体系文件的某些文件可以直接引用企业标准化体系标准及其编号。
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性的浪费,而且还解决了文件的交叉与使用上的问题。
3.标准文件为其他管理标准体系提供支持。
当前,企业中建立了多个管理体系,有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无论哪个体系,都有大量的文件提供支持。
目前从国际上这些体系的发展趋势看,人们越来越重视各类体系的整合和统一,以减轻企业在体系论证中的负担,而这些体系中的大量支持性文件夹应该是标准体系中的具体标准。
第二篇:
企业制度与质量体系和企业标准的关系当前,企业规章制度、iso9000质量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三者在企业并存,在执行中往往出现管理交叉重复、矛盾、结构混乱的局面,造成在要素管理中出现了“两张皮”,甚至“三张皮”。
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一、企业规章制度、iso9000质量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比较
1.企业规章制度、iso9000质量体系。
iso9000质量体系是将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归纳、概括和总
结,形成的系统化的文件体系,其原则是事先控制和动态管理。
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一整套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总感到力度不够。
iso9000标准则克服了这一缺陷。
iso9000系列标准是对企业原有规章制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与国际管理标准接轨的必由之路。
2.企业规章制度与企业标准体系。
在概念上,规章制度一般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某个环节
而制定的规则和办法,企业标准则是针对企业全过程、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标准化领域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后者比前者更具有系统性和权威性。
在内容要求和编写格式上,规章制度一般没有明确的格式要求,企业标准是根据标准化领域中重复性的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按照规范化和格式化的统一编写规定,对文件条款不公有定性描述,而且有量化要求。
3.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
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系统,以便使企业在生产、销售、财务、信息和员工培训等各方面建立起以各自标准为依据的管理体系。
企业的质量体系则是为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以及实现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综合体。
两者只能相互补充,不能相互取代。
二、对企业规章制度、iso9000质量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界定
1.对象选择。
规章制度本身可以对企业的所有事物制度管理办法,事物本身并不要求它们具有重
复性。
iso质量体系标准要求的文件只限于质量体系中规定的有有关要素。
标准体系中的对象不诊费技术标管理标准还是工作标准,都严格限定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
2.规格形式。
规章制度的编写在内容、形式及格式上没有统
一、严格的规定。
iso质量标准对文
件的编写形式无强制性的要求,只要在企业内部作适当统一即可。
企业标准体系在内容构成、编写顺序、格式、文体、文字及编排上,都有规范的标准。
3.可操作性。
规章制度的条款定量的少,定性的规定多,缺少考核办法。
iso标准要求的文件要
“写到的一定要做到,做过的事要留有痕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做到定量化和可操作性,并规定了检查和考核办法。
4.有效性。
规章制度通常是由各部门制定,并经过系统考虑,往往不周全。
iso标准的文件是企
业实际运作的唯一依据,必须认真执行,有效性较强。
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经过科学制定和严格审批,有效性也较强。
三、执行中的注意事项
1.规章制度不能全部标准化。
对企业中大量的规章制度,一方面要从标准构成要素上进行分类,
把具有重复性事物特性的制度“深加工”为企业标准。
别一方面,严格遵循企业标准来代替一切,包揽企业的一切管理。
2.有效解决标准体系文件与质量体系文件“重叠”的矛盾。
对所有具有相同性质的内容制订一套
可供共同使用的文件,使两个体系的文件具有“兼容性”。
在实践中,质量体系文件的某些文件可以直接引用企业标准化体系标准及其编号。
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性的浪费,而且还解决了文件的交叉与使用上的问题。
3.标准文件为其他管理标准体系提供支持。
当前,企业中建立了多个管理体系,有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无论哪个体系,都有大量的文件提供支持。
目前从国际上这些体系的发展趋势看,人们越来越重视各类体系的整合和统一,以减轻企业在体系论证中的负担,而这些体系中的大量支持性文件夹应该是标准体系中的具体标准。
第三篇:
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关系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胡欣
国内外成功的企业发展实践表明,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重要环节。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的总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
制度和文化好比似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企业制度管理重行为,企业文化管理重意识。
我们谈论优良企业文化时容易产生一种崇拜心理,其实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与制度管理处在不同层次,高于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更多地表现在外部监督与控制,是要求员工必须作到的,可以理解为“文化底限”。
企业文化则更多体现企业及其员工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企业凝聚力等方面。
强调内在的自觉自律是管理的高层次是一种意识管理。
二、企业制度的发展催生了企业文化。
综观企业管理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制度建设是推动这一发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制度的建立使企业管理由经验管理迈入了科学管理;而制度柔性化建设则使企业管理由科学管理走向了文化管理。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存在一种互动,制度柔性化催生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下制度更强调员工的认同,员工认同的东西就可能成为一种企业文化,这就体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存在一种互动性,也就是说企业今天的制度就可能成为明天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持续高效的保障。
企业文化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可以使企业生成强烈的认同感.凝聚力,同时对企业的战略.策略可以形成良好的沟通环境和默契;企业制度通过强制力
的保证可以使员工在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行事,长期形成习惯,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和高效,企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能使确保经营管理稳定和持续.
