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574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解析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阶段质量检测四(8-10单元)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5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  潦:

雨水大

B.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

根据

C.究其所以纷纶究:

探究

D.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

豪爽

解析:

豪:

豪迈。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C.马牛而襟裾

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解析:

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

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答案:

A

3.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

A.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B.煤炭居十七

C.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

D.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解析:

“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项,行事:

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项,十七:

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项,人事:

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

C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 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 ③目击之而身历之 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 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 ⑥其谁信之哉 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 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

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

B.①②④⑦/③⑤/⑥⑧

C.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D.①②④⑦/③⑤/⑥/⑧

解析:

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A

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3分)

(1)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我之境,以我观物,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4)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乱红飞过秋千去 

(2)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3)昨夜西风凋碧树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众里寻他千XX 灯火阑珊处

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数十年来,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奖后生,故华而不实。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几十年来,先生君子只是根据文章提拔奖掖后生,所以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2)然而像我这样匆忙以这种意思解释这几首词,恐怕不会被晏殊、欧阳修诸位先生允许。

二、阅读提升(55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5分)

天人性命之学,不可以空言讲也。

故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夫子曰:

“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

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

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

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

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

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蕺山得之为节义,梨洲得之为隐逸,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

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或问:

事功气节,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

曰:

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

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

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

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切:

切合

B.知《春秋》之将以经世经:

治理

C.而面目迥殊殊:

不同,差别

D.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 果:

果敢

解析:

果:

果真。

答案:

D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

A项,①动词,写;②动词,作为。

B项,①连词,所以;②名词,缘故。

C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因而。

D项,都为连词,因为。

答案: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首先从“天人性命之学”切入话题,以“不可以空言讲也”立论,由此展开全篇议论。

B.作者认为,肇自朱熹、陆九渊的学术之争,到后世愈演愈烈,实在是治学的桎梏,学术的荆棘。

究其根本,还是空言鼎沸,不食人间烟火之故。

C.第二段中作者用三个排比句,连贯而下,再次叙述了史学的渊源及其意义。

认为“史学之本于《春秋》”。

D.文章结尾一段,作者以一问一答的反问方式,通过对质疑的辩驳,进一步批判了“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的风气,再次申明治学要“切合当时人事”的思想,充分表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解析:

D项,应为“作者以一问一答的设问方式”。

答案:

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要把我的思想托付于空洞的理论,倒不如在叙述具体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深切明显啊。

(2)是因为他们只是空话沸腾而不切合世事罢了。

(二)课外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9分)

杨津字罗汉,少端谨。

除侍御中散。

津以身在禁密,不外交游,至宗族姻表罕相参候。

司徒冯诞与津少结交友,而津见其贵宠,每恒退避,及相招命,多辞疾不往。

后迁长水校尉,仍直阁。

出除岐州刺史。

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

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

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

若有家人,可速收视。

有一老母行哭而出,云是己子。

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

自是阖境畏服。

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

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

延昌末,起为华州刺史。

先是,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于是竞相劝厉,官调更胜。

除定州刺史。

初,津兄椿得罪此州,由赵略投书所致。

及津至,略举家逃走。

津乃下教慰喻,令其还业。

于是阖州愧服,远近称之。

时贼帅鲜于修礼、杜洛周残掠州境,孤城独立,在两寇之间。

津修理战具,更营雉堞。

又于城中去城十步,掘地至泉,广作地道,潜兵涌出,置炉铸铁,持以灌贼。

贼遂相告曰:

“不畏利槊坚城,唯畏杨公铁星。

”津与贼帅元洪业等书喻之,并授铁券,许之爵位,令图贼帅毛普贤。

洪业等感寤,复书云欲杀普贤,又云:

“贼欲围城,正为取北人,城中所有北人,必须尽杀。

”津以城内北人,虽是恶党,然掌握中物,未忍便杀,但收内子城,防禁而已。

将吏无不感其仁恕。

卒,谥曰孝穆。

(节选自《北史·杨津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B.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C.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D.受调绢度尺特长/在事因缘/共相进退/百姓苦之/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尤好者赐以杯酒而出/其所输少劣者/为受之/但无酒以示其耻/

解析:

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句意,抓住句子的主谓宾,本题中应特别注意人物所做事情和事情的前因后果。

“津乃令依公尺度其输物”的意思是“杨津便下令按公平尺来测量上缴的绢物”,“尺”和“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和D项;“其所输少劣者”的意思是“那些上缴绢物质劣量少的”,“其……者”是固定句式,“少”和“劣”均修饰“所输”,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答案:

A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直阁”原意为值勤于殿阁,南北朝时为禁卫武官,侍卫在皇帝左右,负责其安全。

B.“官调”是指官府按户征收的布、绢或绵等,与田租等一起构成了国家的正式赋税。

C.“雉堞”指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是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泛指城墙。

D.“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是我国古代皇帝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

解析:

