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4412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

 

1.重点段落品析。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这绳子够长了( )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1)找出小男孩说的话。

(2)在文中的括号中加上标点符号。

(3)这段话写了胡萝卜先生做的好事是:

【答案】

(1)“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2)“,。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剪了一段当风筝线,帮助小男孩放风筝。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语段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2)“,。

(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剪了一段当风筝线,帮助小男孩放风筝。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课外阅读。

   

筷子

   ①说起中国的筷子,话可就长了。

   ②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

到了商代,筷子称为“箸”(zhù),大约过了上百年后改为“筷”。

从读音和字形上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

   ③使用筷子不只是能吃饭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好处呢!

通过实验发现,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

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        )进食方便,(        )可以锻炼手指的协调性,增强脑力,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真是一举多得啊!

   ④中国的筷子原料各异、做工精细。

杭州天竺筷,是由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

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选用上等毛竹或优质楠木做原料,以国内特产的生漆打底、附面。

漆筷头上印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

[A]陕西省商洛地区生产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陕西省一项著名特产。

它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崖冬青木”为原料。

制作时,烙花艺人用300~500℃的电热钢火笔,在细细的筷子上绘出明快雅致的花纹。

[B]

   ⑤中国筷子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C]现在,在国外凡吃中餐者,几乎都用筷子。

大家以学习使用筷子为乐趣。

许多来中国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筷子作为纪念。

小小的筷子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递了浓浓的友谊之情。

(1)短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筷子”的?

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入第③自然段的括号中。

(3)短文中标出了[A][B][C]三个位置,如果把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就被一位加拿大记者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4)第③自然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能不能删去?

结合短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

【答案】

(1)围绕“①筷子历史悠久;②使用好处很多;③原料各异做工精细;④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这四方面回答。

(2)不但……而且……

(3)C

(4)不能删去。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写出使用筷子的好处。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

故选“不但……而且……”。

(3)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并且结合所给三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4)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1)围绕“①筷子历史悠久;②使用好处很多;③原料各异做工精细;④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这四方面回答。

(2)不但……而且……。

(3)C。

(4)不能删去。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写出使用筷子的好处。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主要考查结合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3.课内阅读。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第1自然段的意思是(  )

A. 先生认为不懂就问是对的,同意讲解书中的道理。

B. 先生感觉学生年龄太小,认为他们没必要知道书中的道理。

(2)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挨打了没有?

先生是怎么做的?

(3)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是否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当你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答案】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解析】【分析】

(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再结合选项判断。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B

(2)没有。

先生很详细地讲解了书中的道理。

(3)我赞同孙中山说的话。

我也会像孙中山一样,不懂就问。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读文段,回答问题。

幼儿园

   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有用手吃的,还有将豆子一粒一粒地装入口袋里的,有把豆子用围裙包着捏碎吃的。

有的看着苍蝇飞,有的因为旁边的孩子咳嗽把食物喷在桌子上,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选自《爱的教育》,有删改)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请画上横线。

(2)孩子们用餐时有哪些模样?

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3)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

A. 总一分。

                                B. 总一分一总。

                                C. 分一总。

【答案】

(1)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2)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3)A

【解析】【分析】

(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考查围绕中心句写句子。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第一句话是中心句,它起主导作用,其它句子都是围绕中心句展开了具体生动的描写。

故答案为:

(1)孩子们用餐时那种可爱的模样,真是少有!

(2)那些孩子有拿着两个勺子吃的……就一口东西也不吃了。

(3)A

【点评】

(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总一分结构掌握的能力。

5.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甲)了金色的小喇叭。

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乙)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丙)树妈妈的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给文中甲、乙、丙三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填序号)

A.飘到        B.吹起            C.穿上

甲:

________       乙:

________      丙:

________

(2)根据文段的内容连一连。

小喜鹊________                     挖洞

小松鼠________                     造房子

小青蛙________                     找松果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

A. 秋天的雨,把各种动物、植物打扮得更加漂亮            B. 各种动物、植物都准备过冬了

【答案】

(1)B;C;A

(2)造房子;找松果;造房子

(3)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结合选项确定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B、C、A

