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3860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河南省息县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息县2018年八年级生物第一次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

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C

【解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间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存在的竞争关系,同时说明生物具有生长的特征,属于生命现象,A正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B正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C错误;花落知多少,体现了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属于生命现象,D正确。

点睛: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今天考试,妈妈为小红准备了一份营养午餐:

米饭、红烧肉、清蒸鱼、鸡蛋。

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知识,你认为还要添加下列哪种食物使这份食谱更合理

A.馒头B.素炒油菜C.排骨汤D.牛奶

【答案】B

【解析】妈妈为小红准备的午餐中:

米饭主要提供糖类,红烧肉、清蒸鱼、鸡蛋主要提供蛋白质和脂肪,此食谱中无蔬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应再添加上蔬果类,可见C正确。

点睛: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

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3.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A.青草与山羊B.农作物害虫与青蛙

C.水稻和稗草D.松树与松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青草与山羊,山羊吃青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害虫与青蛙,青蛙吃害虫,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水稻与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C正确;松树与松鼠属于捕食关系,D错误。

考点: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4.炒熟的种子,置于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因为

A.胚是死的B.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C.胚不完整D.没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答案】A

【解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种子具有完整的胚、胚是有生命的、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炒熟的种子,置于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因为种子失去了生命力,胚是死的。

5.作为中学生,同学们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识。

下列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

A.发现有人触电昏迷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B.发现路人昏倒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C.遇到煤气中毒患者的紧急情况时,应先开窗通风

D.发现有人溺水时,无论是否会游泳,都应下水急救

【答案】D

【解析】发现有人触电昏迷时,应立即切断电源,A正确;发现路人昏迷倒地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B正确;遇到煤气中毒的紧急情况,应先开窗通风,C正确;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能贸然下水,否则可能会引起更大伤亡,D错误。

6.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B中的肉汤煮沸冷却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

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

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瓶内

B.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自变量为:

肉汤是否接触到空气中的细菌

C.“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D.鹅颈的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瓶内,使瓶内缺氧

【答案】D

【解析】甲瓶煮沸相当于灭菌,因此甲瓶内无菌,而乙瓶不做处理没有灭菌,因此乙瓶内有细菌,故肉汤仍然保鲜的是甲瓶,容易变质的是乙瓶;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

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A正确;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否有细菌,而不是否煮沸,B正确;此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C正确;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但并未隔绝空气,D错误。

7.冬季是禽流感高发季节。

此时要尽量避免接触禽类,食用禽肉、禽蛋时要充分煮熟,并注意生熟分开;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

下列与禽流感病毒结构最相近的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图中A是细菌,B是植物细胞,C是病毒,D是曲霉,属于真菌。

所以C与禽流感病毒结构最相近。

8.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从动物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哪方面行为能力最强所致

A.捕食行为B.学习行为C.防御行为D.社会行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繁殖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等;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由于人的大脑发达,思维敏捷,学习行为的本领比较强,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

考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9.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答案】D

【解析】将减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蛇毒就是抗原。

蛇毒对于家兔是过去从没有接触过的外源性物质,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因此这种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

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或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它包括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组成)和第二道防线(由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白细胞等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则是机体内的最后一道防线,它是指后天生活中受到外来病原体等物质刺激时,产生抵抗该物质的抗体,从而获得防御功能。

10.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在他的小说《昆虫记》中写到蝉“四年的地下苦干,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乐.”其中“阳光下的欢乐”指蝉处于哪个阶段

A.幼虫B.受精卵C.成虫D.蛹

【答案】C

【解析】蝉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幼虫有3对足,没有翅,生活在土壤中,成虫有3对足、2对翅,因此其中“阳光下欢乐”指蝉处于成虫阶段。

11.旱生植物的叶一般小而厚,角质层发达,气孔多;而沉水植物的叶片一般小而薄,角质层薄或无角质层,没有气孔.这种现象是生物对环境的

A.适应B.反射C.应激性D.新陈代谢

【答案】A

【解析】旱生植物叶在形态结构上有多种适应性特征,但是,其共同的特征都是:

叶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比较低,即相同体积的叶,旱生植物有较小的蒸发面。

上面所提到的旱生叶的特征,如叶形小、肉质叶、叶肉排列紧密、栅栏组织和输导组织发达、气孔器多而且下陷等,都是与减小叶的蒸发面积有关。

水生植物,由于水中光照弱,叶肉组织不发达,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叶肉全部是由海绵组织构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大而多。