四、企业制度与文化是企业腾飞的一对翅膀,是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
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通过人的作用来体现的,而人的品质、意识、观念及诸多要素都从各个层面上影响到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这就体现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具有凝聚力的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企业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企业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企业,是腾飞的一对翅膀,是决定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
综上所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重要环节,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望富仁集团在改革与发展中用好制度与文化这对翅膀,翱翔在市场的蓝天中。
第四篇: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制度是指……它包括从企业的产权制度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探讨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和企业制度的关系。
1、企业文化统率和指导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形成的文化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主导下形成的企业行为方式和传统。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
从企业文化的产生来看,企业文化主要是在企业创始人或企业领导人的倡导下逐渐形成的,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除了企业领导人的倡导之外,还有就是体现企业领导人主导价值观的企业制度的促进作用,也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的统率作用。
换句话说,企业制度归根结底,还是受到价值观念的驱动与制约,不管人们是否认同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变化均源于企业对制订和修改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正是企业价值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正是因为企业认为制订和修改制度有价值,才会去制订与修改,这也是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的另一种体现。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文化观念,然后才是根据企业文化理念对企业制度进行诊断和分析。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dnmc)企业文化理念的基本框架是:
首先,核心理念实现了安全文化、业绩文化与人本文化的有机结合。
使命。
一切为了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的利益,确保长期、安全、环保、可靠和经济发电;提升核心能力,为中广核可持续发展培育人才、贡献技术和经验。
愿景:
成为世界一流的专业化核电运营企业。
价值观:
安全发电、诚信透明、团结合作、追求卓越。
其次,管理理念对核心理念的落地形成有效的支撑。
第三,利用行为理念来固化行为标准。
最后,在制度、政策与支持系统上对核心理念形成文化落地的闭环。
2、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广东大亚湾地区核电站群堆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核电运行管理的良好实践,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核电运营公司。
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第
一、质量第一和以安全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好的文化用制度固化下来。
公司形成了一切按程序办事,文化通过制度和程序落地相融,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生产业绩。
实践证明,企业制度受企业文化的统率和指导,反过来,企业制度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
由于企业制度中规定了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个企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即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所以,企业制度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
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广和传播,但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制度是最好载体之一。
员工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但如果在企业制度中体现企业文化,则可以加速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
如果企业制度没有很好地贯穿企业理念,那么,企业制度对良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有阻碍作用,会形成不良文化。
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企业文化理念来分析和审查企业制度,使企业制度能很好地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3、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互动互融
在企业文化研究中,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关系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
有的人将企业制度与文化分割开来,强调企业文化与制度不同作用,有的人将企业制度纳入
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制度在企业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如果,我们从狭义角度研究企业文化,那么,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
企业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规范、程序、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件、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
但两者都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
此外,如果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来考察,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强调外在监督与控制,是企业倡导的“文化底线”,即要求员工必须做到的;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