“是我国古代皇帝赏赐给臣子的钱财和礼物”表述错误,铁券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厚待遇或免罪待遇的凭证。

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津严以律己,为人端正谨慎。

他因为身在禁密,所以不和外人交往,即使是宗族姻亲也少有往来;对已得贵宠的少时好友,亦尽量避而不见。

B.杨津治境有方,得到官民敬服。

在岐州,他迅速破案,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在华州,他采取有力措施,解除了百姓长期以来受到的欺压。

C.杨津宽厚仁慈,有君子的风范。

赵略举报了他的兄长,他没有怨恨,让赵略还家就业;他不忍心处死城中的北人,设法保全了他们。

D.杨津善用谋略,平定地方叛乱。

在定州受两军围困时,他开挖地道,巧设伏兵;设炉冶铁,持以灌敌;又劝降元洪业,有效地分化瓦解了敌军。

解析:

“因此地方官吏不敢再为非作歹”错,文中说的是“自是阖境畏服”。

在岐州,他迅速破案的结果是从此全境的人都畏惧服从。

答案:

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

使者到州,以状白津。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

(2)至于郡守县令及属官中有贪污受贿的,杨津从来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用私人信函的方式严厉责备他们。

参考译文:

杨津字罗汉,从小端正谨慎。

被任命为侍御中散。

杨津因为自己在宫中,不与外人交游,以至宗族姻亲也很少问候。

司徒冯诞和杨津是从小结交的朋友,但杨津见他富贵尊宠,总是退避他,等到召唤他前往,也多是托病不去。

后来改任长水校尉,仍旧兼任直阁。

外任岐州刺史。

有武功人带了三匹绢,在离城十里远的地方,被强盗抢走。

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使者来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

杨津便写下告示,说有人穿着怎样的衣服,乘着怎样的马,在城东面十里远的地方被杀,不知道姓名。

如果有谁是他的家人,可尽早辨认收尸。

有一位老母亲边走边哭出城来,说是自己的儿子。

因而派骑兵追捕,人赃俱获。

从此全境的人都畏惧服从。

至于郡守县令及属官中有贪污受贿的,杨津从来没有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用私人信函的方式严厉责备他们。

因此官员僚属们都感激受到勉励,没有犯法的。

延昌末年,起用为华州刺史。

此前,官府收调绢使用的尺特别长,执事者们由此行事,互相争着使手段,老百姓苦不堪言。

杨津便下令按公平尺来测量上缴的绢物,质量特别好的赐给一杯酒再出去;那些上缴绢物质劣量少的,也接受下来,但不赏赐酒以让他感到羞耻。

因此老百姓互相勉励,收的调绢比以前更好了。

任命为定州刺史。

起初,杨津的哥哥杨椿在定州获罪,是由于赵略上书所致。

等到杨津到任,赵略带全家人逃走。

杨津便下发文告宽慰晓谕,叫他返回就其本业。

因此全州的人都叹服,远近的人都称赞杨津。

当时叛军首领鲜于修礼、杜洛周在定州境内祸害掠夺,州城孤立在两边的敌寇之间。

杨津修理战具,重修城墙。

又在城中离城墙十步的地方,挖地至地下水,开通了许多地道,潜伏士兵伺机出动,设置炉火冶铁,用铁熔液灌叛军。

叛军因而相互告诫说:

“不怕锋利的铁矛坚固的城池,只怕杨公的铁浆火星。

”杨津给叛军首领元洪业等人写信,劝说他们,并且授给他们可免死的铁券,答应授他们爵位,让他们对付另一位叛军首领毛普贤。

元洪业等人有所感而觉悟,回信说想杀毛普贤,又说:

“叛军想围城,正是为抓北人,城中所有的北人,都要杀掉。

”杨津认为城中的北人,虽然是作恶的叛党,但已是掌中之物,不忍就此杀掉,便只是将他们收于子城内,防备禁戒而已。

将吏都感激他的宽仁。

去世之后,谥号为孝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21分)

《震川文钞》序

张士元

《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皆不全,且为后人所涂乙,颇改旧观。

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商订于虞山①而刻之。

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

余生平颇嗜熙甫文,独病其集中间有应酬率易之作,不适于读也。

因手录其尤可法者若干首,即用熙甫读《史记》之法读之,稍稍加评注焉。

盖古今文章,自汉氏以来,至唐之韩、柳始备其格,至宋之欧、苏、曾、王乃尽其变。

自宋迄元,代有作者,姚燧牧庵、虞集道园尤为一时之杰。

明正德、嘉靖间,唐应德、王道思相切劘②以古学,唐学眉山,王学南丰③,皆大雅之才也。

而其力抗欧、曾,气追班、马,如江、汉之发源于岷、嶓而滔滔不竭者,熙甫一人而已。

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

江阴杨文定公尝言:

“文章要得《二南》风度。

”如熙甫真可谓得之矣。

读之使人喜者忽以悲,悲者忽以喜,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已也!