(2)造房子、找松果、造房子

(3)B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6.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旗树的悲哀

程刚

   美国落基山河谷两侧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它的枝条十分柔软,且全部长在树木的同一侧,在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酷似迎风招展的旗帜,因此被称作“旗树”。

   旗树的枝叶长在枝干的同一侧,早有科学定论,这是因为河谷的风向恒定,风速极大,常年强劲地冲着一个方向吹,这也使它们成为天然的“风向计”,人们能一眼看出这里的风向。

   一位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为一棵旗树营造密闭的环境,利用大动力风机逆向吹拂旗树。

第二天,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被逆风吹拂的枝叶,竟在一夜间全都掉落,整个枝条看上去光秃秃的。

   原来,旗树枝条长期向着一个方向摆动,导致全体叶片的生长力都放在了拉伸力上,可遭遇逆风的时候,由于它的反向张力十分脆弱,基本有一点儿风便受不了了,所以才导致上述现象。

   旗树枝叶在顺风的环境中生活得很好,可一旦遭遇逆风便失去自己,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按部就班地生活,并将它公式化,可这也不利于培养我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不主动求变,安于现状,其实是隐藏在我们身边最大的敌人。

(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被称作“旗树”________                  河谷的风向恒定,风速极大

枝叶长在枝干的同一侧________            遭遇逆风,反向张力十分脆弱

一夜之间枝叶全部掉光________            酷似迎风招展的旗帜

(2)结合上下文,理解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这是因为河谷的风向恒定,风速极大,常年强劲地冲着一个方向吹,这也使它们成为天然的“风向计”,人们能一眼看出这里的风向。

风向恒定:

________

(3)我们从学者的实验中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请选出正确说法(   )。

①大风常年强劲地冲着一个方向吹,对旗树的生长有好处。

②我们要培养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主动求变,不要安于现状。

③我们要习惯按部就班地生活,并将它公式化。

【答案】

(1)酷似迎风招展的旗帜;河谷的风向恒定,风速极大;遭遇逆风,反向张力十分脆弱

(2)大风常年强劲地冲着一个方向吹。

(3)②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选项判断答案。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酷似迎风招展的旗帜、河谷的风向恒定,风速极大、遭遇逆风,反向张力十分脆弱。

(2)大风常年强劲地冲着一个方向吹。

(3)②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7.课内阅读。

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有许多(①)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②),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③)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④)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

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

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给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①A.美妙  B.美好  ________   ②A.吹过  B.拂过 ________

③A.雄壮  B.雄伟   ________   ④A.汇聚  B.聚集 ________

(2)短文的2-4自然段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来具体写_______。

(  )

A. 拟人;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B. 比喻;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C. 拟人;风的声音、雨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3)读一读,火眼金睛地发现: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读着这句,我发现:

用前面_______的词语做下文的_______,这样的方法用了两次,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能巧妙地突出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

如果给这样的修辞手法起个名字,我会选(   )

A. 结尾;开头;排比                    

B. 结尾;开头;顶针                    

C. 开头;结尾;拟人

(4)这篇短文的_______是文章的总起句,即_______自然段是围绕着它来分述介绍的。

除此这外,2-4自然段的_______也是各段的总起句,因此这几个段落也同样是_______的结构。

(  )

A. 第1自然段;2-4;第1句;总起—分述

B. 第1自然段;2-4;最后一句;总起—分述

C. 第2自然段;3-4;第1句;总起—分述

【答案】

(1)A;B;B;A

(2)A

(3)A

(4)A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A;B;B;A;

(2)A;(3)A;(4)A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变色龙的尾巴

   变色龙待在一棵树下,它看见一条乌梢蛇正在追逐一只壁虎。

只见壁虎从容不迫地抛下了自己的尾巴,乌梢蛇张开大口把正在扭动的壁虎尾巴吞下去,壁虎就趁机从容不迫地逃走了。

   第二天,变色龙见到壁虎,问道:

“壁虎兄弟,你把尾巴扔给了乌梢蛇,还会长出新的尾巴来吗?

