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562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6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docx

《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docx

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四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

其中,《为吏之道》说:

“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

”材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秦朝治理国家方式是外儒内法

B、秦朝主要用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

C、此指的是儒家思想

D、秦朝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西汉中期以后,董仲舒等人提倡将《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司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的依据;凡是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的,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现行法律的效力。

这种做法()

A、否定了先秦以来依法治国的理念

B、保证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C、使法律丧失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

D、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仁政”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B、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班师生身穿博士服的合影照片,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力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

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西方有学者认为:

“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

”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民贵君轻

B、三纲五常

C、天人感应

D、和谐中庸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

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

他强调“人之所以生者,静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

王充很少偶像崇拜。

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

在《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

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充的思想。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

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进教化,立官制,重文士,轻武夫;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

这个有董仲舒参与、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系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了解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关键之一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实施教化的措施。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

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

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

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

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指出: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揭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新文化运动史料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印证了材料一观点的?

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

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