与熙甫同时人,如王元美④,方以诗震动天下,斥熙甫之文为庸,其后乃卒深服之,此岂苟然者哉?

而今之剽窃补缀,肥皮厚肉,取青媲白,而自诩为工者,辄敢薄熙甫为不足学,又元美之徒所窃笑者已。

是为序。

[注] ①虞山:

明末清初文学家钱谦益。

②切劘(mó):

切磋。

③眉山、南丰:

眉山指眉山“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南丰是指南丰人曾巩。

④王元美:

明代著名文人王士祯,字元美。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

B.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

C.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

D.虽亦不免移篇改字之误然/赖有此刻人/始得见其大全

解析:

“然”表转折,此前应断开,排除A、C;“人”在句中作主语,排除D。

答案:

B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震川,归有光的别号。

别号,简称号。

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

与名、字无联系。

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B.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

C.正德、嘉靖,明代皇帝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月日的一种名号。

D.二南,《诗经》中的《周南》《召南》。

是《诗经·国风》中的两部分。

解析: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答案:

C

1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分别用归有光的号和字称呼他而不称其名,这表明了文钞的编者对归有光的尊重。

B.文章写到唐宋八大家的成就并提及王元美对归有光的散文的态度有变化,其目的都是突出归有光对散文的贡献。

C.在明代正德、嘉庆年间,唐应德、王道思都是文章大家,但力抗欧阳修、曾巩,气追班固、司马光的,只有归有光一人。

D.自古以来的序文,褒奖溢美之辞甚多,能像本文作者这样在充分肯定评价对象的基础上,又能客观指出其不足的,实属难得。

解析:

C项,“嘉庆”和原文不符,应为“嘉靖”;“司马光”应为“司马迁”。

答案:

C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余尤喜其叙事诸文,虽世俗琐事,皆古雅可观。

(6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熙甫同时人,如王元美,方以诗震动天下,斥熙甫之文为庸,其后乃卒深服之,此岂苟然者哉?

(6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尤其喜欢他的叙事类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的是世俗琐事,但都古朴清雅可观。

(2)与熙甫同时代的人,如王元美,当时他以诗歌名震天下,斥责熙甫的文章平庸,后来他却又深深为之叹服,这难道是随随便便就出现的吗?

参考译文:

《震川文集》有昆山本、常熟本,但都不完整,而且被后人删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样子。

最后熙甫的曾孙归庄出版了所藏钞本,是借鉴虞山人钱谦益的版本刻写的。

虽然也免不了移篇改字的错误,但有赖于这个刻本,人们才得以见到归有光全部的文章。

我平生非常喜好读熙甫的文章,唯独不喜欢他文集中有应酬之类的轻率随意之作,这类文章不适合阅读。

因此,我亲手抄录了其中特别可以学习的几篇,并学着熙甫读《史记》的方法去阅读,还在上边加了些评注。

古今文章,从汉代以来,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法式开始完备,到宋代的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文章已变化到了最好的状态。

从宋代到元代,代代有代表作家,姚燧牧庵、虞集道园更是一时俊杰。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唐应德、王道思在古学方面相互切磋,唐应德学习的是眉山三苏,王道思学习的是南丰曾巩,他们都成了宏达雅正之才。

但能够力抗欧阳修、曾巩,气追班固、司马迁,犹如发源于岷山、嶓冢山的长江、汉水滔滔不绝的,唯有熙甫一人而已。

我尤其喜欢他的叙事类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的是世俗琐事,但都古朴清雅可观。

江阴人物文定公曾经说:

“文章要有《周南》《召南》那些诗的气质神韵。

”而熙甫的文章真正可以说是做到了。

读他的文章能使高兴的人忽然悲伤,悲伤的人忽然高兴,使人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而不能停止。

与熙甫同时代的人,如王元美,当时他以诗歌名震天下,斥责熙甫的文章平庸,后来他却又深深为之叹服,这难道是随随便便就出现的吗?

而现在那些剽窃他人的字句拼凑成文,只求形式和对仗,却夸耀自己的文章写得好的人,总是敢轻视熙甫认为他不足以让自己学习,那又是王元美这样的人所要窃笑的了。

因此来作一篇序。

三、语言运用(15分)

19.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请以一位作家为例,续写下面的句子。

(4分)

悲观和乐观,都起源于个人的感觉,而且常是偏重主观的感觉。

悲观主义者不管外界的处境如何,总能从中找到一些让自己沮丧败兴的生活因子。

譬如柳宗元,登山游玩,他想到的是仕途坎坷;雪中垂钓,他体验的是孤独凄清。

譬如卡夫卡,优裕的家境,会让他觉得无比压抑;严谨的制度,会让他觉得无比苦闷。

而乐观主义者不管外界的处境如何,总能找到使自己快乐起来的生活因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譬如海明威,战壕写稿,他恣意着人生的快意恩仇;远海捕鲸,他饕餮着自然的慷慨伟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