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40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

《“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金字塔”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

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李广水

【摘  要】“学习金字塔”形象显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根据“学习金字塔”提供的信息,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做中学”、“教别人”、“马上应用”等教学方式,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地理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李广水,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

徐州市劳动模范、徐州市名师、徐州市学科带头人、徐州市优秀骨干教师,曾获徐州市高中优质课评价一等奖,多次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多次在省、市举行的教学活动大赛中获奖。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5)19-0053-06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使得当今地理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教学常态。

目前,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正在推行“学进去,讲出来”行动计划,旨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学讲计划”的理论根据之一就是埃德加·戴尔所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理论,这一理论要求老师转变角色,扮演引导者、辅助者和合作者,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把这种理论运用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素养就会得以提高。

一、理论依据:

1.“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LearningPyramid)是由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一种学习的理论,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小组学习、主动学习和体验式学习。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这种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是通过“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是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或演示”的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是“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是在金字塔塔底的学习方式——“教别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2.“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在平时45分钟的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不可能始终保持一种状态,他们有振奋、愉悦,也有疲倦和松懈,其学习过程中兴奋中心的曲线变化如图2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前15分钟和第25~40分钟的15分钟是学生大脑活动的最佳状态,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间,课堂内容的重点应当放在这段时间里解决,如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技能等;第15~25分钟这段时间是学生课堂疲劳的波谷期,是学生情绪上相对平衡的阶段,那么,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可知,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单纯讲授、让学生单纯阅读的方式,而应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教别人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小组讨论”、“做中学”和“马上应用”、“教别人”等方式要多加应用,效果最佳。

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潜能,学习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感知、领悟、体验、实践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

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教师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激发兴趣,唤醒主动性,调动内驱力才能实现。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合作学习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1)小组活动的科学组织和开展是合作学习的根本特点,它是班级授课制和个体学习的一种必要补充。

(2)合作学习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内部要素与各种社会资源之间的合作互助。

(3)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预设的教学活动。

所有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特定的共同目标而展开,预设目标是合作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4)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反思者。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适宜的合作学习环境,并参与其中。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明确指出了合作学习的本质:

任何合作都必须具备主体的意愿、可分解的任务、共享的规则、互惠的效益等要素。

例如:

我们对巴西的森林资源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呢?

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这样一笔财富资源该不该开发呢?

课件:

热带雨林的资料

学生讨论发言:

热带雨林的作用。

过渡:

热带雨林有如此作用,但这片丛林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学生观看“热带雨林的破坏”视频资料。

教师补充:

这片丛林正在以一分钟一个足球场的速度减少,照这样下去不出50年,亚马孙热带雨林将在地球上消失。

课件:

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原始迁移农业,伐木修路,淘金毁林”。

学生活动:

角色扮演土著居民、开发商、环保者讨论热带雨林的开发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热带雨林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

发展热带雨林旅游业;依靠科技,引进外资,利用巴西高原独特的气候特征,进一步开发巴西高原;巴西是人口大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树立环保意识。

小结:

感谢各位同学为巴西政府所做的贡献……

合作学习既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社会交往的过程。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充分意识到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小组整体取得成功,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它以班级教学和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改变了班级授课制机械、呆板、整齐划一的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不同于传统的小组活动,它主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一种合作态度和合作精神的目标导向,注重合作精神和合作态度的培养。

笔者认为,合作的前提必须是学生不能独立完成,需要他人帮助;其次,通过小组合作能解决问题,或能基本解决问题,如果合作也解决不了问题,问题设计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必要。

再者,合作学习后还有一小部分问题仍需要借助其他学习小组的支持和二次合作,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和有效介入,这样的合作更有利于不同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

使他们想合作、会合作、乐合作。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也是具有较高效率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常常使讨论流于形式。

教师需要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实践表明,小组捆绑式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的有效手段。

例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内容教学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判别某地区采用何种工业布局、哪种产业分布最为合理的能力。

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特点,初步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特点。

之后,再就某个地区的工业分布,以材料和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还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说说工业布局的优点、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结合课本、图册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

这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就会懂得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感悟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堂讨论交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成员间相互商量、讨论,主动思考和探究地理问题,从而掌握地理课堂教学知识的过程。

课堂讨论交流是一种积极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可以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地理教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目标来确定讨论的问题和时间,控制好讨论的节奏,把握好讨论的气氛,讨论的问题应该和课堂教学知识紧密相关。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不断指导、长期引领。

除了重视课题的训练之外,我们还应树立多元发展的理念。

学校学习需要合作,家庭生活、社会活动同样需要合作。

三、体验式学习,学生“做中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实际演练/做中学”强调的就是体验学习。

体验式学习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要学生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观察、探究、实践或讨论,最后得出自己认同的结论。

如教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参与社会服务,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参观与实验,实际进行讨论或发表见解,并经由实践、体验、省思与分享,以觉察活动意义和达成目标的学习。

体验学习不仅包含学习的结果——经验,也包含学习的过程——体验。

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做”、“调查”、“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重在情感激发和心灵感悟。

整个体验式学习的过程都需要他们自己在行动中概括总结。

这不仅仅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实际应用,更是为了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最终都要通过学习者自己的体验反思、提炼升华,达到质的飞跃。

不仅反思教学内容,而且反思教学过程;不仅反思主体(教师或学生的行为),而且反思客体(学习对象及方法);

1.课件模拟。

 研究表明,人们获得学习信息,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

现在多媒体课件已经进入课堂,它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把图片、动画、色彩、声响、文字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虚拟"的真实情境,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起到“仿真”的效果。

例如讲“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时,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摆脱了以往讲好长时间也搞不清的状况。

例如:

讲述“印度”时,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将印度的洪灾和旱灾的有关情境的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

一方面,学生看到了印度洪水泛滥,工厂、农田、道路和房屋被毁,工农业生产陷入瘫痪,灾民流离失所。

另一方面,又看到印度干旱缺水,河流断流,土地龟裂,农田颗粒无收,连饮水都有困难。

这样的情境再现必然会促使学生产生疑问:

印度处于什么位置?

属于哪一类气候类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一连串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思考,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

2.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是一种主动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模拟特定情境下的角色,营造出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相当于让学生做一种实践演练。

通过实践体验,其学习保持率可以达到75%。

如:

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模拟成政府官员、学生、公民、技术人员等说明如何采取具体的措施;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模拟设计某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特点,简述设计的理由;在进行工业布局讲解时,让学生模拟成政府官员、企业经理、工程技术人员等讲述不同企业的布局,并能说出理由;模拟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和“调入区”居民的对话,交流看法等。

3.课堂辩论。

辩论,不仅是一种锻炼学生思维、协作、语言表达、应变能力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

如讲述分区地理“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时,可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使学生们各抒己见。

“看一看到底是英国的发展条件好还是日本的发展条件好?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都会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更多的资料作为证据,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同时,辩论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辩论过程,也是学生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例如,就“沙尘暴有百害而无一利”展开辩论:

一般认为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

然而,沙尘暴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呢?

这是一个值得质疑的有趣的问题。

一些学生查找了有关资料,提出了不同观点:

沙尘天气造就了黄土高原;沙尘颗粒利于成云致雨;沙尘有助于海洋生物生长;沙尘暴缓解了酸雨;沙尘暴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等。

对此,学生们争论不休。

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就上述观点展开辩论,分为正方、反方两组,各抒己见,从而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培养了用辩证分析方法解决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