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很发达,有较大的气腔和气室,形成发达的通气系统,既有利于通气,又增加了叶片浮力。

叶片中的叶脉很少,木质部不发达甚至退化,韧皮部发育正常。

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都很退化,表皮上没有角质膜或很薄,没有气孔器,气体交换是通过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进行的。

表皮细胞具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旱生植物的叶和沉水植物的叶片的结构特点都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

A。

12.军舰鸟善于飞行,有“飞行冠军”之称,白腹军舰鸟可以在狂风中旋转而下,安然降落,不受任何伤害,由此推测其身体最发达的肌肉应该是

A.翼和腿上的肌肉B.胸肌C.后肢肌肉D.两翼肌肉

【答案】B

【解析】军舰鸟善于飞行,其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13.小明在观察标本的时候,开始时图像如图一所示,调整后如图二所示,请问,小明进行了哪些操作?

A.先将标本向左上方移动,再把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

B.先将标本向右下方移动,再把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

C.先将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再把标本向右下方移动

D.先将低倍镜切换到高倍镜,再把标本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A

【解析】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像。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不是体积变大是物象长和宽的增大),细胞数目越少。

图一中物象不在视野中央,若先放大,它就不能在视野中出现,因此应该先将它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的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象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故可以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上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故选A。

14.如图表示造成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和受威胁的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

A.栖息地丧失

B.偷猎

C.外来物种入侵

D.其他原因

【答案】A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鸟类减少的原因:

偷猎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20%;栖息地的丧失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60%;外来物种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哺乳动物12%;其他原因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8%。

表明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

哺乳动物受威胁的原因有:

栖息地的丧失占30%、偷猎占28%、外来物种入侵17%、其他原因占20%,表明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偷猎。

15.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1)用镊子缓慢地盖上盖玻片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轻刮取少量细胞

(4)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5)将所取材料均匀涂在生理盐水中央

(6)染色

A.(4)(3)

(2)(5)

(1)(6)B.(4)

(2)(3)(5)

(1)(6)

C.(4)(3)

(2)(5)(6)

(1)D.(4)

(2)(3)(5)(6)

(1)

【答案】B

【解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记为:

滴→刮→涂→盖→染。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

(4)

(2)(3)(5)

(1)(6)。

16.如图所示,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两端分别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

用放大镜观察,大多数草履虫将

A.停止运动B.从左向右运动

C.向食盐方向运动D.从右向左运动

【答案】B

【解析】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在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放少许食盐,会使培养液的浓度增大,草履虫失水,甚至会把草履虫杀死,因此食盐对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故草履虫从左向右运动。

17.如图所示,图1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了横断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组成1、2、3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不相同

B.图2中1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C.图2中2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D.图2中3表示子叶

【答案】A

【解析】解:

菜豆种子的纵切面图

如果对种子进行如图2所示进行横切则①应为胚根,②③都是子叶.受精后的雌蕊发育来的具体发育为:

所以,胚根、胚芽、胚轴、子叶也就是胚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由于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作为生物体种子的一部分的①②③基本组成单位是同样是细胞;①②③同为菜豆的体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

故选:

A

【点评】本题从横切面上看种子的结构图,可能有部分同学不适应.又从基本组成单位,染色体角度分析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同学们能把握知识的主旨,可以解决.

18.小红在吃樱桃吋将核咽了下去,樱桃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A.口腔→咽→胃→大肠→食道→小肠→肛门

B.口腔→小肠→胃→咽→食道→大肠→肛门

C.口腔→食道→小肠→胃→咽→大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答案】D

【解析】消化道是食物消化的通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所以小红在吃樱桃时将核咽了下去,樱桃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9.已知水稻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12条,则水稻的精子、受精卵、叶肉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A.12条、12条、24条B.12条、24条、24条

C.12条、12条、12条D.24条、24条、24条

【答案】B

【解析】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

如图所示:

因此水稻的精子、受精卵和叶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12条、24条、24条。

20.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24

0.045

0.236

0.001

0.009

 

A.A→B→C→D→EB.E→D→C→B→A

C.D→E→A→B→CD.C→E→B→A→D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如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的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它能促使生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

(2)图中的草、树木等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它们能利用太阳光能,通过_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