   ______会的______变色龙大哥______要不了几天______我就能长出新的尾巴来______用这种方法逃避敌人可灵啦______你也有断尾巴的本领______怎么不学学我呢______

   变色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有一天,变色龙在树干上休息,乌梢蛇偷偷地朝它爬来。

变色龙毫不在意,它按照壁虎的方法把尾巴扔给乌梢蛇吃。

谁知变色龙的尾巴是紧紧缠绕在树干上的,它只有依靠这种方法才能在树上生活。

失掉了尾巴的变色龙再也抓不住树干,“扑通”一声从树上摔了下来。

   它临死前才懊悔道:

“我有着变色躲避敌人的本领,却要去学什么断尾术,真是自讨苦吃啊!

(1)根据所给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①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________

②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________

(2)给文中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会的________变色龙大哥________要不了几天________我就能长出新的尾巴来________用这种方法逃避敌人可灵啦________你也有断尾巴的本领________怎么不学学我呢________

(3)用“△”把短文分成三段。

(4)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处?

变色龙为什么又认为学断尾术是自讨苦吃呢?

(5)你从变色龙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   )

A.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借鉴过来为自己所用。

B. 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更要善于模仿别人的长处。

C. 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氏处。

【答案】

(1)从容不追;懊悔

(2)“;,;,;,;。

;!

;,;?

(3)第1自然段;第2至第4自然段;第5至第6自然段。

(4)壁虎的尾巴是用来逃生的。

因为变色龙认识到自己的尾巴是生存工具,断尾之后就只能被吃。

(5)C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从容不追、懊悔

(2)“,,,。

,?

(3)第1自然段;第2至第4自然段;第5至第6自然段。

(4)壁虎的尾巴是用来逃生的。

因为变色龙认识到自己的尾巴是生存工具,断尾之后就只能被吃。

(5)C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给短文划分段落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9.读短文,做习题。

小蓝裙的故事

[美国]彼兰特

   多年以前,一个小镇的小学来了一位新老师。

   开学时,老师就向小朋友们宣布,这个学期谁最努力,对班级贡献最多,老师会亲自做一件礼物送给她。

   学期结束时,有个小女孩得到了老师做的一条小蓝裙。

   小女孩很高兴地跑回家,穿上小蓝裙给妈妈看。

妈妈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来小女孩的脸和上衣是脏的,与小蓝裙不协调。

   于是妈妈给小女孩梳洗,换上干净的衣服。

哇,好一个漂亮的小公主!

小女孩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女孩和妈妈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觉得不对劲了。

原来,平时不注重整理,家里乱糟糟的,与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不协调,于是母女俩一同收拾屋子,一个下午的工夫,家里焕然一新。

   傍晚,爸爸回家,一进门就急着往外走,以为进错门了。

   第二天,爸爸看到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很不协调,于是决定整理庭院,粉刷墙面。

三天后,一栋整洁亮丽的房屋出现在街道上。

   邻居们看到他们的房子如此干净整洁,觉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对劲。

一个月后,一条整齐洁净的街道出现在这个城镇上。

(1)第五自然段中与“乱糟糟”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是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不协调”具体是指(   )。

A. 穿着小蓝裙的漂亮女儿与乱糟糟的家不协调

B. 小女孩脏脏的脸和上衣与干净的小蓝裙不协调

C. 杂草丛生的庭院与整洁的家不协调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

A. 奖励肯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B. 改变往往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进步来影响别人妈习作天地

【答案】

(1)焕然一新

(2)B

(3)B

【解析】【分析】

(1)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

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②联系生活实际③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

④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

⑤拆拼词语,先把词语拆开,解释每部分我近义词的意思,再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

(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焕然一新

(2)B

(3)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用多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会叫的狗(节选)

   “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

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

   “一个圈套?

   “当然啦。

你让我以为,是一只公鸡在树林里迷路了,而你却设下圈套想抓我。

幸好我发现得及时。

   “我向你担保,我压根就没想抓你,我只是在这里练习。

   “练习?

练习什么?

   _____我在练习啼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