文化管理强调“心理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也就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
对多数人来讲,由于认同了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管理成为非强制性的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同样重要。
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
制度再周密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
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注意两者之间的互动互融关系,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执行体系
以文化力促进生产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执行体系,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设计好、计划好企业文化的各种工程活动;二是营造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强烈企业文化氛围,把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同时,营造强烈的企业文化氛围还是推动企业文化理念落实的有利渠道。
营造氛围必须与文化融入管理紧密结合,要特别注意运用制度规范的力量。
把细节变成规范,让规范成为习惯,在管理实践中使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不断得到提升。
实现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企业文化必须在企业管理运营的实践中主导管理者和员工的行为。
企业制定的每一项决策、干部员工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符合企业的价值观标准,都应该与企业理念保持高度一致。
为了保证管理理念与管理实践的融合,需要建立以理念为基准的制度创新平台,健全以理念为灵魂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建设既要反映企业的核心理念,又要突出可操作性,使制度的实施成为管理的必要流程。
制度建设要统筹规划、系统化设计,能够量化的,明确量化标准;不能量化的,要准确定性,界定等级和区界,以便实施考核评价。
比如,体现质量观念的iso9000系列质量考核体系,体现环境保护持续改进的iso14001系列考核体系等,对每一项相关工作都确立了严格的考核分值,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性,为企业文化理念细化的融入管理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综上所述,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制度的形成,如果企业制度没有很好地贯穿企业理念,那么企业制度对良性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有阻碍作用,会形成不良的文化。
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文化理念来分析和审查企业制度,使企业制度能很好地与企业文化相匹配。
第五篇: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作者邹恩亮
对于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把企业制度与文化分立开来,强调企业文化与制度的不同作用,有人把企业制度归入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制度在企业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笔者在参与集团制度化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认识:
1、企业制度虽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但却是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毋庸讳言,现今我们花大力气搞制度建设,也是基于这一点。
2、企业制度的内容直接体现了企业文化。
制度中规定了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须遵循的行为、处事规范,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企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即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还能看出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
比如集团新近颁布的一些制度修订版,就是不断根据企业文化思想的变化予以修改完善,使之更趋于准确体现集团企业文化。
认识到这层关系,我们就会清楚制度不是空中楼阁,他是将现实书面化、系统化,虽然不可能百分百准确地反映现实,或滞后、或超前、或片面,但总是尽可能地体现了目前企业的运行机制。
因此我们要乐于研究企业的制度,从制度中一窥企业的风貌,使自己更好的了解、适应企业。
3、企业制度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但并不一定能真实体现企业文化,还取决于企业制度的形成过程和执行情况。
制度的形成过程包括制订制度的动机、方式和方法,应需而生是求实,反映并指导现实情况;跟风造作是形而上学,为了制度写制度必定会脱离实际,起不到制度的规范作用。
执行制度的方式和方法不同也体现不同的文化,自上而下强制推行,不沟通、不重视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这是一种集中专制的企业文化。
这种执行文化可以让制度短期内得到执行,但长期来看可能因缺乏认同而失去有效性。
执行过程中强调让员工理解与认同,有着反复的沟通与反馈,这是一种民主分权式文化。
这种
执行文化可以让制度得到广泛认同,执行较彻底,但可能因此延缓制度建设步伐。
此外由于执行中对专制和民主安排的次序不同和把握程度不同,企业文化也不相同。
可见即使是一模一样的制度文本,由于其形成过程和执行的差异,有可能代表着全然不同的文化。
认识这层关系的意义在于,不仅要完善制度本身,而且要注重制度形成和执行的过程,从而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起草人在起草制度时,首先得有明确的目的和基于现实需要,不能抱着“人有我也要有”或者急功近利、标榜业绩的心态;其次内容体系安排上可以借鉴学习别的企业的制度但切忌生搬硬套,毕竟各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再次制度形成后要重视推广和应用,制度宣贯就是为了更好的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增强制度的有效性。
要让制度真实地反映企业文化,让制度去推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磅武器。
身在制度建设部门,笔者亲历了制度的起草、审核、审议、修改、标化、报批、汇编、宣贯等过程,也深深感受到了所有起草人、审核人、各部门领导等相关人员在此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绞尽脑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只为一词一句、反复修改审议再修改只为更好的贴近实际、维护员工和公司的利益,其真诚态度和严谨作风令笔者感动。
也许在很多方面还达不到尽善尽美的要求,比如起草水平高低不
一、学习制度的主动性欠佳等,但可以看到制度建设的整体实力在提升、在越来越趋向规范化、观念意识在进步,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与每次制度修订中体现出的进步同样让人振奋。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