【答案】

(1).细菌和真菌

(2).分解者(3).生产者(4).光合作用(5).生态平衡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1)图中阳光、土壤、空气属于非生物部分;树、草属于生产者,兔属于消费者,a细菌、真菌,它促使生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最终使它们消失,属于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图中的草、树木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2.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

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

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

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

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用“>”连接)。

(4)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散失的。

【答案】

(1).叶片是否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叶片的数量(3).A﹥B﹥C(4).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5).气孔

【解析】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叶片是否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2)该实验中A枝条有叶片,B枝条没有叶片,C没有叶片,因此变量是叶的数量。

(3)A、B、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叶的数量,A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B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慢、C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最慢。

原因是,A枝条叶的数量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散失的水分是来自量筒中的水。

(4)实验结论: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5)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散失水分的门户。

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

23.某同学将2只健康的相似的小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甲、乙玻璃罩中,甲玻璃罩内不放绿色植物,乙玻璃罩内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置于阳光下(如下图)。

分析回答:

 

(1)两玻璃罩中的小鼠,先死亡的应是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的依据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__作用能产生_______,有利于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

(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判断,某同学迸行了如图2的实验:

将绿色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用试管收集塑料袋中气体后,再用一支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

预期结果:

卫生香会 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甲、乙两玻璃罩置于黑暗环境中,小鼠先死亡的应是_______。

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

(2).光合(3).氧气(4).复燃(或“燃烧”,或“剧烈燃烧”)(5).乙(6).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解析】

(1)两玻璃罩中的小鼠,甲容器中小白鼠很快死亡,原因是小白鼠很快将通过呼吸作用将容器内的氧气消耗干净,因此缺少氧无法呼吸。

判断的依据是乙容器中小白鼠比甲容器中小白鼠存活时间长的原因是此装置置于阳光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老鼠呼吸需要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有利于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图2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意思是让里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用试管收集里面的气体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结果卫生香复燃了,我们知道氧气有帮助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试管内含较多的氧气。

可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如果将甲、乙两玻璃罩置于黑暗环境中,乙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小鼠的呼吸也要消耗氧气,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玻璃罩内氧气消耗的快,导致乙中小鼠先死亡。

点睛: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24.图为表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理上,动物类群1的繁殖方式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植物类群3在繁殖方式上比植物类群4高等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

(2)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_____。

2是最高级的植物类群,对2中的各种植物进行分类,往往把____________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3)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这是_________的结果。

(4)在进化上,与单细胞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类群是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胎生

(2).能产生种子(3).界(4).花、果实、种子(5).自然选择(6).腔肠动物(7).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4)从生物进化树上,可以看出与单细胞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类群是肠腔动物,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25.人的卷舌和非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对全校同学发放问卷,回收后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类别

家庭数目

父母性状

子女性状

卷舌

非卷舌

第一类

89

非卷舌

非卷舌

0

89

第二类

160

非卷舌

卷舌

104

56

第三类

120

卷舌

卷舌

97

23

(1)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卷舌和非卷舌性状遗传情况,这种方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中的________。

(2)根据上表数据推断,________是显性性状。

卷舌和非卷舌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________片段。

(3)第三类家庭中父母的性状相同,但子女中出现了与双亲不同的性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显性基因用T表示,隐性基因用t表示,第三类家庭中非卷舌子女的父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第三类家庭中非卷舌子女基因组成________。

请在图的圆圈中画出其父亲体细胞内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_________

【答案】

(1).调查法

(2).卷舌(3).DNA(4).父母基因组成中都含有隐性基因,并传递给后代(或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能够遗传)(5).

(6).Tt(7).tt

【解析】

(1)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因此,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卷舌和非卷舌性状遗传情况,这种方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方法中的调查法。

(2)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一定是杂合的;因此从第三类父母都能卷舌,而子女非卷舌;得出非卷舌是隐性性状,卷舌是显性性状。

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做基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

因此,卷舌和非卷舌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第三类家庭中父母的性状相同,但子女中出现了与双亲不同的性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母基因组成中都含有隐性基因,并能够传递给后代(或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能够遗传)。

(4)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一定是杂合的;如果显性基因用T表示,隐性基因用t表示,从第三类父母都能卷舌,而子女非卷舌;得出非卷舌是隐性性状,由基因tt控制,父亲、母亲的基因组成是Tt。

故第三类家庭中非卷舌子女的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