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684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答案不全)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

2.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强大起来。

3.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都江堰。

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自主探究】

一、战国七雄

1.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_______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2.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_______、_______、长平之战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3.战国中期以后,_______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战国时期,_______和___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阶级的势力增强。

2.开始:

_______年,_______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3.内容:

政治上,确立_______,废除______________,改革_______,严明_______;经济上,废除_______,鼓励_______,统一_______;军事上,奖励_______。

4.作用:

秦国成为_______的诸侯国,为以后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_______年,_______国蜀郡郡守_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_______修建了都江堰。

其内江用于_______,外江用于_______。

2.都江堰由_______和_______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是一座_______的水利枢纽,发挥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被称为“_______”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32页“相关史事”,结合课本正文概括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什么特点?

2.阅读课本33页第一段,分析:

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各国纷纷变法这一现象?

3.观察图片《商鞅变法的内容》,表格中列举的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尝试分析这些措施中每一条分别会产生什么影响?

 

4.阅读材料: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结合课文总结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

 

【拓展延伸】

“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使秦国行政高效、国富兵强,成为七国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从而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

试分析: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和启示?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韩、赵、魏;齐国。

2.齐楚燕韩赵魏秦;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3.秦。

二、1.铁制工具、牛耕;新兴地主。

2.前356年;秦孝公。

3.县制,贵族的世袭特权,户籍制度,法度;井田制,耕织,度量衡,军功。

4.最强盛;秦统一全国。

三、1.前256年;秦;李冰;岷江;灌溉;防洪。

2.渠首、灌溉网;综合性;防洪、灌溉、水运;天府之国。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成功原因:

客观上:

变法适应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主观上:

秦孝公的支持,启示: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要符合国情顺应历史潮流。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争霸史实;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大变革等历史现象的研究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去。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春秋战国时代的发展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着改革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二、新课学习

(一)战国七雄

教师:

为什么叫战国

学生:

《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

“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

”当时就有战国的称谓,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还没有变化,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教师:

结合文章找出重点。

教师:

战国七雄的历史特征是什么?

学生:

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教师:

七国的形成指的是那七雄?

学生:

齐、楚、燕、韩、赵、魏、秦。

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图。

教师:

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

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

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多媒体展示马陵之战图。

教师: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保卫歼灭战,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期各国。

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多媒体展示长平之战图片

教师: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

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

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

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

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多媒体展示桂陵之战图片

教师: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

教师:

战争的结果怎样?

学生: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

教师:

这场战争有什么特点?

学生:

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多媒体出示主要战役图。

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图片

教师: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她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学生:

人民长时间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到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

在这种环境下人民希望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勾心斗角、自由、和平和谐的社会当中。

教师:

你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趋势吗?

学生:

这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同时,通过战争,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各民族交流不断增多。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二)商鞅变法

教师: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

学生:

国家分给的“公田”

教师:

西周实行井田制。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垦田是有限度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都邑的周围,被整治成大小相连的方块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约合今三十一亩多),作为一个耕作的单位,称为一田。

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

领主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载: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教师:

找出商鞅变法的内容?

教师:

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

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秦国落后挨打,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教师:

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教师:

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

政治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学生:

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学生:

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教师:

在文中找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学生: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作用;废除了旧制度;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

学生:

奖励耕战。

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国力。

学生:

建立县制。

作用:

废除了旧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动脑筋:

商鞅被处死,那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学生:

是成功的。

因为,经过变法,秦国富国强兵,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学生: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学生:

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学生:

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学生:

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学生:

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思考:

商鞅变法的影响

学生:

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教师:

学习商鞅变法有什么启示?

学生:

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学生:

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学生: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尊崇。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播放都江堰的视频

教师: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

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教师:

在文中画出重点内容

教师:

都江堰在什么地方?

学生:

成都平原

教师:

都江堰修建于什么时期?

学生:

战国时期

教师:

是谁修建的?

学生:

李冰

多媒体展示都江堰图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教师:

都江堰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

防洪、灌溉、水运等。

教师:

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

公元前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郡守,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

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

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

教师:

都江堰的建成对以后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

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

从这里,我们也要知道:

水对人类是很重要的,

三、课堂总结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给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旧贵族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有了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四、课堂练习

1.商鞅变法发生在( D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D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战国七雄

1.内容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2.影响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商鞅变法

 

位置:

成都平原

修建时间:

战国时期

主持修建者:

李冰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学反思】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习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1、【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大体方位,了解战国纷争的特点和影响

2、识记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

二、【重难点】

重点:

战国纷争的特点和影响、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

商鞅变法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31-34,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出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以及著名战役、特点。

2、概况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

3、找出都江堰的建设概况、设计人、构成和作用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

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五、【当堂训练】

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迁都洛阳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D.严明法令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

“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5、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A.尊王攘夷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D.商鞅变法

7、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

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A.秦国B.韩国

C.楚国D.燕国

8、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D.长城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商鞅虽死,但他的改革已经深得人心,新法仍在秦国推行,所以他的变法是成功了。

【当堂训练】

1、D2、D3、A4、D5、B6、D7、A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